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五、文臣

【题解】

文臣指古代政府中的文职官吏。本节分为十一段,主要包含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

1.介绍了古代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机构设置、官员的名称和别称。如帝王之下为三公,宰相为百官之长,中央政府分为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等六部;地方政府的官职有刺史、州牧、郡(jùn)宰、知县等;不同的官职又有诸多别称,如知府又称郡侯、邦伯,知县又称廌(zhì)史、台谏(jiàn),等等。

2.列举了中国历史上众多因实施德政而名垂青史的官员,如周朝的召(shào)伯、汉朝的萧何、三国时的孔明、唐时的李善感、宋代的司马光等。

5.1 帝王有出震 向离 之象,大臣有补天浴日 之功。三公 上应三台 ,郎官 上应列宿(xiù) 。宰相 位居台铉(xuàn) ,吏部 职掌铨(quán)衡 。吏部天官 大冢(zhǒng)宰 ,户部 地官 大司徒 ,礼部 春官 大宗伯 ,兵部 夏官 大司马 ,刑部 秋官 大司寇 ,工部 冬官 大司空

【注释】

①出震:指帝王像太阳出来一样。震:指八卦(guà)中的震卦,在方位上处于东方,是太阳出来的位置,故称。②向离:指帝王面向南治理国家。离:指八卦中的离卦,属火,位于南方,帝王在与大臣相处时,常面向南而坐,故称。③补天浴日:古代神话传说,女娲(wā)曾炼石补天,羲和曾在甘渊洗太阳。比喻力挽世运,功勋卓著。④三公:古代三种最高官衔的合称。如周朝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⑤三台:星名。也称三能。属太微垣(yuán),共六颗星。⑥郎官:指侍郎、郎中等官职。⑦列宿:众星宿。特指二十八宿。⑧宰相:我国古代辅佐君主掌管国事的最高官员的通称。⑨台铉:三台星和鼎,比喻所处位置极其重要。铉:鼎耳,代指鼎。⑩吏部:古代中央政务机构六部之一,主管官吏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事。⑪铨衡:考核、选拔人才。⑫天官:官名。《周礼》分设六官,以天官冢宰居首,统御百官。后也指吏部尚书。⑬冢宰:周代官名。六卿之首,也叫太宰。后也指吏部尚书。⑭户部:古代中央政务机构六部之一,主管全国土地、户籍、赋税、财政收支等事务。⑮地官:古代六官之一。后也指户部尚书。⑯大司徒:官名。周朝时为六卿之一,称为地官大司徒。后也作为户部尚书的别称。⑰礼部:官署名。隋唐以后为六部之一,管理国家的典章制度、祭祀(jìsì)、学校、科举和接待四方宾客等事。 ⑱春官:古官名。后作为礼部的别称。⑲大宗伯:周代官名,春官之长。后作为礼部尚书的别称。⑳兵部:古代中央政务机构六部之一,主管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宜。㉑夏官:官名。周代设置六官,以司马为夏官。后作为兵部的别称。㉒大司马:官名。明清时作为兵部尚书的别称。㉓刑部:古代中央政务机构六部之一,掌管刑法、狱讼等事。㉔秋官:周代的六官之一,掌管刑狱。㉕大司寇:周代的六官之一,称秋官大司寇。清代作为刑部尚书的别称。㉖工部:古代中央政务机构六部之一,掌管各项工程、工匠、屯田、水利、交通等政令。㉗冬官:周代的六官之一,掌管工程制作。后作为工部的通称。㉘大司空:官名。明清时作为工部尚书的别称。

【译文】

帝王好比太阳从东方的震位出来,面向南方的离位治理国家;大臣有女娲补天、羲和浴日一样的功劳。三公与天上的三台星相对应,郎官与天上的星宿相对应。宰相居于三台星和鼎一样重要的位置,吏部负责掌管人才的考核和选拔。吏部尚书又叫天官、大冢宰;户部尚书又叫地官、大司徒;礼部又叫春官,礼部尚书又叫大宗伯;兵部又叫夏官,兵部尚书又叫大司马;刑部又叫秋官,刑部尚书又叫大司寇;工部又叫冬官,工部尚书又叫大司空。

5.2 都宪 中丞 ,都御史 之号;内翰 学士 ,翰林院 之称。天使 誉称行人 ,司成 尊称祭(jì)酒 。称都堂 曰大抚台 ,称巡按 曰大柱史 。方伯 、藩(fān)侯 ,左右布政 之号;宪台 、廉宪 ,提刑按察 之称。

【注释】

①都宪:明代都察院、都御史的别称。②中丞:东汉以后指御史台的长官。明清时期用作对巡抚的称呼。③都御史:明清时期都察院的长官。④内翰:唐宋时期称翰林。翰林指唐宋时翰林院的官员或清代翰林院的属官。⑤学士:官名。南北朝后为掌管文学撰述之官。明代设翰林院学士及翰林院侍读、侍讲学士。⑥翰林院:官署名。是翰林学士工作的地方。翰林学士在唐宋时负责撰拟有关任命将相等的文告。⑦天使:天子的使者。⑧行人:使者的通称。⑨司成:官名,也叫大司成。掌管国子监。后作为祭酒的别称。⑩祭酒:官名。隋唐以后称国子监祭酒,是国子监的主管官。⑪都堂:明代对都察院长官都御史、副都御史、佥(qiān)都御史的称呼。也称派遣到外省的总督、巡抚。⑫抚台:明清时期巡抚的别称。⑬巡按:明代巡按御史的简称。都察院专门派遣的御史。⑭柱史:指御史。⑮方伯:殷周时代的一方诸侯之长。后泛指地方长官。明清时期的布政使均称方伯。⑯藩侯:即藩王,历代封建王朝所分封的诸侯国、王国之王,以及有辖(xiá)地之封王。因为起屏藩帝室的作用,故名。此处似应作“藩司”或“藩台”。⑰布政:即布政使。明宣德后设左、右布政使,为一省的最高行政长官。清代权力减小,专管一省的财赋和人事。⑱宪台:汉魏以来御史台的别称。后世也作为地方官吏对知府以上长官的尊称。⑲廉宪:廉访使的俗称。宋元时代的职官名。主管监察事务。⑳提刑按察:指提刑按察使,即按察使。始设于唐代,是监察官。清代负责一省的刑名按劾(hé)之事。

【译文】

都宪、中丞,是对都御史的称呼;内翰、学士,是对翰林的称呼。天使是对使者的美称,司成是对祭酒的尊称。称都堂为大抚台,称巡抚为大柱史。方伯、藩侯,是对左右布政使的称呼;宪台、廉宪,是对提刑按察使的称呼。

5.3 宗师 称为大文衡 ,副使 称为大宪副 。郡(ùj n)侯 、邦伯 ,知府 名尊;郡丞 、贰侯 ,同知 誉美。郡宰 、别驾 ,乃称通判 ;司理 、廌(zhì)史 ,赞美推官 。刺史 、州牧 ,乃知州 之两号;廌史、台谏(jiàn) ,即知县 之尊称。

【注释】

①宗师:明清时对提督学道、提督学政的尊称。②文衡:旧指判定文章高下以取士的权力。③副使:正使或公使的副手。④大宪副:待考。一说指提刑按察使的副手。⑤郡侯:一郡之长;知府。⑥邦伯:指刺史、知州等一州的长官。⑦知府:明清时期指府一级的行政长官,管辖(xiá)州县。⑧郡丞:郡守的副职,帮助郡守处理事务。⑨贰侯:古代州郡长官的副职。⑩同知:元明清时指副长官。⑪郡宰:待考。一说指一郡的主宰。⑫别驾:汉代作为刺史的佐史。因刺史巡视辖境时,别驾乘驿(yì)车随行,故名。宋朝在诸州设通判,职责与别驾近似,故后世称通判为别驾。⑬通判:宋初始设于各州府,地位略次于州府长官。明清时设于各府,分管粮运及农田水利方面的事务。 ⑭司理:司理参军的简称。宋代设于各州,掌管狱讼。⑮廌史:待考。廌:通“豸(zhì)”,指獬(xiè)豸,古代传说中的异兽,能辨曲直,见人争斗就用角去顶坏人。古代执法者常头戴獬豸冠。⑯推官:自唐至清初设置的官职,掌管司法事务。⑰刺史:汉武帝时分全国为十三部(州),每部设刺史。本为监察官性质,官位低于郡守。后权力增大,位居郡守之上。宋代、清代则作为知州的别称。⑱州牧:西汉成帝时,改刺史为州牧,后废置不定。清代往往作为知州的别称。⑲知州:宋代派朝臣为州一级的地方行政长官,称“权知某军州事”,意即暂时主持本军本州事务,简称知州。明清时作为州的长官。⑳台谏:唐宋以负责纠弹之御史为台官,以职掌建言的给事中、谏议大夫等为谏官。清代统归都察院,不再分职权。㉑知县:明清时期指一县的长官。

【译文】

“宗师”即提督学道、提督学政,称为大文衡;正使的副手称为大宪副。郡侯、邦伯,是对知府的尊称;郡丞、贰侯,是对同知的美称。郡宰、别驾,是对通判的称呼;司理、廌史,是对推官的美称。刺史、州牧,是对知州的两种称呼;廌史、台谏,是对知县的尊称。

5.4 乡宦(huàn) 曰乡绅 ,农官 曰田畯(jùn) 。钧座 、台座 ,皆称仕宦 ;帐下 、麾(huī)下 ,并美武官。秩官 既分九品 ,命妇 亦有七阶 :一品曰夫人,二品亦夫人,三品曰淑人,四品曰恭人,五品曰宜人,六品曰安人,七品曰孺(rú)人。妇人受封曰金花诰(gào) ,状元 报捷 曰紫泥封

【注释】

①乡宦:退休后居住乡里的官宦。②乡绅:乡间的绅士。③农官:鼓励农耕的官员。④田畯:即田啬(sè)夫,古代的地方小吏,掌管税赋、徭(yáo)役及农事等。⑤钧座:对长官的尊称。⑥台座:指宰相之位,也作为称呼对方的敬辞。⑦仕宦:官员。⑧帐下:指将帅的部下。⑨麾下:对将帅的敬称。⑩秩官:常设之官。⑪九品:古代官吏的等级。从一品到九品,共分九等。在每一等中又分正、从品,共分十八等。⑫命妇:封建时代受封号的妇人。⑬阶:官阶;品级。⑭金花诰:在金花绫(líng)罗纸上书写的帝王封赠的命令。诰:帝王对臣子下达的命令。⑮状元:科举时代的一种称号,元代以后指殿试一甲(第一等)第一名。⑯报捷:报告胜利的消息。⑰紫泥封:用紫泥加封、泥上盖印的信。指皇帝的诏书。因普通的信用泥封,皇帝的诏书则用紫泥来封,故称。

【译文】

退休后居住在乡里的官宦称为乡绅,鼓励农耕的官称为田畯。钧座、台座,都是对官员的称呼;帐下、麾下,都是对武官的美称。官员分为九品,受封号的妇人也有七个品级:一品称为夫人,二品也称为夫人,三品称为淑人,四品称为恭人,五品称为宜人,六品称为安人,七品称为孺人。妇人受到帝王的封赠称为金花诰,宣布考取状元的诏书称为紫泥封。

5.5 唐玄宗 以金瓯(ōu) 覆宰相 之名,宋真宗 以美珠钳(qián) 谏(jiàn)臣 之口。金马玉堂 ,羡翰林 之声价 ;朱幡(fān) 皂盖 ,仰 郡(jùn)守 之威仪 。台辅 曰紫阁 明公 ,知府 曰黄堂 太守 。府尹 之禄(lù) 二千石 ,太守之马五花骢(cōng)

【注释】

①唐玄宗:即李隆基。见3.3注⑰。②金瓯:金盆、金盂(yú)之类。③宰相:我国古代辅助君主掌管国事的最高官员的通称。④宋真宗:即赵恒,宋太宗赵炅(jiǒng)之子。在位期间崇信佛道,广建宫观寺庙。⑤钳:限制;约束。⑥谏臣:直言规劝之臣。⑦金马玉堂:金马门和玉堂署,是汉朝学士待诏的地方,后用来称翰林院或翰林学士。⑧翰林:指翰林院的官员。翰林院见5.2注⑥。⑨声价:名誉身价。⑩朱幡:红色的旗幡。为地位尊贵者所用。⑪皂盖:古代官员所用的黑色篷(péng)伞。⑫仰:敬慕;敬佩。⑬郡守:郡的长官。⑭威仪:大臣的仪仗、扈(hù)从。⑮台辅:三公宰辅之位。这里指宰相之位。⑯紫阁:唐代曾改中书省为紫微省、中书令为紫微令,故称宰相府第为紫阁。⑰明公:旧时对有名位者的尊称。⑱知府:明清时期指府一级的行政长官,管辖(xiá)州县。⑲黄堂:古代太守衙(yá)中的正堂,借指太守。⑳太守:本为一郡的最高行政长官,明清时专指知府。㉑府尹:一般指京畿(jī)地区的行政长官。也泛指太守。㉒禄:古代称官吏的薪俸(xīnfèng)。㉓二千石:汉代内自九卿郎将、外至郡守尉的俸禄等级。有中二千石、二千石、比二千石三个等级。㉔五花骢:即五花马。唐代把骏马的鬃(zōng)毛修成五瓣(bàn),称为五花马或五 花。骢:青色和白色相间的马。一说指五马,汉代太守所乘的车用五马驾辕(yuán),故指太守的车马。

【译文】

唐玄宗把写有准备任命的宰相名字的纸用金盆扣住,宋真宗送给规劝之臣美丽的珍珠以防止他反对自己封禅(shàn)泰山。“金马玉堂”即金马门和玉堂署,用来羡慕翰林的名誉身价;“朱幡皂盖”即红色的旗幡黑色的篷伞,用来对郡守的仪仗表示敬重。宰相被称为紫阁明公,知府被称为黄堂太守。府尹的俸禄是二千石,太守所骑的马称为五花骢。

5.6 代天 巡狩(shòu) ,赞称巡按 ;指日 高升,预贺官僚 。初到任曰下车 ,告致仕 曰解组 。藩垣(fānyuán) 屏翰 ,方伯 犹古诸侯 之国;墨绶(shòu) 铜章 ,令尹 即古子男 之邦 。太监 掌阉(yān)门 之禁令 ,故曰阉宦(huàn) ;朝臣皆搢笏(jìnhù)于绅间 ,故曰搢绅

【注释】

①天:天子;帝王。②巡狩:指天子出行视察。③巡按:明代巡按御史的简称。都察院专门派遣的御史。④指日:不日,指为期不远。⑤官僚:官吏,旧时政府工作人员的总称。⑥下车:指初即位或到任。⑦致仕:辞去官职。⑧解组:即解印绶,指辞免官职。⑨藩垣:藩篱(lí)和垣墙,泛指屏障。也比喻卫国的重臣。⑩屏翰:屏障和辅翼,比喻国家的重臣。⑪方伯:殷周时代的一方诸 侯之长。后泛指地方长官。明清时期的布政使均称方伯。⑫诸侯:古代帝王所分封的各国君主。⑬墨绶:结在印纽上的黑色丝带。作为县官及其职权的象征。⑭铜章:铜制的印章。⑮令尹:县、府等地方行政长官。⑯子男:子爵(jué)和男爵。古代诸侯五等爵位(公、侯、伯、子、男)的第四和第五等。⑰邦:古代诸侯的封国,后泛指国家。⑱太监:即宦官,我国封建时代阉割后在宫廷中侍奉帝王及其家属的男子。⑲阉门:指宫门。⑳禁令:禁止从事某项活动的法令或命令。㉑阉宦:即宦官,通称太监。㉒搢笏于绅间:把笏插在腰带间。搢:插。笏:古代大臣上朝面见君主时君臣手中所拿的用来记事的狭长板子,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绅:古代仕宦和儒者腰间所围的大带。㉓搢绅:代指仕宦或儒者。

【译文】

代天巡狩,是对巡按的称誉之辞;指日高升,是对官员的预先祝贺。刚到任就职称为下车,辞去官职称为解组。“藩垣屏翰”即藩篱垣墙和屏障辅翼,用来形容布政使像古代的诸侯国一样保护朝廷;“墨绶铜章”即印纽上的黑色丝带和铜制的印章,用来指县令管辖(xiá)的地方相当于古代子爵和男爵的封国。太监掌管宫门的禁令,所以称为阉宦;朝中大臣都把朝笏插在腰带间,所以称为搢绅。

5.7 萧曹 汉高 ,曾为刀笔吏 ;汲黯(íj'àn) 相汉武 ,真是社稷(jì)臣 。召(shào)伯 布文王 之政,尝舍 甘棠 之下,后人思其遗爱 ,不忍伐其树;孔明 有王佐 之才,尝隐草庐 之中,先主 慕其令名 ,乃三顾 其庐。

【注释】

①萧曹:指萧何和曹参,两人在西汉初期担任丞相。②相:辅助。③汉高:即汉高祖刘邦,西汉王朝的建立者。字季,沛县(今属江苏)人。④刀笔吏:指掌管文案的官吏。⑤汲黯:字长孺(rú),西汉濮(pú)阳(今河南濮阳西南)人。汉武帝时任主爵(jué)都尉,位列九卿。好直言劝谏(jiàn),不能容人之过。⑥汉武:即汉武帝刘彻。西汉皇帝,在位期间采用“独尊儒术”的政策,多次出击匈奴,取得一系列胜利。⑦社稷臣:指一身系国家安危的重臣。⑧召伯:即召公奭(shì),姓姬(jī),名奭。因食邑(yì)于召,故称召公。曾辅佐周武王灭商。周成王时任太保,负责治理陕以西的地方。⑨文王:即周文王。见2.9注⑥。⑩舍:止息。⑪甘棠:即棠梨,杜梨的古称。落叶乔木,叶子长圆形或菱形,开白色花。果实也叫杜梨,球形。⑫遗爱:指留于后世而被人追怀的德行、恩惠、贡献等。⑬孔明:即诸葛亮,字孔明,琅玡(lángyá)阳都(今山东沂〔yí〕南县南)人。东汉末年辅佐刘备建立蜀国,任丞相。治事谨慎,善于用兵。⑭王佐:辅佐君主成就王业。⑮草庐:简陋的草屋。⑯先主:指刘备。蜀汉昭烈帝。字玄德,涿郡(zhuōjùn)涿县(今河北涿州)人。在诸葛亮等人的辅佐下建立蜀汉政权。⑰令名:美好的声誉。⑱顾:访问;拜访。

【译文】

萧何和曹参是汉高祖刘邦的得力助手,他们曾经是掌管文案的官吏;汲黯辅佐汉武帝,称得上是身系国家安危的重臣。召公奭推 行周文王的德政,曾经在一棵甘棠树下处理政事,后人思念他的恩德,不忍心把甘棠树砍掉;诸葛亮有辅佐君主成就王业的大才,他曾经隐居在简陋的草屋中,刘备仰慕他美好的声誉,于是三次到他居住的草屋去请他。

5.8 鱼头参政 ,鲁宗道 秉性 骨鲠(gěng) ;伴食宰相 ,卢怀慎 居位 无能。王德用 ,人称黑王相公 ;赵清献 ,世号铁面御史。汉刘宽 责民,蒲(pú)鞭 示辱;项仲山 洁己 ,饮马 投钱。

【注释】

①鱼头参政:指宋代的鲁宗道。因“鲁”字的上半是“鱼”字,鲁宗道又曾任参知政事,故称。②鲁宗道:字贯之,亳(bó)州谯(qiáo,今安徽亳县)人。宋仁宗时任参知政事,为人刚直,遇事敢言。③秉性:性格。④骨鲠:比喻刚直。⑤伴食宰相:指唐代的卢怀慎,他掌枢密时事事推让,不敢做主,故称。伴食:陪同进食。⑥卢怀慎:滑州灵昌(今河南滑县)人。曾任监察御史、黄门侍郎等职。⑦居位:居官任职。⑧王德用:字元辅,赵州(今河北赵县)人。宋仁宗时曾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枢密使等。⑨黑王相公:因王德用身材魁梧,面黑,故称。相公:指官吏。旧时也用作对男子的敬称。⑩赵清献:即赵抃(biàn),字阅道,衢(qú)州西安(今浙江衢县)人。宋神宗时任参知政事。曾任殿中侍御史,弹劾(hé)不避权贵,人称“铁面御史”。死后谥(shì)清献。⑪刘宽:字文饶,弘农华阴(今属陕西)人。汉桓帝时 曾任尚书令、南阳太守等职。汉灵帝时官至太尉。以温厚仁恕著称。⑫蒲鞭:以蒲草为鞭。⑬项仲山:汉代安陵人。为人廉洁。⑭洁己:使自己行为端正,符合规范。⑮饮马:给马喝水。

【译文】

鲁宗道天性刚直,被称为鱼头参政;卢怀慎身居高位而没有能力,被称为伴食宰相。王德用,被人们称为黑王相公;赵清献,世人称他为铁面御史。汉代的刘宽以蒲草为鞭责罚有过错的民众,以使对方感到羞耻;项仲山严格要求自己,在河中给马饮水也向河中投钱。

5.9 李善感 直言不讳 ,竞 称鸣凤朝(zhāo)阳 ;汉张纲 弹劾(hé) 无私,直斥豺狼当道 。民爱邓侯 之政,挽之不留;人嫌谢令 之贪,推之不去。

【注释】

①李善感:唐高宗时任御史。②直言不讳:直截了当地说出来,没有丝毫顾忌。③竞:争着;争相。④鸣凤朝阳:凤凰在太阳初升时鸣叫,比喻贤臣遇到明君。⑤张纲:字文纪,犍(qián)为武阳(今四川彭山)人。汉顺帝时任司徒府属吏。后出任广陵太守。⑥弹劾:对违法失职或职务上犯罪的官吏采取揭发或追究法律责任的行为。⑦豺狼当道:比喻暴虐奸邪的人掌握权柄。⑧邓侯:即邓攸,字伯道,晋代平阳襄陵(今山西临汾东南)人。曾任吴郡(jùn)太守,刑政清明,受到百姓拥戴。⑨谢令:晋时吴郡太守,邓攸的前任,为官贪婪。

【译文】

李善感说话直截了当,人们争相称此为“鸣凤朝阳”即凤凰在太阳初升时鸣叫;汉代的张纲无私地弹劾奸臣,直接斥责他们为“豺狼当道”即奸邪的人掌握权柄。邓攸任吴郡太守时刑政清明,受到民众的爱戴,离任时老百姓挽留他,他就偷偷离开;邓攸的前任谢令为官贪婪,受到人们的憎恶,老百姓想让他离开吴郡,却无法做到。

5.10 廉范 蜀郡(jùn) ,民歌五裤 ;张堪 守渔阳 ,麦穗两岐 。鲁恭 为中牟(mù) 令,桑下有驯雉(zhì) 之异;郭伋(jí) 为并(bīng)州 守,儿童有竹马 之迎。鲜于子骏 ,宁 非一路 福星 ;司马温公 ,真是万家生佛

【注释】

①廉范:字叔度,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人。汉明帝时曾任云中太守。后又任武都、蜀郡等地太守。②守:担任太守。③蜀郡:郡名。古蜀国地,战国时秦国设置。治成都(今四川成都市)。④民歌五裤:老百姓唱歌称现在有五条裤子。⑤张堪:字君游,南阳宛(今河南南阳)人。东汉光武帝时曾任蜀郡太守、渔阳太守。⑥渔阳:郡名。战国时燕国设置。秦汉时治渔阳(今北京市密云西南)。⑦两岐:两支,指一根麦茎上生两个麦穗。⑧鲁恭:字仲康,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人。曾任中牟令,政绩为一州之最。后历任光禄(lù)勋、司徒等职。⑨中牟:县名。在河南郑州市东部、黄河南岸。⑩驯雉:顺服的野鸡。雉:野鸡。⑪郭伋:字 细侯,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人。王莽、光武帝时均曾任并州牧。⑫并州:汉武帝设置的十三刺史部之一,东汉时治晋阳(今山西太原市西南)。⑬竹马:儿童游戏时当马骑的竹竿。⑭鲜于子骏:即鲜于侁(shēn),字子骏,阆(làng)州(今四川阆中)人。宋哲宗时任左谏(jiàn)议大夫。⑮宁:难道;岂。⑯路:宋代指行政大区。⑰福星:指木星。古代称木星为岁星,所在的地方主福,故称。后比喻能给大家带来幸福、希望的人。⑱司马温公:即司马光,字君实,北宋陕州夏县(今属山西)涑(sù)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曾任尚书左仆射(yè)兼门下侍郎等职。主持编纂《资治通鉴》。死后赠温国公。⑲生佛:活佛。也比喻有恩德的官吏。

【译文】

廉范担任蜀郡太守,老百姓唱歌称现在有了五条裤子;张堪担任渔阳太守,一根麦茎中长出两个麦穗。鲁恭担任中牟令,有桑树下出现顺服的野鸡的奇异之事;郭伋担任并州太守,众儿童骑着竹马来迎接他。鲜于侁难道不是一方百姓的福星吗,司马光真是万家民众的活佛。

5.11 鸾(luán)凤 不栖 枳(zhǐ)棘 ,羡仇(qúi)香 之为主簿 ;河阳 遍种桃花,乃潘岳 之为县官。刘昆 江陵 ,昔日反风 灭火;龚遂 渤海 ,令民卖刀买牛。此皆德政 可歌,是以令名 攸著

【注释】

①鸾凤:鸾鸟和凤凰。②栖:鸟在树上或巢(cháo)中停 留、停宿。③枳棘:枳木和棘木。因多刺而被称为恶木。④仇香:即仇览,字季智,一名香,陈留考城(今河南兰考)人。曾任蒲(pú)亭长,治理有方。⑤主簿:官名。负责文书簿籍等。⑥河阳:古县名。治今河南孟州市西。⑦潘岳:字安仁,晋代荥(xíng)阳中牟(今属河南)人。曾任河阳县令,在县中种满桃李,一时传为美谈。⑧刘昆:字桓公,陈留东昏(今河南兰考)人。东汉光武帝时历任江陵令、侍中、弘农太守。⑨宰:这里指担任县令。⑩江陵:旧县名。在今湖北中部偏南、长江沿岸。⑪反风:使风改变方向。⑫龚遂:字少卿,西汉山阳南平阳(今山东邹县)人。曾任渤海太守。⑬守:指担任太守。⑭渤海:待考。⑮德政:指有仁德的政治措施或政绩。⑯令名:美好的声誉。⑰攸著:显著。攸:助词,无义。

【译文】

鸾鸟和凤凰不会在枳木和棘木上栖息,这是称赞主簿仇香前程远大;河阳县种满桃花,这是潘岳担任县令时所做的事情。刘昆担任江陵县令时,曾求神改变风向来灭火;龚遂担任渤海太守时,命令民众把刀卖掉来买牛。以上都是值得歌颂的德政,所以这些官员的美名十分显著。 jVO9gJJOcN7HM8inCbpUegEZQu9LZnqjs/SKanD5rK8bTMwgUzGIVQ9ywIXgH+e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