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计
借刀杀人

【题解】

“借刀杀人”,简单地说,就是自己不出面,利用别人的手去消灭自己的敌人。“借刀杀人”之计的实施,关键就在于挑起敌人之间或者敌人与第三方之间的矛盾,己方则坐山观虎斗,坐收渔翁之利。需要说明的是,关于此计的按语,有的版本所举事例与此不同。另有版本举例说:“如:郑桓公将欲袭郐,先向郐之豪杰、良臣、辩智果敢之士,尽与姓名,择郐之良田赂之,为官爵之名而书之,因为设坛场郭门之外而埋之,衅之以鸡豭,若盟状。郐君以为内难也,而尽杀其良臣。桓公袭郐,遂取之。诸葛亮之和吴拒魏,及关羽围樊、襄,曹欲徙都,懿及蒋济说曹曰:‘刘备、孙权外亲内疏,关羽得志,权心不愿也。可遣人蹑其后,许割江南以封权,则樊围自释。’曹从之,羽遂见擒。”这里所举的分别是西周时郑国灭郐和东汉末年曹魏借东吴之手除掉关羽的例子。

敌已明,友未定 ,引友杀敌 ,不自出力,以《损》推演

按:敌象已露,而另一势力更张,将有所为,便应借此力以毁敌人。如子贡之存鲁、乱齐、破吴、强晋

【注释】

①友:指有可能成为盟友的第三方力量。②引:诱引,诱导。③《损》:《易》中的卦名,兑下艮上,主要阐述损与益之间的关系,着重讲“损下益上”的道理。推演:推理演算、推论演绎。④子贡之存鲁、乱齐、破吴、强晋:子贡,孔子弟子,卫国人,姓端木名赐,字子贡。春秋末年,“田常欲作乱于齐,惮高、国、鲍、晏,故移其兵欲以伐鲁。孔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夫鲁,坟墓所处,父母之国,国危如此,二三子何为莫出?’子路请出,孔子止之。子张、子石请行,孔子弗许。子贡请行,孔子许之。”子贡离开鲁国之后,先后出使齐国、吴国、越国、晋国,向各国的执政者陈以利害。结果,“子贡一出,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子贡一使,使势相破,十年之中,五国各有变”。详见《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译文】

敌人的情况已经明确,而盟友的态度还不明朗。要设法诱导盟友去消灭敌人,这样自己就不需要耗费实力。要善于运用《易经·损卦》中“损下益上”的逻辑进行推理演绎。

按语:敌人的形势已经明朗,而另一方势力也在扩张,要想有所作为,就应当借助这一势力来消灭敌人。比如春秋末年,子路为了缓解齐国对鲁国的军事压力,通过外交手段,使鲁国得以保全,齐国陷入混乱,吴国灭亡,晋国强大。

【战例】
石碏计除州吁

春秋时期,卫庄公的宠妾生了一个儿子,名字叫州吁,庄公非常宠爱他。州吁从小喜欢军器,庄公从来不加禁止;他还非常残暴,时常打骂别人,甚至欺负自己的哥哥,庄公也不以为意。老臣石碏看不下这种情况,认为日久必然生乱,于是规劝庄公说:“我听说如果喜欢自己的儿子,就应当用道义去教育他,不要让他走到邪路上去。性情骄傲、奢侈、放荡、逸乐,这是走上邪路的苗头。这四种恶习之所以会发生,原因就在于宠爱和赐予得太过分。如果大王您准备立州吁为太子,那就应该确定下来;如果不能确定又任他肆意妄为,就会逐渐酿成祸乱。受宠而不能骄傲,骄傲而能安于卑下的地位,地位卑下而不能怨恨,怨恨而能克制,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况且,低贱的妨害尊贵的,年少的欺凌年长的,疏远的离间亲近的,新来的离间故旧的,弱小的欺侮强大的,贪婪的破坏道义的,这就是六种违反事物秩序和规律的现象。国君行义,臣子从令,父亲慈爱,儿子孝顺,兄长爱弟,弟敬兄长,这就是六种符合事物秩序和规律的现象。如果抛弃了正常而效法反常,就会很快地招致祸害。作为君主,您应该尽力去掉祸害,但现在却加速它的到来,这恐怕不可以吧!”庄公没有听从他的规劝。

石碏的儿子石厚和州吁来往密切,石碏禁止他与州吁来往,石厚不听。庄公去世之后,公子完即位,是为卫桓公。石碏知道卫国迟早要混乱,就以自己年龄大了为借口,告老回家了。不久之后,州吁果然杀了卫桓公,自立为国君。

州吁成为国君之后,就准备攻伐邻国。因为郑国曾经和前代国君结下过怨恨,所以成为他进攻的首要目标,他打算以此来讨好诸侯,安定国内的人心,转移自己因篡位而引发的各种矛盾。为了增加取胜的把握。他派人告诉宋国的国君说:“您如果打算进攻郑国,以除去您的隐忧,那么我们将以您为主,并且出兵出物,和陈、蔡两国一道作为属军。这就是卫国的愿望。”宋国答应了联合出兵的请求。这时,陈国、蔡国正和卫国关系友好,所以宋国、陈国、蔡国、卫国四国组成联军,进攻郑国,包围了国都的东门。过了五天才撤兵。

在四国包围郑国的时候,鲁国的国君鲁隐公曾经问大臣众仲:“卫国的州吁能成功吗?”众仲回答说:“我只听说用德行安定百姓,没有听说用祸乱来稳定人心的。用祸乱来稳定人心,如同用暴力来理出乱丝的头绪,反而会弄得更加纷乱。州吁这个人,仗恃武力而性情残忍。仗恃武力就不会有人支持,性情残忍就不会有人亲附。没有人愿意支持和亲近的独夫,肯定不会成功。战争这样的事情就像大火一样,即使不去及时扑灭,也会焚烧自己,况且是自己玩火呢?州吁杀了他的国君,又暴虐地对待百姓,不致力于修养美德,反而想通过制造祸乱来取得成功,就一定不能免于祸患了。”

州吁用尽了全身的解数,也不能安定国内的百姓,于是就让石厚回家向石碏询问安定君位的办法。石碏觉得这是一个除掉州吁、安定卫国的好机会,就假装热心地说:“只要州吁去朝觐周天子,得到了周天子的认同,就可以取得合法地位,从而安定国内的人心。”石厚又说:“可是如何才能去朝觐周天子呢?”石碏说:“陈桓公现在正受周天子的宠信。现在陈、卫两国关系和睦,如果州吁到陈国去。请陈桓公代为请求,就一定可以成功。”

石厚回去把这个主意转告了州吁,他们都觉得有道理,二人就一同到了陈国。石碏得知二人已去陈国的消息之后,也派人到了陈国,告诉陈国的国君说:“卫国地方狭小,我现在年纪也已70多岁了,想要为国家做些事情,已经力不从心了。州吁和石厚这两个人,确实杀死了我国的君主,请您帮忙趁他们离开卫国的机会除掉他们吧。”陈国人接受了石碏的请求,认为这是一件正义的事情,州吁、石厚两个人一到陈国,陈国人把他们抓住了,请卫国派人前来处理。在石碏的安排下,卫国派右宰丑在陈国的濮地杀了州吁,同时,石碏也大义灭亲,派自己的管家獳羊肩在陈国杀了石厚。接着,他们又到邢国迎回了出逃的公子晋,将他立为新的国君。

在卫庄公在位的时候,石碏虽然力谏,但没有使州吁受到限制;在州吁控制了卫国之后,他更是无力与其抗衡。因此,他借州吁急于稳定民心的时机,借陈国的力量除掉了他,从而用“借刀杀人”的方法避免了国内出现更大的混乱。

袁盎进谗杀晁错

西汉时期,袁盎与晁错不和。只要有晁错在的地方,袁盎就会离去;只要有袁盎在的地方,晁错也就离开。汉文帝去世,汉景帝继位,晁错当上了御史大夫,就派官吏查核袁盎接收吴王刘濞财物的事情,并要求给予惩罚,于是皇帝下诏令将袁盎贬为平民。

后来,由于晁错的“削藩”主张,引发了以吴王刘濞为首的“七国之乱”。叛乱的消息传到京城,晁错于是对掌管刑罚的官员说:“袁盎收受过吴王的许多财物,说他不会反叛。现在反叛已成事实了,我请求处治袁盎。他一定知道叛乱的阴谋。”掌管刑罚的官员没有接受他的建议,晁错也就犹豫不决了。袁盎得知了晁错的意图后,非常害怕,当夜去见同样与晁错不和的窦婴,向他说明吴王之所以反叛的原因,希望能到见到皇上亲自陈明。窦婴报告给皇上,皇上召见了袁盎。当时晁错就在面前,谈到关键之处,袁盎请求皇上避开别人单独会谈。晁错退下去之后,袁盎对皇帝说:“吴、楚相互往来的书信说:‘高祖封立刘氏子弟为王,并有各自的封地,现在贼臣晁错却擅自削夺诸侯的土地’。他们之所以造反,就是为了联合起来诛讨晁错。只要恢复了原来的封地就会罢兵。为今之计只有斩杀晁错,派使者赦免吴、楚七国的罪过,恢复原来的封地,那么就能够兵不血刃地结束战事。”皇帝沉默了很长一段时间,说:“如果真的是这样,我不会因为偏爱一个人而拒绝天下的。”袁盎说:“希望您认真地考虑考虑我的建议。”皇帝于是任命袁盎做了太常,吴王弟弟的儿子做了宗正。十多天后,晁错就被杀掉了,但七国并没有因此而罢兵。 0BNBXBhtMzFzo9+g5HRa/6ZKSl8FIUPl7TKcrgzCDE4vL1uD7snKUzOJnLY/VD1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