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辨证治病有八大纲领,那就是阴阳、寒热、表里、虚实。这一篇是对虚实的全面系统的讨论。本文开篇就点明要点“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并举例说明了一些疾病的虚实、预后,以及重虚、重实、经络的虚实、脉的虚实等内容。
黄帝问曰:何谓虚实?岐伯对曰: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帝曰:虚实何如?岐伯曰:气虚者肺虚也,气逆者足寒也,非其时则生,当其时则死。余脏皆如此。
【语译】
黄帝问道:什么是虚实?岐伯回答说:邪气旺盛就是实证,精气衰弱就是虚证。黄帝问:虚实的情况是什么样的?岐伯说:气虚是肺虚引起的,气机上逆会导致足部寒冷。肺虚不是出现在克制它的季节里就能生还,出现在克制它的季节里就会死亡。其余各脏的虚实情况都是如此。
【解读】
本篇以“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为纲领,分别对气血、经络、脏腑的虚实做出推论,并介绍了痈、霍乱、惊风等的治疗方法。“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中的“虚实”概念,是历代中医诊断和治疗的八纲之一,此外,还包括阴阳、表里和寒热。历代医家对这句话的注解多比较简单,大意为:风寒暑湿之外邪盛满就是实证,精气、正气、荣卫之气虚损则是虚证。但从语法的角度来看,如果直接这样翻译就可能遗漏重要的内容。这句话其实概括了疾病的两个阶段,一是邪气盛满而正气未衰,正邪相争,这就是实证;二是正邪相持一段时间后,正气虚损了,邪气相对取得优势,这就是虚证。这种省略文辞的例子在古书中是很常见的,如《四气调神大论》中的“故阴阳四时者……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就是一例。
肺主一身之气,因此气虚则说明肺的功能衰弱了。气逆又叫“厥逆”,卫气的功能之一叫作“温分肉”,使我们的身体温暖。如果气虚,正气不能达到四末,就会出现手脚凉的情况。这里为什么说“足寒”呢,这是因为足相对手来说离身体中心更远一些,因此中国有句老话叫“寒从脚下起”,就是这个意思。我有个弟子在海南做调研,他发现那里的长寿老人阳气很足,冬天的时候上衣穿得较多,但腿上只穿单裤,脚上也是穿着凉鞋的。我们平时说养生要注意保暖,这只是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就是要锻炼,增强自身的气力,两个方面都要有,才是中和之道。
帝曰:何谓重实?岐伯曰:所谓重实者,言大热病,气热脉满,是谓重实。帝曰:经络俱实何如?何以治之?岐伯曰:经络皆实,是寸脉急而尺缓也,皆当治之,故曰滑则从,涩则逆也。夫虚实者,皆从其物类始,故五脏骨肉滑利,可以长久也。帝曰:络气不足,经气有余,何如?岐伯曰:络气不足,经气有余者,脉口热而尺寒也,秋冬为逆,春夏为从,治主病者。帝曰:经虚络满何如?岐伯曰:经虚络满者,尺热满脉口寒涩也,此春夏死秋冬生也。帝曰:治此者奈何?岐伯曰:络满经虚,灸阴刺阳;经满络虚,刺阴灸阳。帝曰:何谓重虚?岐伯曰:脉气上虚尺虚,是谓重虚。帝曰:何以治之?岐伯曰:所谓气虚者,言无常也。尺虚者,行步恇然。脉虚者,不象阴也。如此者,滑则生,涩则死也。
【语译】
黄帝问:什么是重实?岐伯说:所谓重实,就是患大热病,表现为邪气炽热,脉象盛满,这就叫重实。黄帝道:经脉和络脉都实的情况是什么样的?怎么治 疗?岐伯说:经脉和络脉都实的情况,就是寸口脉急促而尺脉缓慢,都应当治疗,因此说脉象滑利为顺证,脉象滞涩为逆证。虚实的情况,都开始于万物的比类,所以五脏、骨骼、肌肉滑利的,生命就可以长久。黄帝问:络气不足、经气有余是什么样的?岐伯回答:络气不足、经气有余,就是寸口脉炽热而尺脉寒冷,在秋冬季节出现是逆证,在春夏季节出现是顺证,应该治疗主要发病的经脉与络脉。黄帝问:经气不足、络气有余是什么样的?岐伯说:经气不足、络气有余,就是尺脉炽热实满而寸口脉寒冷滞涩,这种情况在春夏季节出现就会死亡,在秋冬季节出现就能生还。黄帝问:应该怎样治疗呢?岐伯说:治疗络气有余、经气不足,应该艾灸阴经,针刺阳经;治疗经气有余、络气不足,应该针刺阴经,艾灸阳经。黄帝问:什么是重虚?岐伯回答:脉象虚弱、气虚、尺肤虚弱,就叫重虚。黄帝问:怎样治疗呢?岐伯回答:所谓气虚,就是出现声音低微、说话不能连续的不正常情况。尺肤虚,就是出现两足发软、行步怯弱无力的情况。脉虚,就是出现阴阳不能应象的情况。出现了这些情况,如果脉象滑利就能够活,脉象滞涩的就会死亡。
【解读】
这部分讲了重实、经络的疾病、重虚,以及这些疾病的症状、治疗与预后的情况。
《调经论》中说:“有者为实,无者为虚。”这里的“有”,指的是气血有余,“无”即气血不足,两者都是人体自身内部的紊乱。而当盛满的外邪入侵人体,就会造成“重实”的情况。“脉满”说明邪气正盛,“气热”说明正气充实,所以称“重实”。
经、络皆充实的情况下,如果正气也充实,则呈现滑大柔和之象;若正气已经虚损,则会呈现涩滞之象,内忧外患,固然十分危险。经、络好比河流和小溪,春夏时节气血从里向体表、高处走,因此络气不足,经气有余在此时是自然现象,而秋冬时气血应收敛、内藏,出现这种现象则为病态。经虚络满、尺热满脉口寒涩说明阳气收藏于内,因此在春夏这是逆证,在秋冬则为顺。
按明代的抄本,此处“脉气上虚尺虚”作“脉虚气虚尺虚”。我们形容一个人说话不自信叫作“中气不足”“没有底气”,这种言语往往是语音低微、不能连续的,那么“气虚”就是这种现象的物质基础。尺部脉主肾与命门,或肾阴、肾阳。我们知道肾是主藏精的,是先天之本,肾又主骨,如果肾虚、肾精不足,就会腰膝酸软,步行无力。
帝曰:寒气暴上,脉满而实何如?岐伯曰:实而滑则生,实而逆则死。帝曰:脉实满,手足寒,头热,何如?岐伯曰:春秋则生,冬夏则死。脉浮而涩,涩而身有热者死。帝曰:其形尽满何如?岐伯曰:其形尽满者,脉急大坚,尺涩而不应也,如是者,故从则生,逆则死。帝曰:何谓从则生,逆则死?岐伯曰:所谓从者,手足温也。所谓逆者,手足寒也。帝曰:乳子而病热,脉悬小者,何如?岐伯曰:手足温则生,寒则死。帝曰:乳子中风热,喘鸣肩息者,脉何如?岐伯曰:喘鸣肩息者,脉实大也,缓则生,急则死。
【语译】
黄帝问:寒气突然上攻,脉象实满盛大,将会如何?岐伯回答:脉象坚实滑利就能生还,脉象坚实有逆就会死亡。黄帝问:脉象坚实盛满,手足寒冷,头部发热,将会怎样?岐伯回答:春秋季节就能生还,冬夏季节就会死亡。有一种脉象浅浮滞涩,脉象滞涩而且身体发热的就会死亡。黄帝问:整个形体肿胀将会如何?岐伯说:形体肿胀的,就是脉象急促盛大坚实,尺脉滞涩,像这样的情况,顺证就能生还,逆证就会死亡。黄帝问:什么叫顺证就能生还,逆证就会死亡?岐伯回答:所谓顺证,就是手足温暖。所谓逆证,就是手足寒冷。黄帝问:婴儿发热病,脉象悬浮细小,将会如何?岐伯回答:手足温暖就能生还,手足寒冷就会死亡。黄帝问:婴儿感受风热,出现气喘有声、张口抬肩的症状,脉象是什么样的?岐伯回答:出现气喘有声、张口抬肩的症状,脉象坚实盛大的,脉象缓慢的能够生还,脉象急促的就会死亡。
【解读】
这一大段对话大部分都是说“脉满而实”,就是实证。脉中流动的是气血,脉虚则气血虚,为虚证;脉实则邪气盛,为实证。同样是实证,怎样判断有的可以治愈,有的无法治愈呢?关键的一点在于脉象是滑还是涩,是柔和还是僵硬。脉以胃气为本,胃气最大的特点就是柔和,滑就是柔和的表现,涩就是不柔和,表明胃气已经没有了,因此死期就要到了。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败。大家还记得吗?没有胃气的脉象叫什么脉?真脏脉。
本节讲述寒气暴上、形体肿胀、乳儿发热这些疾病的预后情况,通过这些病例进一步解释虚实的概念。
帝曰:肠澼便血何如?岐伯曰:身热则死,寒则生。帝曰:肠澼下白沫何如?岐伯曰:脉沉则生,脉浮则死。帝曰:肠澼下脓血何如?岐伯曰:脉悬绝则死,滑大则生。帝曰:肠澼之属,身不热,脉不悬绝,何如?岐伯曰:滑大者曰生,悬涩者曰死,以脏期之。帝曰:癫疾何如?岐伯曰:脉搏大滑,久自已;脉小坚急,死不治。帝曰:癫疾之脉,虚实何如?岐伯曰:虚则可治,实则死。帝曰:消瘅虚实何如?岐伯曰:脉实大,病久可治,脉悬小坚,病久不可治。
【语译】
黄帝问:痢疾便血将会如何?岐伯回答:身体发热的就会死亡,身体寒冷的就能生还。黄帝问:痢疾便下白沫将会如何?岐伯回答:脉象深沉就能生还,脉象浅浮就会死亡。黄帝问:痢疾便下脓血将会如何?岐伯回答:脉象悬浮欲绝就会死亡,脉象滑利盛大就能生还。黄帝问:患有痢疾,身体不发热,脉象不出现悬浮欲绝将会如何?岐伯回答:脉象滑利盛大的就能生还,脉象滞涩的就会死亡,死亡时间可以根据五脏生克关系来判断。黄帝问:癫痫病将会如何?岐伯回答:脉象搏击手指盛大滑利的,日久就能自己康复;脉象细小坚实急促的,是死征,无法医治。黄帝问:癫痫病的脉象的虚实情况是怎样的?岐伯回答:脉象虚弱的可以治疗,脉象坚实的就会死亡。黄帝问:消瘅病的虚实情况是怎样的?岐伯回答:脉象坚实盛大,久病也可以治愈;脉象悬浮细小坚实,久病就不能治愈。
【解读】
消瘅(dān):即消渴病。
本节讲述痢疾、癫痫、消瘅这些疾病的预后情况,通过这些病例进一步解释虚实的概念。
帝曰:形度骨度脉度筋度,何以知其度也?帝曰:春亟治经络,夏亟治经俞,秋亟治六腑,冬则闭塞。闭塞者,用药而少针石也。所谓少针石者,非痈疽之谓也,痈疽不得顷时回。痈不知所,按之不应手,乍来乍已。刺手太阴傍三痏与缨脉各二。掖痈大热,刺足少阳五,刺而热不止,刺手心主三,刺手太阴经络者大骨之会各三。暴痈筋 緛 ,随分而痛,魄汗不尽,胞气不足,治在经俞。腹暴满, 按之不下,取手太阳经络者,胃之募也,少阴俞去脊椎三寸傍五,用员利针。霍乱,刺俞傍五,足阳明及上傍三。刺痫惊脉五,针手太阴各五,刺经太阳五,刺手少阴经络傍者一,足阳明一,上踝五寸刺三针。凡治消瘅仆击,偏枯痿厥,气满发逆,甘肥贵人,则高梁之疾也。隔塞闭绝,上下不通,则暴忧之病也。暴厥而聋,偏塞闭不通,内气暴薄也。不从内外中风之病,故瘦留著也。蹠跛,寒风湿之病也。黄帝曰:黄疸暴痛,癫疾厥狂,久逆之所生也。五脏不平,六腑闭塞之所生也。头痛耳鸣,九窍不利,肠胃之所生也。
【语译】
黄帝问:形度、骨度、脉度、筋度,都是怎样测量的?黄帝说:春季治病取经脉的络穴,夏季治病取经脉的俞穴,秋季治病取六腑的合穴,冬季阳气闭塞。阳气闭塞就应该多用药物,少用针刺砭石。所说的少用针石,不是指痈疽这一类疾病,治疗痈疽时顷刻也不能迟疑。痈毒初起不知道病所,按压也没有反应,疼痛时发时止,针刺手太阴经旁三次、颈部两侧经脉两次。腋下有痈疽导致身体发高热,针刺足少阳经五次,针刺后高热不退,再针刺手心三次,针刺手太阴经的络穴,以及肩贞穴各三次。突发痈肿筋缩,痈肿所在的分肉疼痛,痛得汗出不尽,是膀胱经气不足所致,治疗应该针刺其经的俞穴。腹部突然胀满,按压不消,应该取手太阳经的络穴、胃经的募穴,以及脊椎两旁三寸的少阴肾经的俞穴各针刺五次,要用员利针针刺。霍乱,针刺肾俞穴两旁各五次,足阳明经的俞穴以及肾俞穴外上旁三次。癫痫惊风要针刺五条经脉,针刺手太阴经各五次,针刺手太阳经五次,针刺手少阴经的络穴旁边一次,针刺足阳明经一次,针刺足踝上五寸三次。凡是治疗消瘅、突然晕倒、半身不遂、痿证、厥证、气满气逆,如果发生在肥胖富贵的人身上,就是吃大鱼大肉精米细粮太过造成的疾病。饮食不下,大便秘结,上下闭塞不通,是因为突然过度忧虑而引起的疾病。突然晕厥耳聋,大小便闭塞不通,是体内气机突然上迫所造成的。有的病不从内起,而是外感风邪,因为病邪留滞,所以肌肉消瘦很明显。走路偏跛,是感受风寒湿引起的。黄帝说:黄疸、突然剧痛、癫狂,这些疾病是由于日久气机上逆所引起的。五脏不和,是由于六腑闭塞不通所引起的。头痛耳鸣、九窍不通利,是由于肠胃疾病所引起的。
【解读】
痏:针灸后留下的瘢痕。
大骨之会:即肩贞穴。
偏枯:指中风后遗症,半身不遂。
蹠(zhí)跛:即跛行。
本节介绍了四季治病的取穴要领,以及痈疽、消瘅、黄疸等十几种虚实病变的针刺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