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 柏拉图的《申辩》

就在当时的雅典,苏格拉底的审判已经成为一个轰动一时的事件,他的申辩辞也成为街谈巷议的主题。虽然雅典人未必喜欢苏格拉底,但他已经是个著名人物,很多青年受到他的影响,这是没有任何问题的。此后几百年间,写苏格拉底的申辩,成为学者文人中的一种风尚,甚至一直到基督教兴起的时候,还有题为《苏格拉底的申辩》的作品问世 。其中最著名的,当然要数柏拉图和色诺芬的作品。

苏格拉底的学生究竟为什么要写《苏格拉底的申辩》,我们现在已经不得而知了。他们是要真实记录下苏格拉底的申辩辞,还是想通过申辩辞阐述自己的思想,抑或仅仅是为了表达对老师的一种纪念?由于没有苏格拉底时代的历史资料参考,我们无法考证这两篇申辩辞与苏格拉底真正的申辩辞之间的关系,因而也就永远也无法确切回答这个问题。第欧根尼·拉尔修的《名哲言行录》是一本关于哲学家的历史著作。但因为他生活在苏格拉底之后600多年,而且除了柏拉图和色诺芬的记述之外,他似乎也没有别的多少关于苏格拉底的审判的一手资料,人们一般认为,他对苏格拉底的记述,不会比柏拉图和色诺芬更可靠。第欧根尼·拉尔修虽然还是能够提供一点新的讲法 ,但若是用他的说法来校正色诺芬与柏拉图的记述,现代学者一般认为,是没有什么可信度的。于是,这两篇《苏格拉底的申辩》与历史上的苏格拉底的申辩辞之间的关系,成为一桩聚讼不休的学术公案。

围绕《申辩》的一个相关问题是,柏拉图在其中所写的,究竟是真实的苏格拉底的,还是柏拉图自己的想法。本来,色诺芬和柏拉图的苏格拉底著作都可能出现这个问题。因为人们一般不认为色诺芬自己有一套很系统的思想,这个问题就没有那么尖锐了。但正像现代一些学者指出的,焉知色诺芬不是根据自己的想象塑造了一个苏格拉底的形象? [4] 而在苏格拉底出场的所有柏拉图对话中,这或多或少都会成为一个问题。但任何一个对话中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之争,都没有《申辩》中如此重要,因为唯有《申辩》所记述的内容,是毫无疑问历史上确有其事的,而且,在苏格拉底演讲的时候,柏拉图就在听众当中。于是,人们有时会把这篇申辩辞与伯里克利的《葬礼演说》相比较。和苏格拉底一样,伯里克利也确实作过这样的演讲,但他并没有把这篇演说写成文字,而是当时在听众中的修昔底德把它记录了下来。因此,多数人认为,修昔底德一定在这篇演说中加进了自己的想法,但这与伯里克利自己的演说并非毫无关系。

不过,柏拉图的《申辩》引发的问题比这要复杂得多。特别是在十九世纪现代柏拉图研究的传统确立以来,这就变得更为复杂了。从古代到现代早期,人们一般是把《申辩》当作苏格拉底思想的表述,而不大考虑它与柏拉图主义之间的关系。但从施莱尔马赫开始,柏拉图的研究者们更严肃地思考柏拉图与苏格拉底的关系,并且对柏拉图对话开始作细致的分期。十九世纪到二十世纪之间,《申辩》中的苏格拉底问题开始成为争论的一个焦点。很多学者不仅认为《申辩》可能是记录苏格拉底自己的思想的,而且把柏拉图其他的一些对话也当作对苏格拉底的言行的记录,甚至可能写于苏格拉底生前。认真为柏拉图对话分期的学者们,大多把《申辩》划在前期。但也有学者认为,《申辩》完全是柏拉图的虚构,和真实的苏格拉底无关。关于这个问题的详细讨论,我们在本“引言”的后面,还会详细叙述。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的基本观点依循Strycke和施特劳斯等人的理解,认为柏拉图的《申辩》建立在苏格拉底的真实申辩的基础上,但柏拉图主要通过它表述自己的思想。柏拉图未必有意虚构出一个苏格拉底来,但他的《申辩》至少可以看作从他的角度出发对苏格拉底的一种诠释。同时,我们也并不认为色诺芬的《申辩》就更接近真实。这只是色诺芬从自己的角度来阐释苏格拉底的言行和他的审判而已。倘若苏格拉底的真实申辩是经典,柏拉图和色诺芬的《申辩》就是对这一经典的不同传注,正如《春秋三传》是对同一部《春秋》的不同传注一样。

基于这样一个前提,我们认为,不必把《申辩》与柏拉图的其他对话,特别是中后期的对话,截然分开。虽然我们不能否认,柏拉图的思想确实可能经历了变化,但其间表达的思想还是有关联的。这只是同一个思想体系发展的不同阶段,而不是像Vlastos说的那样,表达了两套完全不同,甚至相反的思想。

在柏拉图笔下,苏格拉底的审判是一个核心事件。不仅《游叙弗伦》、《申辩》、《克力同》、《斐多》这些直接描述这一事件的对话以此为焦点,《泰阿泰德》、《智者》、《政治人》也明显指涉了这一事件。甚至很多其他根本没有提到这一事件的,往往也和苏格拉底之死有着内在的关联。即使像《礼法》这样苏格拉底并未出现的对话,也同样与苏格拉底之死有密切的关系。就像施特劳斯所说的那样,苏格拉底的所有对话,都是对哲学生活的“申辩”。从这个意义上看,直接描写苏格拉底的审判的《申辩》虽然讨论的具体内容未必像后来的对话那么深入,但已经触及了柏拉图思想最根本的问题:哲学与政治的关系。苏格拉底之死的象征意义不仅在柏拉图的体系中非常重要,就是在西方整个思想传统中,都具有核心的意义。这样,理解《申辩》就成为我们理解柏拉图整体思想一个非常关键的步骤。我们后面的义疏,正是围绕这个问题展开的。

我们对《申辩》的理解虽然和西方苏格拉底/柏拉图传统中的很多看法不同,但必须建立在这个两千多年形成的深厚传统之上。因此,我们后面会简单地梳理一下这个传统。和对柏拉图的所有著作的研究一样,对《申辩》的研究大体可以分为两个基本脉络:哲学的与古典学的。前者是从《申辩》得到启发,主要阐发自己的哲学思想,后者是建立在训诂与考证的基础上的文本和历史研究。这两个传统当然会相互交叉、彼此影响,比如施莱尔马赫开创的德国研究传统,就是在德国古典哲学与浪漫主义的基础上建立的,美国Vlastos及其弟子的柏拉图研究,同样有着背后的哲学和政治理念,而施特劳斯学派由对政治哲学问题的梳理而进入经典解读,他们的很多具体研究正在引起古典学主流学界的关注。因此,我们在梳理过程中很难截然区分开这两个倾向。但在叙述中仍会尽量注意两个传统的不同走向。 KYEMXYg5KhmDgduR/o801KlCRPk6pIJaoh+qCYwWQkE4/SZkSBR5EOKm7MDV3X74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