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诺病是指小动脉阵发性痉挛,以受累部位程序性出现苍白及发冷、青紫及疼痛、潮红后复原为典型症状的疾病。常因寒冷刺激或情绪波动而发病。
本病多见于青壮年女性;当患者受到寒冷刺激或精神紧张、情绪激动时,出现双侧对称的手指(足趾)苍白,然后青紫,继而潮红,可伴有刺痛感或烧灼感,持续时间由数分钟至1小时以上不等,后逐渐恢复正常。好发于手指,常为双侧性,可累及趾、面颊、外耳。
1.冷激发试验 将手指(足趾)浸入冰水中20秒后,如指(趾)动脉收缩压降低超过原来收缩压的20%为阳性反应,本试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为90%左右。
2.反应性充血试验 本试验的目的是区别雷诺病或雷诺现象。其是在受检的手指基部缠绕一指血压带,在指尖部置一光电体积描记的探头做手指的波形描记,将血压带充气至200mmHg,维持3~5分钟,放气后手指的波形较充气前增高,大于1:1.6为正常,说明指动脉无器质性病变可诊断为雷诺病。
3.X线检查 如指(趾)动脉造影显示手部或足部动脉痉挛,无阻塞性病变存在时,即可明确雷诺病的诊断,并可与其他动脉阻塞性疾病相鉴别。
中医古代虽没有“雷诺病”的病名,但在许多中医古籍中均可见到与本病症状相似的记载,其属中医“血痹”“手足厥寒”等范畴。《素问·五脏生成》曰“卧出而风吹之,血凝于肤者为痹”,首次提到外风、血瘀为本病之病因病机。《诸病源候论》进而指出“经脉所引皆起于手足,虚劳则血气衰损,不能温其四肢,故四肢逆冷也”,对病因病机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为中医认识本病打下了基础。汉代张仲景的《伤寒论》厥阴病篇载有“手足厥寒,脉细欲绝”。《金匮要略》更是发展和充实了《黄帝内经》对血痹病证的认识,如“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明确了本病的发病机制是内因阳气、营卫气血不足,外因感受风寒,邪入血分致血液凝滞而不畅行,筋脉肌肤失养而致肢端苍白、青紫及肌肤麻木、刺痛。《伤寒论》应用当归四逆汤,开治疗本病之先河。现代医家仍以当归四逆汤化裁治疗雷诺病,取得了满意疗效。《金匮要略》根据本病病机,提出采用黄芪桂枝五物汤益气温经、活血通痹,每获良效。《外科全生集》中阳和汤,功擅温阳补血,散寒通滞,可用于因营血亏虚,寒凝痰滞,痹阻于筋脉、关节、肌肉所致的阴疽之证,也可用于寒凝血痹之证。《医林改错》中补阳还五汤具有补气活血、通经活络等功效,用于血痹“因虚致瘀”诸证,疗效亦佳。
雷诺病属于中医学的“血痹”范畴。目前多数学者认为,素体阳气不足,或气血亏虚是本病发病的根本,寒邪凝滞脉络,气血运行不畅是其重要的病理变化;亦有人认为阳气亏损、痰瘀互结或气虚血瘀、经脉痹阻是本病的关键所在。葛建立教授在前贤及多年临床经验的基础上,认为本病与寒凝、气滞有关,多因寒邪、情绪的变化而诱发。他认为本病外感寒湿之邪,寒凝血脉,气血运行不畅;或情志不畅,肝失疏泄,使气机失常,气血不调,营卫不和,寒凝经络,气滞血瘀,阳气不能通达四肢而发病。葛建立教授将其归于寒凝血瘀、气滞血瘀两个证型进行辨证施治,“瘀血阻络”贯穿疾病发病的始终,组成基础方:桃仁12g,红花12g,当归12g,川芎12g,熟地黄12g,白芍12g。
葛建立教授在疾病的诊疗过程中,注重辨证施治。当患指(趾)畏寒喜暖,肢端发凉,遇冷则皮色迅速变苍白、青紫,继而潮红,得温则症状缓解,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寒邪较甚者加桂枝、细辛、白芥子等;肢端疼痛较甚者加乳香、没药、延胡索等;病在下肢者加牛膝。当患指(趾)肤色变白,继而青紫,最后潮红缓解,受情绪影响,且伴有脘闷胁胀或疼痛,女子月经失调,少腹胀痛,舌暗,苔薄白,脉弦涩,每遇情绪刺激加重者加柴胡、郁金、延胡索等;瘀血较甚者加三棱、莪术;发作频繁则加全蝎、蜈蚣等。
病案1
张某,女,33岁,2016年12月13日初诊。
主诉:双手手指发凉、间断痉挛1年余,加重1周。
患者于1年前受凉后出现双手手指发凉怕冷、间断痉挛,时而苍白、紫绀,受凉加重,得温减轻,就诊于当地医院,诊断为“雷诺病”,予活血化瘀(具体不详)药物服用,症状略有好转。于1周前受凉后,双手部发凉症状加重,痉挛次数增加,遂来我院就诊。纳可,寐欠佳,二便可。查体:双手皮温尚可,手指皮温略低,皮色淡红,桡动脉搏动可触及。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
西医诊断:雷诺病。
中医诊断:血痹。
辨证:寒凝血瘀证。
治法:温经散寒,活血化瘀。
方药:桂枝15g,细辛3g,干姜15g,桃仁12g,红花12g,当归12g,川芎12g,熟地黄12g,白芍12g,黄芪60g,蜈蚣3条,水蛭3g,威灵仙9g。日1剂,水煎取汁400mL,分早晚2次温服,共14剂。
2016年12月28日二诊:患者来诊,服药后,双手指发凉怕冷症状较前减轻,苍白、青紫、痉挛次数减少。继服上方14剂。
2017年1月13日三诊:患者来诊,服药后,双手指症状较前明显减轻,予患者继服前方1个月,手指症状不明显,疗效良好。
按: 患者青年女性,主因“双手手指发凉、间断痉挛1年余,加重1周”就诊,根据患者症状、体征,西医诊断为雷诺病,中医诊断为血痹。患者因寒伤阳气,寒凝血瘀,脉络不通而发病。基础方上加蜈蚣、水蛭等虫类之品活血破血、搜剔窜络;威灵仙通络止痛,并加桂枝、细辛、干姜以温通经脉。诸药合用,发挥益气养血、活血化瘀、温通经络的作用,可鼓舞阳气,内温脏腑,外通经脉,由内向外祛散寒邪,使寒邪祛,经脉通,阳气通达四肢,周身得阳气温煦而足部逆冷自消,标本兼治,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从而解除血管痉挛,疗效显著。
病案2
刘某,女,49岁,2015年6月15日初诊。
主诉:双手指发凉、麻木3年,加重1年。
现病史:患者于3年前每逢受凉后间断出现双手指发凉、麻木,曾就诊于当地医院按“雷诺病”进行诊疗,疗效欠佳。近1年来,患者常胸闷气短,两胁疼痛,急躁易怒,心情抑郁,月经不调,常因情绪波动而导致患指发凉、麻木等症状加重,且手指屈伸不利,偶有刺痛。现为求进一步诊治来我院门诊就诊。纳可,寐尚可,二便可。查体:双手皮温尚可,手指皮温低,皮色淡红,双手桡动脉搏动可触及。舌暗,苔薄白,脉弦涩。
西医诊断:雷诺病。
中医诊断:血痹。
辨证:气滞血瘀证。
治法:疏肝行气,活血化瘀。
方药:柴胡12g,郁金12g,枳壳12g,延胡索12g,桃仁12g,红花12g,当归12g,川芎12g,熟地黄12g,白芍12g,乳香9g,没药9g。日1剂,水煎取汁400mL,分早晚2次温服,共14剂。
2015年6月29日二诊:患者来诊,服药后,双手指发凉、麻木症状较前好转,手指刺痛感较前减轻,心情较前舒畅,两胁疼痛感较前好转。继服上方14剂。
2015年7月13日三诊:患者来诊,服药后,双手指发凉、麻木症状较前明显好转,手指刺痛感不明显,心情较前舒畅,两胁疼痛不明显,原方去乳香、没药,继服上方1个月,患指症状不明显,疗效良好。
按: 患者更年期女性,主因“双手指发凉、麻木3年,加重1年”就诊。根据患者症状、体征,西医诊断为雷诺病,中医诊断为血痹。患指症状因情绪波动而诱发,故辨证为气滞血瘀证。患者处于更年期,而肝气郁滞,经络不畅,阳气不能布达于肢端,故肢端肤色变白怕冷、麻木;肝郁日久,或反复发作,则日久成瘀,而见胁痛,发作时患指刺痛,痛有定处,舌紫暗,有瘀斑,脉弦涩等。故以疏肝行气、活血化瘀为治疗大法,随症加减,疗效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