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感知举例

关于两分法,到处会碰到误解,所以我顺便说一下。现在回到感知和理知。我已经说了,一开始下一个定义可能没有太多帮助,那就先看看字面:感知,通过感觉知道;理知,通过道理知道。字面上已经提示了大概的意思。

我们举一些例子来看看、来体会一下。现在,我在黑板上画一个方块,画一个圆圈,我问哪个是方的、哪个是圆的,3岁的孩子都知道。他怎么知道的?他通过感觉知道,他看一眼就知道。两种颜色,红的还是绿的?你看一眼就知道。如果你读过毛泽东的《实践论》,你可能记得那句话:“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亲口吃一吃,说的就是感知是吧?给你讲一堆道理,不给你吃,你总是没办法知道,至少没有办法确切知道或者具体知道梨子是个什么味道。这些是感知。

这些例子讲的都是具体的感知,但感知还有更宽的意思,比如感知到危险,觉得这是个坏人。比如太阳东升西落,这个我们都知道,这是我们感知到的。但有些事情我们是通过道理知道的——理知——比如日心说。太阳不动,是地球在转,这个我们感知不到,在课堂上教给你天文学、几何学,你最后相信日心说是对的。别人举这个例子,可能想说明感知经常弄错,理知才是对的,这不是我的意思,这一点以后再谈,眼下我只想说,作为天学理论,日心说是对的,地心说是错的。但是我们在生活中仍然感知太阳升起来落下去,不感知地球在转,这些感知当然没有错。

再举个例子,我曾经举过一个折算美元的例子。我刚到美国的时候,买一样东西,都要算一算它值多少人民币。那时候美元比现在更值钱,美元兑人民币的汇率,比如说是1:9。一顿饭7美元,我算一下7美元是多少,63元人民币。这里有个问题:你知不知道7美元值多少?一方面,你知道,你要不知道你就没办法折算了。另一方面,你不知道,你要知道,你就不用折算了。在我们今天的论题中,你知道3美元值多少,你知道的是兑换率,这是理知,但你没有感知。你对人民币是有感知的,当然,你对4000万人民币可能没有感知。

实际上,我会说,我们对小的数字,比如1、2、3、4、5,是有感知的,我们对大的数字,对复杂的数字,比如2的32次方,没有感知。这是更复杂的感知和不感知。对人民币这类感知超出了用眼睛感知、用手感知、用鼻子感知,这是一种笼统的“感知”,这个时候,我们讲到感知,就跟另外一个词很接近——经验。你经过了一个地方,啥感觉都没有,那你对这个地方的事物就没有经验,你得感觉到点儿什么才能说你有经验。

感知、感性的确跟经验连得很紧。我们常说到感性和理性这个对子,我们也常说到经验和理性这个对子。凡读哲学的都知道,在哲学史上,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是一组主要的对子。讲感知和理知,自然而然就会讲到经验和理性,这些都是我们题中的应有之义。你对人民币值多少是有经验的,你对美元一开始没有经验,所以把它折算之后你才知道它值多少。当然,在美国生活半年一年,你对美元值多少就有经验了,换句话说,你就直接感知到美元值多少了。

跟这个例子十分接近的是语言。我们对母语是有感知的,或者用有文化人的说法——对语言的经验。外语就不一定,我们刚开始学外语,特别是我这种当时年龄比较大的人学外语,靠一个词一个词死记硬背,一句英语,要把它折换成中文才明白它的意思。

这个我后面还要详细谈,会连带讨论翻译密码。电视剧里,地下共产党员翻译密码,他会翻译密码,他懂密码,但是如果不把密码翻译成汉语他也看不懂。这跟折算美元相像,还是跟学外语相像?这个以后我们慢慢聊。 zCVo79QxTPm14xfzqVBR6cOsXzvMqQqC1mmgZ29BwudDvbQchx4Y9r7rz6nv9Dp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