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既可以感知也可以理知

我们一开始区分了感知与理知,有些事情我们靠感知,比如梨子的滋味、咖啡的香味;有些事情我们靠理知,就像紫外线。现在我来讲讲,有些事情似乎既可以感知也可以理知。

我在海滩上看见一块瑞士手表,或者看到一串新鲜的脚印,我就知道有人来过这个海滩——你没有看到人,但你可以推论出有人来过。推论大致可以和理知互换。理知就是从道理知道。现在,这个人走过来了,你在海滩上看见这个人了或者你在树林里见着这个人了。那么,海岛上有人这件事既可以是被感知的,也可以是被理知的。刚才讲到地体是个圆球这件事,对希腊人来说,他只能够理知,但是等有了宇宙飞船,宇航员在天上转一圈,他就看到地体是圆的了。你下围棋,对杀、死活形、收官,先收这个官子还是先收那个,初学者只能靠算,这个官子两目半那个两目,后来,你就可能有感觉了,你一看棋形就明白了。我们刚才讲到了折算美元这件事,一开始,我靠理知,后来慢慢地,我就能感知美元值多少。学外语也是这样,像刘擎这种,英语特别好,因为他从小就对英语有感知;像我这种,永远学不好,因为一开始靠背单词,折换,没什么感知,不过,学了好几十年之后,我还是培养起对英语的一点感知。

然后我们就会去想,密码专家最后能不能对密码有感知?——不用翻译,他看着密码直接就明白了。可能吗?我不知道,你们可以去想能不能。如果能,他就有点像我学外语或者我折算美元;如果不能,为什么?为什么有些事情不能?情况似乎是,有些事情我们通过熟悉,可以把理知到的东西逐渐转变成为可感知的东西,有些东西你似乎永远感知不到,像紫外线和四维空间,它们不会通过熟悉变成可感知的。为什么?

但怎么就叫最后能感知了?比如黑洞,我们对黑洞有感知吗?黑洞是天文物理学家通过一串公式算出来的,以前是一个假说,后来落实了,据称我们能够“观察到”宇宙中真的存在黑洞。但是,你放心,他并不是看到一个黑黑的洞。那么,他“看到”或者“观察到”是什么意思?是感知吗?他提出假说的时候靠的是一大堆数据,现在呢?射电望远镜观察到了,这可不是说像咱们普通望远镜似的,拿眼睛对着镜筒这一头就看到黑洞了。射电望远镜给你的还是一大堆数据。那么,过去没观察到,现在观察到了,区别在哪儿?头几年,科学家用了好几年的时间根据这些数据做成了一张相片,真就是一个黑黑的洞,让我们这些低一等的、没有理知只有感知的人能够看到黑洞。这当然好,但我想知道的是,这样的相片对天体物理学家有意义没有?他们已经知道有黑洞了,他们还需要这种感知吗?我是想问,理知走得这么远,还需要感知来辅助吗?我没去打听他们是怎么想的,真应该去问问。一件事情,我们如果不能感知它了,理知能走多远?我们是不是一直需要感知来辅助?

感知和理知在哪些情况下能转化、在哪些情况下不能转化,转化和不能转化的界线、要求和条件都是什么?这些都是开放的问题。一开始我们把界线画在感知和理知之间,也许更有意思的界线是在可以被感知和不可能被感知之间。因为,我靠理知知道美元值多少钱这件事不重要,美国人天生就感知美元;我靠理知知道英语也不重要,美国人天生就感知英语,只不过碰巧他是美国人。但有些事情却似乎是无论如何不可感知的,始终停留在理知上。

我举了些例子来大致区分感知和理知,没有定义,又举了些既能感知又能理知的例子。这些例子性质并不相同,不相同就对了,我们会慢慢讲这些不相同。 CIz7SRQ47w4fwoIbg+ZkhsxjIBpAy0uYqfCF/89PCIx3bY4PoZlAlWhhyptOQ5V7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