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80年代,也就是平成时代之前,日本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显著提升。由于受到70年代石油危机的影响,80年代的欧美经济不断倒退,而此时日本的经济实力显著提升(至少看起来是这样)。
当时的日本一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大国,给世界经济的动向带来了巨大变化。
1985年,美国、日本、西德等几个国家共同签订了《广场协议》,目的在于联合干预外汇市场,使美元对日元及德国马克等主要货币的汇率有序地下调,以解决美国的巨额贸易赤字。可以说,当时的日本被当看作世界经济的领头羊。
当时,欧美的经济学家和政治学家经常共同研究一些课题,这些课题研究的问题通常围绕“为什么日本经济能够如此强大”展开。当时的我,曾经在美国的地方城市做过几次演讲。每次演讲完毕后都会有人问我:“我想投资日本企业,您觉得投资哪里好呢?”在20世纪90年代上映的美国电影《风月俏佳人》中,男主角就是一位疯狂迷恋于在日本投资的成功实业家。
20世纪80年代末期,麻省理工学院的几位研究者出版了《美国制造》(Made in America: Regaining the Productive Edge,1990年)一书,书中提到,“美国企业也必须像日本企业那样发展”。
“日本才是未来世界经济的中心,因为日本式的经济体制比欧美各国的经济体制更优越。”当时包括欧美人在内,许多人都这么认为。
“在日本的企业中,经营者和劳动团体不是对立关系。正因如此,日本才能够实现经济的高增长,而英国这种受困于劳动纷争的国家是无法实现高增长的。此外,日本的经营者不会将眼光局限在每天的股价涨跌上,他们能够站在长远角度来思考经营,而美国的企业家每天盯着股价,只追求短期的业绩,与日本经营者截然相反。”这些观点都是日本的经济学家和管理学家提出来的,国外的学者们也不得不听取这些意见。
日本的人均GDP在1981年时超过了西德,1983年超过了英国,1987年超过了美国。这不仅仅是一组数据,当时我曾去过底特律,亲眼看到底特律的市中心满是断壁残垣,像是废墟一般。从美国回到日本后,看着日本整洁干净的街道,我很是感激。
因此,“日本就是世界第一”不仅仅体现在数据上,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也能真实地感受到这一点。
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房价开始异常上涨。公示地价 开始明显上涨是从1986年开始的。根据1987年1月的公示地价,东京圈的地价上涨了23.8%,到了1988年1月,土地价格上涨率高达65.3%。
在以东京为圆心的60公里半径范围内,拥有5亿日元以上土地资产的人超过100万,而与此同时,对于那些刚想买房的人来说,这简直就是地狱一般的世界。1990年,东京圈的公寓价格是人均年收入的10倍以上,东京都中心位置的房价更是逼近人均年收入的20倍。
假如贷一半的款去买东京都中心位置的公寓,以5%的年利率来计算,那么每年需要支付的利息相当于年收入的一半。在首都圈,即使是集体住宅,普通劳动者也无法承受。
现在回过头看当时的情形,很明显这就是房地产泡沫,但是当时的人们都认为这只是经济变化引起的现象。
当时,“东京是亚洲金融中心”的说法盛传,很多人都认为“想要在东京拥有办公室的企业正在从世界各地赶来,这样一来,东京土地的经济价值就变得相当高了。因此,地价无论多高也是理所当然的”。
1988年,日本国土厅公布的《国土利用白皮书》指出,“以东京附近为中心的土地价格上涨是由实际需求引起的”。也就是说,这份白皮书认为,土地价格上涨并非投机导致,而是土地需求大于供给引起的必然现象。这相当于政府为土地价格高涨做了权威保证。
除了地价的异常上涨,股价也在不断上涨。1983年,日经平均股价只有8800日元,到了1987年10月涨到26 600日元,在1989年末达到38 915日元,日经平均股价呈持续上涨趋势,甚至有人预测,日经平均股价有可能会达到6万多日元。
当时,日本的股票市值是美国的1.5倍,占全球股票市值的45%。日本电信公司NTT的股票市值比美国电话电报公司(AT&T)、IBM、埃克森、通用电气(GE)、通用汽车(GM)几个公司加起来还要高,野村证券的股票市值比美国所有证券公司加起来还要高。如今回想起来,这简直是难以置信。
当时的日本资本除了抢购国内土地,同时也在抢购美国的不动产。
1986年,日本第一不动产以历史最高价买入位于美国纽约的蒂芙尼公司大楼。1989年,三菱地所买下了同样位于纽约市的洛克菲勒中心。就这样,日本的投资者开始在夏威夷买酒店,在加利福尼亚州买大楼和购物中心。日本资本在美国投资的不动产金额,从1985年的19亿美元,增长到1988年的165亿美元。当时在澳大利亚甚至还能直接用日元购买土地。
当时,我在美国的一些地方做关于日本土地问题的演讲时,台下的听众都在小声地笑。演讲完毕后,我问大家为何发笑,他们回答说:“你们竟然用平方英尺 来算土地面积,难以置信,我们都是用英亩 来计算。”
确实如此,我也曾一直不知道用什么单位来计量更合适。但是,对于东京的地价,若是用英亩来计算的话,那就更奇怪了。
“日本央行只能印刷面值1万日元的纸币,而我能印刷面值1亿日元的纸币。”说这话的人是原EIE公司的社长高桥治则,后来被逮捕,他被称为“泡沫绅士”。
EIE是一家度假村开发公司,一直在大力开发高尔夫球场。建造高尔夫球场,首先要销售高尔夫俱乐部的会员资格。开发商一般都采用预付金的形式筹集到会员资格面额90%的资金,作为开发高尔夫球场的启动资金。因此,即便手里没钱,依然能开发高尔夫球场。EIE在栃木县开发的皇家草地(Royal Meadow)高尔夫俱乐部,最初会员资格只卖450万日元,最后居然涨到3000万日元。
此外,银行一听到是要开发高尔夫球场,就会立马发放贷款。因此,开发许可一下来,会员资格就开始发售了。开发高尔夫球场的热潮越来越高,有的开发商甚至在开发许可还没批下来的时候,就开始以高尔夫球场开发计划融资。这样一来,开发高尔夫球场被人们看成是“炼金术”,大家都认为开发高尔夫球场,怎么都能捞一笔。
当时,以开发高尔夫球场而闻名的企业除了EIE和伊藤万株式会社外,还有很多企业都投身于此,就连一直以来踏踏实实地经营祖业的地方名流,都纷纷投身高尔夫球场的建设热潮中。仅仅十几年的时间,日本的高尔夫球场就从1985年的1400个,增加到2400多个。
1987年,日本政府颁布了《综合保养地区整备法》,鼓励地方政府兴建提升国民福祉水平的度假疗养设施,这一法案更加助长了人们投资度假地的热情。无论是地价的上涨还是股价的上涨,都不过是泡沫而已。但是,没有人意识到这一点。比起这个,在投机竞争中不落后才是更重要的。就这样,全国上下上演了一场疯狂的闹剧。
以当时日本的经济实力,日本国民本可以过上更加富裕的生活,但是经济泡沫引起的资源分配不均,让日本国民还没享受到富裕的生活就跌落谷底。
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的日本,在道德上比“罪恶之都”更堕落。有人说“好怀念泡沫时代,希望再来一次”,这是多么愚蠢的想法啊。对于泡沫时代,我感到的只是愤慨。
泡沫经济崩溃后,日本经济承受了巨大的损失。日本被“上帝之锤”狠狠砸到,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