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4节
中药的性能

一、概述

药物的基本作用为扶正祛邪,消除病因,恢复脏腑的正常生理功能;纠正阴阳气血偏盛偏衰的病理现象,从而最大程度上恢复到正常状态,治愈疾病,恢复健康。药物针对病情发挥基本作用,是因各种药物本身各自具有若干特性和作用,前人称为药物偏性,即以药物的偏性来纠正疾病所表现出来的阴阳偏盛偏衰。

药物的性质、气味和功能统称为药性,包括药物发挥疗效的物质基础和治疗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作用。中药的作用包括治疗作用(中药的功效)和不良反应(副作用和毒性反应)。

中药的性能是中药作用的基本性质和特征的高度概括,其又称为药性。药性理论主要包括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毒性等。

二、药性理论

1. 四气

四气即寒、热、温、凉四种药性,又称四性。它反映了药物对人体阴阳盛衰、寒热变化的作用倾向。

四气是以用药反应为依据,病证寒热为基准。能够减轻或消除热证的药物,一般属于寒性或凉性,为寒凉药,如黄芩、石膏;能够减轻或消除寒证的药物,一般属于热性或温性,为温热药,如附子、干姜。

(1)寒凉药。①作用:清热泻火,解毒凉血,滋阴,清热利湿,凉肝熄风等。②适应证:实热烦渴,血热出血,热毒疮疡,湿热黄疸,热极生风等阳热证。

(2)温热药。①作用:温里散寒,补火助阳,温阳利水,温通经络,回阳救逆等。②适应证:寒疝腹痛,阴寒水肿,风寒痹证,亡阳欲脱等阴寒证。

平性药是指寒热界限不明显、药性平和、作用较缓和的一类药物,如甘草、山药等。

2.五味

五味是指药物有酸、苦、甘、辛、咸五种药味。有些药物还有淡味或涩味。

五味的意义:一是药物的真实滋味,一是药物作用的基本范围。五味的作用、适应证及使用注意如下:

(1)辛。①能散:发散外邪(表证,如麻黄发散风寒,薄荷发散风热)。②能行:行气、行血(气滞证,如木香行气除胀;血瘀证,如三七活血化瘀)。

使用注意:大多能耗气伤阴,气虚阴亏者慎用。

(2)甘。①能补:补益(正气虚弱,如人参大补元气,白术补气健脾)。②能缓:缓急止痛(脘腹疼痛,如饴糖缓急止痛)。③能和:调和药性、和中,解毒(甘草调和药性、和中并解药食中毒,绿豆解毒)。

使用注意:大多滋腻碍脾胃,令人中满,凡食积、湿阻、痰浊中满者慎用。

(3)酸。能收:收敛;能涩:固涩。①固表止汗:体虚多汗,如五味子敛肺止汗。②敛肺止咳:肺虚久咳,如罂粟壳敛肺止咳。③涩肠止泻:久泻久痢,如乌梅涩肠止泻痢。④固精缩尿:遗精、遗尿、尿频,如山茱萸固精止遗。⑤固崩止带:崩漏带下不止,如赤石脂固崩止带。

使用注意:大多收敛邪气,凡邪气未尽之证慎用。

(4)苦。①能泄。通泄:通泄大便(便秘,如大黄泻下通便);清泄:清热泻火(热证、火证,如黄芩清热泻火);降泄:降泄气逆(咳喘、呕吐呃逆,如杏仁降泄肺气、枇杷叶降泄胃气)。②能燥:燥湿(湿证,如黄连能燥湿止泻)。③能坚:坚阴(阴虚火旺证,如知母泻火存阴)。

使用注意:大多伤津败胃,津伤及脾胃虚弱者不宜大量使用。

(5)咸。①能软:软坚散结(瘰疬痰核、癥瘕痞块等,如海藻软坚散结)。②能下:泻下(大便燥结,如芒硝泻下通便)。

使用注意:不宜多食,高血压动脉硬化者尤当注意。有咸味药能伤脾胃,脾虚便溏慎用。

(6)淡。①能利能渗:利水渗湿(水肿、脚气、小便不利等,如猪苓甘淡渗湿)。使用注意:大多能伤津液,凡阴虚津亏者慎用。

②涩:收敛固涩,与酸味相似。使用注意:大多能敛邪,邪气未尽者慎用。

3. 升降浮沉

升:上升举陷,趋向于上 降:下降平逆,趋向于下

浮:向外发散,趋向于表 沉:向内收敛,趋向于里

升是上升,降是下降,浮表示发散,沉表示收敛固藏和泄利二便。升降浮沉是药物对人体作用不同趋向,也就是指药物对机体有向上、向下、向外、向内四种不同作用趋向。

一般具有升阳发表、祛风散寒、涌吐、开窍等作用的药物,都能上行向外,具有升浮作用;具有泻下、清热、利水渗湿、重镇安神、熄风潜阳、降逆止呕、止咳平喘等作用的药物,都能下行向内,具有沉降作用。

辛甘温热药,大多升浮,如麻黄等;酸苦咸寒凉药,大多沉降,如大黄等。花、叶、皮、枝等质地轻的药物大多升浮,如薄荷等;种子、果实、矿物、贝壳等质地重的药物大多沉降,如苏子、龙骨等。特例:诸花皆升,旋覆独降;诸子皆降,蔓荆独升。川芎既能上行头目,又能下行血海,能升能降。酒制则升,姜炒则散,醋炒收敛,盐炒下行。升浮药在大量沉降药中能随之下降,沉降药在大量升浮药中能随之上升。

升降浮沉的用药原则:顺病位,逆病势。具体而言:病变部位在上在表者宜升浮不宜沉降,如外感风寒,用麻黄、桂枝发表;在下在里者宜沉降不宜升浮,如里实便秘,用大黄、芒硝攻下。病势上逆者,宜降不宜升,如肝阳上亢头痛,用牡蛎、石决明潜降;病势下陷,宜升不宜降,如久泻、脱肛,用黄芪、柴胡等益气升阳。

4.归经

归经是指药物对机体某部分的选择性作用,即某药对某脏腑经络有特殊的亲和作用,因而对这些部位的病变起着主要或特殊治疗作用。如:桔梗、杏仁能治胸闷、喘咳,归肺经;全蝎能止抽搐,归肝经。

5.毒性

中药中毒原因:①剂量过大。如附子、马钱子等毒性较大的药物,用量过大或时间过久可致中毒。②误服伪品。如独角莲代替天麻。③炮制不当。如未经炮制的生附子、生乌头。④制剂服法不当。如附子、乌头煎煮时间过短或服用后受寒、进食生冷致中毒。⑤配伍不当。如半夏与乌头同用,甘遂与甘草同用。 UtXOH50Q4E1/fgWkqzK/VkQC3MDgD7aI3S7STaaGtC/RSLqY+f1qSjKV3/RwYBY5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