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乡村手工艺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中国传统手工艺的现代性变迁过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本书将乡村手工艺作为研究对象,在中国近代以来纷繁复杂的社会变革语境中考察它的兴衰沉浮,并选取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这一时间节点做切片式研究。这是对六十多年前广大乡村地区的传统手工艺以理论为导向的探索性研究,其中涉及设计史叙事惯例、社会事实、意识形态、权力结构、文化体系等主要参照系,借此拓展设计史的书写主体、研究方法,与其他学科领域产生交集也有利于反思设计学如何界定自己的角色和边界。之所以将研究对象限定在特定的时空范围之内,以一个地处华北平原的普通小村子——鲁庄作为考察样本,是因为在这里的观察和思考都是根据乡村手工艺的改造研究这个主题而展开,但肯定不是围绕预先设定的理论而拣选。在整个田野调查和文本撰写过程中,对于乡村手艺人的敬意和对历史真实的尊重一直是本研究所秉持的基本态度。

1956年完成的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包括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在乡村地区又将农业以外的副业性质的手工业纳入农业的改造进程。这场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改造运动不仅奠定了社会主义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也全面塑造了新体制下的社会面貌。自民国以来,国家权力对乡村社会的组织渗透在三大改造进程中达到了峰值,一向被视为分散落后的小农经济成为国家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主要障碍之一,乡村手工艺在此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需要做出被动调整。在无重大的技术创新和组织制度创新的情况下,通过变革生产资料所有制和集中生产,近乎教条的改造方案成为进化论思维方式在社会行动层面的直接体现。

经过三年的恢复期之后,新的国家政权要建立的是一个具有全新价值目标的整体化社会,铲除旧传统与建立新文化都是直接为巩固社会主义国家所迫切需要的。在这样的历史时空背景下,亦工亦农的乡村手艺人在面对这场深刻的社会变革时并没有多少选择的余地,这个数量庞大的群体见证了时代变革带来的种种欢喜、憧憬、困惑与无奈,他们自身命运所折射的是整个乡村手工艺的发展脉络。本书的基本观点是:我国在1956年前后普遍实行的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对巩固新生的社会主义国家意义重大,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全国范围内的基本建立。在此过程中,包括乡村手工艺在内的传统手工业在政策环境、经济体制和社会文化基础等诸多方面都呈现出与传统加速断裂的趋势。如果以1956年作为临界点,乡村手工艺在这一年的前后十年间分别呈现出截然不同的发展态势,这一断裂也对此后数十年中国传统手工艺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Me7RpwCO5Df+T92zroVY5avOl0KCQuMjYw9eXqYPxfz2dAvovjoZBgOeWlODmGy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