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情变化是一个人心理变化的外在反映,它和人的欲望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注意观察对方表情方面的细微变化,能看穿他那飘忽不定的欲望。
诺贝尔奖获得者、法国著名心理学家科瑞尔曾经说:“我们总能看到很多陌生的面孔,这些面孔总能反映人的心理状态。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反映出的心理会越发清晰起来。人的面孔就像一台显示器,能够展现人的情感、欲望、渴求等所有的心理活动。”
这里所说的面孔,指的并不是静态的脸,而是出现在人脸上的表情。人的内心世界是非常细腻的,时时刻刻都有十分微妙的变化。要想掌握这种变化,不必非得潜入内心深处进行探查,更何况,这是根本行不通的事情。其实,通过另外一种方式——观察人的表情变化,完全可以达到这个目的。要知道,在每一个细微的表情背后,都隐藏着一些欲望的秘密。比如说,一个人的眉毛上挑,这通常说明他有所疑惑;一个人的眼神游移,这时常意味着他不知所措、没有应对的办法;一个人噘起嘴,这一般表示他生气、愤怒;等等。了解了表情变化的含义,就能准确地解读人的心理世界,抓住那转瞬即逝的欲望变化。
通常情况下,人们会十分重视大体的表现,而对某些细微的表情变化却并没有予以关注。殊不知,正是由于这些细微的变化难以掩饰、不好控制,才成为内心世界的真实反映。高兴时大笑,悲伤时痛哭,愤怒时面孔扭曲,嫉妒时冷嘲热讽……透过这些常见的表情,我们能够看到一个人当时的心理状态。然而,这些表情的出现,究竟是真是假?背后是不是隐藏着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这就需要我们进行更加细致的观察,通过微表情的变化来进行更加准确的判断。比如,倘若一个人哭的时候嘴角还带着一丝笑意,这就说明他的哭并非发自内心。
在判断一个人的心理状态时,我们很容易被表象欺骗,这是因为有很多人不愿意让人看到自己的内心世界,对自己的表情做了一定程度的隐藏。这种做法是人的一种正常心理反应,这样做的目的也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是为了掩饰自己的自卑,有的是为了表现自己的坚强,有的是为了实现某个目标,有的是为了达到某种不可告人的目的。总之,每个人都会在不经意间掩饰自己的心理状态,以自认为最好的形象出现在人们面前。
在某些情况下,有些人会表现得面无表情,如同石像一般。面对这种人,要谨记一句话:没表情不代表没感情。举例来说,我们常常会用“呆若木鸡”这个成语来形容别人,“木鸡”是不是就没有感情?当然不是,在“呆”的外表下,隐藏的其实是恐惧或惊讶的心理状态。因此,千万不要被“没有表情”的假象蒙蔽,越是没有表情的人,越是在压制自己心理的变化。
有些时候,一些人的表情太过丰富,既像哭又像笑,同时还带着严肃,给人一种难以捉摸的感觉。这种情况其实是人内心极度矛盾的一种真实反映,展现的是一种不知采取何种措施应对的矛盾心理。在《士兵突击》中,袁朗和许三多在争论成才的问题时,袁朗的表情突然从严肃变成笑出声来,就体现出一种“争也不是,不争也不是”的心理状态。
总而言之,人的表情具有非常丰富的表现形式,是交际中时常可以使用的交际手段之一。透过种种不同的微表情,能够洞察人的本性,看穿人的内心世界。可以说,微表情的变化不仅能体现出人的善恶、感情、智慧,也能表现出人的心理倾向,对了解一个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表情是人内心的一面镜子,只有时刻关注着它反射或折射出来的种种景象,才能让我们在交际圈中获得更多的认可、更多的资源,从而让交际之路越走越平坦、越走越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