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宋江率军在扫荡汴梁城周边城镇,宋清在分田分地,扩充人马的时候,也是梁山军暂停对汴梁攻打的时候,在大宋的皇城的福宁殿中也正在召开着一场紧张的御前会议。
梁山贼寇突然发动陈桥兵变,这是宋朝大多数的官员没有想到的。
一时间这些官员都乱了手脚,纷纷主张宋徽宗南狩。
啥叫南狩?
南狩不过是说得好听的措辞,其实就是要宋徽宗赶紧的撒丫子开溜。
可是外城如今被梁山贼寇占领了,并且根据宋军派出的侦查人员回来禀报,外城的城墙上驻扎了大量梁山贼寇的弓箭手,外城和内城之间遍布拒马桩和陷坑,想要突围,成功的可能性极小。
高俅提出自己的见解,主张和梁山贼寇谈判。
其实谈判是假,拖延梁山贼寇的攻势,等待勤王大军抵达,内外加攻,一举全歼梁山贼寇是真。
防守内城的李纲提醒高俅,不用施展缓兵之计。
既然梁山贼寇在内城和外城之间布满了拒马桩和陷坑,那就说明梁山贼寇只是准备围城,而并没有准备攻城。
蔡京大为得意的向宋徽宗启奏,那说明梁山贼寇就是梁山贼寇,终究是一群乌合之众,没有什么可值得担忧的。
只等勤王大军一到,立刻就可以将他们消灭殆尽。
李纲立刻就打蔡京的脸,他说现在如果梁山贼寇攻城,那才是乌合之众,他们现在选择围城,选择围而不攻,那就说明他们极有可能正在抢掠汴梁的周边城池。
梁山贼寇抢掠周边城池,一可以裹挟壮丁,壮大声势;二可以凑集粮草,以备久战。
一旦这样,就算勤王大军来了,粮草无人供应,而梁山贼寇粮草充足,勤王大军在短时间也很难消灭梁山贼寇。
可是内城和皇宫中的粮草是有限的。
经受不住这样的消耗。
因此,李纲断定:“梁山贼寇之中有足智多谋的高人啊!”
宋徽宗一听李纲这话,顿时泄了气,看着满朝文武,几近哀求的道:“难……难道我大宋的江山社稷真要亡在这些贼寇的手中吗?”
宋清在汴梁周围分田分地招兵忙,宋江扫荡汴梁周边的战斗也比较顺利。
只能说是比较顺利。
宋江的人马虽然可以攻克一些城墙低矮,没有防备的小县城,但是对于高大的城池,尤其是将百姓都驱赶上城防备的城池,宋江不想消耗兵力,更不想迁延时日,也就弃而不攻。
但就是这样,宋江还是攻占了二十余座县城,并且从官府的仓廒之中缴获了大量的粮草,足以够梁山军半年之用。
当然,这里的梁山军不包括宋清新招募的四万青壮。
这也得多亏宋清扫荡汴梁附近州县的建议提得早,梁山军前后只攻打了汴梁城两天,周围的许多州县根本就来不及防备。
就算有的州县做了准备,但是中原已经百年不闻金戈之声,猛然间遭遇到厮杀,也是手足无措,没有章法,对于骁勇的梁山军而言,根本毫无抵抗能力。
宋江领兵回到汴梁城下,见宋清一次竟然招募了四万壮丁,又惊又喜。
他立刻从梁山军中选派一批久经沙场的老兵编入这些壮丁之中当小头目,然后再选派林冲等十余员将领来操练这些新兵。
通过陈桥兵变,扫荡汴梁周边和分田三件事,宋清已经赢得了宋江、卢俊义、吴用、公孙胜和朱武的信赖。
以往不可能有他参加的梁山最高军事会议,现在也请他参加了。
会议是从晚饭之后开始的。
中军大帐中点着五根蜡烛,将个厅堂照得透亮。
作为宋江贴身保镖的吕方郭盛,就是面对这样的会议,他们也不用回避。
宋江问众人道:“众位兄弟说一说,咱们下一步该何去何从啊?”
作为梁山第二把交椅的卢俊义道:“应该派出游骑,侦查宋军勤王大军的动向。”
宋江问道:“侦查之后呢?”
卢俊义道:“我军现有八万大军,如果宋军的勤王大军和咱们的兵力相当,就将其一举消灭,如果比我军多,我军应该立刻返回梁山。”
宋江没有说话,对于卢俊义的回答显然不太满意。
宋江又问吴用:“军师以为呢?”
吴用道:“在下赞成宋清兄弟前番的建议。宋军的勤王大军不可能同时抵达,我军可以将其各个击破。”
卢俊义道:“杀敌三千,自损八百,宋军有百万之众,就算每一仗我军都能大获全胜,最后也可能拼得一个兄弟不剩啊。”
公孙胜道:“汴梁城中宋军的粮草有限,我军只要能坚持到汴梁城内宋军的粮草耗尽,必然可以攻破汴梁,覆灭赵宋。”
卢俊义不无忧虑的道:“公孙先生,如果在汴梁城内宋军粮草耗尽之前,宋军犹如洪水一样的扑来,一战未了,宋军又来一军,那可就危险了!”
宋江看向朱武。
开这种高级别的会议,朱武向来很少说话。
他不想让吴用觉得自己是在抢他的风头。
朱武看见宋江看向自己,是要自己说话,于是道:“陛下,微臣还没有考虑清楚,请陛下稍待。”
宋江又看向宋清,问道:“清哥儿,你有什么办法啊?”
宋清道:“办法我倒是有一个,只是不知道皇兄和众位能不能接受。”
“你先说说你的办法,我们合计合计再说。”
宋清看向众人,道:“走回头路。”
宋清的话刚一出口,所有人都是一愣。
卢俊义反应过来了,笑道:“看来宋清兄弟和在下是英雄所见略同,也赞成返回梁山啊。”
“不。我不赞成回梁山。”
卢俊义尴尬的问道:“那宋清兄弟所说的回头路是什么?”
宋清道:“逼迫赵宋招安。”
“啊!”在场所有的人都吃了一惊,尤其是吴用、公孙胜和朱武。
陈桥兵变是他宋清策划的,当初就是为了反对招安,可是现在却又重提招安。
这……这宋清要做什么?
卢俊义道:“宋清兄弟,我们已经犯下了弥天大罪,朝廷怎么可能还会招安我等?”
宋江更是不满:“早知今日,何必当初。你这不是脱了裤子放屁,多此一举吗?”
对于他们的反应,早在宋清的预料之中:“皇兄,还有卢员外和众位军师,此招安非彼招安。”
宋江看着宋清道:“那你的招安又有什么不同?”
宋清道:“逼着朝廷封皇兄为梁王,并且将梁山周围的济州、郓州、兖州、濮州、大名府、东昌府和东平府作为封地,送给我梁山,然后赐一名帝姬给皇兄作为王妃,以一名亲王、宰相送嫁,并将亲王、宰相留在我梁山军中。”
只有徽宗朝,将公主称之为帝姬。
宋清这话一出,在场所有人都惊喜不一。
谁也没有想到,宋清在这个时候竟然说出这样的办法来。
一旦成了,那梁山就成了赵宋朝的国中之国。
宋江问道:“清哥儿,你想得虽好,但是只怕朝廷不会答应啊。”
宋清道:“不会答应,那就打得他们答应!”
卢俊义道:“宋清兄弟,你这价码开得太高了,一口气要朝廷割七个州府——”卢俊义一面摇头一面道:“恐怕朝廷不会答应啊。”
宋清笑道:“这是个买卖,兴我们漫天要价,也兴他们坐地还钱嘛。”
宋清的这一次招安,可以说是造反派和投降派都能接受的一种方案。
造反派看来,这一回虽然招安了,却从占山为王升级成了占城为王。
投降派则觉得,宋江哥哥成了大宋王朝的异姓王爷,那就是进了体制内,那我们这些人也就都算是进了体制内了。
公孙胜不无忧虑的道:“朝廷虽然被我军围在了汴梁内城,但是其中也不乏有见识的人。比如这个李纲,虽然只是个文官,小小的兵部侍郎,但是颇能用兵,就是他在内城率领宋兵与我大军为难。”
其实不用公孙胜介绍宋清也知道这个李纲,金兵南侵宋朝的第一次进攻,正是这位李刚相公指挥宋军,击退了金兵。
宋清道:“公孙先生说得有理,所以,我军想逼迫赵宋签订这城下之盟,必须做到两件事。”
宋江问道:“哪两件事?”
“第一,消灭一支勤王的军马,并且要将俘虏的勤王军马送到汴梁内城城下给赵官家看;第二,要攻破内城。”
宋江道:“以我梁山现有的兵力,消灭宋军一支勤王军马并不难,可是想要攻破内城,恐怕不容以吧。”
“也容易。”
卢俊义道:“看来宋清兄弟还是有些轻敌,还是小看这个李纲了。”
“卢员外,我没有小看这个李纲,而是你小看百姓的力量了。”
“百姓的力量?百姓手无寸铁,能有什么力量?”
“卢员外,你这种想法就错了。如今加入我梁山军的四万壮丁不就是百姓吗?如果他们拥护我梁山军,战场之上就会拼全力厮杀,如果不拥护我梁山军,他们上了战场不是乘机逃走,就是反戈一击。另外,这四万壮丁的背后是几十万的百姓,他们祖祖辈辈都生活在汴梁,对于汴梁的情况了如指掌,我军可以向他们咨询一下,问问他们有没有攻破汴梁内城的办法。”
“一群愚夫愚妇,会有什么办法?”
宋清听了这话,心中不悦,笑道:“卢员外,在我皇兄没有上梁山之前,我也是愚夫愚妇啊。”
卢俊义一听这话,立刻知道自己的话已经冒犯了宋清,正要赔礼,宋清接着道:
“但是,有两句老话,我们不得不听。第一,是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第二,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比如,我们是占了外城之后,当地人在分了田告诉我,这外城的城墙哪里年久失修,哪里有小路可以摸进去。如果外墙都有,卢员外,你说内墙有没有?”
朱武开口道:“一定有!”
宋清又道:“其实我还有个更狠的招,只要成了,顶多半个月,赵官家会主动找我们谈判的。”
众人看宋清说这话自信满满的样子,都不约而同的问道:“什么办法?”
“断绝他们的水源。我这几天正是忙着在分田分地,不然就去内城的周边逛一逛,看看有没有什么办法能够切断内城的用水,只要切断了他们的用水,顶多半个月,赵官家就会和咱们谈判。赵官家想谈,就算他李纲再有本事,能拦得住吗?”
卢俊义和公孙胜一听宋清这话,互看一眼,露出了惭愧的神色。
是呀,他们两个怎么没有想到这个法子呢?
但是卢俊义还是问道:“如果没有办法切断内城的用水呢?”
宋清听了这话哈哈大笑:“卢员外,你还是不相信百姓的力量。你去问问外城的百姓,我相信他们一定会有办法的。”
公孙胜道:“宋清兄弟高见,贫道明日就去城外寻访。”
宋清对宋江道:“皇兄,还有两件事,现在必须做定,不然后面难以对付赵宋勤王的军马。”
“你说,哪两件事。”
“第一,要将没有攻下来的城池务必攻下,不然一旦赵宋的勤王大军到了,他们就会依托这些城市对我军反攻。”
“有理,我明天就去。还有第二件事呢?”
“皇兄攻下来的那些州县,请皇兄准许臣弟去分田,只有分田才能得到更多百姓的支持,才能获得更多士兵和粮食。”
“好,你只管放手去做。”
吴用对宋江道:“陛下,这一回就让臣下跟着宋清兄弟去受教一番吧。”
宋江立刻察觉吴用有改换门庭的意思,笑道:“吴军师,这分田分地的小事,就让清哥儿和朱先生去做,你还是陪着我一起去攻州掠府吧!”
宋江是绝对不能让吴用活着改换门庭的。
因为吴用知道他的秘密太多了。
比如说晁盖之死。
到底是谁射杀了晁盖。
只凭一支刻了一个“史”的弓箭就认定是史文恭射杀的,显然证据不足啊。
这叫孤证不立。
为什么在宋江和李逵相继被毒死之后,吴用会和花荣双双自缢而亡?
因为到这个时候,不仅朝廷饶不了他们,尤其是梁山仅存的那般兄弟也饶不了他们。
就是他们伙同宋江将兄弟们带上了绝路。
这些兄弟们不愿找宋江的麻烦,宋江死了就会找他们两个的麻烦。
说得简单些,吴用和宋江的关系更有点狼狈为奸的意思。
宋清突然又道:“皇兄,你再去攻城,能不能将新兵都带去?”
“为何?”
“让这些新兵在战争中学习战争,这样进步得更快;再就是让他们的手上沾血,他们就没有退路,只能一心跟着我梁山了。”
“好!”宋江喜道:“兄弟好谋略。”
“还有一件事也请皇兄答应臣弟。”
“什么事你说。”
“能不能让汤隆兄弟跟着我一起分田?”
汤隆绰号金钱豹,在梁山之上是监造军器铁甲的头领。
“他一个打铁的,你为何要他跟你去分田啊?”
“我想打造一批新式的农具,先用这里的土地做个试验,如果行的话,等和赵官家谈好了,咱们有了自己的地盘,马上就可以推广。”
“行,你去和汤隆说,让他跟着你分田,就说是我说的。”
“多谢皇兄。”
虽然宋清在向宋江要人,但是要的是一些小人物,无关大局,宋江当然都是一一准允。
次日,宋江再次出征扫荡。
这一次他率领的人马达到了六万之众。
四万新兵全部从征。
而这个时候,宋清选了一批在周边县城有亲戚的百姓,领着朱武、陈达、杨春和汤隆,还有整个工作小组,开始在汴梁的周边县城推行《大梁分田章程》。
这一推行不得了。
五天之内,竟然有六万青壮要求加入大梁官军。
对,这六万青壮就是这样称呼梁山军的。
大梁官军。
《大梁分田章程》之所以在县城之中更受欢迎,那是因为六贼在这里对百姓的盘剥更厉害。
一年的收成,六贼要拿走八成到九成。
年景好的时候,一家人勉强度日;一旦遇到灾荒,轻则卖儿卖女,重则家破人亡。
正所谓压迫越深,反抗就越烈。
没有领头的,这里的百姓都已经是拉帮结派,图谋不轨。
现在梁山贼寇来了,那他们还不是蜂拥跟从。
就在这时,在黄河以北侦查骑兵回来禀报,有一支官军,打着“刘”字大旗,约莫有四万之众,正向东京方向杀来。
宋江一接到这个军情,立刻返回汴梁城下,卢俊义、公孙胜、朱武、关胜、林冲、鲁智深和宋清召开军事会议。
宋江问众将道:“这个‘刘’是谁的军旗?”
关胜回道:“陛下,在西军中有一员将领,名叫刘延庆。这个刘延庆是陕西路保安军人,出身将门,十余岁从军。因为武艺出众,在哲宗绍圣年间选调为班直侍卫。他有三个儿子,分别叫做刘光国,刘光世和刘光远。这面刘字旗应该就是他刘家军的旗帜。”
林冲补充道:“据在下所知,这个刘延庆懦弱胆小,善于钻营。当年有一次与契丹人厮杀,他防守西城,见契丹人如洪水一般的攻城,他就想弃城逃走,亏得同袍激励,方才坚守。”
吴用道:“奇哉怪也,西军在西北,为何怎么这么快就来了?”
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知所以。
宋清道:“我知道。”
宋江道:“那你快说。”
宋清道:“因为赵宋和金国签订了海上之盟,南北夹攻辽国,所以西军都集中在了河东、河北,现在他们听说我军陈桥驿兵变,必然会迅速来勤王。”
宋清之所以知道原因,并不是他有未卜先知的能力。
而是历史上就是这样的。
西军在河东、河北集结之后,听说方腊在江南造反,宋朝就立刻调西军南下,攻打方腊。
历史的巧合就在这里稍稍的偏离了原来的方向。
如今西军南下,不是去镇压方腊,而是冲着梁山军来。
宋江一听到“西军”两个字心中就发憷,问道:“这刘延庆是老种相公的部下还是小种相公的部下?”
鲁智深道:“洒家过去就在西军,这刘延庆既不是老种相公的部下也不是小种相公的部下,他是童贯的部下。”
宋江问道:“那众位以为,我军当如何应战啊?”
吴用道:“西军都是北方人,陆战他们或许还有些战力,可是水战想来他们就不是那么在行了吧。依在下之见,还是先派步骑兵马去搦战,诈败引他们进入黄河,让李俊和阮家兄弟去收拾他们。”
卢俊义道:“我看这个办法可行。”
公孙胜道:“卢员外,恕我直言,当初宋军攻打梁山的时候,已经在水里吃了一次苦头了,这一次他们还会轻易下水吗?就算他们会轻易下水,可是黄河有万里之遥,他们会从哪里下水呢?这些我们都不得而知。”
就在众人的意见达不成统一的时候,宋江问宋清道:“清哥儿,你看呢?”
宋清想了想道:“皇兄,臣弟以为,应当放这刘延庆过河,然后围而歼之!”
“这……”宋江显得有些为难的道:“西军骁勇善战,虽然只要四万人,要将其全歼,恐怕我军的伤亡也会很大呀。”
宋清道:“皇兄,臣弟建议将他们放过黄河来全歼,我军虽然会遭受一些损失,但是是利大于弊的。”
“说说,有什么弊,有什么利。”
“弊,无非就是我军伤亡惨重。至于说利,那就太大了。第一,我军可以摸一摸西军的真实战力;第二,让后续的西军不敢轻易过河,至少四万以下他们不敢过河,至于其他的宋军,想来和我们较量,也得自己掂一掂轻重;第三,我军的将士可以得到锻炼;第四,就是要告诉内城的宋军,西军又怎么样?我大梁军马,要歼灭谁就歼灭谁,彻底打掉他们的士气,破灭他们的希望。”
“高招!”宋清话音刚落,众人不约而同的齐声叫道。
宋清谦逊道:“我不会用兵打仗,这不过是我的一个想法而已,不敢妄称高招。”
朱武不失时机的赞道:“宋清兄弟之计确实高明,并非妄称。”
宋江笑道:“既然大家都叫出了‘高招’二字,那咱们就依宋清的计策行事,将这一支西军放过河来打。”
宋清又道:“不过还有几点需要防备。”
“哪几点需要防备,清哥儿说清楚。”
“第一,防备内城的宋军突围。”
“这个当然。卢员外、公孙先生,还是由你们二人指挥围城的人马。”
“遵旨!”
“不过,前番你们是三万精锐围城,现在你的精锐我要抽走两万,不过可以补充一万新兵给你们,你们能围住突围的宋军吗?”
卢俊义和公孙胜齐道:“陛下放心。”
“清哥儿,还有什么需要提前准备的。”
“不能让过河的宋军摆成了背水一战的架势。”
“那怎样才能不让他们摆成背水一战的架势呢?”
“进攻的时候最后是能呈西北南或者是东南北三面包夹的态势,只要能让宋军有逃跑的希望,他们就不会和我军死战到底。”
“对对对,”吴用道:“这个十分重要,不能打虎不成反被虎咬。”
宋江道:“那用兵方略就这样定了。清哥儿,你要不要也亲临阵前,指挥厮杀呀?”
“皇兄,臣弟不会打仗,只会分田,还是让臣弟去分田吧。而且,我刚刚研制了一款手动犁田机,正在请汤隆兄弟打造,这款机器一旦试验成功,没有耕牛的百姓家里就不会再为犁田之事忧心了。”
“哦,还有这等新鲜的东西?等这一仗打完了,为兄要亲眼去看看。”对于宋清的回答,宋江十分的满意。
其实宋江不愿宋清亲临阵前,刚才的话不过是出言试探而已。
如果宋清真的亲临一线,计策又是他宋清出的,再要是大获全胜,他宋清的声望必然大涨,那从今往后岂不是仗仗都要他宋清去指挥了?
要知道,他宋江就是靠仗仗都自己领兵去打,最后才成功架空晁盖的。
权利面前是没有亲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