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序言

这本写化学科学史的书是一本科学前沿著作。当时我无法理解,这些故事是如何写出来并形成一本书的。原来故事的写作是循序渐进的,因为书的作者依·尼查叶夫 压根儿没打算写完这本书,他是利用零敲碎打的时间写的。

他头发乌黑,我依稀记得他埋头写作的情景和埋头编撰《知识就是力量》杂志的情形。《儿童科普》杂志的改革需要大量的新生力量,而依·尼查叶夫是这项改革的发起者和积极参与者。

当依·尼查叶夫涉足儿童文学时,已经积累了丰富的写作经验。他直接参与过《为了工业化》和《技术》两种报纸《为新技术而战》这一专栏的编撰工作。他是一位敏锐而又严谨的编辑、一位出色的辩论家、干练而又个性十足的“通讯员”。

他积极宣传新技术思想,并与墨守成规、阻碍工业技术创新的保守分子做斗争。在扩大科学影响力的斗争中,这两种报刊将依·尼查叶夫锻炼培养成了一位有战斗精神的、有党派意识的文艺工作者。他坚持不懈地为使科学更接近生活、作为现在和将来技术进步的主要推动力而奋斗,与其他顽固守旧、无视科学的实干家做斗争。

革新后的《知识就是力量》杂志应当扩大青少年儿童的科学视野。

依·尼查叶夫那份献身于杂志的激情,不是表现在热情洋溢的讲话中,而是表现在疯狂的工作热情上。他的新闻工作经历,作为编辑的严格笔触,即毫不留情地删去老生常谈的文章段落,以及所有模棱两可、缺乏事实依据的格言警句的能力,是当时聚集在杂志周围的年轻科学家们梦寐以求的能力。

正是一所好的报刊学校培养了他的这种才华。

《元素的故事》已经部分地发表在了杂志上,这是一种全新的科普性文学,直接响应了高尔基的号召,即展现了科学不是作为现成发现的仓库,而是作为一个人认识自然界,改造自然的工作坊。

这些故事都是以科学为基础的,就像坚不可摧的花岗岩般真实可靠,是具有敏锐生活观察力特征和完美故事情节的真实科学逸事。

《元素的故事》一书在科学和文学两个阵营中都得到了广泛认可,它将科学和文学融合在一起。一种之前在文学中并未出现过的新的文学诞生了,它是关于科学及其创造者的故事。依·尼查叶夫并不是唯一一个这样进行创作的人,他属于为这类文学创作铺设“轨道”的第一批人。

这本书很快引起了谢苗诺夫院士的注意,他准确地指出了此书的创新之处:“这不仅代表着作者依·尼查叶夫个人的成就,而且是朝着普及科学知识的正确方向前进的新步伐,这一独一无二的步伐在我们的文学中刚刚起步,并逐渐站稳脚跟。”

一位学者在《文学报》中写道:“《元素的故事》是一本关于人类思想在实验室中进行真实冒险的故事书。合上书后,年轻的读者们开始明白,原来发现地球的成分构成并不比发现新的大陆、海洋和岛屿容易。”

这本科普小书以研究人员的劳动工具——天平作为开端,成功地为儿童介绍了测量仪器。在此之后,分光镜和其他仪器在阅读过程中也接踵出现,这些设备在化学实验中被相继展示出来。

尼查叶夫不仅介绍了根据什么样的理论来制造仪器,而且还讲述了它们是如何被制造出来的,以及研究人员如何在实验中与这些仪器打交道的。为了避免进行纯粹的外观描述,尼查叶夫找到了这些仪器,与它们进行一对一的“搏斗”,面对这样的挑战,许多作家都会望而却步。

如果故事讲到理论创新,譬如,门捷列夫出色的预言——凭借天才的创造性思维来创建元素周期表,尼查叶夫力求重现门捷列夫当时自然的推导过程,或者重现实验过程,具体的实验进程,并展示真实的元素搜索路径。

需要强调的一点是,这本书并没有通过介绍科学家的成就来吸引我们的眼球,而是将我们的注意力直接引向科学家们的实验室,邀请我们与科学家们一起经历实验失败后的痛苦,以及获得名副其实的成功时的幸福,体验真正而又浪漫的劳动激情,谢苗诺夫院士说:“在这本书中没有发现离题的抒情性插叙。许多人认为是趣味性将读者们吸引到了知识的天堂,然而这种观点是不准确的!问题在于,科学根本不像老生常谈的那样苦涩,所以这本书也并没有言过其实地夸大科学家们在研究过程中体验的愉悦之情。人们通常凭借教科书上的知识来评判一个阅读对象,然而遗憾的是,教科书本身的编写方式很无聊,比阅读对象本身还无聊。”

著名的儿童作家伊林,也就是《在你周围的事物》和《人如何成为巨人》的作者,与一些坚持在《元素的故事》中寻找生动词句的学者进行了辩论。

伊林写道:“谈论元素,作者原本可以像教科书中写的一样,来定义它们的属性和特征。譬如,他可以说:‘氩是一种惰性气体,不会与其他物质化合。’然而本书作者并不是按照教科书或科学讲座的程式写作的,而是根据艺术类作品的创作风格来创作这本有关科学的书,譬如,他将氩气拟人化了:它是一种‘隐士’元素,一种‘孤独’元素,它是‘安分守己’的气体。”

在文学作品中,一般不是人物的行为决定人物的性格特征,而是人物的行为决定故事情节。这位年轻作者就采用这样的手法来描述一种元素捕捉起来如何困难,例如,“这种元素悄无声息地与氮混合在一起,而且安静得就好像根本不存在一样”,而不是陈述枯燥的演讲材料和教科书中的材料。

谢苗诺夫院士称赞书籍的写作基调含蓄内敛,而伊林先生持不同的观点,他觉得这位年轻的作家在处理文学素材时十分大胆,颇具创新的风格。

到底谁是对的呢?似乎两者都是正确的。苏联儿童科普文学的发展史表明,这本书将深厚的科学性、高水平的文学技巧和自由的表达方式结合起来,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只可惜依·尼查叶夫已经离我们而去了。

他那鲜亮而独特的文学天赋刚刚在《元素的故事》中崭露头角,但这样的天赋命中注定得不到施展。关于这本书的争议发生在严酷的1941年,也就是战争开始的前些天。依·尼查叶夫隐瞒了自己患有某种神经衰弱的疾病,加入了民兵队伍。一般患有这种疾病的人,是无法应征入伍的,然而在保卫莫斯科的战斗中,他英勇地牺牲了。

在阅读这本书时,总会闪现出对这位纯洁、善良和才华横溢的作者的美好回忆。这本书赢得了许多读者的喜爱,这种态势将一直持续下去。

斯大林奖获得者
奥列格·皮萨列夫斯基 7ShvsGBnV4nLTjrhd48Z8HESU8wdTl/dGywexE8J2acehyJHMYu1bOJpBeKq7/H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