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件反射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心理习惯,它会让人在不知不觉间暴露自己的欲望。一个人看似不经意的举动,往往更能反映出他真实的样子,借助条件反射,可以看破对方的真实欲望。
作为一对默契的搭档,朱时茂和陈佩斯演出过很多脍炙人口的小品,《警察与小偷》绝对算得上是比较出彩的一个。在这个小品中,陈佩斯假扮的警察给观众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衣装不整、贼眉鼠眼,尤其当朱时茂喊出“举起手来”,陈佩斯马上配合地将手高高举起这一情节,更令人拍案叫绝!
作为一个常常蹲在牢房的小偷,被警察喊“举起手来”可谓家常便饭,这句话的重复刺激,使得小偷已经形成了条件反射,以至于不论在什么场合中,只要听到“举起手来”,都会不由自主地举起自己的双手。
条件反射这一理论最早是由俄国科学家伊万·巴甫洛夫提出的,他通过给狗喂食之前不断摇铃证明了这一心理现象确实存在:巴甫洛夫在给狗喂食之前,总会一直摇铃,狗见到食物就会分泌唾液。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之后,这条狗听见铃声就会分泌唾液,即便没有食物出现,唾液也会不断地分泌出来。
只要两种事物总是反复地一起出现,我们的大脑就会预测到一种事物会伴着另一种事物出现。人人都有条件反射,它还能被用在社交场合中。比如,刚刚与人开始交际时,要对对方多加赞扬,这样对方会对你产生好印象和亲切感。通过一段时间的交往之后,即便你的赞扬没有那么多、那么频繁,对方也依然觉得你很亲切。或者是,某个人之前数次给你留下了不好的印象,当你再见到他时,就会条件反射地认为“这个人很讨厌,我不想理会他”或者“他太烦人了,我真想揍他一顿”。
在社交场合,难免会遇到你讨厌或者讨厌你的人,如果任由条件反射发作,最终的结果很可能是两败俱伤。如果只是破坏双方的关系倒还影响不大,但是周围的人看到你那拙劣的表现,相信很多人都会对你敬而远之,你在社交场合的形象就会一落千丈。
条件反射是一种长期习得的习惯,很多人并不会特意去关注它,可是往往令人在不经意间暴露自己的弱点或缺点。
晓燕是一家公司的普通职员,由于刚刚毕业,做起事来总是十分小心谨慎,所以给人一种默默无闻的感觉。实际上,她一直非常渴望得到展现能力的机会。
临近年底,公司计划举办一场答谢晚宴,准备寻找一位合适的主持人。得知这个消息之后,晓燕激动万分——等待了许久的机会终于要来了。上大学的时候,晓燕就经常主持活动,每次都能赢得同学们的阵阵掌声,站在舞台上的她,总是散发着自信的光芒。晓燕报名参加了公司的选拔活动,经过重重筛选之后她最终成了优胜者。
在答谢晚宴举办的当晚,当晓燕光彩照人地出现在舞台上时,那些平时与她相熟的同事们简直不敢相信站在台上的就是平凡无奇的晓燕。晓燕轻车熟路地报幕、答谢,她出色的表现令人大呼意外,她百灵鸟般的声音简直让人心旷神怡。然而,在配合一个同事表演魔术的时候,典雅端庄的晓燕给了众人一个更大的“惊喜”——当同事突然拿出一条斑驳的绳子时,晓燕立刻尖叫了一声,狂奔下台,头也不回地跑向后台。错愕的同事不知是怎么回事,只好草草结束了自己的表演。
尽管晓燕在了解情况之后恢复了平静,并重新上台继续自己的工作,但是毫无疑问,晚宴的整体氛围已经被破坏了。
晓燕本想借着晚宴的机会展现自己,但是因为对蛇的恐惧,而将绳子错认为蛇,结果不仅没能表现自己,反而搞砸了一场晚宴。类似的情况在社交场合中十分常见,比如,一次演讲失败之后,演讲者看到讲台就会心生畏惧;下属犯了错误受到领导批评之后,看到领导严肃的表情就会感觉害怕;等等。面对这些情况,首先要调整自己的心态。失败和错误只是过去发生的事情,没有必要再去斤斤计较,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未来,才能为成功铺平道路。
为了避免受到条件反射的不良影响,在日常生活中需要进行一些锻炼和练习,以提高大脑的思维和判断能力。当某些情况出现的时候,先稳定情绪,让自己保持清晰的头脑,再分析整个事情。以晓燕来说,如果她能保持镇定和清醒的头脑,就不难分析出,在当时那种场合,蛇基本是不会出现的。
条件反射是一把双刃剑,我们可以通过它去判断别人,同样也有人用它来试探我们。无论是试探还是被试探,最重要的是随时都要克制自己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