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自序
(第一版)

《周易》中的美学思想实是中国艺术美学的源头之一,所以引起我对它的研究。我认为卦形所显示的象,是表现性形式。卦象与中国古象形文字的美学本质是一样的,卦象符号与中国古文字的形成与流衍,造就了中国民族各类艺术的整体性风格特征——以象见意。这“象”,是具象符号。卦形乍看似是抽象符号,而实质上它们是自然诸物的本质或形式结构的表现体,所以它们是具象性的符号——意在其中的表现性形式,而不是意在其外的纯代指性的抽象符号(如拼音文字)。“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系辞传》的作者早就点明了卦象的表现性!正因如此,才“立象以尽意”,才“观其象而玩其辞”。辞,就是对象中含蕴的意的文字说明。承祧了卦象的特征,所以中国的视觉艺术(舞蹈、绘画、戏曲等)的可视形象都是在似与不似之间的具象符号,而不是纯写实性的物相再现!研究《易》的卦象,是揭开中、西艺术表现特征上根本歧异的关键。

我在拙著《周易卦爻辞通说》中提出了“卦象思维”的概念。这种“卦象思维”正是“观象玩辞”的思维过程,是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完美融合的过程。意就在象中,故这种思维不是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的交织进行,也不是交替进行,也不存在谁为主谁为次的问题。所以,研究《易》象,是研究中国形象思维特征的重要途径。

这部《周易象说》是对旧作《易象通说》的补订扩充。书中的《象传通义》是对《象传》的阐发。《象传》实是教人观象得意之后自律修身的,是将客观现象的内理用于指导人生行为的。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即以天体运行的不息,来指导人的行为,人生一世也应自强不息!读《象传》,对今人提高道德修养是有助益的。所谓“天人合一”,也正体现于斯也。运用《易》理指导自己的言行、处世应变,是读《易》的目的,也是读《象传》的收获。正如《世说新语》注引《管辂别传》中所谓“夫善《易》者不论《易》也”,其所“不论”于口舌间,实已贯融于行为中了,而理就蕴于象中。观象而得义理,义理也就是“意”。《象传》诸条在说完象之后,就说“君子”应如何如何,正是明白地以象中的道理指导人呢。从这个意义上看,《象传》是在讲述积极入世的处世哲学。《象传》先点象,继而明意阐理。言简意赅的写法,也开后世引喻说理的诗文评一类短制的先河。

归结一句话:我写这书,旨在把《易》象研究归入艺术学、美学的范畴。要知古代形象思维的成就,不明《易》象是不行的。

钱世明
1997.6.24 SErygdJytazxsKR+DPV3Gx237Rp1zn0MqBrad5x60Zx94GjR5e6yvj7TUEDjxA+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