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苓桂术甘汤

【原文】

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67)

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苓桂术甘汤主之。(《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

【条文综述】

1.证候

心下逆满,气上冲胸,呕吐清水痰涎,头目昏眩,短气或心悸,苔白滑,脉沉紧。

2.分析

本证为脾阳不运,以致水饮停聚于中,逆攻于上,故见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脾虚水停,胃失和降,故呕吐清水痰涎。水饮阻中,清阳不升,故头目昏眩。水气上凌,影响于心则心悸,影响于肺则短气,此与《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所说“水停心下,甚者则悸,微者短气”其理基本一致。苔白滑、脉沉紧皆是水气内伏之象。治宜健脾利水,若误用辛温发汗,可导致肾阳衰微,出现筋脉动惕、身体震颤动摇等变证。

本证应与心阳虚欲作奔豚证区别,两者虽均为水停于内,但彼为心阳不足而肾水上逆,故脐下筑筑然跳动,欲作奔豚,病变的重点在于下焦。此为脾阳不运而致水停中焦,故有心下逆满、呕吐、头目昏眩等症,病变的关键在于中焦。

3.治法

健脾行水。

【组成与用法】

茯苓四两 桂枝三两(去皮)

白术二两 甘草二两(炙)

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

【方义解析】

茯苓淡渗利水,白术健脾燥湿,炙甘草补益脾胃,配桂枝以通阳气,正合“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的精神。

【适应病证】

1.内科病

神经官能症(包括心脏神经官能症和胃肠神经官能症等),心瓣膜疾病,心房颤动,肺心病,冠心病,心力衰竭,扩张性心肌病,高血压病与症状性高血压,低血压症,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倾倒综合征,胃潴留,胃下垂,胃轻瘫,慢性结肠炎,黄疸性肝炎,眩晕,链霉素中毒性眩晕,头痛,尿路感染,尿路结石,慢性肾炎,慢性肾功能衰竭,肾病综合征,前列腺增生。

2.妇产科病

闭经,产后尿潴留,羊水过多,输卵管积液。

3.五官科病

白内障,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病,结膜炎,耳鸣,美尼尔氏综合征,副鼻窦炎。

4.其他疾病

百日咳,小儿水肿,小儿腹泻,小儿舌舔皮炎,有机磷中毒,口燥,口冷,结节性红斑。

【辨证与辨病】

本方以小便不利、心下逆满、气上冲心、眩晕、心动悸,或脐下动悸、腹部有振水音、脉有力作为辨证要点。笔者在用此方时,均以苍术与白术同用,因二者有相须作用,即协同作用。具体辨证与辨病如下:

1.内科病

用于心脏神经官能症、心瓣膜疾病、心房颤动时,以心下逆满、眩晕、心动悸作为投药指征。刘渡舟教授 用本方治疗心脏病,以水气上冲、心下逆满为基本病机,曾治疗风湿性心脏病1例,症见心悸、头晕、面红如醉、自觉少腹有气上冲胸咽、冲时心悸与头目眩晕为甚、舌质淡嫩、苔薄白、脉弦而结,在本方基础上加用五味子10克、紫石英10克、人参6克,服8剂后明显好转。对于老年顽固性肺部感染并肺性心衰属脾肾阳虚、痰浊阻肺、水气凌心者,用本方加减治疗,共观察32例,其中男24例,女8例,年龄52~83岁,平均72.5岁。其中既往有慢性支气管炎并阻塞性肺气肿、肺心病19例,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并阻塞性肺气肿、肺心病13例。32例右心衰中同时伴有左心衰5例,合并肺性脑病6例,高血压病8例,糖尿病4例,肺癌2例。全部病例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感染,经用苓桂术甘汤加味配合西医支持疗法等,治愈11例,好转18例,总有效率为91% 。笔者用此方治疗7例心脏神经官能症,皆为女性,其主要症状为心动悸、眩晕、小便少,均投5~12剂,治愈4例,显效2例,1例无效。

用于低血压症、高血压病与症状性高血压时,以眩晕、小便不利、心下逆满、腹部有振水音作为投药指征。

用于胃、十二指肠溃疡时,以胃脘部怕冷风、心下逆满、少尿作为投药指征。用于胃下垂和胃轻瘫时,以心下逆满、胃有振水音作为投药指征。对于胃潴留,以上腹胀、头目昏眩、背部寒凉如掌大、胃脘有振水音为投药指征。张清河 治疗该病170例,服药3~12剂,治愈85例,好转达14例,总有效率为99%。本方亦可治疗幽门痉挛症 。而王旭东 则用本方加味治疗慢性结肠炎200例,以腹泻5~132次、腹部疼痛、大便稀溏或带黏液脓血为主症,经服药20天,治愈141例,有效49例,无效10例。对于重症黄疸,须强调胃脘部有振水音为投药指征。张素兰等 曾治疗1例慢性乙型肝炎,表现为呕恶、纳差、腹胀、厌油腻、胃脘不舒、胃脘部有振水音、目眩、身目黄染、小便如浓茶、大便稀溏、舌苔厚腻、舌质淡红、脉沉弦,给予苓桂术甘汤加通草9克,服药月余,间有调整,黄疸消退,病情基本痊愈。贺江平等 治疗93例重度黄疸肝炎,曾用过多种中西药物治疗,退黄无效,后根据患者胃脘胀满、渴喜饮或不喜饮、大便稀溏、脉弦滑、胃脘有振水音,辨为饮停心下证,以苓桂术甘汤加减,平均治疗2个月余,39例总胆红素降至正常,47例有效,7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2%。

眩晕不但见于神经系统疾病、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而且见于内耳疾病、眼疾病、胃弛缓、胃下垂、高血压病或症状性高血压、低血压症等,但只要眩晕伴水停心下、心动悸、心逆满、小便不利,或胃有振水音,即可投本方,常常奏效。头痛伴有眩晕,是苓桂术甘汤的适应证。笔者凡遇及头痛伴有眩晕者,立投本方,常常收效。刘为熙等 亦用此方治疗眩晕属水饮内停者,症见头晕目眩,视物旋转,伴有恶心、呕吐清水,舌质淡,苔白腻,脉滑,共治疗86例,显效54例,有效29例,总有效率为97%。对于交通性脑积水表现为头痛、眩晕、肢重、呕恶等症,以饮邪内停为特征。吴迪等 以苓桂术甘汤为主方,并加入利水开窍、活血止痛、和胃止呕之品,服药数十剂,患者症状明显改善,据CT复查,脑室明显缩小。植物神经不稳定所出现的水饮证,如心悸、脐下动悸、眩晕、口渴、小便不利,或浮肿感(自觉身重,颜面发紧,但按之无凹陷),投本方均有疗效。

用于肾病综合征时,仍以短气、眩、悸、满、小便不利为投药指征。肖旭腾 以苓桂术甘汤加味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17例,均为对皮质激素的治疗效应差,或无效,或依赖,或多次复发的患者,连续服药半年至1年,结果完全缓解9例,基本缓解5例,部分缓解2例,无效1例。本方还可用于尿路感染、尿路结石

2.妇产科病

闭经是妇科门诊常见病。孙云芳等 用苓桂术甘汤合补阳还五汤治疗闭经34例,服药10~30剂,结果治愈18例,好转8例,无效8例,治愈患者中不但月经正常,而且不少未孕者可受孕生产。本方基础上如酌加香附、郁金、青皮、柴胡之类疏肝理气之品,可能取效更好。

3.五官科病

用于早期白内障、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病、结膜炎时,以胃内停水、眩晕、心下动悸作为投药指征。对前二者,应长时期用药才有效。夜盲症伴有角膜干燥症、胃内停水者,应投本方,但将方中的白术易苍术,再加羊肝更有效,笔者治愈4例夜盲症,均采用此方。耳鸣若由外耳道和中耳的炎性疾病、迷路神经疾患、颈椎病引起时,以胸胁逆满、起则头眩、胃有振水音、脉沉紧作为投药指征。用于美尼尔氏综合征时,以心下逆满、眩晕、欲吐、耳鸣作为投药指征。笔者以本方治疗7例典型的美尼尔氏综合征,投1~4剂治愈3例,投5~8剂治愈3例,投10剂以上治愈1例。用于慢性副鼻窦炎,则以头晕、少尿作为投药指征。

4.其他疾病

苓桂术甘汤对于百日咳、小儿水肿、小儿舌舔皮炎、有机磷农药迟发性神经中毒综合征、口燥、口冷、结节性红斑、小儿风湿舞蹈病等 ,也有较好的疗效。

【合方应用】

1.苓桂术甘汤与四物汤的合方

日本中医界称为连珠饮,是日本一首有名的处方,由日本人本间枣轩创制。笔者再将连珠饮加生龙骨、生牡蛎,命名为镇眩汤。镇眩汤的应用范围颇广,对耳源性眩晕、眼源性眩晕、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眩晕,均有良好疗效。笔者近年来用镇眩汤治疗53例眩晕症,大部分是耳源性眩晕,治愈率为85%。对耳鸣、高血压病或症、失眠、更年期综合征,镇眩汤亦确有疗效,提倡使用。

2.苓桂术甘汤合补中益气汤

胃下垂患者,具有倦怠乏力、汗出少尿、心下逆满、胃有振水音时,宜投本合方。此外,苓桂术甘汤合补中益气汤,对乏力症亦颇有疗效。

3.苓桂术甘汤合半夏厚朴汤

苓桂术甘汤与半夏厚朴汤合方的机会很多,因为水饮阻碍气机,所以苓桂术甘汤证往往有胸胁胀满或腹胀,而半夏厚朴汤证又往往夹有苓桂术甘汤证,这是因为痰因气生的缘故。因此,苓桂术甘汤与半夏厚朴汤的合方适应证,应是此二方主证的总和(具体见苓桂术甘汤和半夏厚朴汤)。

4.加味苓桂术甘汤

用苓桂术甘汤加茵陈、山楂、远志、柏子仁等治疗轻、慢型克山病患儿16例,其中13例(2~7岁)坚持服药半个月后,全身症状如精神、食欲、面色等有明显改善;服药20天后浮肿好转或消失;服药1个月后心音增强,杂音减轻,肿大的肝脏也有不同程度的缩小。

【类方鉴别】

苓桂术甘汤与炙甘草汤、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苓桂甘枣汤、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柴胡桂枝干姜汤等,均有心动悸这一主症。但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和柴胡桂枝干姜汤证均有胸胁苦满,炙甘草汤证有脉结代,苓桂术甘汤证和苓桂甘枣汤证胸胁逆满、起则头眩、身动摇感,桂枝加龙骨牡蛎汤证有男子失精、女子梦交,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证有惊狂、卧起不安,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证有烦躁,以资区别。

【病例举要】

1.心脏神经官能症

李某,女,21岁。1975年1月24日初诊。患者自觉心动悸,似心脏跳出之状,甚时震动全身发软,头眩晕,胸胁逆满,每悲伤则发作,纳少,不寐。检查:舌苔薄白,脉弦缓。心率95次/分,血压125/85毫米汞柱,心律整,心音纯,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宜健脾利湿,养心气,予苓桂术甘汤合甘麦大枣汤:茯苓10克、桂枝10克、白术10克、苍术10克、浮小麦30克、甘草12克、大枣7枚(擘),水煎服。复诊:服3剂后,心动悸明显减轻,眩晕和胸胁逆满消失,睡眠好转,纳食增加。又投上方加生龙骨30克、生牡蛎30克,水煎服。三诊:服上方3剂,诸症消失。再投苓桂术甘汤合甘麦大枣汤3剂,以巩固疗效,追踪1年未复发。

2.梅核气

张某,女,32岁。1975年2月24日初诊。患者自觉咽中有物阻塞,咯之不出,咽之不下,胸胁满闷,常疑自己患咽部肿瘤,曾多次去诸医院五官科检查,均未发现鼻咽部异常,诊断为“癔症”,前来南方医院中医科就诊。检查:表情抑郁,沉默少言,舌苔薄白,脉弦缓,腹部有振水音。以理气化痰,健脾除饮之法,投半夏厚朴汤合苓桂术甘汤:厚朴10克、半夏10克、茯苓12克、生姜4片、紫苏梗12克、桂枝10克、甘草10克、白术10克、苍术10克,水煎服。复诊:服上方3剂后,咽部阻塞感消失,胸闷明显减轻,神清气爽,面带笑容。又投上方加薄荷3剂,诸症消失,再投2剂善其后。

3.眩晕

陈某,女,13岁。1980年8月4日初诊。患者眩晕4年,自觉身体摇动如坐舟,胃纳少。经某医院神经科全面检查,未发现异常而来诊。检查:面色苍白,稍呈水胖型体质(胖嫩,肤色白,按之松软),舌质暗,且左边缘有瘀斑,舌苔白,脉弦缓。以健脾利湿,活血养血,安神镇眩之法,投镇眩汤:茯苓12克、白术10克、苍术10克、甘草10克、桂枝10克、川芎10克、当归10克、白芍10克、赤芍10克、生地黄10克、生龙骨30克、生牡蛎30克,水煎服。复诊:连服7剂,仍眩晕如坐舟,但食欲和睡眠好转。守方又投7剂后,眩晕明显好转,约减轻七成。又续投上方4剂,眩晕完全消失。再投3剂以善其后,追踪2年未复发。

【现代研究进展】

研究表明,苓桂术甘汤具有抗心肌缺血、抗心律失常作用,抑制心钠素(ANP)和抗利尿激素(ADH)的释放,正性肌力作用,临床上常用来治疗心血管疾病,并有利尿、祛痰止咳、镇静、强心、抗炎、抗过敏、增强免疫功能及改善消化系统功能等作用。 mG2O6nCXfDkfv/1WVL4EDRjG7n/aaYu+t79mWESUa7xC6uHesnTLfZDiqPNnMem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