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五变篇第四十六

本篇主要阐述了影响外邪致病表现的因素,包括感受外邪的部位、人体本身的素质、生长的环境、外邪的性质和强弱。另外,本篇还阐述了消瘅、寒热、痹症、肠中积聚的病因、病机和外候。

黄帝问于少俞曰:余闻百疾之始期也,必生于风雨寒暑,循毫毛而入腠理,或复还,或留止,或为风肿汗出,或为消瘅,或为寒热,或为留痹,或为积聚,奇邪淫溢,不可胜数,愿闻其故。夫同时得病,或病此,或病彼,意者天之为人生风乎,何其异也?少俞曰:夫天之生风者,非以私百姓也,其行公平正直,犯者得之,避者得无殆,非求人而人自犯之。

【语译】

黄帝问少俞:我听说各种疾病在刚开始时,都是由于外感风雨、寒暑,外邪沿着毫毛进入腠理,有的发生传变,有的停留在某处,有的形成风肿出汗的病,有的形成消渴病,有的引起寒热,有的导致慢性痹证,有的形成积聚,邪气散布于人体中,导致多种多样难以数清的疾病,我想了解其中的道理。至于同时患病的,有人患上这种疾病,有人患上那种疾病,是因为自然界给不同的人创造了不同的风吗?为什么引起的疾病这样千差万别呢?少俞回答说:自然界产生的风并不会偏私某一个人,它的运行公平正直,对任何人都是不偏不倚的,贸然接触了它的人会生病,躲开了它的人就不会有危险。疾病的发生,不是风邪找上了人,而是人们自己贸然接触了它。

【解读】

本节中,黄帝提出了疑问,为什么同样的外因会导致不同疾病。中医认为病有三因:内因、外因和不内外因,内因是指人之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过度就会引发人体之气的异常,从而导致疾病,如大喜伤心、大怒伤肝等。外因是指六淫邪气,即风、寒、暑、湿、燥、火这六种自然界的常见气候,以及瘟疫时邪气侵犯人体而导致疾病,如风邪侵袭人体所引起的风寒、风热感冒。不内外因是指在内因与外因之外的、不具有规律性的致病因素,如跌扑伤、刀剑伤以及虎狼毒虫等意外情况造成的疾患损伤。本节的重点在于外因致病。风是自然界的常气,然而风邪却能导致人罹患各种疾病,少俞认为,这并不是风邪针对个体而做出了什么改变,是人自身没有顺应自然,因而外感风邪,产生疾病。天有四时阴阳的变化,四时寒暑,避之有时,人如果不能顺应自然,甚至故意去违逆自然的规律,譬如在夏天穿厚重的衣服,在冬天穿得薄,或是起风时不知避匿,就容易为六淫邪气所入侵,患上疾病。

黄帝曰:一时遇风,同时得病,其病各异,愿闻其故。少俞曰:善乎哉问!请论以比匠人。匠人磨斧斤,砺刀削,斫材木,木之阴阳,尚有坚脆,坚者不入,脆者皮弛,至其交节,而缺斤斧焉。夫一木之中,坚脆不同,坚者则刚,脆者易伤,况其材木之不同,皮之厚薄,汁之多少,而各异耶。夫木之早花先生叶者,遇春霜烈风,则花落而叶萎;久曝大旱,则脆木薄皮者,枝条汁少而叶萎;久阴淫雨,则薄皮多汁者,皮溃而漉;卒风暴起,则刚脆之木,枝折杌伤;秋霜疾风,则刚脆之木,根摇而叶落。凡此五者,各有所伤,况于人乎!

黄帝曰:以人应木奈何?少俞答曰:木之所伤也,皆伤其枝,枝之刚脆而坚,未成伤也。人之有常病也,亦因其骨节皮肤腠理之不坚固者,邪之所舍也。故常为病也。

【语译】

黄帝说:有些人同时外感风邪,同时得病,但所患的疾病却各不相同,想听你说说这其中的原因。少俞说:问得好!请让我用工匠打比方来说明这个问题。匠人磨快了斧子、刀刃去砍伐木材,树木的阴面和阳面尚且有坚硬与脆弱的不同。坚硬的地方不容易砍进去,脆弱的地方容易裂开,至于树木的结节处,更是坚硬得会让刀斧砍出缺口而损坏。何况不同的树木,树皮的厚薄、汁液的多少都不相同。在树木中,较早开花长叶的,一旦遭遇春寒和大风,就会花落叶萎;久经暴晒和大旱的树,那些木质松脆而皮薄的,就会枝条汁液减少、树叶枯萎;在长期阴雨连绵的情况下,那些皮薄而多汁液的树,容易出现树皮溃烂渗水的现象;一旦狂风骤起,本来质地刚脆的树木,就会枝条折断而树干受损,如果遭受秋霜和疾风,这类质地刚脆的树就会根基动摇、树叶掉落。这五种树的受损情况尚且不同,更何况是人呢!

黄帝说:把树木的规律套用在人身上,会怎样呢?少俞说:树木的损伤,主要是树枝受伤,如果树枝刚健坚硬,就不会受到损伤。人体经常生病,也是因为其骨节、皮肤、腠理等部位不够坚固,邪气往往入侵后就留在这些地方,才会经常生病。

【解读】

本节认为,疾病是个体本身的素质和病邪传变共同导致的结果。外邪侵入时,不同的人,感受外邪的部位不同,人体本身的素质、气血充盈与否不同,所处的环境不同,外邪的性质和强弱也不同。少俞巧妙地以树木为比喻,说明了在人体之中,不同部位抵御外邪的能力不同,而对于不同的个体,身体素质更是有莫大的差异,因此即使同感邪气,不同的人所患疾病也不会完全相同。人之所以会患病,是因为身体抵御外邪的能力不够,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如果一个人正气充沛,体质强盛,就不容易被病邪所侵扰,而对于个体来说,其正气稍微欠缺的部位,更容易被邪气侵入。譬如感冒,有的人感冒容易出现咳嗽,这就是肺气虚的表现;而有的人感冒容易表现出食欲不振的症状,这就说明其脾胃比较虚弱。同时,感染不同的邪气,也会引发不同的症状。譬如树木,遇到春寒、大旱、雨季、大风、秋霜等不同的恶劣气候,受到的损害也是不尽相同的,所以人体感染不同的邪气,其反应、症状也不同,是类似的道理。

黄帝曰:人之善病风厥漉汗者,何以候之?少俞答曰:肉不坚,腠理疏,则善病风。黄帝曰:何以候肉之不坚也?少俞答曰:腘肉不坚,而无分理;理者粗理,粗理而皮不致者,腠理疏。此言其浑然者。

【语译】

黄帝问:有的人容易得汗出不止的风厥病,应该怎样诊察呢?少俞说:肌肉不坚实,腠理疏松,就容易得风厥病。黄帝说:怎样诊察肌肉坚不坚实呢?少俞说:肩、肘、髀、膝等肌肉纠结隆起的部位不坚实,皮肤没有致密的纹理;由于肌肉不坚实,皮肤纹理粗糙不够致密,腠理也就是疏松的。这说的是大致的情况。

【解读】

本节说明了容易患风厥病的病人的外部特征。风为阳邪,其性轻扬开泄,多侵袭属阳的人体部位,比如头面部和皮肤表面。因此如果腠理不固,肌肉不坚,风邪就容易乘虚而入,稽留在皮毛腠理。因为风性开泄,所以病人会汗液外泄、汗出不止。一般应采取疏风类药物治疗,或针刺合谷、曲池、风门等穴。

黄帝曰:人之善病消瘅者,何以候之?少俞答曰: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瘅。黄帝曰:何以知五脏之柔弱也?少俞答曰:夫柔弱者,必有刚强,刚强多怒,柔者易伤也。黄帝曰:何以候柔弱之与刚强?少俞答曰:此人薄皮肤而目坚固以深者,长冲直扬,其心刚,刚则多怒,怒则气上逆,胸中畜积,血气逆留,臗皮充肌,血脉不行,转而为热,热则消肌肤,故为消瘅,此言其人暴刚而肌肉弱者也。

【语译】

黄帝说:有的人容易得消渴病,应该怎样诊察呢?少俞说:五脏都很柔弱的人,就容易得消渴病。黄帝说:怎样判断五脏是不是柔弱呢?少俞说:五脏柔弱的人,必定性情刚强,容易发怒,而情志的变化又容易伤害柔弱的五脏。黄帝说:怎样判断五脏是否柔弱、性情是否刚强呢?少俞说:皮肤薄,目光锐利,眼睛深陷,睁大眼睛时眉毛上竖,这样的人性情刚强,刚强就容易发怒,发怒就会使气上逆,气逆就会蓄积在胸中,气血留滞,就会使皮肤肌肉充胀,血脉运行失常,郁积转化为热,热能损耗肌肤,所以形成消渴病。这说的就是性情刚强粗暴而肌肉脆弱的人啊。

【解读】

容易得风病的人,其特征表现在外,就是肌肉腠理松散;而容易得消渴病的人,其特征在内,是内脏比较柔弱,这与其发病部位是相关的。消渴病,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糖尿病,临床上以“三多一少”为特征:三多即多饮,多食,多尿,同时还会伴有乏力、消瘦等症状。中医将消渴又分为上中下三消,上消以多饮多渴为主,病位在肺;中消以多食多饥为主,病位在胃;下消以多饮多尿为主,病位在肾。

黄帝曰:人之善病寒热者,何以候之?少俞答曰:小骨弱肉者,善病寒热。黄帝曰:何以候骨之小大、肉之坚脆、色之不一也?少俞答曰:颧骨者,骨之本也。颧大则骨大,颧小则骨小。皮肤薄而其肉无 ,其臂懦懦然,其地色殆然,不与其天同色,污然独异,此其候也。然后臂薄者,其髓不满,故善病寒热也。

【语译】

黄帝说:有的人容易得寒热病,怎样诊察呢?少俞说:骨骼小、肌肉弱的人,容易患上寒热病。黄帝说:怎样诊察骨骼的大小、肌肉的强弱以及气色的不一致呢?少俞说:颧骨是全身骨骼的根本标志,颧骨大,全身骨骼就大;颧骨小,全身骨骼就小。皮肤薄而肌肉没有隆起的人,两臂软弱无力,下巴的颜色发黑,与额头的色泽不一致,下巴处还笼罩着污浊的气色,与其他部位都不一样,这就是肌肉的外候。此外,手臂和股后肌肉瘦弱的人,他们的骨髓空虚,因此也容易得寒热病。

【解读】

寒热病指的是因外邪入侵人体而引起的发热恶寒的病症。少俞认为,骨小肌弱的人容易患寒热病。肾主骨生髓,骨骼发育的大小,与先天之肾气是否充足有关。肾气充足,抵御外邪的能力就强。脾主四肢,四肢力量、肌肉的厚薄与脾胃有关,脾胃是后天之本,脾胃之气充足,人体的气血升化有源,正气就会充沛;脾胃状态不佳、肾气不足,就容易受到邪气侵犯。

黄帝曰:何以候人之善病痹者?少俞答曰:粗理而肉不坚者,善病痹。黄帝曰:痹之高下有处乎?少俞答曰:欲知其高下者,各视其部。

【语译】

黄帝说:怎样诊察易于得痹病的人呢?少俞说:皮肤纹理粗糙同时肌肉不坚实的人,容易得痹病。黄帝说:痹病的发生,在上或在下,有一定的发病位置吗?少俞说:要想知道痹病发生的部位在上还是在下,要观察人体各个部位的情况。

【解读】

痹病是指因外邪入侵而引起的气血凝滞、经络痹阻的病症,其中以肢节痹最为常见,表现为肢体关节的沉重、疼痛、活动不利。《素问·痹论》说:“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风为“百病之长”,常常带领其他病邪侵犯人体,风气盛的痹症叫行痹,其特征是肢体关节、肌肉酸痛,而且疼痛呈游走的状态;寒邪的性质是收引、凝滞的,以寒邪为主的痛痹,它的特点是疼痛比较剧烈,而且是一种冷痛,遇暖会减缓,同时伴有关节的屈伸不利;以湿邪为主的着痹,主要表现为肌肉发酸,肢体沉重,肌肤的触觉下降,麻木不仁。风寒湿邪可以通过舌苔去辨别。

黄帝曰:人之善病肠中积聚者,何以候之?少俞答曰:皮肤薄而不泽,肉不坚而淖泽,如此则肠胃恶,恶则邪气留止,积聚乃伤,脾胃之间,寒温不次,邪气稍至,稸积留止,大聚乃起。

【语译】

黄帝说:有的人容易得肠中积聚的病,怎样诊察呢?少俞说:皮肤薄而没有光泽,肌肉不坚实而缺乏润泽,像这样的人肠胃功能受损,受到损伤,邪气就会停留在那里,于是积聚病就发作了。脾胃之中,由于饮食冷热失调,邪气才会逐渐侵袭,进而蓄积停留,于是严重的积聚病就这样形成了。

【解读】

肠中积聚指的是邪气集聚于肠胃所引发的病症。积和聚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积为有形之邪,可以触摸到固定的肿块,推之不移,痛有定处,属于脏病,为阴;聚为无形之邪,时聚时散,触摸不到固定的包块,痛无定处,属于腑病,为阳。一般认为积病的形成与血分有关,临床常采取化瘀、化痰、散结的方法治疗;聚证的形成与气分有关,临床采取理气、顺气、破气的方法治疗。

以上几部分讲述了风厥漉汗、消瘅、寒热、痹症、肠中积聚的病因、病机和外候。每种病症的易患人群都有其独特的体征,如特定的皮肤、肌肉状态,这些特征,反映着人身体素质的某些不足。外邪侵犯人体,多会攻击这些不足之处,因此特定的人群容易患上相应的疾病。

黄帝曰:余闻病形,已知之矣,愿闻其时。少俞答曰:先立其年,以知其时。时高则起,时下则殆。虽不陷下,当年有冲通,其病必起。是谓因形而生病,五变之纪也。

【语译】

黄帝说:我听说了上面这些疾病的具体表现,也已经知道了诊察的方法,想听你说说时令与疾病的关系。少俞说:首先要知道患病这一年的天干、地支,从干支来推算客气加临于主气时的顺逆情况。如果客气胜主气,病就轻,病情会好转;如果主气胜客气,病就重,病情就会恶化。虽然也有不属于主气胜客气的情况,但由于年运的影响,也会产生疾病,这是各人不同的身体状态、气质类型与年运五行属性具有不同的生克乘侮关系而导致的。这些就是五变的一般规律。

【解读】

本节讲的是运用五运六气的推算方法来判断天时对人体的影响。以五运六气解释这段经文,这种观点来自丹波元简,但要注意的是,运气之说流行于唐代以后,运气七篇一般认为是王冰后加上去的,因此这部分解释只做参考。

五运,指的是天干遇甲己为土运,乙庚为金运,丙辛为水运,丁壬为木运,戊癸为火运。甲丙戊庚壬为阳干,主岁运有余;乙丁己辛癸为阴干,主岁运不足。所以天干遇甲年为土运有余,遇己年为土运不足。六气,指的是地支遇巳亥为厥阴风木,遇子午为少阴君火,遇寅申为少阳相火,遇丑未为太阴湿土,遇卯酉为阳明燥金,遇辰戌为太阳寒水。主气,是指每一年当中,六气按风木、君火、相火、湿土、燥金、寒水的顺序,依次主管四个节气,一共二十四个节气;客气,是指在天的三阴三阳之气,运动不息如客流往来,故名客气,客气六气为厥阴风木(一阴)、少阴君火(二阴)、太阴湿土(三阴)、少阳相火(一阳)、阳明燥金(二阳)、太阳寒水(三阳)。由当年地支可推算而出客气六气的交替顺序,这一顺序每年都有不同。

“时高则起”,即当年某节气的客气胜主气时,病就轻;“时下则殆”,即当年某节气的主气胜客气时,病就重。而不属于这两种情况的时候,就通过天干决定的五运与病人体质所属的五行之间的生克关系来判断。关于体质的五行理论可参见《灵枢·阴阳二十五人》,在该篇里,人体根据其体质、外表、性情的不同,被划分为金、木、水、火、土五种属性。五运六气学说认为,不同的天时会对人体的生理状况造成不同的影响,天与人的关系通过“气运”被连接在了一起。

本篇以树木作为比喻,阐述了外邪导致不同病变的原因。总的来说,人体正气虚弱的地方容易感受、稽留外邪,所以肌肉不坚实、腠理疏松的人容易得风厥病,风为百病之长,外感风邪之后可能导致一系列的病变,故单独列出这种情况。本篇还对消瘅、寒热病、痹症、肠中积聚等疾病的病因、病机和症状进行了讨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疾病的发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的决定因素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两个因素就是邪气侵袭与正气不足。因此,通过合理饮食、良好作息、适当锻炼来固护人体正气,对于疾病的预防有着重要的意义。 NNPj5Oxo+T5JBJHjN3LyuEz+TZYJI4lpN14zjTf6Q+QMKqGlDUkbJDoHCFvdrHX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