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丁香(《雷公炮炙论》)

【故事趣谈】

丁香,在古代,它曾为治疗口臭立下过汗马功劳。

相传,唐代著名的宫廷诗人宋之问在武则天掌权时曾充任文学侍从,他自恃仪表堂堂,又满腹诗文,理应受到武则天的重用。可事与愿违,武则天一直对他避而远之。他百思不得其解,于是写了一首诗呈给武则天以期得到重视,谁知武则天读后对一近臣说:“宋卿哪方面都不错,就是不知道自己有口臭的毛病。”宋闻之羞愧无比,从此之后,人们就经常看见他口含丁香以解其臭。由此,后人趣称丁香为“古代的口香糖”。

史料记载丁香确有香口功能,如沈括《梦溪笔谈》中载:“三省故事郎官口含鸡舌香,欲奏其事,对答其气芬芳,此正谓丁香治口气,至今方书为然。”

【药食溯源】

丁香,为桃金娘科植物丁香的干燥花蕾。习称公丁香。

【性味功用】

中医认为,丁香味辛,性温,入脾、胃、肾经,有温中降逆、温肾助阳之功。本品温中散寒,善于降逆,为治疗胃寒呃逆要药。本品又能入肾经,可温下焦而助肾阳,故对男子肾虚阳痿,女子寒湿带下、宫冷不孕也有治疗效果。

【药理研究】

本品为芳香健胃剂,可缓解腹部气胀,增强消化能力,减轻恶心呕吐。其水提物、醚提物均有镇痛抗炎作用;丁香酚有抗惊厥作用;其煎剂对葡萄球菌、链球菌及白喉、变形、绿脓、大肠、痢疾、伤寒等杆菌均有抑制作用,并有较好的杀螨作用;另有抗血小板聚集、抗凝、抗血栓形成、抗腹泻、利胆和抗缺氧等作用。

【用法用量】

煎服,1~3克。外用适量。

【注意事项】

1.畏郁金(十九畏)。

2.性功能亢进者不宜选用。

【功用比较】

公丁香,为桃金娘科常绿乔木植物丁香的干燥花蕾。母丁香,又名鸡舌香,为丁香的成熟果实,性味功效与公丁香相似,但气味较淡,功力较逊。用法用量二者相同。

【药食方萃】

(一)中成药治疗方

1.六味丁香丸: 方由丁香、藏木香、石灰华、甘草、白花龙胆、诃子等组成。口服,每次1~3丸,每日2~3次。可清热解毒。用于咽喉肿痛,声音嘶哑,咳嗽。

2.丁桂温胃散: 方由丁香、肉桂等组成。口服,每次0.6~1.5克;外用,将药粉少许,放于膏药中,贴患处。可温胃散寒,行气止痛。用于寒性脘痛及寒性腹痛。

3.丁香油: 为丁香的干燥花蕾经蒸馏所得的挥发油。内服:以少许滴入汤剂中或酒中饮用。外用:涂擦。可暖胃,降逆,温肾。适用于胃寒痛胀,呃逆,吐泻,痹痛,疝痛,口臭,牙痛等。

4.丁香烂饭丸: 方由丁香、木香、三棱、益智、砂仁、陈皮、莪术、甘松、甘草、香附、粳米等组成。口服,每次6克,每日2次。可温中化积,理气止痛。用于冷饮食伤,腰腹疼痛。

5.丁蔻理中丸: 方由丁香、豆蔻、党参、白术、干姜、炙甘草、蜂蜜等组成。口服,每次1丸,每日2次。可温中散寒,补脾健胃。用于脾胃虚寒,脘腹挛痛,呕吐泄泻,消化不良。

6.蜂胶牙痛酊: 方由蜂胶、丁香油、甲硝唑等组成。将本品滴于患处1~2滴;或用药棉少许蘸药液置于患处,适时取出,每日2~3次。可止痛、止血。用于牙周炎症的辅助治疗。

7.丁香风油精: 方由桉油、丁香酚、薄荷脑、樟脑、香精油、叶绿素等组成。外用,涂擦于太阳穴或患处,每日2~3次,治疗龋齿痛时,可蘸以小棉球,嵌入蛀孔内。可清凉散热,止痛止痒。用于感冒头痛,蚊虫蜇咬,晕船晕车,亦可用于龋齿止痛。

8.复方丁香开胃贴: 由丁香、苍术、白术、豆蔻、砂仁、木香、冰片等组成。外用,置药丸于胶布护圈中,药芯对准脐部(神阙穴)贴12小时以上,每日1贴,3贴为一疗程。可健脾开胃,燥湿和中,调气导滞。适用于由脾胃虚弱或寒湿困脾所致的食少纳呆,脘腹胀满,大便溏泄,嗳气欲呕,腹痛肠鸣等症的治疗。

9.风油精: 方由薄荷脑、水杨酸甲酯、樟脑、桉油、丁香酚等组成。外用,涂擦于太阳穴或患处,每日2~3次,治疗龋齿痛时,可蘸以小棉球,嵌入蛀孔内。可消炎、镇痛,清凉、止痒,祛风。用于伤风感冒引起的头痛、头晕以及由关节痛、牙痛、腹部胀痛和蚊虫叮咬、晕车等引起的不适。

10.小儿健脾贴膏: 方由丁香、吴茱萸、五倍子、磁石、冰片、麝香等组成。穴位贴敷,取穴足三里、天枢、中脘、关元,久泻者加贴脾俞穴,每日1次。可疏通经络,温中健脾。用于小儿消化不良。

11.丹皮酚软膏(丹皮酚霜): 方由丹皮酚、丁香油等组成。外用,涂敷患处,每日2~3次;防治感冒可涂鼻下上唇处,鼻炎涂鼻腔内。本品为抗过敏药,有消炎止痒作用。用于湿疹、皮炎、皮肤瘙痒、蚊臭虫叮咬红肿等各种皮肤疾患,对过敏性鼻炎和防治感冒也有一定效果。

(二)药膳食疗方

1.丁香炖鸡: 丁香10克,肉桂、陈皮各5克,童子鸡1只,调味品适量。将鸡去毛杂,洗净,纳诸药于鸡腹中,放入大碗中,调入食盐、姜、胡椒、料酒及清汤适量,文火蒸熟,分2次吃完,3日1剂。可温中暖胃,适用于胃下垂、胃脘冷痛、腹胀、呕逆等。

2.丁香姜糖: 丁香5克,生姜30克,白糖250克。将丁香研末,生姜切细备用,白糖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文火煎熬至稠时,加丁香粉、姜末调匀,续熬至用筷子挑起糖液呈丝状而不粘手时,停火,将糖倒在涂有植物油的瓷盘内,候冷,将糖用刀划成条,切成块即成(约划成50块),每次1~2块。可温胃、降逆、止呕,适用于胃寒呃逆、呕吐、胃痛。

3.参芪丁香猪肚汤: 党参、黄芪、丁香各10克,猪肚1具,调味品适量。将猪肚洗净,纳诸药于猪肚中,置锅中,加清水适量文火炖烂熟后,去药渣,将猪肚取出切片,放回汤中,煮沸,加食盐、味精等调味服食,2日1剂。可健脾益气,温中散寒,适用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见胃脘冷痛、纳差食少、脘腹胀满者。

4.丁香粥: 丁香5克,大米100克,生姜3片,红糖适量。将丁香择净,放入药罐中,浸泡5~10分钟后,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粥,待沸时调入红糖、姜末等,煮至粥熟即成,或将丁香1克,研为细末,待粥沸时与姜末、红糖同入粥中,煮至粥熟服食,每日1剂。可温中降逆,温肾助阳。适用于胃寒呕吐,呃逆食少,腹痛腹泻,阳痿阴冷,寒湿带下等。

5.丁香薄荷粥: 丁香、薄荷各5克,大米100克,生姜3片,红糖适量。将丁香、薄荷择净,放入药罐中,浸泡5~10分钟后,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粥,待沸时调入红糖、姜末等,煮至粥熟即成,每日1剂,连续3~5天,间隔一周再服。可温中降逆,温肾助阳。适用于胃寒呕吐,呃逆食少,腹痛腹泻,阳痿阴冷,寒湿带下等。

6.丁香茴香粥: 丁香、茴香各5克,大米100克,生姜3片,红糖适量。将二香择净,放入药罐中,浸泡5~10分钟后,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粥,待沸时调入红糖、姜末等,煮至粥熟即成;或将二香研为细末,每次取药末1~2克,待粥沸时与姜末、红糖同入粥中,煮至粥熟服食,每日1剂。可健脾止带。适用于胃寒呕吐,呃逆食少,腹痛腹泻,阳痿阴冷,寒湿带下等。

7.丁香茶: 丁香5克,茶叶、红糖各适量。将丁香、茶叶、红糖同放入茶杯中,冲入沸水适量,浸泡片刻饮服,每日1剂。可温中暖胃,降逆止呕,适用于脘腹冷痛、时或呃逆等。

8.金橘丁香茶: 金橘花、丁香各5克,白糖适量。将金橘花、丁香、白糖同放入茶杯中,冲入沸水适量,浸泡片刻饮服,每日1剂。可温中暖胃,疏肝行气,适用于脘腹胀满、口臭等。 XBZWw4m5HDWs5uxXYPYqL8F6KxIAei6vmL6WgVE3le/0hI4tQsF6ygEn4SusRzY6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