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海瑞
世人都说我怪,谁能懂我的痴

公元1587年(明万历十五年)对于中国来说,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年份,它不仅是中华帝国由盛入衰的转折点,还有一层颇具隐喻意义的是,这年冬天,朝廷有个退休的高级官员去世了。

他的名字叫海瑞。

1.被理想之火烧了一辈子

如果说他是史上最知名的清官,估计有意见的,只有宋朝的包拯。

最近几年看过很多资料,窃以为,海瑞才是真正的古今第一清官,包公更多是被演绎出来的。包公还有他的展昭、王朝、马汉和虎头铡助阵,威风凛凛,可是海瑞只身一人对抗着整个官僚体制,包括至高无上的皇帝。

他像一个踩钢丝的人,在夹缝中求生。他更像一匹野马,冲得明朝官场人仰马翻。这样的人,一般在影视剧里活不过前10集,因为他的做法纯粹是“找死”。可是他结结实实地活了74岁。在古代,这无疑算高寿了。

有人说他偏激怪异,难于相处。还有人说他爱发神经,而且发起神经来,特别精神。其实,那都是表象,不是本质。他一生都痴迷于自己的理想,那熊熊大火烧得他不能自已。

爱之深,责之切,其实他一直深深地爱着那个体制(以皇上为代表的)。当然,他更爱黎民百姓——凡爱百姓的人,那都是大爱,是我最为佩服的人。

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别人点火他才燃,另一种是自燃型,海瑞就是后者。

怪就怪点吧。

2.笨拙的海南青年

以前我说过,考察一个人,还要看他生活的环境,特别是他的父辈与祖辈。

看起来,他遗传了父亲的笨拙和母亲的偏执。

公元1514年(正德九年),他出生在海南岛,那个时候海南岛可不像现在这样是渡假胜地——陆地上到处是要命的瘴气,鳄鱼们虎视眈眈地等待猎物,移民与土著们一言不合就干架。

海瑞一家就是移民,祖籍福建,南宋时祖先迁到广东番禺,洪武时期又迁到海南岛。他的祖父海宽曾任福建松溪县一把手,海宽有子侄共5人,其中4人中举,只有海瑞的父亲海翰无所作为,被评价为“愚钝”。但海翰娶了一个伟大的老婆谢氏,其德行可以与岳飞的母亲相媲美。

海南海瑞墓

海翰在儿子4岁的时候就去世了,从此娘俩相依为命。可以说,没有母亲的严格要求和言传身教,就不会有海瑞后来的性格和人生(这个背景相当重要和关键)。谢氏性格极其刚强,靠仅有的几亩祖田和替他人缝缝补补,硬是把小海瑞给拉扯大了。

海瑞奋发读书,那是穷人家孩子的华山一条路。为了搞好学习,小海瑞失去了童年的快乐,当其他小朋友蹦蹦跳跳玩耍的时候,海瑞在啃书本,史书载“有戏谑,必严词正色诲之”。这也养成了他以后一本正经的个性(绝不是装的)。久而久之,海瑞在其他人眼里,变得有些孤僻和自闭(家长勿模仿)。

看到这里,大概大家都会猜,这么听话努力的孩子,学习成绩一定很好吧?

很遗憾,他的成绩很差。

有人认为他的智商有问题,跟他那无所作为的父亲一样。

跟那些学霸比起来,他唯一的武器是:坚持。

那个时候的明朝,科举取仕,八股盛行,已进入极其变态的时期。35岁,他才考中举人,第二年参加会试,落榜。认真复习,再考一次,又落榜。

他放弃了。虽然学业不成,但他继承了母亲的刚强秉性,而且将之发挥到极致。他立誓要做一个不谋取私利,不趋炎附势,刚正不阿的好官(虽然做官这事,八字还没一撇)。

一个人的名字由长辈所起,可能不准确,但他成年后,自起的号却永远是准确的。海瑞的号是“刚峰”,顾名思义,他要做一座刚直的山峰。

公元1554年(明嘉靖三十三年),40岁的海瑞首次为官,开始了他二十多年的公务员生活。

海瑞雕塑

3.初试锋芒

海瑞的第一份工作是福建南平教谕,相当于县教委主任。这个职位在完备的封建官制史上,连“九品芝麻官”都算不上。

他却觉得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还干得津津有味。

在这个岗位上,他做了两件事。

首先,他看到教育系统纪律松弛,便开始整风,颁行《教约》十六条。对生员在修身、处事、待人接物甚至作息、礼仪等方面都作了明确的规定。

其次,因为在一次接待中令人目瞪口呆的行为,他开始走红官场。当时,某御史到县学(古代秀才读书的地方)视察,海瑞带着两名训导前往迎见。面对上级,两名训导毫不迟疑地跪了下去,海瑞却拒绝逢迎,站在两人之间行抱拳之礼。这三个人两低一高,就像一个笔架。从此,“海笔架”的名声就传开了。

海瑞狂狷、执拗,很多官员不高兴,但也有人赏识他。

44岁的时候,海瑞被提拔为浙江严州府淳安县知县。

第一次做地方主官,他深感官场之难。淳安是一个穷地方,经过调研,海瑞认为当地干部群众关系比较恶劣,决心进行改革。

更广阔的背景是,当时正是首辅严蒿当权之时,腐败已经深入大明王朝的骨髓。

但海瑞认为,腐败不腐败,关键看个人。

所以,对于强权,他一律坚决抵制。史书很清楚完整地记载了两个典故(都跟高级官员管不好身边人有关)。

一是将七省总督胡宗宪不可一世的儿子暴打了一顿,二是拒绝接待严嵩的亲信鄢懋卿。

采取的策略很简单,写信。

他给胡宗宪和鄢懋卿写的信如出一辙,就是肉麻地吹捧对方高风亮节(使之惭愧),然后义正辞严地晓以厉害(使之畏惧)。

如此看来,他还是一个写作高手,通过写文章就达到了目的(度很难拿捏,同样请勿模仿)。

在江西兴国知县任上,海瑞为民办了不少实事,平反了不少冤假错案,真正做到了干部受教育,群众得实惠。从这一时期开始,很多人叫他“海青天”。

不久,掌权20多年的严蒿倒台,海瑞被认为对抗过严蒿的人。他进入了人事部门的视野。

他遇到的一个重要伯乐是陆光祖,时任吏部尚书。

新去处是到京城任户部云南司主事,从职位上看,仍然是一个处级。

京官难当,这是绝对的真理。

但这个“真理”对海瑞是失效的,因为他敢于跟皇帝对着干。那一年是他人生最闪光的时候。

4.躺在棺材里的活人

明世宗朱厚熜是一个怕死的人。

当皇帝40多年,每天上朝退朝,他膩了。

他决定把更多的时间用在自己的兴趣上,那就是追求长生不老。

一定有办法的,他坚信。

对于皇帝坚信的事情,大家都信,即使不信,也要表现出相信。

嘉靖穿着“皇帝的新衣”,只有一个人不愿意看到,那就是专拣硬骨头啃的海瑞。

他要用自己的方式唤醒皇帝。

排场的嘉靖皇帝銮驾——《出警图》

嘉靖四十五年二月,海瑞单独上了一封《治安疏》(直言天下第一疏),毫不客气地列举了皇帝所犯的所有错误。

所犯错误类别:用人不行,朝政不行,国防不行,等等。对皇帝进行了全盘否定。

看了奏折,一向刚愎自用的嘉靖皇帝开始怀疑人生了。

一个没见过面的官员,居然敢在奏折上把他数落得一无是处,一点面子也不给。皇权威严何在?

估计几千年来有这遭遇的皇帝,他是头一个吧?

海瑞是一个理想主义者,更是一个完美主义者。

此次上疏,他不是没有准备的。

反正基本原则是:光脚的不怕穿鞋的。上疏前,他到棺材铺里买好了棺材,和妻子也作了诀别。

由于没有什么钱,他买的棺材还是薄皮的。

为了体验那种死亡的感觉,以及做这件事的意义,他还在棺材里躺了许久。

他想了很多事,过去的,现在的,将来的。

他心里也比较矛盾——抬棺上疏,其实就是一次赌博。

赢的概率很小。

可是他愿意去赌一次。

听说海瑞已有必死之心,嘉靖叹了口气,继而默默无言,把摔在地上的奏折拣起来又看了几遍。

他决定不杀海瑞,请注意,不是舍不得。

因为首辅徐阶提醒他说,别上这老小子的当,他就是想让皇上杀他,他好留一个忠臣的美名于青史。

杀忠臣的皇帝,会是一个好皇帝吗?

徐阶也是明代的有名人物,矮小清瘦却诡计多端。

对,咱们不上当!

海瑞被关进了监狱。

又过了两个月,嘉靖皇帝归天,海瑞被释出狱。

海瑞对嘉靖同志是有深厚感情的。出狱前,海瑞为这位炼丹皇帝哭了一整夜,连晚上吃的东西都吐得一干二净。

5.黄昏及死去

公元1570年(明隆庆四年),56岁的海瑞任右佥都御史(正四品),外放应天巡抚。辖区包括应天、苏州、常州等富有的鱼米之乡。

由于之前海瑞刚正不阿、嫉恶如仇的声名早传遍国内,一些干部害怕海瑞,不少人自动辞职。

为了不让海瑞注意到,一些权贵偷偷吩咐下人,将红色的大门刷成了黑色。

海瑞是一个非常有头脑的人,他在应天府展示了他的执政能力——大修水利,推行“一条鞭法”。

最关键的是他想方设法安抚穷困百姓——据说老百姓一天的告状信就超过1千封,确实令人惊讶。

更让人惊讶的是,海瑞很勤奋,基本上都能按时处理完。

反腐,当然会得罪不少人,但他心里甚是平静,这是他年少以来一以贯之的梦想。

甚至对徐阶,这位对他有救命和知遇之恩的前高官,他也没有优待。

海瑞与老百姓

徐退休后回到原籍,刚好属海瑞管辖。作为当地最大的地主,本以为可以受到照顾,没想到海瑞翻脸不认人。

这家伙,不是每次见面都特别感激我的吗,徐阶心里想。

但他心里也明白,海瑞对人对己,一视同仁。感激与工作,一码归一码。

为彻底解决地主侵占农民土地的问题,海瑞做的也很绝——徐阶的两个儿子,一个被充军,一个被免职。

在海瑞看来,为国尽忠,才是真正报答徐阶的知遇之恩。

海瑞得罪的人太多,很快就被弹劾了。至于罪名,都很可笑,如:给事中戴凤翔弹劾海瑞“庇护奸民,鱼肉士大夫”。

听说海瑞解职而去,应天的百姓呼号哭泣,有的家庭还绘制了海瑞像要纪念他。

海瑞称病引退,回到海南老家。

他白天种地,晚上当自由撰稿人,勉强维持生计。

一代名相张居正掌权时,海瑞已年近60,虽有很多干部推荐,但他还是惧怕海瑞的严峻刚直,不敢任用。

张居正去世后,吏部才记起海瑞,当时他已隐居12年。

说起来,是万历皇帝非常器重海瑞的名望(也有人说是为了给人留下重视人才的印象)。才委任海瑞为南京吏部右侍郎,那其实是一个二品虚职。

这么安排,就有点叶公好龙了。

不过,海瑞奋斗了一辈子,累了。他时年72岁。

他多次上疏请求退休,万历都没有同意。

终于,他的生命在等待中走到了终点。

由于一生俭朴,海瑞去世的时候,家产只有十多两银子,外加几口破木箱,见者无不落泪。一些朋友凑钱为他办理了丧事。

临终前,他做了最后一件事——他向仆人交待说,兵部给他的柴火银(一种高级官员的补贴),多了七文钱,绝不能占公家便宜,一定要退回去。

他的灵柩被船运回家乡,祭奠哭拜的人百里不绝。

一个对事业如此痴迷的人,他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伟大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囚粉说

什么果都不如开心果: 记得年少时候,爱好阅读,三观特别正:好人就是好人,坏人就是坏人。年纪大了,随着阅历增加,对人性有了更深刻理解。尤其是对于农村出身的干部而言,钱、权在手上,要克制人性本贪的欲望,确实是需要完善的法律和制度的约束,要心里有人民,而不是假装有人民。

巩帅: 都云海公痴,谁解其中味。

李少华: 有赤诚报国之心方能成此文章!代表草根感谢在岗位上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海瑞们。

暮霭天涯: 也有人认为海瑞纯属清流,有清名而无实用,故张居正不用海瑞。

笑意、浅: 想起《老残游记》里说的:有时清官比贪官更可怕。他是清官,但不是好官。我敬佩他的精神和操守,但不苟同他的做法。

无关: 我觉得作者应该把海瑞的故事写的再详细点!我觉得很多人对海瑞还存在标签化的误解!什么逼死女儿(并无明证),偏执刻薄(有些,但不极端,了解的过少),不食人间烟火(两封信就能看出海瑞并非不懂的为官策略),清官无能(了解一下海瑞修的水利工程),希望还海瑞一个有血有肉,德才兼备的真实形象。 FfH0gazBbAESJCtW/zIc0uLRPCEppcLygigmZ/e76707kfkj+O2s6BzxAoSR2MW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