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总说

【题解】

“总说”主要对《三十六计》的思想主旨、基本内容、“按语”的写作原则等进行了整体的介绍,着重说明了这三十六条计谋是对军事规律和军事谋略的总结。军事斗争就是对立的双方,甚至相关的数方的斗智斗勇。如果运筹得当,就能够“决胜千里之外”,以弱胜强,以少胜多,达到转危为安甚至不战而胜的目的。因此,“用兵之道,以计为首”,中外历史上以弱胜强的战例比比皆是,而仅凭匹夫之勇就能够纵横天下者却从来没有过。军事计谋的运用,关键就在于正确地认识军事斗争的规律和实际的形势。因此,前人对《三十六计》所做的按语,也着重对每条计谋所包含的规律和原理进行了分析。在“总说”的按语中,也特别说明了诡诈的计谋其实就隐藏在常理之中。计谋隐于常理之中,这其实和《孙子兵法》中“奇正相生”的道理是一样的。如果违背常理而对计谋生搬硬套,就会沦为纸上谈兵,不但不能取得胜利,反而会遭受重大的损失。

六六三十六 ,数中有术,术中有数 。阴阳燮理 ,机在其中 。机不可设 ,设则不中。

:解语重数不重理 。盖理,术语自明 ;而数,则在言外。若徒知术之为术,而不知术中有数,则术多不应。且诡谋权术 ,原在事理之中,人情之内 。倘事出不经 ,则诡异 立见,诧世 惑俗,而机谋泄矣。或曰:三十六计中,每六计成为一套。第一套为胜战计,第二套为敌战计,第三套为攻战计,第四套为混战计,第五套为并战计,第六套为败战计。

【注释】

①六六三十六:《三十六计》的解语多引用《易》中的词句或者思想。“六”在《易》中是阴爻、阴数之称。因此后来常常以“六”代表“阴”。这里,用《易》中表示阴数的“六”,来表示军事斗争中的机谋,即“阴谋”;用《易》中的太阴“六六”之数,来表示阴谋变化多端。军事斗争中的谋略变化无穷,千奇百怪,并非三十六个计谋所能涵盖。三十六计只是借用太阴“六六”之数,对古代举不胜举的军事斗争计谋的部分总结。马南邨(即邓拓)《燕山夜话·“三十六计”》中说:“古人所谓三十六计,原来并没有详细的内容,只是借太阴六六之数,表示阴谋诡计多端而已。后人加以推演,才出现了不同的解释。其实,像这一类问题,大可不必过于拘泥,以致食古不化。”也就是说,古语“三十六计”最初只是虚指,极言计策之多,后来才凑为三十六实数。②数中有术,术中有数:数,原指数目、数字,后来引申为客观规律。这里指敌我双方的力量对比、战场的实际状况等客观情况。术,即方法、手段、权术、计谋。在军事斗争中,采用什么样的计谋或方法,决定着军事行动的成败,正如《吕氏春秋·决胜》中所说:“夫兵贵不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彼。圣人必在己者,不必在彼者,故执不可胜之术,以遇不胜之敌,若此则兵无失矣。”《孙子兵法·九变篇》中也说:“治兵不知九变之术,虽知五利,不能得人之用矣。”“数中有术,术中有数”,意思是说,在客观的实际状况中包含着军事斗争的谋略,军事斗争谋略的运用也要根据现实条件和情况的发展变化及其客观规律。③阴阳燮理:中国传统哲学认为,宇宙中存在着贯通物质和人事的两个基本对立面,即“阴”和“阳”。“古时人见万物万象都有正反两方面,此种两极的现象普遍于一切,于是成立阴阳二观念。所谓阴阳,其实即表示正负。更发现一切变化皆起于正反之对立,对立乃变化之所以起,于是认为阴阳乃生物之本,万物未有之前,阴阳先有。更进而谓阴阳有未分之时,此阴阳未分之体,方是宇宙之究竟本根。”(张岱年:《中国哲学大纲》,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56页)。古人认为,阴和阳是宇宙的本原,阴阳变化流行,化生出世间的万物。正如北宋哲学家邵雍所说:“太极既分,两仪立矣。阳下交于阴,阴上交于阳,四象生矣。阳交于阴、阴交于阳而生天之四象;刚交于柔、柔交于刚而生地之四象,于是八卦成矣。八卦相错,然后万物生焉。是故一分为二,二分为四,四分为八,八分为十六,十六分为三十二,三十二分为六十四。故曰‘分阴分阳,迭用柔刚,故易六位而成章’也。十分为百,百分为千,千分为万,犹根之有干,干之有枝,枝之有叶,愈大则愈少,愈细则愈繁,合之斯为一,衍之斯为万。”(《观物外篇》)“太阳之体数十,太阴之体数十二,少阳之体数十,少阴之体数十二。少刚之体数十,少柔之体数十二,太刚之体数十,太柔之体数十二。进太阳、少阳、太刚、少刚之体数,退太阴、少阴、太柔、少柔之体数,是谓太阳、少阳、太刚、少刚之用数。进太阴、少阴、太柔、少柔之体数,退太阳、少阳、太刚、少刚之体数,是谓太阴、少阴、太柔、少柔之用数。太阳、少阳、太刚、少刚之体数一百六十,太阴、少阴、太柔、少柔之体数一百九十二。太阳、少阳、太刚、少刚之用数一百一十二,太阴、少阴、太柔、少柔之用数一百五十二。以太阳、少阳、太刚、少刚之用数唱太阴、少阴、太柔、少柔之用数,是谓日月星辰之变数。以太阴、少阴、太柔、少柔之用数唱太阳、少阳、太刚、少刚之用数,是谓水火土石之化数。日月星辰之变数一万七千二十四,谓之动数。水火土石之化数一万七千二十四,谓之植数。再唱和日月星辰水火土石之变化通数二万八千九百八十一万六千五百七十六,谓之动植通数。”(《观物内篇》)由此可见,中国古代的阴阳观念中,包含着朴素辩证法的思想,一定程度上体现着对客观规律的认识。这也是它能与重视实际状况和客观规律的军事思想联系起来的基础。燮理,即协和治理,利用万物之间对立统一的规律,达到使它们和谐一致的目的。这里,“燮理阴阳”指认识和掌握军事活动中的对立统一规律。④机:技巧,机变,谋略,权诈。“机”同“术”、“数”等一样,也是中国古代兵家比较重视的一个范畴。如《六韬》中说:“阴其谋,密其机,高其垒,伏其锐。”(《武韬》)“兵胜之术,密察人之机而速乘其利,复疾击其不意。”(《武韬》)《尉缭子》中说:“威在于不变;惠在于因时;机在于应事;战在于治气。”(《尉缭子·十二陵》)⑤设:(主观的)设想、谋划。⑥按:“按语”的省称。“按语”是对有关文章、词句所作的说明、提示或考证。在《三十六计》的总说和每一条计谋之后,都附有一条按语。据考证,按语与计名和解语当不是同时完成的。⑦理:这里指一般的事理。⑧术语:这里指对每条计谋进行说明的解语。⑨权术:权谋,手段。⑩人情:即人之常情,人类社会中的一般规律以及人们对这些规律的认识。⑪不经:指不合常法。⑫诡异:指诡诈不经之处。⑬诧世:使世人惊异、诧异。

【译文】

太阴六六之数相乘为三十六,在客观的实际状况中包含着军事斗争的谋略,军事斗争谋略的运用也要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及其发展规律。认识和掌握了军事活动中的对立统一规律,就能够从中把握和运用军事谋略。谋略不能离开客观状况和规律而仅仅通过主观臆想,如果单凭主观想象去谋划,肯定不会达到军事活动的目的。

按语:我们所做的解语,着重解释的都是客观的规律和适用这些规律的实际状况,而不是讲述一般的道理。因为一般的道理在计谋的说明中就已经很明确了;而其中所隐含的规律,却是在解语之外的。如果人们只知道作为规律的实际运用的计谋,而不知道这些计谋包含的规律和之所以成功的原因,那么计谋就很容易流于生搬硬套而失败。况且任何诡诈的计谋原本就是在一般的道理之中、普遍的人情之内的。如果脱离了人情和事理而刻意进行设计,违背了一般常识,那么它的诡诈和异常必然马上显现出来,这样就会引起人们的诧异和警惕,计谋也就因此败露了。有人说:这三十六种计谋,每六种成为一套,共分六套。第一套称为胜战计,第二套称为敌战计,第三套称为攻战计,第四套称为混战计,第五套称为并战计,第六套称为败战计。 Fd9jkBOUmFjic/qk9RuR/ZQ7Jr3rszoc+xlonK93fGRewjfg0YlzWoTsv6reLyx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