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篇
多重人格障碍:
一个肉体能装下几个“灵魂”

人们都说爱情没有性别、种族甚至物种之分,实际上多重人格障碍中的分身也是没有性别、种族甚至物种限制的。比如说,一个人可以同时具有一个娇小可爱的女性和一个强有力的男性两个分身,其中男性的一方充当起了保护女性的角色;一个人可以同时具有主人和宠物两个分身,他的人格时而是人,时而又变成一条毛茸茸的大胖狗。

你最早接触“多重人格障碍”一词是在什么时候?

我回想了一下,我最早接触这个词,就是看希区柯克执导的那部1960年上映的黑白老片《惊魂记》时了。

后来这种题材的电影越来越多,有大家非常熟悉的《致命ID》《搏击俱乐部》《禁闭岛》等等,让大家体验精彩之余也对心理学更加心向往之。

多重人格障碍有个对大家来说可能非常生疏的别名: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Dissociative Identity Disorder,简称DID),可以从字面理解成分开后连自己都不认识自己了。

有时候有人会跟你开玩笑说:“你是爱我的肉体,还是爱我的灵魂?”

在这里,我们可以把多重人格障碍看作一个肉体中装了多个灵魂,它们轮流来享用、驱使你的肉体。

“肉体”就是你的躯体,是你照镜子时镜子中你的模样。

“灵魂”就是你自己独有的行为模式、语音语调、习惯姿势等。

比方说,你的亲人在家中等候你归来,这个时候楼道里响起了脚步声,很多时候他们不用眼睛,仅靠聆听脚步声的轻重缓急便能分辨出来是不是你。而这个你独有的脚步声就是你“灵魂”的一部分。换句话说,灵魂就是你的气息,你的性格,你为人处事的方式……是人们常说的就算你化成灰他们也认得的东西。

因为多重人格障碍简称为DID,所以下面这个故事中的男主角我们就称他为D吧。

D是个二十七岁的黑人,他有很严重的头疼病,一天疼两次,一次疼半天,总之很能疼。而且有一点很奇怪,他总是记不起头疼的时候自己做过些什么。

有一次,又挨过了一个头疼难忍的夜晚之后,他终于忍不住去医院住院接受治疗。不知情的人以为D忍受不了头疼,其实那只是一部分原因,但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他听到了关于他在头疼发作时所做的一切,不禁一身冷汗。

到底D在头疼时都做了些什么让他如此后怕?答案如下:跑到外面和人打了一架,其间试图用刀子刺死对方,但被警察发现,逃跑时左腿被射中一枪;拿着菜刀追着自己的妻子和只有三岁大的女儿满屋子跑;试图把一名男子淹死在河中,但是在扭打过程中他自己先掉了进去,结果逆流游了四百米回到家里,第二天早上醒来时发现自己全身湿透,却搞不清楚是为什么。

选择住院治疗对D来说真是再明智不过的决定了,因为他接下来的头疼和失去记忆时的行为都会在医务人员的观察与掌控之内。

医务人员不久就惊讶地发现,D在头疼期间会以不同的名号自称,举止也发生改变,完全跟换了一个人一样!

最后大家经过一番艰苦卓绝的辨认和分析,一致得出了D的另外三个分身:小D、中D和大D。

小D,看起来非常儒雅,冷静又理智,能很好地控制自己。

中D,就是只多情的蜜蜂。

大D,这个角色可不得了,是个心狠手辣的暴徒。

最可怜的D,对他这另外三个“兄弟”的存在一无所知,四个灵魂挤在他那狭小的身体里你争我夺,誓要把肉体独占。

心理学专家们在D旁边围作一团,紧锣密鼓地分析,最后对D的三个兄弟分别进行了身份认证。

小D,是在D六岁的时候第一次出现的,因为那时D目睹了他母亲刺伤了他父亲。

中D,D的母亲有时非常喜欢把他打扮成一个女孩,所以有一次在这种场合下,中D悄然登场。

大D,在D十岁那年,他被一群白人青年野蛮地殴打,就在这个时候,大D出现了,宣称他存在的全部原因就是为了保护D。

大家可以把三位“兄弟”的性情和他们出现的时机对比看一下,自己揣摩一下个中意味。如果还是不解的话,后边会为大家揭晓答案。

咱们继续。

“D氏兄弟”就这样在D的体内有你没我地闹腾得欢畅。

其中,跑到外面跟人打架、用菜刀追着老婆孩子跑的是大D。

中D会做些什么呢?见到漂亮姑娘就迈不开腿,拍打着翅膀在姑娘屁股后面嗡嗡个不停。

小D看上去最完美,也最惹人爱,会偶尔在D认真工作的时候出现。

三兄弟是如此,唯独没有交代D的性情,难道他自己是个谜吗?你们觉得真正的D会是什么样子的?

事实上,这里有个核心人格和非核心人格的说法。

核心人格是自娘胎里出来时原装的“灵魂”,就是D;非核心人格就是D后来出现的另外这三个“兄弟”。

通常情况下,核心人格是消极的、依赖的、内疚的、抑郁的,要不怎么会让别的“家庭成员”乘虚而入?

所以D可能会是个外强中干的男人,因为他变成大D后能够出去与人打架还占了上风,证明他也许是个大块头或者有着强壮的体魄,是个肌肉型的猛男。但是他需要变成大D后才可以做到这些,又反映出了他作为D时的懦弱。因此一个看上去很凶悍却不敢较真,遇到强硬问题时会逃避、退缩、胆小、害怕,甚至想偷偷一个人躲起来大哭一场的形象就摆在我们眼前了。

但是还没有完。

非核心人格可能是敌对的、控制的,有的时候,更权威的非核心人格反而会来掌控整个局面,它会把时间分配给其他人格,并且常常会把那些人格安排在不舒服的情况下出现。你们觉得“D氏兄弟”中谁在当家做主?有人认为是大D吗?因为出风头的事全让他一人干了。但是错了,当家的不是大D,还是D。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谁掌控局面谁分配时间啊。大家看D总是在身体很不舒服(头疼)的情况下才让其他三个“兄弟”出现。我不爽了,才把烂摊子留给你,你不去也得去。所以感觉到D的腹黑 和闷骚 没有?

现在再来看D,这时就整合成了一个表面看似中规中矩或者偏于强悍,但私底下欲狠无力,没事只能偷着坏,幻想狂妄而现实软弱的既可憎又有那么点可爱的男人。

D说过,他对那三个“兄弟”的存在一无所知,那么反过来,小D、中D、大D三个“兄弟”对D的存在也一无所知吗?那可不一定。也就是说大多数情况下核心人格是无法感知到非核心人格的存在的,但是反过来,非核心人格却不一定感知不到核心人格的存在,所谓“兄弟们”在暗,D在明啊。

“D氏兄弟”一家四口的故事看到这儿,我心中一直有个小小的疑惑。疑惑就来源于我先前看过的那些电影。无论是《惊魂记》还是《禁闭岛》,其中人格只分裂成了两个,《搏击俱乐部》里是诺顿和皮特,还有电影《三面夏娃》,充其量分裂成了三个,看到D我知道了还能分裂成四个。那么,一个多重人格障碍患者究竟能够分裂成几个人格?

专家这时出面了,说:“你们那都不是事,我们的临床研究表明,一个多重人格障碍患者最多可以有十三至十五个不同的人格。”

人们都说爱情没有性别、种族甚至物种之分,实际上多重人格障碍中的分身也是没有性别、种族甚至物种限制的。比如说,一个人可以同时具有一个娇小可爱的女性和一个强有力的男性两个分身,其中男性的一方充当起了保护女性的角色;一个人可以同时具有主人和宠物两个分身,他的人格时而是人,时而又变成一条毛茸茸的大胖狗。

电影中不同人格间的转换往往神不知鬼不觉,让你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现实生活中的转换也确实是瞬间的,如同川剧的变脸,“嗖”的一下就过去了,而且换了“灵魂”后还会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改变。一项研究表明,37%的病例发生了优势手的改变,一下子就变成了左撇子或右撇子。还有人之前有眼睛斜视的问题,变成另一个人格后这个问题也神奇地消失了。

什么情况会诱发人格的转变呢?几乎是任何情况,比如看到一个橘子,就是这么简单而偶然。

我们都知道,有很多情绪问题,如伤心、抑郁、焦虑等,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慢慢自愈。这里我用到了“情绪问题”这个词,显然它并没有上升到障碍的高度。实际情况是,绝大部分的心理障碍是绝对没有可能自愈的,多重人格障碍也是,一旦患上,如不治疗,将会持续终生,而且当多重人格障碍患者到了新的环境生活后,可能还会分裂出新的人格。

患上多重人格障碍是如此难治疗,没病的人可不可以伪装患上该病呢?

这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这里我要再提一下电影《致命ID》,它简直可以成为多重人格障碍的科教片了。影片中有司法人士和心理学专家坐在一起争论男主角是否应该被定罪的情节,其中,司法方提出这个凶手会不会是在伪装多重人格障碍?因为当时的法律规定对精神障碍患者可以免予追究刑事责任。后来不幸惨遭毒手的那位心理学专家这时极力替男主角申辩,他递给了司法方一本日记,里面赫然呈现了具有不同字体、语气和行文方式的文字。司法方看过后迟疑了……

剩下的内容就留给已经看过这部电影的人回忆,没看过的人自己找来看吧。接下来我要给大家讲一个新故事,一个关于多重人格障碍能否被伪装的故事。

故事的名字叫“丘陵杀手”。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晚期,有位叫Kenneth Bianchi(肯尼斯·比安奇,以下简称K)的男子在洛杉矶地区残暴地强奸并杀害了十名年轻妇女,并把她们的裸尸抛到不同的土堆上。“丘陵杀手”因此得名。虽然事后有无数证据表明K就是那个丘陵杀手,他却一直不停狡辩,哭天喊地,引来专业医师的注意,认为他可能是个多重人格障碍患者。接下来,他的律师顺水推舟地带来了一位心理医生,随即催眠了K,然后该医生问他:“我能不能和你身体中的另一部分聊聊天?”这时,一个凭空出世的叫作S的人出来答话了:“我等了你们很久了,没错,我才是那些案子的凶手,你想把我怎么样?还有啊,K他什么都不知道,他可是无辜的啊!”

有了这种证据,K以及K的律师都觉得十拿九稳,气定神闲。只是没有料到,一山更比一山高,控方律师见状请出了Martin Ome(马丁·奥默,以下简称M),来“料理”一下K的心理问题。

M是谁?他可是当时著名的临床心理学及精神病学专家,是催眠及多重人格障碍领域响当当的泰斗级的人物!

随即,对决开始,大师一出手,就知有没有。

第一招:欲擒故纵。

一次与K的深入会谈中,M佯装不经意地提到,一个真正的多重人格障碍患者应该至少分裂出三个人格。不久之后,K体内的S2就出现了。

第二招:打草惊蛇。

一日M约见K,提出一个非常诚恳的请求:请把这一天的时间都给我好吗?随后,M大爷手提量表,像打了鸡血似的,对K进行了一整天心理测试的狂轰滥炸。这些战火中诞生的测试结果表明,K与真正的多重人格障碍患者还存在着非常大的差距。

第三招:釜底抽薪。

M联系警方搜查了K的住处,发现有很多关于精神病理学的教科书,因此推测,他可能研究过这类问题;调查采访K的亲友,发现他在被捕之前从未出现过任何心理异常。

三招过后,K完败于大师脚下。M最后得出的结论是:K的多重人格障碍是伪装的!在这份有力的证词基础上,K最后被认定为有罪并判处无期徒刑。

实际上,还有种非常简单的区分伪装与否的方法:装病者总是急于显示自己的症状,而真正的多重人格障碍患者则会试图掩盖自己的症状。

多重人格障碍与精神分裂症之间虽然有很多共同点,但它们其实是完全不同的两种心理障碍。最直观的区别在于:前者是一个肉体多个灵魂,而后者是一个肉体一个灵魂。

除此之外,两者都会产生幻听,但区别在于:多重人格障碍患者听到的声音来源于内部,即自己的头脑里,是自己跟自己的对话;而精神分裂症患者则会认为那是天外之音,是别人发出来的。

此外,多重人格障碍患者能认识到所有这些只是幻觉,往往会自己压制住这种声音;而精神分裂症患者则认为那些声音都是真实的,尽管实际上它们并不存在。

该进行下一个案例了,而且该案例的经典程度无与伦比。

它的厉害之处在于它具有里程碑般的意义!这就是著名的“安娜案例”。安娜对精神分析理论的发展以及随后出现的精神分析治疗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正是因为她的出现,人们才把目光迅速投向了潜意识领域,因此她也被认为是精神分析的第一位病人。

一提潜意识,大家是不是就会下意识想到弗洛伊德?弗洛伊德提出的潜意识的概念真是为心理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认为心理分为两个层次:意识与潜意识。

就像一座巨大的锥形冰山,把它放入海里,露出海面的那一小部分用刀切开,然后装进意识,而海面下真正的庞大的部分却用来装潜意识。因此在整个心灵的冰山里,潜意识才是真正的大BOSS。

现在我们把冰山放入我们的脑中,在上面与下面接合的地方开一道门,放一个小人把守。

白天我们工作学习忙碌,都靠着上面的小冰山接收来自各种渠道的信息:所有看过的东西、听过的声音、闻过的气味……

有一些我们刚接触过就忘记了,或者过一段日子后忘记了。但是弗洛伊德认为,你其实并没有真的忘记,它们只不过是顺着那道小门溜入了下面的大冰山中。可是我们自己浑然不知啊,因为尽管潜意识不可否认地存在,但自己所能察觉到的只是浮出水面的小冰山中的意识。

只有当我们心理控制松懈的时候,也就是守门的小人精神恍惚的时候,这些被关在大冰山中的潜意识才会撒了欢地通过小门跑到意识中去,只可惜这时的我们不是被催眠了,就是在做梦。所以梦境总是那么百转千回。当我们清醒后,守门的小人也重新振作,把那些逃走的潜意识重新赶回了大冰山中,刚才发生的一切一下子恍若隔世……

尽管你意识不到潜意识神一般的存在,但它却在冥冥之中左右了我们太多:为什么我们选择一种职业,而不是另一种?为什么我们同某人结婚而不是别人?为什么我们会没来由地害怕某些东西?这些除了能在现实中找到可意识到的理由外(比如优厚的薪水,漂亮英俊的结婚对象,等等),更多的是由我们过去经历过但现在却已经遗忘的事情决定的,也就是潜意识。

我的导师曾经说过:所有心理疾病的源头,实际上都是潜意识发生了问题。因为你是可以控制意识的,那些浩大而诡异的潜意识却远远超出了你的掌控范围,如果它们出了问题,必然立刻陷你于水火之中。

因此精神分析,通常就是对潜意识的分析。

好了,终于顺利地讲完了弗洛伊德提出的潜意识,下面可以开始走进安娜姑娘的世界了。

前面提到了“安娜案例”里程碑式的意义以及安娜的精神分析第一病人的名号,也许就会有人认为作为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的弗洛伊德应该就是她的主治医师,其实不是,弗洛伊德甚至从未见过她,真正的医师是Josef Breuer(约瑟夫·布鲁尔,弗洛伊德早期的导师与合作者,下文中简称为J)。

安娜是一名二十一岁的未婚女性,出生在维也纳一个显赫的犹太家族。安娜第一次和J见面时,开始只抱怨说自己长期咳嗽。J一听,可拉倒吧,只是咳嗽这么简单你能来找我?不说实话,那我就亲手撬开你的嘴巴。J随后对安娜进行了催眠。

催眠术的目的是什么?就是让守门的小人昏昏欲睡,这样潜意识才可以肆无忌惮地闯入意识的领地去闹它一闹,才使得患者自己意识到先前那些潜伏在暗处的让他(她)道不清楚又弄不明白的东西。

J成功地用催眠术勾起了安娜的记忆,重构了那些导致她前来就诊的事件,这里包含的可就多了:远到童年的经历;近到她正在照顾身染重病的父亲,倍感身心疲惫。

催眠结束后,J道出了安娜前来就医的真正缘由,安娜顿时两眼饱含热泪,像见了亲人一样,彻底对J敞开心扉,竹筒倒豆子一般把其余的症状都说了出来:“其实我还觉得我的眼睛和耳朵有点不好使了,颈椎也难受,头疼,右臂和右腿发麻……”

听完后,J隐隐约约觉得可能还有其他问题,于是干脆把她登记在册,打算以后对其进行密切随访。

要说J的眼光还真是敏锐,就在安娜造访的两个星期后,她突然出现了短暂失语的症状,紧接着,体内开始出现两个不同的人格,来回转换,没有任何预兆。

安娜从此有了安娜2。

前面说过,核心人格通常是消极的、依赖的、内疚的、抑郁的,安娜自己确实有点小内向还有点小抑郁。可安娜2却恰恰相反,这叫一个能折腾:看谁不顺眼上去就是一顿咆哮,叛逆,行为古怪,比如把衬衫上的纽扣全都扯掉。这也正印证了非核心人格敌对、控制、反社会的特点。

1881年4月5日,安娜的父亲去世了,悲伤之余,已经卸下重担的安娜的病情却急转直下。她人格转换的频率越来越快,变成安娜2时还出现以下症状:

① 除了J外,其他人等一概无法辨认。

② 只能说英语,而作为安娜的时候她还会说法语、意大利语和德语。

③ 只有J喂她,她才会吃点东西。

再后来,她的情况越来越糟,开始有自杀倾向。于是在1881年6月7日,她被J转移到特殊的地方监护起来。这期间,J一直在做不懈的努力,使出浑身解数,却始终未见效果。直到后来,安娜突然出现了回避喝水的症状。J一看这架势,心说她是铁了心地要玩命啊,心急如焚,便又开始了对她的催眠。

答案紧接着浮出水面:有一次,安娜看到一条狗在水杯里喝水,顿时觉得非常恶心。J顺势诱导她表达出了内心真实的感受。当安娜从催眠中醒来时,她的恐水症竟奇迹般地好了。

J顿悟了,他领悟到了这种后来成为精神分析技术主要治疗方法的东西,那就是:宣泄!J迅速把这种方法运用于安娜其他症状的治疗,而这些症状也奇迹般地消失了。J立功了!

再后来,弗洛伊德对这项发现做了系统的论述,并把它运用到梦的解析之中,宣泄一切因为“压抑”而产生的心理痛苦,取得了巨大的治疗成果。

只是,尽管安娜的许多病状都已被清除,她多重人格障碍患者的身份却并未发生改变。

安娜的朋友谈起安娜时是这样说的:她就像过着“双重的生活”。一方面,她是个柔弱的维也纳十九世纪末的文化精英;另一方面,她又是一个强硬的女权主义者和改革家。

没错,多重人格障碍患者的身份并没有妨碍安娜后来成为一个杰出而成功的人。很多常人看来灾难般的精神疾病,其实都没有阻止患者奋发成为一名优秀人才的脚步。

随后的几十年中,安娜先后成为德国法兰克福犹太孤儿院的领导者,建立了犹太妇女联合会,开办未婚妈妈之家,致力于妇女儿童事业。

安娜的案例就讲到这里了,终于到了可以好好说说多重人格障碍成因的时候了。

几乎所有多重人格障碍患者回忆时都提到过,在他们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受到了极为可怕的、常常是难以启齿的虐待。

下面就请塞比尔塞小姐登场,勇敢地为我们回忆一下她的过去……

塞小姐的母亲患有精神分裂症,病发时连塞小姐的父亲——一个铮铮铁骨的汉子都差点尿裤子。母亲虐待塞小姐的时候,他从不插手。我想他不仅仅是因为害怕,更多的是心中有着一种另类的情愫:几分对塞小姐母亲的爱?几分无奈?甚至几分袖手旁观,面对施虐场面时内心疼痛却又有几分快感的体验?

童年里的塞小姐几乎每天都要遭几次毒手,有几回差点就没命了。她还不到一岁的时候,母亲就借鉴了日本文化中的捆绑艺术,变着花样地施展在塞小姐身上,偶尔还把她吊到天花板的电风扇上旋转……

端午节的时候,不知道大家那边有没有一项习俗,作者家这边是这样的:那天天亮之前要在手腕脚腕上扎上五彩绳,下一次下雨的时候把它们剪掉,顺雨水漂走,一年的灾病也全都冲走了。所以妈妈会在天亮之前起床,轻手轻脚地走到熟睡的孩子身边,偷偷帮孩子扎上五彩绳。等早晨孩子醒来的时候会发现这突然到来的“小礼物”,浓浓的母爱就深深体现其中。

然而塞小姐遇到的情况却是:也是在夜里,在很多个夜里,她的母亲也是这样悄无声息地来到她身边,把各种各样的东西强塞进她的阴道里!这便是塞小姐的人生!

塞小姐的母亲解释说,她这样做是为了让塞小姐接受成年后的性生活。但是,事实上她已经严重地损伤了女儿的身体。更严重的是,她狠狠撕裂了塞小姐的心,直到塞小姐成年后接受妇科检查时,仍能看见身体里清晰的疤痕。除此之外,塞小姐还被灌进大量效用强劲的泻药,却不准去上厕所。

正是因为塞小姐父亲的不干预态度,弱小的塞小姐整个童年都是在母亲的虐待中度过的。

就借着塞小姐的故事,我们进入她的世界,想象一下你在这样的环境中度过了童年,你会怎么做?你还太小,不会逃跑,也不会给警察打电话,所遭受的疼痛几乎是难以忍受的,但你根本就不知道这是不正常或错误的。你只有一件事可以做,就是躲进一个虚幻的世界里!在这个世界里,你可以成为另外一个人,使接下来的几个小时更容易忍受些,那么下一次你还会寻求这种躲避的方式。在你的意识中,你需要创造的身份数量是没有限制的,十五个、二十五个、一百个……为了摆脱生活的痛苦,你在所不惜。一份研究报告也证明,一百个多重人格障碍患者中,有九十七个都在儿童时期受到过严重的精神创伤,而且往往是躯体创伤和性虐待。他们中很多人的经历也都像塞小姐的遭遇那样令人发指。有的孩子被活埋,有的被火柴、蒸汽熨斗烫伤,有的被刮胡刀或玻璃片划伤。

这里再有请一下“D氏兄弟”出场,来回答一下前面提出的问题:大D、中D、小D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我们重新看一下小D、中D、大D出现的时机:

小D,是在D六岁的时候第一次出现的,因为那时D目睹了他母亲刺伤了他父亲。

中D,D的母亲有时非常喜欢把他打扮成一个女孩,所以有一次在这种场合下,中D悄然登场。

大D,在D十岁那年,他被一群白人青年野蛮地殴打,就在这个时候,大D出现了,宣称他存在的全部原因就是为了保护D。

再来看他们的样子:

小D,看起来非常儒雅,冷静又理智,能很好地控制自己。

中D,就是只多情的蜜蜂。

大D,这个角色可不得了,是个心狠手辣的暴徒。

大家现在是否恍然大悟?

D在目睹了母亲的冲动暴行后,心灵备受冲击,为了逃避这种痛苦,开始幻想母亲是个温柔克制的人。可是求不得,苦,于是干脆自己摇身一变,变成了理智又冷静,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小D。

因为母亲有时非常喜欢把D打扮成一个女孩,D内心充满抵抗与不满,渴望自己能像个爷们儿一样。可是求不得,苦,因此花心浪情的中D出场了。

D被一群白人青年野蛮地殴打,备受羞辱,他幻想自己是超人、蜘蛛侠、蝙蝠侠、钢铁侠、美国队长……可是求不得,苦,于是暴力凶残的大D现身了。

但是,并不是所有精神创伤都是由虐待引起的,还有可能是由战争或自然灾害引起的。

曾经有心理学者描述,在战火纷飞的地区,一个小女孩亲眼看到双亲被地雷炸死,在极度悲哀的情况下,她试图一点一点把他们的尸体拼凑在一起……

还有一些人,是潜意识里为了逃避目前生活的困境,才会患上多重人格障碍,比如逃避打官司,逃避生活和工作中承受的严重压力,逃避生离死别,等等。

此外,先天的遗传因素也多多少少会有些影响。

至此,我们可以看出多重人格障碍通常是在经历了严重的躯体或精神创伤后出现的。有人看到这儿会突然蹦出来说:“创伤后应激障碍也是由严重的躯体或精神创伤造成的吧?”

没错,就是啦。

但为什么有的人被刺激后会患上多重人格障碍,有的人则会患上应激障碍呢?咱们还得从发达国家人口收入的分布说起。

据说发达国家的人口收入分布是一个完美的枣核型,最贫穷和最富有的人口分别占据了它的两端,而中间的大部分是中产阶级。同理我们也可以这样看:有些人很容易受到心理暗示,有些人很不容易受到心理暗示,他们就在枣核两端;而大多数人对心理暗示的反应是适中的,是个心理暗示的“中产阶级”,居于枣核的中间。

很容易受暗示的那部分人能更轻易地把自己从严重的创伤中分离出来,人格上一人变多人,就患上多重人格障碍了。而对很不容易受到心理暗示的人来说,他们没那个“本事”,所以只能乖乖地承受应激障碍。

你问我中间那部分怎么办?我说:随便!

本来就是,不是所有受了大创伤的人都一定会患上多重人格障碍或者应激障碍。除去童年时受到伤害的人可能难以幸免以外,成年后再遇到激烈的事,成败就看你自己了。

有研究表明:只有在生物学和心理上对焦虑情感比较敏感的人,才有患上这些障碍的风险,而有些人,即使承受了最严重的精神创伤,也是不为所动的。

关于多重人格障碍其实还存在着很多争论,奉上以下几个给大家做参考。

① 尽管治疗师在从业过程中接触过许多多重人格障碍的资料,但是大部分治疗师还是很少能碰到现实案例的。

② 某种程度上,多重人格障碍的诊断和治疗具有文化界限,绝大部分的案例是在美国被观察到的。

③ 多重人格障碍存在性别偏见,因为绝大多数多重人格障碍的患者是女性,男女比例1∶9。

④ 催眠可用于治疗多重人格障碍,但同时也可引发多重人格障碍,因为来访者在治疗过程中很容易受到其他暗示,为了逃避一定痛苦而自己衍生出多个“我”。所以催眠是件危险的事,不是任何心理治疗师都可以随便做的。

最后,我要讲一讲多重人格障碍的治疗,为此我特意去重新看了一遍《致命ID》,终于弄明白了:除了胖子、心理学专家以及那些司法人员,片子里剩下的所有人——妓女、中年夫妻俩、青年夫妻俩、小男孩、旅店老板、警察、罪犯,都是那胖子一个人的分身,所以他们都有着同一个出生日期。后来,死掉的人的尸体诡异而不留痕迹地不见了,那就是作为分身来说,它们被胖子整合了,收了。所以所有发生在旅馆内的腥风血雨,人物一个一个被干掉,其实都不是真实发生的事,而是胖子自己在大脑中整合这些多出来的人格的过程,场面实属激烈!

现实中的治疗是,治疗师通过催眠患者来引出每一个分身,进行录像和录音,然后分析这些分身出现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就像对“D氏兄弟”的分析一样。然后再分别约出每一个分身进行谈判,制订治疗的计划,最终说服每一个分身:通过整合成为一个完整的人,你(分身)也是可以从中受益的。

就像影片结尾部分那样,心理学专家劝导胖子放弃警察的分身,警察便在随后的打斗中死去了。但是最后唯独落下那个凶残的小男孩没有被整合,这个孩子把妓女这个分身干掉后,重新用邪恶的力量占领了胖子的身体。于是在汽车内,胖子突然动手,勒死了百密一疏的心理学专家。

重口味心理室诊疗记录

网友求助

我是独生女,小时候经常被一些变态老师打,又不敢告诉父母,也和同学搞不好关系,总觉得很寂寞。我通常会幻想身体里有个男版的自己一直陪着我……大概这样子已经有九年了,每天我都会问他:“你为什么还没出现啊?”然后不知道究竟是我自己还是他会回答:“快了,时间快到了。”

这样子会不会有点危险啊?经常给自己这样的暗示果然是不好的吗?我知道自己想要逃避现实,总是会下意识地否定自己,这样会导致多重人格障碍吗?或是妄想症?

作者解答

这个问题我其实已经在前文中提到过了。不敢说绝对,但绝大多数情况下核心人格和其他非核心人格相互间是不可能知道彼此存在的,尤其是核心人格方面不知道其他非核心人格的存在。

在核心人格的世界里,可能会出现暂时失忆的情况,而这时其实他(她)已经变成了另外一个人。所以你的“每天我都会问他:‘你为什么还没出现啊?’然后不知道究竟是我自己还是他会回答:‘快了,时间快到了。’”,这样的暗示是不会导致多重人格障碍的。因为所有的这些还在你的意识控制之中,而多重人格障碍的病因是意识控制不了的部分,即潜意识出现了问题。至于妄想症,那是精神分裂部分的问题,这个在后面会提到。

曾经有个读者给我留言,说自己是多重人格障碍患者,但是正如上面所说,核心人格和其他非核心人格相互间是不可能知道彼此存在的,所以他同样不属于多重人格障碍。附在下面给你看一下吧。

“我突然有点恍然大悟的感觉,因为平时我是个会经常反省自己行为的人,平常也谨言慎行,但偶尔会突然像变了一个人似的,而且事后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会这么想、这样做,很想不通。

“先说我的主人格,是个比较随和、懦弱、胆小、容易羞愧、爱哭、爱笑、表情丰富、很有同情心的人。

“但是在特定情况下会突然变成另外一种人。

“一种情况是受到严厉的指责时。看到对方凌厉的手势加上凶恶的表情,就会突然让我从一个怯懦的人变成一个冷酷麻木冷血仇视的人。最近一次是地铁让座事件。当时我面前的一个人起身走了,我正要坐下,突然后面有人戳我,我顺着手指头看,就看见我后面有一个孕妇,我当时就很不好意思地向孕妇道歉,站起来准备让座。但我突然看到戳我的那个人的脸,她正非常严厉地瞪着我,手指还指着我,像是在指责我,我突然感觉整个人的想法就变了。我都能感觉到本来露出不好意思的表情的自己突然就拉下脸来,很冷漠地看着瞪我的人,重新坐下来,动也不动。那个人一直瞪我,我就一直木着脸坐着,面无表情。直到她下车,我才松懈下来,然后就很后悔自己为什么不让座。我发现只要被人很严厉地指责,就会突然大脑轰的一声,变得非常逆反。如果是一般性的指责,我都会立刻道歉并改正,也绝不会仇视指责我的人。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在遇到伤害时,我会突然变得极为冲动、大胆和有攻击性。因为一般情况下我是个反应比较迟钝的人,如果伤害发生得很快,我不会有什么改变;但是如果这个伤害发生得比较慢,我能确认对方是在伤害我和他人,就会突然变得很激动很能吵架,或者随时可以扑上去打架。有一次在公交车上遇到小偷,那个小偷正在偷钱包,我看到了心一颤,立刻挪开了视线,不敢去看。但是那个小偷摸了很久,我第二次悄悄去看那个小偷时,发现那个小偷还在摸人口袋,却什么也掏不出来,这次就不那么怕看了。盯着看了一会儿,我发现那个小偷一直在摸,却好像摸不到想偷的。几个深呼吸之后我突然感觉自己变成了一个很酷的人,用非常冷静的声音对被偷的人说:‘注意你的包!’然后那个小偷看我,我也很凶狠地瞪回去,还感觉全身颤抖得厉害,有种莫名其妙想抱着小偷跳车一起摔死的冲动。

“还有一次是被人推销产品,我一开始就觉得产品很假,不想买,就摆摆手笑了笑。但我朋友似乎很有兴趣,有想买的欲望,就问多少钱,那人说是一千块。我觉得这么贵,太黑了,没想到我朋友好像能接受,又继续问。我当时就一惊,心想你不会真被骗吧?她俩越聊越投机,我一直站在旁边处于惊愕状态。我大脑死机了一会儿,缓过来时,发现她俩已经在讨论买多少的问题了。然后我突然就爆发了,本来不善吵架的我突然脑筋变得很活络,噼里啪啦说了一堆产品很假的地方,然后还收不住嘴,上升到攻击推销员的外貌形象。推销员一开始很错愕,然后看我骂她,她也怒了,想打我,我也毫不犹豫地冲上去要和她对打。我朋友吓坏了,赶紧把我拉走了。

“我以前常常觉得我可能是情绪不稳定,但我看到作者说多重人格障碍的变化有触发点,我就开始怀疑自己了。我的第一种变化的触发点是视觉的冲击,就是对方非常严厉的表情和肢体动作,我会突然改变,而且处在改变的状态时我脑海里都是对方的表情。但如果是语言上的恶毒倒不会触发我,只有表情会。

“第二种改变的触发点是意识,就是好像有个声音在对我说,他正在做什么什么,这个什么什么是某项会带来伤害的事情,话语重复充满大脑,我就会突然爆发,很激动,全身颤抖,非常有攻击性。”

网友求助

我爸平时是一个温和宽容、事业有成、脾气极好、尊重家人、理性的男人,所有的亲戚朋友同事下属,全都觉得我爸是人品很好待人宽厚的人。

可是,一旦他喝酒了,哪怕就一点,他就会变身成一个易怒、小心眼、容不得半点异议、暴力倾向严重的人,曾经在大年夜拿着刀在家追杀我和妈妈。第二天,他什么都不记得了,而且不像是骗人。

请问这是什么情况,能治吗?

作者解答

仅从你三言两语的描述中是很难对病症加以判断和下结论的,还要进行系统的诊断。如果是多重人格障碍,治愈的难度是非常大的。

网友求助

为什么人格分裂后会出现新的能力,比如说会讲别的语言?

作者解答

从心理学入门,看最基础的《普通心理学》中的第一个主要概念:心理是大脑机能的体现。

一个人格转换到另一个人格的时候,大脑的功能发生了改变,就像换频道了一样,所以那时他们通常会讲另一种语言,但是作为核心人格常用的语言却不会了。 +NtJpOEfBHNoxL9lPBppIWHII4d5+jas8capqmkchTWsSup0kvpf6JM/AsZOugT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