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追忆厨房似水年华

厨房究竟是什么时候出现的?或许准确时间并不可考,但厨房在人类发展史当中,却拥有举足轻重的意义。随着时间推移,中国厨房的形态也在不断演变,从炭烧青铜鼎到柴火灶,从蜂窝煤炉到整体式厨房,可以说厨房文化的进步,见证着人类文明的进步。

厨房因年代与地域的差异而呈现各种不同的形态,考古文献中记载,早在旧石器时代,人类就已经开始广泛运用火塘来烹制食物、取暖,以及驱逐野兽,可以说那就是我们最原始的“家庭中央厨房”。将时间拉回到现代,还记得早年北方的连炕灶、南方的砖砌大灶、城镇住宅中的煤炉和煤气罐吗?各种形态的烹饪设备伴随着住宅与生活方式的改变逐步更新换代,更加趋于合理化与便捷化。

厨房像一面镜子,映照着人类前行的步履和星辰流转的时光,那些祖辈流传下来的故事伴随着袅袅炊烟,传递着生活的温度与真谛。一日三餐、柴米油盐,我们每一天都在与厨房发生着或远或近的联系。回忆身边所亲历的厨房变化,宛如打开放映机,一起重温一部追忆似水年华的怀旧电影。

姥姥的厨房

听祖父母一辈的老人回忆过往,总能收获一些在我们听来遥远且充满神秘色彩的信息。记得姥姥谈起她印象中的厨房,那还是需要砍柴烧火的时代,大而笨重的土灶是她童年最深刻的厨房记忆。新中国成立初期,人们做饭的场景依然停留在连炕灶式的厨房,用砖头垒砌出灶台,柴火和风箱是必备的,条件简陋,卫生条件差,烟熏火燎。

在那个年代,无论南方还是北方厨房,大都使用手工堆砌的土制炉灶,有的砌在院子里,有的砌在平房墙根旁边,燃料是木柴、稻草杆,后来才慢慢出现了煤渣、煤球。家住北方地区的老一辈人,很多人的回忆中都少不了“火炕”,冬季寒冷漫长,那时家里还没有暖气,通常会用连灶的火炕或火墙取暖。灶台砌在厨房里,大都是用砖头搭的,上面常摆着一口大铁锅,大的铁锅直径能有一米多宽。灶台的排烟、导热口直接连通到里屋的火炕,火炕多用土坯叠砌,泥巴勾缝,不会跑冒烟气,也使火炕受热较为均匀。土坯由黄土掺杂少量干草摔打而成,条件好的人家会用烧制的青砖或成型的条石叠砌灶台、火炕、石墙和烟囱,当然,那是极少数的,也是很奢侈的。孩童时期总爱挑食,祖辈人常会开启“忆苦思甜”教育模式,在那个百废待兴的艰苦年代,生活品质无从谈起,忙于生存才是生活主题。

20世纪60~70年代,虽然农村还在使用土灶厨房,但在城市里已经出现了公用厨房。只不过那时的厨房空间依然狭小杂乱,且常常是十多户人家共用一个厨房,做饭时间不能自己做主,而是要和邻居们错开时间使用,极其不便。

严格来说,那时并没有“独立厨房”的概念。那时物质匮乏,吃饱吃好依旧处于人们心中所期望的理想状态,若能在年夜饭吃顿饺子,就已经是幸福的回忆了。

妈妈的厨房

20世纪80年代,城市中的一些工薪阶层住进了没有独立厨房、阳台、卫生间的“筒子楼”,各家各户会在自家房间门口放上一个煤炉子,午饭通常会在单位食堂解决,到了晚上炊烟四起,各家的饭菜就会满楼道飘香。那时候住在同一栋筒子楼的邻居们大都熟识,楼里的小孩子也多,几乎每家都认识。每当孩子放学、大人下班,各家开始准备晚饭,楼道里便开启了热闹的“烟火大会”。除了炒菜做饭、问候聊天,大人们也常会招呼在楼道里玩耍的孩子来尝尝自家的特色菜。如果赶上谁家父母晚归或者上夜班,那家的孩子一定会被热情的邻居招呼回家吃饭。直到现在回想起来,都觉得别人家的饭比自家的好吃。“吃百家饭”也成了那个时代特有的朴素而温暖的回忆。

新旧事物在不断交叠发展,无论是住楼房、平房还是胡同四合院,有些家庭使用的是蜂窝煤炉,做饭前打开炉门让火势变旺,晚饭后烧好一壶热水就封上火眼;而有些家庭已经用上了煤气罐。“80后”或许会有这样一段童年记忆:每当妈妈炒菜火力不足时,小朋友就被喊过来,摇晃那只笨重的煤气罐试图多晃出一些煤气。隔天,爸爸的“二八”自行车后座会装上一种两头带钩的金属小杆,把空煤气罐挂在上面,蹬上自行车去液化气站换一罐新的回家。

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抽油烟机开始逐渐出现在中国家庭的厨房里。得益于经济的进步和发展,住房条件日渐改善,一家一户的独立厨房也慢慢成了城市生活的“标配”。恼人的油烟问题得到了改善,煎炒烹炸的丰盛菜色也不再专属于节日的餐桌。父母一辈的厨房记忆不止属于他们,也陪伴着我们的成长。那是一段烙印在脑海中难以忘怀的时光,如今回忆起来,虽然艰苦,却是一种质朴和欢乐、充满期望的日子。

我们的厨房

物换星移几度秋,那些陪伴着我们成长的蜂窝煤、煤气罐几乎退出了历史的舞台,燃气灶成了家家户户的烹饪主力。

燃气灶、油烟机、冰箱、橱柜、微波炉……越来越多的厨房设备入驻厨房,起先零零散散各自为营,后来,普通百姓家庭开始青睐“整体厨房”,在装修中将分散的厨房家电与橱柜进行整合变革,开始注重整体搭配,实现整体化、健康化、安全化、舒适化、美观化、个性化的现代厨房。

科技与网络的飞速发展令生活发生天翻地覆的改变,智能化厨房也开始走入我们的生活之中,无油烟厨房电器如今成了厨房的主角,厨电产品不断刷新着人们对厨房的原有认知。

现代人越来越重视厨电和厨具的功能性、整体设计美感以及饭菜的营养健康。除了能在家烹饪传统的中式菜肴以外,烹饪西餐和烘焙甜品也都不再是什么难事。从不得不手工生火,受油烟侵扰,到如今科技厨电产品齐全,烹饪环境已然有了质的飞跃,下厨再也不是一提起来就让人头疼的事,烹饪已成为一种令人愉悦的享受。

但这些只是美好厨房生活的开始,还有更多符合人们需求的厨电产品成为了现代厨房的新成员和好帮手。比如“下嵌式”厨电的出现,实用的同时又节省了厨房空间;解放双手的洗碗机,帮助人们实现了“只吃饭,不洗碗”的轻松三餐;手机远程遥控与人工智能烹饪系统,让不会做饭的厨房小白也能大展身手,爱上烹饪。走进厨房,只需轻轻一抬手,抽油烟机便开始工作;定时控温的灶台上,汤锅轻柔地冒着热气;在蒸烤一体机的液晶屏幕上输入指令,只等待报时提醒,晚餐就可以上桌……厨房这个有限空间,越来越能盛装下关于生活的无限美好。

追溯中国人的厨房记忆,一次次改变,都是生活品质提升最直接最真实的展现。作为时代见证者,去发现和记录每一个值得铭记的瞬间,聆听那些难忘动人的故事。未来的厨房还会发生怎样的奇妙改变?就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现代化的厨房让我们的生活越来越便捷和高效,而留在回忆中的那些写满年代感的厨房老物件,你还记得它们的名字吗?

煤气罐

圆圆胖胖的身材,曾遍布大江南北。

煤气快要用完炒菜火力不旺时,小孩子就知道,摇晃煤气罐的任务又来了。

暖水瓶

灌热水的时候不能灌得太满,否则软木塞会崩飞。

瓶胆易碎,后果很严重,被训斥或挨打均有可能。

蜂窝煤炉

冬季最爱单品!上面总放着烧水壶。

馒头放在炉子边沿会烤得很脆,享受这一美味,牙口一定要好。

盖垫

北京人也常叫它“盖帘儿”。

不怕烫、透气。把包好的饺子、包子放在上面,等待下锅。

蒜臼子

几乎是家家都有的捣蒜工具。

小时候每次用它时都觉得自己像电视剧里中药铺的药师。

升与斗

旧式称量的单位与工具,十合为一升,十升为一斗。

有句老话:升米养恩、斗米养仇。

葫芦瓢

用葫芦壳做成的舀水工具。天然原生态,从古到今一直被人们所喜欢。

炊帚

扎一把高粱苗就成了天然锅刷,清洁力强还不伤锅具。平凡的日子里满是劳动者的智慧。 A0SE9eWSl0AtyIWbK9KWlAJB9Gi/tyKEZ9FvXkvxRAhZVkgkqbdRra5N12Lef+k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