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选言比喻推理试探

裴彦贵

选言比喻推理,顾名思义,就是前提和结论中都用上了比喻的选言推理。比喻分为明喻、暗喻和借喻,与此相对应,选言比喻推理也可以分为三种:选言明喻推理、选言暗喻摧理和选言借喻推理。

一、选言明喻推理

就是前提和结论中都用了明喻的选言比喻推理。例如:

时间或像大自然的春天那样年复一年地出现,或像滔滔江水昼夜不停地向前流逝;

时间不像大自然的春天那样年复一年地出现;

所以,时间像滔滔江水,昼夜不停地向前流逝。

我们设本体“时间”为A,喻体“春天”为B,“江水”为C,则这个推理可用公式表示为:

A或像B,或像C;

A不像B;

所以,A像C。

在这个推理中,B、C与A之间可能具有的相似点大多出现。

二、选言暗喻推理

就是前提和结论中都用上了暗喻的选言比喻推理。它的公式是:

A或是B,或是C;

A不是B;

所以,A是C。

在这个推理的大前提中,本体A和喻体B、C之间的相似程度较深一层,所以,它们之间不用“像”而用“是”作为联结词。例如:

鲁迅在黑暗与暴力的进袭中,或是一株独立支持的大树,或是向两旁偏倒的小草;

鲁迅不是向两旁偏倒的小草;

所以,鲁迅是一株独立支持的大树。

在这个推理中,用来描述本体“鲁迅”的“大树”和“小草”,其属性人人皆知。故省略。有时为了强调相似点,也可让相似点同喻体一起出现。

如果思维对象很确定,在一定的语境中不会引起人们的误解,那么,为了表达的简洁,可省去。例如:

或做泥里藕,或做水上萍;

宁做泥里藕;

所以,不做水上萍。

很显然,这里的本体应是人,不会是动物或其他东西。

三、选言借喻推理

就是这样的一种推理,它的前提和结论都用上了借喻,本体和相似点均不出现,由读者或听者根据喻体,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或语言背景去想象补充。它的公式是:

或者B,或者C;

非B;

所以,C。

这里的喻体B、C,一般不是形象的概念,而是形象的判断。例如:

纸花或者能引诱翩翩起舞的蝴蝶,或者能迷惑嗅觉敏锐的蜜蜂;

纸花只能引诱翩翩起舞的蝴蝶;

所以,纸花不能迷惑嗅觉敏锐的蜜蜂。

乍一看,这个推理似乎就是选言推理。其实不然,它是个选言借喻推理。为什么?因为作者要表达的思想不在字面上,而是隐藏在形象的背后。“纸花”“蝴蝶”“蜜蜂”都是喻体,由这些喻体,我们可以联想到与此类似的本体:纸花虽美,但它毕竟是假的,可见它是虚假美的别名。“翩翩起舞”的蝴蝶多像那些风度翩翩、追求美却又不知道什么是美的人!而“嗅觉敏锐”的蜜蜂则不由使我们想到另一类人,他们目光敏锐,对美丑有辨别能力。我们将联想的结果整理一下,就会得到一个新的推理:

虚假的美或者能引诱辨别能力差的人,或者能迷惑辨别能力强的人;

虚假的美只能引诱辨别能力差的人;

所以,虚假的美不能迷惑辨别能力强的人。

这才是作者真正要表达的思想。作者巧妙地给它穿上了一件形象的外衣,这就使得抽象的思维过程变得具体可感了。

以上我们分别考察了选言比喻推理的三种形式,总结一下,我们不难发现这种推理至少有如下几个特点:

第一,整个推理由一个本体和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喻体构成。大前提中提出可能与本体有相似之处的几个喻体,往往只有一个和本体相似,就是说几个选言肢之间是不相容的,其中只有一个为真。

第二,本体是思维的对象,喻体则常常是生动具体的形象,在人们头脑里还没有被显现出来的时候,它们的意象选言比喻推理“只托出意象,意象本身的意义却被勾销掉了,而实际所指的意义却通过意象所出现的上下文关联中使人直接明确地认识出,尽管它并没有明确地表达出来” [1]

第三,在自然语言中,选言比喻推理多省略大前提。从语法角度看,常见的有两种形式:

(1)取舍关系的复句。例如:

与其做一辈子乌鸦,不如做一次鹰。

省略大前提“或者一辈子做乌鸦,或者做一次鹰”。

(2)对比关系的复句。例如:

人生不是一支短短的蜡烛,而是一支由我们暂时拿着的火炬。

省去大前提“人生或者是一支短短的蜡烛,或者是由我们暂时拿着的火炬”。选言比喻推理常用省略式,主要是为了表达的简洁,因为省去的大前提往往是不言而喻的。

总而言之,选言比喻推理在给人以生动形象的同时,又使人领悟到其中抽象的思想内容,它是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相结合的产物,因此,它必须受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规律的共同制约。

选言比喻推理是建筑在比喻基础上的一种推理,而比喻要求本体和喻体之间必须是不同类,但至少在某一点上有相似之处,否则,就不能构成比喻。可见,相似乃是构成推理的关键。因此,选言比喻推理首先必须遵守形象描述的规律之一——近似律。其次,从形式上看,选言比喻推理与形式逻辑中的不相容选言推理相同,所以,小前提否定一个选言肢,结论就必须肯定一个选言肢;小前提肯定一个选言肢,结论则必须否定一个选言肢。这就是选言比喻推理所必须遵守的两条规则。

选言比喻推理是在人们的思维活动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比喻推理,它是形象描述的重要方式之一。不仅诗歌之类以形象思维为主的文学作品离不开它,有时,即使是以抽象思维为主的一些名言、文章也常用到它,因为人们知道,寓于形象的思想,比抽象说教更有力量。许多名言警句为什么能脍炙人口、流传千古?其原因就在于它们大多是借助形象的描述来表达抽象的内容。

选言比喻推理在论证思想的时候也有一定的作用。孟子就曾用“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见高中语文第四册 )来论述“舍生取义”的论点,生动形象。鲁迅的名篇《拿来主义》也是运用选言比喻推理的一个极好例子。对待中外文化遗产究竟采取什么样的态度?鲁迅在充分论证论点的基础上,又用了一个选言比喻推理来加以形象地论证。其推理过程如下:

对待一所祖传的大宅子,或者徘徊不敢走进门;或者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或者欣欣然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或者占有、挑选;

徘徊不敢走进门,是孱头;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是昏蛋;欣欣然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是废物;

所以,应该占有、挑选。

这个推理中所包含的深刻思想,我们结合其上文不难理解。

论说文主要是用概念、判断、推理等抽象思维的形式来说理论证,但如果结合形象描述来加以论证,则不仅具有逻辑性,而且还有形象性,文章的观点往往就会更有说服力。《拿来主义》一文,可以说就是逻辑性与形象性完美结合的典范。

注释:

[1][德]黑格尔:《美学》第2卷,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第127页。 hERdVJd8+R31W6PQCR50Us/tQwPCO53YhGDu7PA2FbG3O8Y+tF/m+do9HF0ebEx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