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老子,又叫老聃,姓李名耳,楚国苦县(今安徽涡阳,也有人认为是河南鹿邑)厉乡曲仁里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道家创始人,道教教祖。他生于春秋末期,与孔子(前551-前479)同时,比孔子稍长。相传他一生下来就是白眉毛白胡子,所以被称为老子。他曾在周的国都洛邑(今河南洛阳)任守藏史(相当于国家图书馆馆长),孔子周游列国时曾到洛邑向老子问礼,现在洛阳还有孔子入周问礼碑。《史记·老子韩非列传》有这样的记载:孔子到周的都城,正要向老子请教有关礼教问题,老子说:『您所说的那些人,他们尸骨都早已腐朽了,只是言论还在罢了。况且君子遇到合适的时机就乘车做官,遇到不合适的时机就随遇而安。我听说,会做生意的商人把货物藏得很深,就像什么也没有;君子虽然品德高尚,表面上却像是很愚钝。抛弃您身上的骄气与过多的欲望,放下您踌躇满志的神态与不切实际的志向,这些都是对您自身没有任何好处的。我所要告诉您的,就是这些罢了。』孔子离开周都后,对学生们说:『鸟,我知道它能飞;鱼,我知道它能游;兽,我知道它能跑。能跑的兽可以用网去捉它,能游的鱼可以用线去钓它,能飞的鸟可以用箭去射它。至于龙,我不知道它是怎样乘着风和云升上天空的。我今天看到老子,他大概就像龙啊!』老子晚年离开了洛邑,一种说法是他骑着青牛往西去了,在函谷关(也有说是散关)前应关令尹喜请求,写成了五千言的《道德经》,然后不知所终。汉朝以后,有人说老子并没有去世,而是在出关后一直往西走,『过西域,至天竺』,教授胡人及佛家弟子二十九人。另一种说法是他往东走,回到老家,终老乡井。

老子的伟大首先在于他具有高度的抽象思维能力,他能透过外在的、复杂多变的、具体丰富的感性世界的表象,看到它们内在的、简单易知的、极具概括性的本质规律。我们知道,人类早期的思维是建立在感性材料基础上的形象思维,抽象思维能力十分低下。随着经验与智慧的积累,人们学会了超越具体事物的局限,对事物进行归类。在这个基础上再进一步,人们学会了超越感性的、具体的、多变的表象世界,达到对事物本质的认识。老子把这个丰富多变的有形世界的本质归纳为一个东西:道。在老子的心中,世间万物虽然有它们的丰富性,但更有它们的共同性。『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也就是说天下万物都有一个共同的出处,这就是它们都是从『无』来的。无是相对于有而存在的概念,它不是空,而是一种抽象的存在。有人说老子提出了『无』这个概念很了不起,古代人一般注意的都是具体的『有』,有了脱离具体事物的高度抽象的『无』的概念,是人类精神的升华,这是有道理的。有和无这一对对立的概念具有差异性,又有同一性,它们相反相成,是道的两面,『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也就是说,在那个神秘的、遥远的、最原始的地方,万事万物的源头只有一个,那就是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在老子那里有很多的称呼,如『母』、『始』、『门』、『一』、『朴』、『无名之朴』、『大象』、『大』、『谷神』、『根』等。老子的『道』到底指的是一个什么东西,是一个实体——像现代物理学上所说的宇宙大爆炸前的那个奇点呢,还是一个纯粹的理念——一个逻辑存在?这一点,老子没有展开来说,我们也就不好下决断。如果它是指一个具体的存在,就是唯物主义的;如果是一个逻辑的存在,即只是一个理念,那就是客观唯心主义的。当然,这一点,对理解老子并不重要。况且,即使现代物理学上所说的宇宙大爆炸前的那个奇点,也是没有大小的『几何点』,也就是说不是实际存在的点,在那里,一切已知物理定律都会失效的,所以,现代物理学所说的那个奇点,也不是我们常理所说的『物』。那个奇点,我们也是根本无法感知的。从历时性的角度来说,道先天地生,是这个世界的源头,也是这个世界的归宿。道无时不在,它贯穿这个世界的始终。从共时性的角度来说,道又无处不在,它不是某一个具体的事物,但每一个具体的事物又都离不开它。看它看不见,听它听不着,摸它摸不到,它无形无状,没法来具体地描述它,也没法给它命名,却又被万物使用,永不穷尽。(『绵绵若存,用之不勤』。)老子所说的『道』,是一种纯粹的、自在状态的万物本原,是万物统一的规定性;而对每一种具体事物的规定性,老子则用『德』来称谓。『朴散则为器』,『朴』是指『道』,而『器』就是指『德』了。『德』从『道』而来,是『道』的具体体现。『道』在运动中,从无形无色无声无味的状态,向有形有色有声有味的状态转化,于是形成了大千世界情态各异的万事万物,万事万物也就各自具有了自己的『德』。山有山德,水有水德,人有人德,禽兽有禽兽的德,这所有的德都是从道那里消散出来的,根都在道那里。

老子的伟大还体现在他的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上。老子清醒地看到了这个世界普遍存在的矛盾对立,正是在这种矛盾和对立之中,事物才显示出了它们的丰富性和真实性。在矛盾和对立之中,老子还深刻地注意到了矛盾对立面的相互转化,这就是他提到的『正言若反』。他指出,矛盾的对立面相互转化,正是道的运行方式。(『反者道之动』。)他看到了美是因为有了丑才存在的,善是因为恶才显现的,有和无是相互依存的,难和易对比才能成立,长与短、高与下、音与声、前与后,等等,都是在相互衬托中才能体现出来的,离开了一方,另一方就无从谈起。这是对《周易》辩证法的发挥。《周易》用阴和阳象征天地、男女、君臣、父子、君子小人、白天黑夜等等,这是极具启发性的认知事物的方法,这种思维方式是具有辩证法因素的。我们的古人注意到矛盾无处不在,所以他们看问题就能全面,就能清晰。《道德经》中有很多看似矛盾的言语,却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如:『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将欲翕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谓天下王。』『重为轻根,静为躁君。』『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这些精彩的表述,无不闪耀着中华民族智慧的光芒,在我们今天的社会实践中仍然具有极高的指导意义。

老子作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他还针对当时礼崩乐坏的社会现实,为人们描绘了一个理想的、幸福的社会生活图景,这就是小国寡民。『小国寡民,使有什佰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老子的小国寡民,不是要人们返回到茹毛饮血的原始社会,而是面对动荡不安的社会现实,为人们提供的一个精神避难所。这样一种简单的、淳朴的、温馨的社会图景,千百年来影响了无数农耕社会的良民百姓和面对残酷现实束手无策文人墨客,陶渊明更通过《桃花源记》一文对这一社会加以无尽的畅想。古人常说『乱离人不如太平犬』,老子所处的是一个怎样的社会现实呢?周天子失去了统领天下的权威,各国诸侯争相称霸,战争频仍。《中国历代战争年表》统计,春秋295年中(前770-前476),有清楚记载的战争就有395次。孟子曾说,春秋无义战,『争城以战,杀人盈城;争地以战,杀人盈野』。司马迁也有这样的记载:『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可见,当时的社会,从上到下秩序被彻底打乱,人们的道德失去了底线,国与国之间奉行的是强权即真理的强盗逻辑,凶狠成了时尚,邪恶无处不在,人间变成了地狱。战争给社会带来的灾难,最终都会落到广大人民的身上,人们所承受的心理上、肉体上的打击是沉重的。人来到这个社会上,本来是应该享受幸福生活的,正如西方哲学家所言,人在这个世界上应该诗意地栖居,而不是你争我斗,更不是互相残杀!灾难深重的春秋时代,置身于这样的一种现实之中,人们最渴望的是什么呢?是和平,是安宁,这是幸福生活、诗意栖居的最基本的前提。『虽有甲兵,无所陈之』,『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这是多么宁静、祥和的生活啊。这就是老子小国寡民理想的魅力。

老子的版本很多,过去有人说『《道德》八十一章,注者三千余家』,这未免有点夸张。普遍认为最权威的版本有严遵本、河上本、王弼本和傅奕本四种,但实际上最流行的只有王弼本和河上本两种。严遵,汉朝人,字君平,著有《老子指归》,此书早已残缺不全,经文部分的有些内容被后人篡改,汇入河上本中,真实面目已很难再现,所以名存实亡。河上公,据传是汉文帝时人,他因为在河曲这个地方搭茅草屋居住,所以号称河上公。他为汉文帝注释了老子之后,就盘腿打坐,升上天空了。这当然是荒诞不经的传说。现在经过考证,人们认为河上本实际上是比王弼本还要晚出的一个本子,只不过是因为它和王本各有特色,所以被后人推重。一般认为王本文笔晓畅,迎合文人学者与士大夫的趣味;而河上本通俗简要,流行于道教信徒与平民百姓之间。王弼(226-249),字辅嗣,魏晋玄学主要创始人,他虽然只活了短短的二十三岁,但他对《老子》和《周易》的注释,已经成了中国古代哲学的经典著作。傅奕,唐朝人,著有《古本老子》。所谓古本,是因为他所参照的本子是北齐后主高纬武平五年(574)彭城人从项羽小妾的坟墓里挖出来的。这个本子的经文与王本相近。

近年来考古发现的最古老的老子版本是郭店竹简。郭店竹简又称郭店楚墓竹简,是1993年10月在湖北省沙洋县纪山镇郭店一号楚墓内发现的竹简,其中有《老子》甲乙丙三篇。经考证,这是战国中后期的抄本,是珍贵的历史资料。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第三号汉墓出土的帛书老子甲本和乙本,解决了许多章节中历来争论的问题,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帛书甲本是用篆书抄写的,抄本无避讳,可见是抄于刘邦称帝之前的;帛书乙本用隶书抄写,避『邦』字讳,可见是抄于刘邦称帝之后。

本书书法边上竖排的正文是王弼本的正文,注释和讲解部分参照了郭店竹简、帛书老子及其他最新的考古和研究资料。遇到抄写遗漏的文字,我们在旁边的原文中用括号标出;对于个别抄写笔误的地方,为保持艺术作品的完整性,我们对书法不加改动,读者可以参照竖排正文阅读,敬请理解。 6RmaADRLEf2xiUTnqCUDN7pmAJHtVQwV2SeRxqECgT22mA8ikZW6DPAgKGGaE78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