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如果说P,那么q”的结构和功能

唐张新

“如果说,那么”通常是构成假设复句的一种形式。近数十年来,这种句式产生了一种日益广泛的新用途,那就是这种假设句形式来表达并列、承接、递进、转折等非因果关系基础的复句。其特殊的语言效果很值得从形式逻辑角度加强分析,以利于更加准确地把握这样一种语言形式的内涵。

一、“如果说P,那么q”的逻辑实质

“如果说P,那么q”属联言判断而非假言判断,理由如下:

(一)假言判断前后件之间有一种推导关系,其基础就是所判断的思维对象的因果联系

这种因果联系的存在与否、真实与否决定了假言判断的真实恰当与否。而“如果说P,那么q”,只是由于其语言标志使人们与“如果说P,那么q”的通常用法产生了一种心理误认,觉得P与q间似亦存在着某种因果关系,这样,在实际的语言运用中人们便感到P与q间的证明作用。由于这种证明作用并非“如果说P,那么q”客观属性,又非其主要作用,只是因为人们的心理误认而产生的附带性的作用,所以我称此为“附证作用”。

这一点可从“如果说P,那么q”无法运用假言推理规则进行推理得到证明。毛泽东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中有这样一段话:“如果说,我们过去的政府是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联盟的政府,那么,从现在起,应当改变为除了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以外,还要加上一切其他阶级中愿意参加民族革命的分子。”如果这是一个假言判断,那么,以此为前提进行推理时,它当然应遵守有关的推理规则,如果我们无法运用规则进行推理,则说明其后件之间并不存在条件关系,前件也没能蕴涵后件。上例若是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则肯定前件应肯定后件,而我们现在搞统一战线与过去没有直接因果联系,过去搞过,现在可以搞;过去没搞过,现在也可以搞。在抗日战争这一特殊历史时期,我们的政府应该除了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外还要加上一切其他阶级中愿意参加民族革命分子,而不是由于我们政府过去是由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构成的。由此可见,后件并不由前件决定。另一方面,我们如果否定了后件,也无法否定前件,因为前件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如果说P,那么q”这一判断的附证作用是判断主体强加的,又是判断客体误认的,但由于这种强加并未真正改变判断主体做出这一判断的主要目的,所以并不能以此为错误。

(二)对于“如果说P,那么q”来说,只有P与q同时真实(也包括判断主体认为真实),这个判断才真实

尽管q在某种程度上有待证明,即有“待证性”,但就实际情况看,这种“待证”只是等待进一步的具体说明,而绝不存在对其真实性做出证明的要求。

二、“如果说P,那么q”的结构

这里主要从其与一般联言判断的联系及区别上来说明。

(一)一般联言判断联言肢的个数是两个以上,即n ≥ 2

而“如果说P,那么q”的联言肢总是两个,即n=2,并分别由“如果说”“那么”统领,为了分析的方便,我把“如果说P”称为前联言肢(前肢),“那么q”称为后联言肢(后肢)。

(二)从“如果说P,那么q”前、后肢是直言判断还是复合判断看

大致是四种情况:前直后直、前直后复、前复后直、前复后复。这对其功能似无多大影响。

(三)一般的联言判断对其各联言肢并无质的规定性

“如果说P,那么q”也是如此。但就其实际运用情况考察,绝大多数的“如果说P,那么q”的前、后肢都是肯定判断,只有少数是否定性的判断或以疑问句等形式出现的。所以会出现这种特殊情况,是与其功能目的分不开的,其一般是用来揭示事物特点的;至于前后联言及质上所表现的一致性其实是受着人们运用联方判断的一般习惯制约的。

(四)“如果说P,那么q”的重心总在后肢上,未见倒装例
(五)“如果说P,那么q”前后肢之间的关系比较单纯

主要有两种:解释和比较。解释关系的如:如果说,有谁为了“对真理和正义的热诚”(就这句话的正面的意思说)而献出了整个生命,那么,狄德罗就是这样的人。( 《外国文学简编》 )比较关系的如:如果说在思想领域里,偶然性的活跃程度大大地超过经济领域,那么,我们可以毫无疑问地说,在人的感情领域——距离经济领域更加远的情感领域,其偶然性就更多,偶然性的活跃程度就更使世界惊叹。( 刘再复语 )这两种关系具体体现方式包括一般联言判断的各个种类,解释关系主要是承接式,比较关系以并列式、转折式、递进式为主,不管哪种关系均体现出一种映衬对比的特点。

(六)“如果说P,那么q”还有不同于一般联言判断的地方

如前所述,还在于其前、后联言肢之间的“附证”。具体地说,解释关系中后肢q证实前肢P,比较性关系中前肢P证实后肢q。

三、“如果说P,那么q”的功能

“如果说P,那么q”的基本功能,从思维及表达上看有以下几点:

(一)借助“附证”

加强前、后肢的联系,使整个判断形成联系紧密的整体。

(二)根据需要对思维对象的特点加以揭示

根据需要对思维对象某些方面而不是全部方面的特点加以揭示,它或对不同的两个思维对象同一方面的特点加以揭示,或对同一思维对象不同的两个方面的特点加以揭示。它在揭示思维对象特点时受整个语境——讨论重点的严格限制,决不中泛无目的地揭示。另一点要说明的是,所有的“如果说P,那么q”其前后联言肢在揭示思维对象特点中总是侧重在后联言肢上。

(三)造成前、后肢之间的比较

这种比较的结果是在比较中产生的,常要意会。这种比较只有极少数是同中求异或异中求同,主要是异中求异,这种异中求异又大致分为两种:同向求异比较、逆向求异比较,这里的“向”是就前后联言肢各自的谓项而言的。

(四)舒缓表达语气

“如果说”与“那么”,实际造成了语言表达中的停顿,这样使人们在接受这一判断的两个联言肢时各有一个心理暂停、凝集注意的瞬间。

(五)从文章学范畴来看,“如果说P,那么q”有很强的句段组织功能

大致有三种情况:一是以其为总领,或是在其总领之下,对前后联言肢分别加以阐述,或仅对后联言肢作阐述;二是以其为总结,或是在上文对前后联言肢两部分内容均作阐述的基础上做概括,或是上文仅对后联言肢内容作了阐述,但为了构成对比而提出前联言肢;三是以其承上启下作过渡,当上文论述了一种事物情况需转入另一事物情况的阐述时,常可运用这种判断,这也是它最为常见的句段组织功能。这种过渡有的是同向过渡,即前后两种事物情况不是对立矛盾的,而只是在广度上的并列、深度上的递增等;有的是反向过渡,即前后两种事物情况是对立矛盾的。《春秋前审美观念的发展》在对人类的工具制造的第一、二次打击作了概略说明后,写道:如果说工具制造的第一次打击标志着人类以意识代替了本能,那么这第二次加工则说明人的意识、人的主观能动性大大地提高了一步。接着便对“q”展开进一步说明,这便是“如果说P,那么q”所起的同向过渡。《夜读偶记》在论述了古代希腊悲剧作家对宿命论的信奉并以此构造悲剧之后,写道:如果说古代希腊的悲剧作家是宿命论者,那么,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作家们便把个人作用(超人式的英雄人物的意志、欲望、能力等)看作历史转变的基本因素。此后,作者便论述了唯心主义历史观与古典主义浪漫主义时期作家的关系。这便是一种反向过渡。

应注意的就是这些功能在实际思维及表达中常常是数种或全部同时体现的,因此,“如果说P,那么q”这个判断可说是个“功能团”,其形成的心理、美学等原因有待探索。 q6rJI/J+pVfHioUxT0iVh11N2yez/jN45L7Bn7018pCFIZus3vE/1YxvAv+M+PN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