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蝴蝶效应:有堵必疏,才能避免压力“决堤”

一只小小的蝴蝶就能引发一场龙卷风,这并非耸人听闻,而是客观事实。很多时候,情绪的大爆发或许只是源于一个小小的、并未受到关注的诱因。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能够看到这样一些人:走路时不小心碰到他一下,他马上就会破口大骂;聊天聊得好好的,因为说错一句话,他立刻起身就走;等等。面对这种情况,有些人常常觉得束手无策,不知道自己究竟怎么招惹了对方;有些人则会觉得对方太过斤斤计较,这种人不宜招惹。

实际上,这些人可能是受到了蝴蝶效应的影响,其情绪在你面前爆发之前,他们已经因为某些小事积累了很多的压力,这些压力必须得在某个时间点释放出来,不幸的是,这个爆发点正好被你撞上了。

对于蝴蝶效应,最常见的说法是“一只蝴蝶在巴西扇动翅膀,一个月后将在德克萨斯州引发一场龙卷风”。这种效应最早被美国气象学家洛伦兹发现,主要应用于天气系统中。后来,其应用范围逐步得到拓展,指的是在同一个动力系统中,初始状态时的细微变化,经过长时间的积累转变之后,能够使得整个系统发生巨大的连锁效应。

在西方,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丢了一颗钉子,坏掉一个蹄铁;坏掉一个蹄铁,损失一匹战马;损失一匹战马,弄伤一位战士;弄伤一位战士,输掉一场战斗;输掉一场战斗,灭亡一个国家。丢了马蹄铁上的一颗钉子,看起来只是小事,但是经过重重叠加和变化之后,最后的结局竟然是使得一个国家遭到了灭亡的厄运。

上面的例子是蝴蝶效应在军事和政治领域的体现,在社会学界,蝴蝶效应同样有其外在的表现。一个微小的不良机制,倘若不进行调整和改善,任其发展的结果就是令人们遭受更大的损失和伤害;一个微小的优秀机制,经过引导和拓展之后,可能会让整个社会都迈出一大步,使人们的生活更加富足安康。

同样的道理,一旦人有了不良的情绪,就要及时进行疏导。千万不要把拌嘴之类的事情看成小事,如果任其产生蝴蝶效应,最终会出现的结果是我们难以预料的。在法制节目中,因为一点家常琐事而引发的血案并不算少,因为压抑自己而自残、自杀、伤害他人的案件更是屡见不鲜。

一个初中男孩,在学校经常被同学欺负,总是被迫给同学跑腿买东西,稍有反抗就会被欺负他的同学推来搡去。晚上回到宿舍,那些欺负他的同学会用火烧他的被子,用他的枕头擦脚,等等。他也想反抗,但是反抗会使他遭到围殴。慢慢地,这个男孩开始自残,以此纾解自己的压抑。对于他的遭遇和行为,家人并不知情,直到他被送进医院检查,事情的真相才被揭露出来。

面对被人欺负的情况,这个男孩的做法显然是不恰当的,他没有在第一时间告知家长和老师,而是采用忍让的方式应对,这让他遭受了更大的欺侮。在长期的压抑中,他的精神受到了极大的打击,这使得他做出了自残这种不理智的举动。试想一下,如果他在第一次受到欺负的时候就向家长或老师说明情况,在蝴蝶效应发生的初始阶段就终结这种伤害,那他还有必要进行自残吗?

这个男孩的经历是血淋淋的教训,无论产生何种压力,一定要像疏通河道一样,有堵必疏,以免出现“决堤”的情况。一旦压力出现“决堤”,再想堵上漏洞就是十分困难的事情了。

每个人面对压力的态度和方式不尽相同,因此每个人展现出的人性也有很大差异。有些人在感受到压力的时候,能够通过各种方式给自己减压,所以基本不会感受到太大的压力;有些人则会压抑自己,等压力积累到无法压制的程度时,再一次性释放出来。

懂得自己释放压力的人,通常能够合理地克制自己的情绪;只是一味压制的人,最终可能对身边的人产生更大的伤害。在与人交往时,一定要看好自己的“压力表”,不能让它超出范围,以免伤己又伤人。

蝴蝶效应总是充满神秘的色彩,它的随机性和不确定性都令人为之着迷。人们常说“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表面来看是劝人向善,多做好事,但发掘其更深一层的含义,我们就能发现,“小恶”最终会带来“大恶”,“小善”最后会变成“大善”。合理利用蝴蝶效应,积极疏导心中的压力,才能在人生之路上越走越轻松。 /yfzMjN1PKXv+JiIlEfK1f/mYZoGfwQa0wh2RYbwN1R6tb0ywA8Bx4GZ36rVM/q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