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鳖甲煎丸方

鳖甲十二分(炙) 乌扇(射干) 三分(烧) 黄芩三分 柴胡六分 鼠妇三分(熬) 干姜三分 大黄、桂枝、石苇(去毛)、厚朴、紫葳(凌霄花)、半夏、阿胶、芍药、牡丹皮、䗪虫各五分 葶苈、人参各一分 瞿麦四分 蜂窝四分(炙) 赤硝十二分 蜣蜋六分(熬) 桃仁二分

上二十三味为末,取煅灶下灰一斗,清酒一斛五升,浸灰,俟酒尽一半,着鳖甲于中,煮令泛烂如胶漆,绞取汁,纳诸药,煎为丸,如桐子大,空心服七丸,日三服。

【方解】

疟本非少阳之自病,唯阴阳上下交争,虚实更作,阴阳相移,则其枢纽在于半表里,为少阳所主。故取用柴胡桂枝汤为张本,以界分其阴阳使不相并。

原方去生姜之走表,换干姜之温中,不取草枣,避其壅满,即柴桂芩芍参夏干姜之七味,以此为转枢于外;又用大黄牡丹汤,善治肠痈肿毒者,原方去瓜子之甘寒清肺,换阿胶之养阴通脉,芒硝换赤硝,取其入血,即大黄牡丹桃仁赤硝阿胶之五味,以此为攻瘀于内;更以蜣螂、鼠妇、蜂窝、䗪虫、紫葳、射干等,以助消瘀杀虫之用,以久瘀能化瘕虫也。泄气闭则以厚朴、葶苈,通水道则以石苇、瞿麦,助卫气则以灶灰,行营血则以清酒。以鳖甲命名者,以其善于攻坚破积,而统率诸药也。

【原文】

师曰:阴气孤绝,阳气独发,则热而少气,烦冤,手足热而欲呕,名曰疸疟。若但热不寒者,邪气内藏于心,外舍分肉之间,令人消烁肌肉。

【注解】

《素句·虐论》云:“疸疟者,肺素有热,气盛于身,厥逆上冲,中气实而不外泄,因有所用力,腠理开,风寒舍于皮肤之内,分肉之间而发。发则阳气盛,阳气盛而不衰则病矣。”此为疸疟之病因。卫气每至则病以时作,以其中气实而不外泄,则三阳之气不能并于三阴,而阴气为之孤立于内,隔绝于外,亦不能反并于阳,故阳气独发于外。阳盛则热,热伤肺气而少气,热伤心气而烦冤,四肢为诸阳之本,热盛于外,则手足热。胃主四肢,四肢热,则热迫于胃而欲呕,此名曰疸疟。疸者单也。

若但热不寒者,因不得阴气来济故也,其邪热之气,内与心火相合,而藏于心(指心包而言),外则舍于分肉之间,血液消耗,故令人消烁肌肉,师不出方。宜白虎原方,清心肺以凉肌肉则愈。

【原文】

温疟者,其脉如平,身无寒但热,骨节烦疼,时呕,白虎加桂枝汤主之。

【注解】

《素问·虐论》云:温疟者,得之冬中于风,寒气藏于骨髓之中,至春则阳气大发,邪气不能自出,因遇大暑,脑髓烁,肌肉消,腠理发泄,或有所用力,邪气与汗皆出,此病藏于肾,其气先从内出之于外也。如是者阴虚而阳盛,阳盛则热矣。衰则气复返而入则阳虚,阳虚则寒矣,故先热而后寒。”

夫疟脉自弦,病在阳则热而脉躁,在阴则寒而脉静,今其脉如平,不静不躁,则非寒疟与温疟。其证身无寒但热,则更非温疟之病,是阳气盛而不衰,其气不返于阴,已由温疟转为疸疟矣。唯寒气藏于骨髓,仍未过去,故骨节烦疼,热迫于胃则时呕,以白虎原方之辛甘大寒者,清其阳盛之热,加桂枝之辛温行阳者,祛其骨节之寒,宜此汤主之。岂真正温疟之先热后寒,证见阳虚寒憟者,所宜尝试乎? j8YjDJ34PDkB+32cCnxygTdMY/LMwFa7fBcjtHSoY2aox70MobImHmrLhQkNPPY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