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概念限制·联言论证·逐层论证

王金华

列宁指出:“要进行论争,就要确切地阐明各个概念。” [1] 我认为,准确深刻地理解列宁的这句话,分析探讨概念和论证之间的客观关系,对于阅读和写作议论文将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仅从概念的限制与联言论证、逐层论证之间的关系方面谈些粗浅的认识,请方家斧正。

对概念进行限制,大体有两种情形:一是一次限制,二是多次限制。一次限制就是对一个概念仅用一个限制词就限制完毕,如从“四个现代化”到“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就是一次限制。多次限制则需要使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限制词,如从“学生”过渡到“大学生”,再过渡到“少年大学生”,再到“中国少年大学生”,就是多次限制,本文只讨论多次限制和论证的关系。

多次限制又分为两类:一类是横向限制,就是一个概念的几个限制词之间具有并列关系的限制;一类是纵向限制,就是一个概念的几个限制词之间具有递进深入关系的限制。

先讨论横向限制

一篇议论文都有一个中心论题,中心论题都可以表达为一个判断,而大多又是简单判断中的性质判断。性质判断是具有一个主词和一个宾词的判断。我们知道,性质判断的主词和宾词都是可以限制的概念。如:“柯云路的这部小说是人民文学出版的畅销书。”主词“小说”和宾词“书”之间都有两个限制词。

在一篇议论文中,如果全文对中心论题中的主词或宾词进行了横向并列的限制,那么该议论文就运用了联言论证的方法。反过来说,如果一篇议论文运用了联言论证的方法,那么该文必然是对中心论题的主词或宾词进行了横向并列的限制。直言之,横向并列限制概念的方法就是联言论证的方法。联言论证是运用联言推理证明论题正确的论证方法。联言推理是前提或结论为联言判断,并根据联言判断的性质而进行推演的推理,前提为联言判断的叫分解式联言推理,结论为联言判断的叫合成式联言推理。本文所指的联言推理是合成式联言推理。联言判断是断定几种事物情况同时存在的复合判断。合成式联言论证的论题是一个联言判断,也就是说,全文论证的是几种事物情况的同时存在——唯其如此,才可确定全文运用了联言论证法。我们如果用符号表示这个论题(联言判断)则为:P 1 ∧ P 2 ∧ P 3 ∧……P n 。其中,P 1 、P 2 、P 3 ……P n 这些联言肢(命题)中必须有一个概念(或主词或宾词)是相同的。而横向并列的概念限制中,被限制的概念正是这个概念以外的另一个概念,几个并列的限制词也正是“P 1 、P 2 、P 3 ……P n ”中所不相同的部分。这样,联言论证与概念的横向限制就自然等值了。如果我们把P 1 、P 2 、P 3 化成S-P 1 、S-P 2 、S-P 3 ,那么,联言推理

就可以写成:

把S提取出来就是:

在这个等式中,P 1 、P 2 、P 3 是三个合取命题,有一个相同的主词,有三个不同的宾词,这三个宾词分别从三个角度对相同的主词进行同质的判断,在表达一个中心论题时,这三个命题复合成一个单句,单句的宾语有三个限制成分(定语),是谓复合宾词的联言判断。等值号“≡”右边,也是一个复合宾词的联言判断,S是主词,P 1 、P 2 、P 3 是三个宾词。这样,这个等式就逻辑地成立了。

毛泽东同志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一文,就是采用对概念进行横向限制,即联言论证的方法论证中心论题的范例。

从概念限制的角度看。题目叫《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文化”是论述的对象,它的前面有三个限制词:“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分别从三个不同的方面(反帝、反封建、人民大众参加)并列地对其进行限制。扩充标题,使之成为全文的中心论题(判断),就可得到:“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全文共四节,前三节分别论证了“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是民族的”“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是科学的”“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是大众的”这三个分论题,这就是对中心论题宾词的三次限制。限制完毕,第四节得出结论,把中心论题完整地表述出来,文章也就自然结束。其结构图示如下:

再从论证的角度看。中心论题是一个联言判断,出现在最后一节中,前三节分别论证了这个联言判断的三个联言肢,其联言论证的逻辑结构也是很明显的:

值得注意的是,横向限制的时候,那几个限制词之间一定要具有并列关系而不能是其他任何关系。

当然,这并不是说那几个限制词之间没有内在的联系,也不是说它们之间绝对没有任何次序关系,而是说它们与论题之间有一种逻辑上的形式关系,它们都是直接论证论题的一个部分,因此就它们个别地与全文论题的论证关系而言,是并列的。

还须注意的是,一般说来,除了主词而外,很难找到一个合适的等值概念同时代替那几个限制词。如除了“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外,“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就不再有其他的等值概念了。

再讨论纵向限制

我们再来讨论一下概念的纵向限制与论证的关系。如果一篇议论文对中心论题的主词或宾词的几次限制是层层深入的关系,那么该文所运用的就是逐层论证的方法。逐层深入也叫递进,递进就是顺次推进。对概念进行顺次推进的限制时,还必须在递进的基础上进行,即后一个限制必须包含着前一个限制。通过纵向限制,被限制概念的内涵在原有的基础上逐级增多,外延则逐级减小。逐层论证正是抓住要害(概念),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进行论证的方法。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正是外延的由大到小,内涵的由少到多。我们还是通过例子来说明吧。

陶铸《崇高的理想》就是一篇逐层论证的议论文,该文的中心论题是:社会主义时代的革命青年应当树立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试将概念限制和逐层论证的结构综合示意如下:

主词由“人”逐级过渡到“社会主义时代的具有无产阶级世界观的青年人”,宾词由“理想”逐级过渡到“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内涵在不断增多,外延在逐渐减小,既是概念的纵向限制,又是论证的逐层深入。而且对中心论题中的主词和宾词同时进行了限制。

必须注意,一篇议论文从论述为什么转到论述怎么样,或者在中间或在结尾再次强调前文所论述的问题不是逐层论证,当然,也就谈不上概念的限制了。如毛泽东同志的《我们的文艺是为什么人的?》一文,第一部分阐述我们的文艺为什么必须为工农兵群众服务的问题,第二部分闻述怎样为工农兵服务的问题,第三部分再次强调文艺必须为工农兵服务,这三部分之间就不存在递进关系,第一、三部分论述的问题相同,第一、三部分与第二部分论证的其实是两个问题,没有共同的宾词。

弄清了概念的限制和联言论证、逐层论证的关系,我们也就可以搞清联言论证和逐层论证的关系了。

两者的共同点:一是都运用了概念限制的方法;二是都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论点。

两者的差异是:首先,联言论证的分论点之间是合取的关系,逐层论证的分论点之间是递进深入的关系,即:前者是横向的、后者是纵向的;前者是互不相容的,后者的后一分论点总是包含于前面的分论点的。如图:

其次,联言论证的中心论题是对几个分论点(联言肢)的合取,是联言判断。强调合取性;逐层论证的中心论题则不是对前提的合取,而是一个性质判断,也就是最后一个分论点所表达的判断。比较如下: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把概念限制、联言论证和逐层论证三者关系作图示意如下:

注释:

[1][俄]列宁:《列宁全集》第2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9年版,第34页。 OZW0pL2mFU47i/CLuV8FUvfLv8dtS66J/k88rjFPpIoQdwTKRA9VAuY+MlddtDC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