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管内乳头状瘤(intraductal papilloma)是起源于导管上皮的肿瘤,肿块位于扩张的导管腔内,导管壁有乳头物突起,大多数为良性,少数可演变为恶性。其发生与机体内分泌功能有关。多见于40~45岁经产妇,挤压时可有乳头溢液,溢液可为浆液性或血性。镜下组织形态为导管上皮和间质增生,形成乳头状结构。
导管内乳头状瘤病变早期超声难以发现,或仅表现为结节样低回声,而无周围导管扩张,故无特异的声像图表现。当病程长、病灶较大者,乳腺导管扩张明显时,可探及导管内壁有实性回声,一般为低回声或中等回声,多呈乳头状或结节状向腔内隆起,但导管内壁连续性好,无中断或被侵蚀征象。CDFI:导管内壁隆起物内可探及血流信号(图2-18、图2-19)。
患者,女,33岁,扪及乳腺肿物来查。声像图显示病灶形状不规则,边界清晰,内部为均匀低回声,后方回声无改变,周围可见扩张导管(↑),病理证实为导管内乳头状瘤
图2-18 导管内乳头状瘤
患者,女,34岁,自觉乳腺肿物来查。声像图显示病灶呈椭圆形,边界清晰,内部回声均匀,为低回声,后方回声无改变。病理证实为导管内乳头状瘤
图2-19 导管内乳头状瘤
如在扩张导管内发现乳头状或结节状回声,结合临床表现,诊断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不难,但需要与导管内乳头状癌相鉴别。前者导管内壁连续性好,无中断或被侵蚀征象;后者壁厚、不规则,突入腔内的实性回声呈不规则状,囊壁连续性差,常有中断现象,为肿瘤浸润性生长突破内壁基底膜的特有征象。对于不伴周围导管扩张的病灶,诊断较困难,需要与乳腺纤维腺瘤、乳腺癌等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