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318)
手足不温,胸胁满闷或疼痛,或腹痛,泄利下重,脉弦细。
本证因肝气郁结,气机不利,阳郁于里,不能达于四肢,故见手足不温。厥阴之经气不利,故胸胁满或疼痛,肝郁则疏泄失常,影响脾胃,故腹痛,或泄利后重,脉多弦细。此外尚有咳、悸,小便不利等或然症,均由肝郁而气机不畅所致。
本证手足不温,是气郁致厥,故伴见胸胁满闷或疼痛等症。此与寒厥、热厥不同,寒厥则无热恶寒,倦卧,厥逆下利,脉沉微。热厥则虽四肢厥冷,但胸腹灼热,恶热烦躁,口渴,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脉沉数,三者应予区别。
疏肝解郁,调和肝脾。
甘草(炙) 枳实(破,水渍,炙干) 柴胡 芍药
上四味,各十分,捣筛,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咳者,加五味子、干姜各五分,并主下利。悸者,加桂枝五分。小便不利者,加茯苓五分。腹中痛者,加附子一枚,炮令坼。泄利下重者,先以水五升,煮薤白三升,煮取三升,去滓,以散三方寸匕,内汤中,煮取一升半,分温再服。
柴胡疏肝解郁,枳实行气破滞,芍药和营而调肝脾,甘草缓中和胃。肝气条达,则胸满腹痛,泄利下重等症自愈,郁阳得伸,则厥逆自复。
上药为末,每服6克,每天3次,亦可各用9克做汤剂服。
支气管哮喘,顽固性咳嗽,高血压病,胆囊炎,胆石症,胆道功能紊乱,慢性胰腺炎,胆道蛔虫病,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神经性腹胀,胃神经官能症,胃肠痉挛,胃下垂,溃疡性结肠炎,结肠易激综合征,慢性肝炎,习惯性便秘,神经官能症,癔症性抽搐,躁狂忧郁症,泌尿系结石。
闭经,更年期综合征,子宫下垂,经前期紧张症,慢性附件炎,输卵管炎性阻塞。
梅核气,过敏性鼻炎,副鼻窦炎。
本方的辨证要点:①特殊的精神症状,如精神抑郁、情志忧郁、颜面郁沉、闷闷不乐。②胸胁苦满,或胸闷胁痛,或腹胀,或腹直肌紧张。③手足厥冷,即手足不温,此证不一定具备,缺如亦可。具体辨证与辨病如下:
用于支气管哮喘时,以精神不安、胸胁苦满、便秘作为投药指征。沈桂英 报道,运用四逆散加味治疗顽固性咳嗽,治愈30例,无效1例,有效率为98%。
用于高血压病,以高血压病的早期有精神抑郁、血压受七情而波动、腹直肌紧张作为投药指征。用于胆囊炎、胆石症、胆道功能紊乱时,以有精神抑郁、心下拘急,或心下痞硬、腹胀作为投药指征。
用于慢性胰腺炎,以心下痞硬、腹泻作为投药指征。四逆散治疗胆道蛔虫病也颇有良效。李传方 用中西医结合治愈胆道蛔虫病41例,其中单用加味四逆散治愈者14例,综合疗法治愈者24例,针刺治愈者2例,针刺加穴位注射治愈者1例。他认为加味四逆散具有解痉、止痛、利胆、消炎、抗菌、驱逐钻入之蛔虫等作用,服用中药后阵发性腹痛逐渐减轻,疼痛间隔时间逐渐延长。但本方驱虫力弱,38例服用者,仅14例排虫。方剂组成与用法:柴胡9克、白芍15克、枳实6克、茵陈15~25克、乌梅12~18克、川楝子9~15克、郁金12~15克、广木香9克、金银花9~15克、连翘9~15克,便秘者加大黄,水煎分2次服,4~8小时服1次,小儿酌减。
用于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时,以胃脘疼痛、精神不安、腹直肌紧张作为投药指征。蒋建成等 报道,用中药蛸贝四逆散合胶态果胶铋治疗消化性溃疡78例,并同期用雷尼替丁与得乐冲剂治疗该病40例作对照,治疗组的痊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05)。周爱根等 报道用四逆散加味治疗70例消化性溃疡,疗程30天,结果痊愈63例,有效2例,总有效率为93%。尤其对气滞型、热郁型、血瘀型疗效满意,并能显著改善胃脘痛、泛酸、恶心、嘈杂、嗳气、乏力、便溏等临床特征。董临江等 报道将67例幽门前区糜烂性病变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西药组和中西药结合组,分别用中药加味四逆散、西药三联和中西药联合治疗。结果显示中药组、西药组和中西药结合组上腹痛等症状消失时间分别为10.24天±3.75天、8.71天±2.50天、5.02天±1.25天;病变区治愈好转率分别为64%、72%、91%,中西药结合组与其他两组比较均有极显著性差异( P <0.01),而中、西药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05),提示中西药联合应用可显著提高幽门前区糜烂性病变的疗效。孙元勤 报道采用平胃散和四逆散合方汤剂加味治疗肠胃易激综合征86例,总有效率88%。提示本法有疏肝健脾、行气和胃作用。用于神经性腹胀,以情志忧郁、腹胀作为投药指征。用于胃神经官能症,以不欲饮食、精神抑郁、胸胁苦满作为投药指征。用于胃肠痉挛,以精神不安、腹痛拘急作为投药指征。用于胃下垂,以胸胁苦满、心下痞硬、精神抑郁作为投药指征。
用于溃疡性结肠炎时,以精神抑郁、腹胀、腹泻作为投药指征。若便血者,宜以四逆散加赤石脂60克,常有疗效。林桂荣 认为慢性结肠炎病程长,反复发作,耗损正气,影响情志,故脾虚肝郁,湿阻气滞为本病病机,以玉屏风散合四逆散治疗本病48例,痊愈17例,好转2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4%。邵寄民 采用自拟桃核四逆散(桃仁、大黄、桂枝、甘草、薤白、柴胡、芍药、枳壳等)治疗结肠综合征48例,总有效率92%,提示本方有柔肝疏导、下气散结之功。用于慢性肝炎时,以胸胁胀痛、心下痞满作为投药指征。用于习惯性便秘时,以腹胀满、便条粗大(即弛缓性便秘)作为投药指征。
神经官能症最常见的有神经衰弱、癔症、强迫症,凡有胸胁苦满、精神抑郁,或精神不安,或有少寐、心下痞硬、腹直肌紧张、脉弦者,均可投本方。胡万魁 医案介绍以四逆散加瓜蒌仁、黄芩、生姜等药治卒然抽搐、四肢厥逆、不省人事之证,屡建奇效。他认为,少阳主枢,用此法治疗癔症性各种抽搐(包括心烦致抽搐、心紧致抽搐、打呃致抽搐、叫号致抽搐),莫不收效。诚以四逆散加黄芩、瓜蒌仁等味,确能平肝降气,开郁解结。而本方具有枢转之力,使阴阳升降,表里协调而四体泰然。躁狂忧郁症常表现为躁狂型或忧郁型,四逆散主要治后者,以情志忧郁、满面愁容、胸胁苦满、忧念丛生,甚而消极厌世、脉沉弦作为投药指征;若有气郁化火,出现躁狂状态时,投四逆散合三黄泻心汤有效。许静 报道用四逆散加味治疗泌尿系统结石35例,结果治愈25例,好转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4%。
精神抑郁的女性患闭经时,投四逆散有良效。更年期女性,胸闷、结代脉、常怀疑自己患冠心病、精神抑郁、闷闷不乐,或精神不安、少寐者,投四逆散最宜。子宫脱垂,具有胸胁苦满、精神抑郁、心下痞满者,应投四逆散,方中枳实改为枳壳。经前期紧张症,具有头痛、眩晕、浮肿、乳房胀痛者,为投药指征。用于慢性附件炎时,以精神抑郁、胃脘痞满、少腹拘急作为投药指征。王祚久 用四逆散加减治疗慢性附件炎190例,其中痊愈69例(36%),好转115例(61%),无效6例(3%),总有效率达97%。他认为,按中医辨证,本病属气滞血瘀兼夹湿热,症见精神抑郁,食欲不振,心烦易怒,脘腹疼痛,月经不调,如月经延长、提前、量多、痛经、经期乳房胀痛,腰骶痛,带下色白或黄,舌质红、苔薄黄,脉弦,宜用四逆散化裁。
本方多用于女性的梅核气,以咽中有物堵塞感、胸胁苦满、精神抑郁、少寐作为投药指征。用于过敏性鼻炎时,亦多见于女性,以鼻塞感为主症,伴素有痛经、经前乳房胀痛、精神抑郁。用于副鼻窦炎时,以胸胁苦满、心下痞硬、精神抑郁、头痛作为投药指征。
用于躁狂忧郁症时,主要以忧郁化火转为躁狂型者作为投药指征。用于便秘时,主要为弛缓性便秘,以腹胀纳少、欲呕吐、粗大便条作为投药指征。用于慢性胃炎时,以胃脘胀痛、便秘、精神抑郁、舌质红、脉弦作为投药指征。用于慢性胆囊炎时,以心下痞硬、疼痛、腹胀满、微热作为投药指征。本方对上消化道出血,疗效亦很好。
本合方为笔者学习北京中医西苑医院名老中医王文鼎、岳美中教授用方之奥妙,用于小柴胡汤证与四逆散证的适应病证(见小柴胡汤篇与四逆散篇的“适应病证”项),比单用四逆散或小柴胡汤疗效佳。
笔者把此合方称为双四汤,以气郁、血虚、血瘀作为辨证要点。本合方应用范围颇广,常用于高血压病、心绞痛、血管性头痛、肌紧张性头痛、忧郁症、原发性闭经、痛经、经前期紧张症、乳房胀痛、更年期综合征,以及急、慢性胆囊炎肝功能异常者。此外,双四汤对黄褐斑亦颇有疗效。
本合方从理论上符合五行学说,从实践上符合临床实际。以肝脾不和或脾虚夹郁作为投药指征。符合此病理特点的消化系疾病,用之均有良效。
笔者把此合方称为四逆青龙汤。以胸胁苦满、精神抑郁、咳嗽或哮喘、咳痰清稀作为投药指征。用于慢性支气管炎、喘息型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亦颇有良效。
此合方称为四逆二陈汤。其组成符合痰气相关的理论,治咳先治痰,治痰又以理气为先。因此,此方以胸胁胀满或胸闷、频频咳出大量白色胶黏之痰、纳少腹满作为投药指征。常用于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癫痫、胃脘痛。
本合方称为四逆陷胸汤。以胸胁苦满、心下痞硬或痛、精神抑郁作为投药指征。常用于慢性胆囊炎、胆石症、胆道功能紊乱、梅核气、风热型支气管哮喘、肝炎等。
四逆散证、小柴胡汤证、大柴胡汤证相似,其鉴别见小柴胡汤篇“类方鉴别”项。
四逆散、半夏厚朴汤均治梅核气等病,其中四逆散证以精神抑郁、颜面郁沉、闷闷不乐为特点,而半夏厚朴汤证虽也有精神症状,但以精神不安、七情易波动为特点,以资区别。
张某,男,43岁。1975年4月20日初诊。患十二指肠溃疡2年,常上腹部疼痛,伴有胸胁苦满、烧心,近7天来疼痛加剧,饱饥均痛,X线钡餐检查确诊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体检:心下按之痛,腹直肌紧张,舌红、苔薄黄,脉弦缓。应为肝脾不和夹瘀,投加味四逆散:柴胡10克、白芍10克、赤芍10克、甘草12克、连翘12克、生牡蛎30克(碎),水煎服。复诊:投4剂后胃脘疼痛无明显改善,但胸胁苦满明显好转,烧心感消失。将上方加黄连4克,投4剂后胃脘痛明显减轻,但出现饥饿痛、喜按,同时舌苔转薄白,舌质稍暗,故将上方去黄连合黄芪建中汤,投21剂诸症消失,X线钡餐检查龛影消失。追踪1年未复发。
王某,女,34岁。1981年8月13日初诊。患者两颧满布黄褐斑,呈蝴蝶面,伴有胸闷、心下痞满,月经已3个月未至。检查:颜面沉郁,舌苔薄白,舌质稍暗。应为气血郁滞之证,宜活血化瘀,投双四汤加味:柴胡12克、白芍10克、赤芍10克、甘草6克、佛手10克、细生地黄15克、当归10克、川芎12克、薄荷6克,水煎服。复诊:连服4剂后黄褐斑无明显改变,但胸闷,心下痞满有显著好转。守方再投6剂后,胸闷、心下痞满均消失,月经来潮的同时,黄褐斑变淡、减少。又投4剂后,黄褐斑完全消失。追踪2年未复发。
患者,女性。胁痛20余天,服行气止痛药10余剂未效,给予四逆散加薤白,1剂痛止,再剂而愈。
研究证实四逆散具有明显的增强、保护胃黏膜防御功能以及轻度抑制胃酸分泌的作用,有明显增强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排空及小肠推进功能的作用。
本方有明显的抑菌、调节免疫作用,可提高慢性布鲁氏病的远期疗效;有对抗输卵管炎症的作用;能增强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提高T淋巴细胞转化率及增强自然杀伤(NK)细胞活性的作用;可提高胆汁流量,改善代偿期肝硬化,改善细胞免疫性肝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