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本脏篇第四十七

本篇以五脏六腑为讨论对象,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五脏的大小、高低、坚脆、端正和偏斜对于人的健康及性情的影响;二是如何通过肌肤纹理、胸骨剑突、肩背胸胁、口唇与耳之形态判断五脏的位置与形态;三是如何通过皮肤、筋脉、肌肉、指甲、腠理、毫毛之形态判断六腑的状况。人的健康与脏腑的先天形态有密切的关系,而脏腑的疾病也可以通过体表的外候反映出来。

黄帝问于岐伯曰:人之血气精神者,所以奉生而周于性命者也;经脉者,所以行血气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关合者也;志意者,所以御精神、收魂魄、适寒温、和喜怒者也。是故血和则经脉流行,营覆阴阳,筋骨劲强,关节清利矣;卫气和则分肉解利,皮肤调柔,腠理致密矣;志意和则精神专直,魂魄不散,悔怒不起,五脏不受邪矣;寒温和则六府化谷,风痹不作,经脉通利,肢节得安矣,此人之常平也。五脏者,所以藏精神血气魂魄者也;六腑者,所以化水谷而行津液者也。此人之所以具受于天也,无愚智贤不肖,无以相倚也。然有其独尽天寿,而无邪僻之病,百年不衰,虽犯风雨卒寒大暑,犹有弗能害也;有其不离屏蔽室内,无怵惕之恐,然犹不免于病,何也?愿闻其故。

【语译】

黄帝向岐伯问道:人体的血、气、精、神,是奉养人体而维持生命的东西;经脉,是气血运行从而运转阴阳、濡润筋骨、保持关节滑利的;卫气,是温养肌肉、充实皮肤、滋养腠理、控制汗孔开合的;志意,是统御精神、收摄魂魄、适应寒温、调和情志变化的。因此血脉调和,经脉就能够正常运行,荣养身体的内外,使筋骨强劲有力,关节清爽滑利;卫气调和,就会使肌肉舒展滑润,皮肤温和柔润,腠理致密;意志调和,就能使精神集中,思维敏捷,魂魄不散乱,不易受悔恨、愤怒等情绪刺激,五脏就能免受邪气的侵袭;如果人能很好地适应寒温变化,六腑传化水谷的功能就能保持正常,不会发生风痹,经脉通利,肢体关节活动自如,这就是人身体健康的状态。总之,五脏的功能是贮藏精、神、血、气、魂、魄,六腑的功能是传化水谷、运行津液,这些都是先天赋予的功能,不论人愚笨还是聪明,贤能还是不肖,都没有什么不同。然而,有的人能够享尽自然所赋予的寿命,不会因为邪气侵犯而得病,年纪虽大却没有衰老的表现,即使遭遇风雨、骤冷、酷暑等气候,也不会损害健康;而有的人即使不离开有遮挡的居室,也没有遇到惊吓,却仍然不能避免生病,这是为什么呢?希望你讲讲其中的原因。

【解读】

篇名本脏,指探求五脏之本、以五脏为本。脏腑的状态,不仅决定了先天禀赋的强弱,也可以作为防范易感疾病的指导。同时,五脏健康,也是人保持健康体魄、拥有良好生命质量的根本。病邪一旦侵入五脏,病情就危险了,甚至会危及生命。本篇对五脏的形态、对应的外候等进行了详细的说明。

本节讲到了人的血气精神、经脉、卫气、志意、五脏、六腑的生理作用。在黄帝这一段话里,有一个字被多次提及,那就是“和”。所谓“和”,就是和谐、调和,乾卦《彖传》说,“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天道流行变化,生育万物,阴阳之气和谐,万物常存常和,才能达到利贞。《黄帝内经》中“和”的思想正是与易道相通的。古人对“和”非常重视,当人处于自然健康的状态时,血脉、卫气、意志、寒温必然是和谐、协调的,这样才能保持健康。

岐伯对曰:窘乎哉问也!五脏者,所以参天地,副阴阳,而连四时,化五节者也。五脏者,固有小大、高下、坚脆、端正、偏倾者,六腑亦有小大、长短、厚薄、结直、缓急。凡此二十五者,各不同,或善或恶,或吉或凶,请言其方。

【语译】

岐伯说:这个问题非常重要啊!五脏的功能与天地相应,与阴阳相配,与四季相合,从而与五个季节的变化相应。五脏本来就有大小、位置高低、质地坚脆、形状端正还是偏斜的区别,六腑也有大小、长短、厚薄、曲直、缓急的差异。总之,这二十五种情况各不相同,有好有坏,有吉有凶,请允许我阐述它们的原理。

【解读】

本节岐伯说明了五脏六腑先天状况的差异。人体生命的构成要素都是一样的,但有的人不去刻意养生却能长寿,有的人即使小心养生却仍会生病,这种差异是什么因素导致的呢?岐伯认为,这都和脏腑先天的状况有关。五脏之气与天地相通,能够与阴阳、四时相配,是人体维持生命的根本。五脏有“小大、高下、坚脆、端正、偏倾”的不同,六腑有“小大、长短、厚薄、结直、缓急”的区别,总计二十五种差异,就是造成人的身体素质不同的原因。张志聪说:“盖五脏六腑,本于天地阴阳、四时五行之气而成此形。故宜中正坚浓,以参副天地阴阳之正气。”五脏六腑当以位置中正、形态坚实为上,这样是与天地间的阴阳正气相匹配的。

心小则安,邪弗能伤,易伤以忧;心大则忧不能伤,易伤于邪。心高则满于肺中,悗而善忘,难开以言;心下则脏外,易伤于寒,易恐以言。心坚则脏安守固;心脆则善病消瘅热中。心端正则和利难伤;心偏倾则操持不一,无守司也。

【语译】

心脏小的,心气安定收敛,不容易被外邪伤害,但容易被内忧伤害;心脏大的,不容易被内忧伤害,但易被外邪伤害。心脏位置偏高的,容易肺气壅满,使人烦闷不适而健忘,而且难以用语言来开导他。心脏位置偏低的则心气外散,易被寒邪伤害,又容易被言语吓到。心脏坚实的,神气安然固守其中。心脏脆弱的,容易得消瘅内热的病。心脏位置端正的,脏气和谐通利,邪气难以损伤。心脏位置偏斜的,遇事容易摇摆不定,是因为精神不能内守和有效地管理。

【解读】

本节讨论了心的形态与疾病的关系。“肺为心之盖”,肺位于心的前上方,如果心的位置过高,就会阻碍到肺的功能,使气道不够通畅。处于这样的一个位置,心脏自身也会受到压迫,心肺之窍因此闭塞不通。心主神,肺主魄,所以在情志上就表现为闷闷不乐并且健忘。

肺小则少饮,不病喘喝;肺大则多饮,善病胸痹、喉痹、逆气。肺高则上气,肩息咳;肺下则居贲迫肺,善胁下痛。肺坚则不病咳上气;肺脆则苦病消瘅易伤。肺端正则和利难伤;肺偏倾则胸偏痛也。

【语译】

肺小的饮水就少,不易出现喘息的病;肺大的饮水就多,而常患胸痹、喉痹和气逆等病症。肺脏位置偏高的,就容易气机上逆而抬肩喘息、咳嗽;肺脏位置偏低的,就会靠近贲门,压迫胸膈,所以常会胁下疼痛。肺脏坚实的,就不易咳嗽、气逆;肺脏脆弱的,容易患消瘅病、感受外邪。肺脏位置端正,肺气就调和通利,邪气难以伤害;肺脏位置偏斜的,就会出现单侧胸痛。

【解读】

本节讨论了肺的形态与疾病的关系。肺具有通调水道的功能,因此如果肺比较小,它的行水功能就差一些,水液代谢相对要慢,所以饮水少。相对的,如果肺比较大,那么饮水就多。肺主气,气舍魄,肺如果端正,这个人就精神稳定,神志和利,外邪不能够侵犯。

肝小则脏安,无胁下之病;肝大则逼胃迫咽,迫咽则苦膈中,且胁下痛。肝高则上支贲,切胁悗,为息贲;肝下则逼胃,胁下空,胁下空则易受邪。肝坚则脏安难伤;肝脆则善病消瘅,易伤。肝端正则和利难伤,肝偏倾则胁下痛也。

【语译】

肝脏小的,脏气安定,没有胁下痛的情况;肝脏大的,就会压迫胃脘和食道,这样便会膈塞不通,并且胁下疼痛。肝脏位置偏高的,就会向上支起横膈膜,紧贴着胁部,常发展成息贲病;肝脏位置偏低的,就会逼迫胃脘部,胁下空虚,就容易感受邪气。肝脏坚实的脏气安定,邪气难以伤害;肝脏脆弱的,容易患消瘅病、为外邪所伤。肝脏位置端正的,肝气调和通利,邪气难以伤害;肝脏位置偏斜的,常会胁下疼痛。

【解读】

本节讨论了肝的形态与疾病的关系。其中提到肝的位置偏高容易得息贲病。息贲病是一种积病,表现为右胁下有肿块,大如覆杯,同时还会伴有喘息吐血等症状。一般而言,息贲的发病部位是在肺,但如果肝脏比较高,或者肝脏肿大,向上支撑贲门,使胁部气机不畅,血行郁滞,也有可能发展为息贲。

脾小则脏安,难伤于邪也;脾大则苦凑䏚而痛,不能疾行。脾高则䏚引季胁而痛;脾下则下加于大肠,下加于大肠则脏苦受邪。脾坚则脏安难伤;脾脆则善病消瘅易伤。脾端正则和利难伤;脾偏倾则善满善胀也。

【语译】

脾脏小的,脏气安定,不容易被邪气所伤;脾脏大的,腋下胁上的空软处经常会疼痛,不能快速行走。脾脏位置偏高的,胁下空软处会牵引季胁而作痛;脾脏位置偏低的,就会向下加于大肠的上方,容易感受邪气。脾脏坚实的,则脾气和利,邪气难以伤害;脾脏脆弱的,容易患消瘅病,容易被外邪伤害。脾脏位置端正的,脾气调和通利,不易被邪气伤害;脾脏位置偏斜的,容易出现胀满病变。

【解读】

本节讨论了脾的形态与疾病的关系。五脏之中,肺、肝、肾如果位置偏斜,表现出的症状往往都是身体疼痛,唯独脾在偏斜时容易发生胀满这种疾病,这与脾的生理功能有关。在脏腑当中,脾主升,胃主降,脾胃位于腹部,形成一个气机上下的枢纽。脾的位置不正就会影响气机上下,容易出现腹部胀满的症状。

肾小则脏安难伤;肾大则善病腰痛,不可以俯仰,易伤以邪。肾高则苦背膂痛,不可以俯仰;肾下则腰尻痛,不可以俯仰,为狐疝。肾坚则不病腰背痛;肾脆则善病消瘅易伤。肾端正则和利难伤;肾偏倾则苦腰尻痛也。凡此二十五变者,人之所苦常病。

【语译】

肾脏小的,脏气安定,邪气难伤;肾脏大的,易患腰痛病,不能前俯后仰,容易被邪气所伤。肾脏位置偏高的,常脊背疼痛,不能前俯后仰。肾脏位置偏低的,腰尻部会疼痛,不能前俯后仰,易得狐疝病。肾脏坚实的,不会得腰背疼痛的病;肾脏脆弱的,容易患消瘅病,容易为邪气所伤。肾脏位置端正的,肾气调和通利,不易被邪气所伤;肾脏位置偏斜的,容易发生腰尻疼痛。以上二十五种变化是五脏的大小、坚脆、高低、端正与倾斜等因素导致的,这就是人经常生病的原因。

【解读】

本节讨论了肾脏的形态与疾病的关系。“肾为腰之府”,腰脊部,也就是腰椎,是人体腰部活动的枢纽。肾脏过大、偏高、偏低,都会引起腰部俯仰的不利。

五脏的大小、位置、坚脆都会影响它本身的功能,以及通过经络和它相联属的其他身体部位,因而会出现各种症状。一脏有五变,分别是大小、高下、坚脆、端正、偏颇,五脏共有二十五种,称为二十五变,我们可以从中总结出一些规律。当脏器坚实、端正时,外邪就不易侵犯,脏器就不易患病。因为五脏坚实,它具有的抵御外邪的能力就比较强,而脏气就会稳固不容易逸散或是受七情干扰而变化、紊乱;五脏的位置端正,就不会妨碍到其他的脏腑,或是被其他脏腑所妨碍,因此脏气自然调和通利,脏气不乱,则疾病不生。如果脏器比较娇嫩,就容易患消瘅病。《灵枢·邪气脏腑病形》提到,五脏脉微小者为消瘅。五脏属阴,主藏精,满而不泻。如果五脏脆弱,人体的阴精就是不足的。而消瘅是一种消灼阴精的疾病。这个时候,它更容易发病,并且病情更为严重。张志聪说:“夫脏者,藏也,故小则脏安难伤。”除心之外,五脏偏小都是健康的象征,脏主藏,小则神气内藏而不外露。但心偏小时,又容易为内忧所伤。张介宾认为,这是因为心主神明,心小则怯懦,因此易生忧虑。

黄帝曰:何以知其然也?岐伯曰:赤色小理者,心小;粗理者,心大。无 者,心高; 小短举者,心下。 长者,心下坚; 弱小以薄者,心脆。 直下不举者,心端正; 倚一方者,心偏倾也。

【语译】

黄帝说:怎样得知五脏的大小、高低、坚脆、端正和偏斜等情况呢?岐伯说:皮肤颜色红、纹理致密的,心脏小;纹理粗糙的,心脏大。胸骨剑突看不出的,心脏的位置偏高;胸骨剑突短小而鸡胸的,心脏的位置偏低。胸骨剑突长的,心脏坚实;胸骨剑突小而薄的,心脏脆弱。胸骨剑突直下而不突起的,心脏的位置端正;胸骨剑突向一个方向歪斜的,心脏的位置偏斜。

【解读】

本节讲了如何通过观察体表特征来判断心的形态、高低、坚脆。 ,指胸骨下端的剑突。胸骨与心脏相贴,受心气滋养,因此心脏生长的情况,通过观察胸骨就可以知道。

白色小理者,肺小;粗理者,肺大。巨肩反膺陷喉者,肺高;合腋张胁者,肺下。好肩背厚者,肺坚;肩背薄者,肺脆。背膺厚者,肺端正;胁偏疏者,肺偏倾也。

【语译】

皮肤颜色白、纹理致密的,肺脏小;纹理粗糙的,肺脏大。肩部宽厚高大、胸部突出而咽喉内陷的,肺脏位置偏高;两腋较窄紧而胁部张开的,肺脏的位置偏低。肩部匀称、背部厚实的,肺脏坚实;两肩、背部瘦薄的,肺脏脆弱。背部、胸部宽厚的,肺脏的位置端正;胁部肋骨两侧疏密不对称的,肺脏的位置偏斜。

【解读】

本节讲了如何通过观察体表特征来判断肺的形态、高低、坚脆。肺居于胸中,要观察肺的情况,可以通过观察肩背、两胁、前胸与咽喉等与肺相邻的部位的形态来确定。

青色小理者,肝小;粗理者,肝大。广胸反骹者,肝高;合胁兔骹者,肝下。胸胁好者,肝坚;胁骨弱者,肝脆。膺腹好相得者,肝端正;胁骨偏举者,肝偏倾也。

【语译】

皮肤颜色青、纹理致密的,肝脏小;纹理粗糙的,肝脏大。胸部宽阔、肋骨突起的,肝脏位置偏高;胁部狭窄内收,胸胁交分之处的扁骨隐伏的,肝脏位置偏低。胸胁匀称健美的,肝脏坚实;胁部肋骨柔软的,肝脏脆弱。胸部和腹部生得好而彼此协调者,肝脏的位置端正;胁部肋骨一侧突起的,肝脏的位置偏斜。

【解读】

本节讲了如何通过观察体表特征来判断肝的形态、高低、坚脆。肝脏位于胁下,要观察肝脏的状态,可以通过胸胁的肋骨与胸腹的比例来确认。以上心、肺、肝三者相对靠近体表,因此它们大致的情况都可以直接通过观察相邻的体表结构来判断。

黄色小理者,脾小;粗理者,脾大。揭唇者,脾高;唇下纵者,脾下。唇坚者,脾坚;唇大而不坚者,脾脆。唇上下好者,脾端正;唇偏举者,脾偏倾也。

【语译】

皮肤颜色黄、纹理致密的,脾脏小;纹理粗糙的,脾脏大。口唇上翻的,脾脏位置偏高;口唇向下低垂的,脾脏位置偏低。口唇坚实的,脾脏坚实;口唇大而不坚实的,脾脏脆弱。口唇上下端正、匀称的,脾脏位置端正;口唇一侧偏高的,脾脏位置偏斜。

【解读】

本节讲了如何通过观察体表特征来判断脾的形态、高低、坚脆。脾深居于体内,无法直接观察,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四白,所以要通过口唇的状态观察脾,推测其状态。

黑色小理者,肾小;粗理者,肾大。高耳者,肾高;耳后陷者,肾下。耳坚者,肾坚;耳薄不坚者,肾脆。耳好前居牙车者,肾端正;耳偏高者,肾偏倾也。凡此诸变者,持则安,减则病也。

【语译】

皮肤颜色黑、纹理致密的,肾脏小;纹理粗糙的,肾脏大。耳朵的位置高的,肾脏的位置偏高;耳朵向后陷下的,肾脏的位置偏低。耳朵坚实的,肾脏坚实;耳朵薄且不坚实的,肾脏脆弱。耳朵生得好且位于颊车前方的,肾脏位置端正;一侧耳朵偏高的,肾脏位置偏斜。以上种种变化,若能注意调理,身体就会健康。如果不注意而使脏器受到损伤,就会生病了。

【解读】

本节讲了如何通过观察体表特征来判断肾的形态、高低、坚脆。肾与脾都位于身体的深处,因此要通过与它关联的器官间接观察。肾开窍于耳,观察肾脏的状态,要看耳朵的状态。

以上部分讲述了判断五脏的大小、高低、坚脆、偏斜与端正的方法。五脏有一个共同的观察部位,就是皮肤的纹理。小理,指细小的皮肤纹理,代表皮肤致密。当皮肤显露出五脏之色,且皮肤纹理致密,就说明与该颜色对应的脏器较小。此处显露的五脏之色,虽只用赤、白、青、黄、黑代表,但应该和《素问·脉要精微论》里所提及的精明五色相似,是润泽而含蓄的,譬如赤色“如白裹朱”,像白帛包裹着朱砂一样,而不应当像赭石的红褐色。如果五脏之色过于外露、颜色枯槁,那就是病入膏肓、脏气将尽的征兆。

帝曰:善!然非余之所问也,愿闻人之有不可病者,至尽天寿,虽有深忧大恐,怵惕之志,犹不能减也,甚寒大热,不能伤也;其有不离屏蔽室内,又无怵惕之恐,然不免于病者,何也?愿闻其故。岐伯曰:五脏六腑,邪之舍也,请言其故。五脏皆小者,少病,苦燋心,大愁忧;五脏皆大者,缓于事,难使以忧。五脏皆高者,好高举措;五脏皆下者,好出人下。五脏皆坚者,无病;五脏皆脆者,不离于病。五脏皆端正者,和利得人心;五脏皆偏倾者,邪心而善盗,不可以为人平,反复言语也。

【语译】

黄帝说:讲得好!但是这不是我想问的,希望听你说说,有些人从来不生病,而且可以享尽天年,即便遭遇忧愁、恐惧、惊吓等极度的情志刺激,还是不会损伤身体,严寒酷暑等外邪也不能伤害他;而有的人即使不离开有遮挡的居室,也没有受到惊吓等刺激,却不能避免生病,这是为什么呢?想听你说说其中的道理。岐伯说:五脏六腑是邪气所留止的地方,请允许我就这个问题谈谈其中的原因。五脏都小的人,很少生病,但是容易劳心焦虑、多愁善感。五脏都大的人,做事缓慢,外事外物很难使他忧愁。五脏位置都偏高的人,好高骛远、不切实际。五脏位置都偏低的人,意志力弱,甘居人下。五脏都坚实的人,不会生病;五脏都脆弱的人,总是生病。五脏位置都端正的人,性情柔顺谦和、深得人心。五脏都偏斜的人,心中存有邪念而善于偷盗,不能公平待人,言语反复无常。

【解读】

本节岐伯对五脏形态与人体健康、性情的关系做了整体的总结。五脏,是藏有五神的地方,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同时也负责藏纳精气,五脏偏小的人,虽然能免于病邪侵害,但在情志上格局就不够开阔。相反,五脏都大的人神志充足,很少有事能让他忧心。像五脏偏高、偏低、中正、偏斜的人,性情各有不同,都是和五脏形态保持一致的。

黄帝曰:愿闻六腑之应。岐伯答曰:肺合大肠,大肠者,皮其应;心合小肠,小肠者,脉其应;肝合胆,胆者,筋其应;脾合胃,胃者,肉其应;肾合三焦膀胱,三焦膀胱者,腠理毫毛其应。

【语译】

黄帝说:希望听你讲讲六腑与人体组织是如何对应的。岐伯说:肺与大肠表里相合,大肠的情况与皮肤相应。心与小肠表里相合,小肠的情况与脉相应。肝与胆表里相合,胆的情况和筋相应。脾与胃表里相合,胃的情况与肌肉相应。肾与三焦、膀胱表里相合,三焦、膀胱的情况与腠理、毫毛相应。

【解读】

本节讲了大肠、小肠、胆、胃、三焦、膀胱这六腑与五脏以及体表组织的对应情况。大肠与肺相合而应皮,小肠与心相合而应脉,胃与脾相合而应肉,胆与肝相合而应筋,皆与五脏所主相同。唯有三焦膀胱,与肾相合,而应腠理毫毛,与肾主骨并不一致。张介宾认为,这是由于“三焦出气以温肌肉、充皮毛,此其所以应腠理毫毛也”,肾与三焦膀胱相合,三焦膀胱皆主气化,气由三焦出,方能温泽肌肉、润泽皮毛,因此在这里以腠理皮毛为膀胱三焦之应。倪冲之说:“太阳之气主皮毛,三焦之气通腠理,是以视皮肤腠理之厚薄,则内应于三焦、膀胱矣。又津液随三焦之气,以温肌肉,充皮肤。”在三焦之外,补充说明了膀胱应皮毛的原因。

黄帝曰:应之奈何?岐伯曰:肺应皮。皮厚者,大肠厚;皮薄者,大肠薄;皮缓腹里大者,大肠大而长;皮急者,大肠急而短;皮滑者,大肠直;皮肉不相离者,大肠结。

【语译】

黄帝说:这种对应关系要如何体现呢?岐伯说:肺的情况,与皮肤相应,肺又与大肠相合。皮肤厚的,大肠就厚;皮肤薄的,大肠也就薄;皮肤松弛而肚皮大的,大肠松弛而长;皮肤紧绷的,大肠就紧缩而短;皮肤滑润的,大肠就润滑通畅;皮肤与肉贴合紧密的,大肠就干结滞涩。

【解读】

本节说明了如何通过皮肤与腹部观察大肠的形态。大肠与肺相表里,肺合于皮,因此大肠的状态可以通过观测皮肤来判断,包括厚或薄、松弛或紧缩、润滑或干涩。同时,由于大肠位于腹部,因此直接观察腹部,也可以推断大肠的情况。若人的肚皮大,就说明他的大肠松弛且长。

心应脉。皮厚者,脉厚,脉厚者,小肠厚;皮薄者,脉薄,脉薄者,小肠薄;皮缓者,脉缓,脉缓者,小肠大而长;皮薄而脉冲小者,小肠小而短;诸阳经脉皆多纡屈者,小肠结。

【语译】

心的情况与脉相应,心又与小肠相表里。皮肤厚的,脉道也厚,脉道厚的,小肠就厚;皮肤薄的,脉道也薄,脉道薄的,小肠就薄;皮肤松缓的,脉道就松缓,脉道松缓的,小肠的形状就大而长;皮肤薄而脉搏无力的,小肠就短小;各阳经经脉多出现弯曲的,小肠之气就会郁结。

【解读】

本节说明了如何通过外候观察小肠的形态。这里再次出现了皮肤,小肠与心相合应于脉,与皮肤没有对应关系,但为什么小肠可以通过皮肤来观察?《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说:“脉急者,尺之皮肤亦急;脉缓者,尺之皮肤亦缓;脉小者,尺之皮肤亦减而少气;脉大者,尺之皮肤亦贲而起;脉滑者,尺之皮肤亦滑;脉涩者,尺之皮肤亦涩。”经脉藏于皮下,其形态必然会影响该处皮肤的形态,因此脉搏处的皮肤也可以作为观察小肠的外候。

脾应肉。肉 坚大者,胃厚;肉 么者,胃薄,肉 小而么者,胃不坚;肉 不称身者,胃下,胃下者,下管约不利。肉 不坚者,胃缓;肉 无小里累者,胃急;肉 多少里累者,胃结,胃结者,上管约不利也。

【语译】

脾的情况与肌肉相应,脾胃又相表里。隆起的肌肉坚实而大的,胃壁就厚;隆起的肌肉瘦而且薄的,胃壁就薄;隆起的肌肉瘦小而软弱的,胃就不坚实;隆起的肌肉与身体不相协调的,胃就会下垂,胃下垂则胃下口收缩无力。隆起的肌肉不坚实,胃体就松缓;隆起的肌肉中没有累累相连的小颗粒,胃体就紧缩;隆起的肌肉里出现很多小颗粒的,胃气就郁结滞涩,胃气郁结滞涩则胃上口收缩无力。

【解读】

本节说明了如何通过肌肉来观察胃的形态。“肉 无小里累者,胃急;肉 多少里累者,胃结”,“少”,按《太素》为“小”。小里累,指的是累累相连的小颗粒。若肌肉表面出现许多小颗粒,就是气的运行不够顺畅的表现,由此可知胃气有结滞。胃气结滞,胃的运动不利,表现为胃上口也就是贲门不能正常地进行收缩,这种情况可能会导致胃食管返流症。相反,如果一个人肌肉的大小和这个人的身量不相符,那就说明他患有胃下垂,胃下垂会伴随胃的下口也就是幽门的收缩无力。

肝应爪。爪厚色黄者,胆厚;爪薄色红者,胆薄;爪坚色青者,胆急;爪濡色赤者,胆缓;爪直色白无约者,胆直;爪恶色黑多纹者,胆结也。

【语译】

肝的情况与指甲相应,肝与胆相表里。指甲厚而颜色黄的,胆囊厚。指甲薄而颜色红,胆囊薄;指甲坚硬而颜色发青的,胆气急、胆囊紧缩;指甲柔润、颜色红的,胆气和缓、胆囊松缓;指甲平直、颜色发白、没有纹理的,胆气调畅;指甲畸形、颜色发黑、纹理多的,胆气郁结。

【解读】

本节说明了如何通过指甲来观察胆囊的形态。指甲除了外观方面的厚薄、软硬、弧度是否正常之外,还有黄、赤、青、白、黑五种颜色可供观察。朱永年说:“五脏六腑,皆取决于胆。故秉五脏五行之气色。”

肾应骨。密理厚皮者,三焦膀胱厚;粗理薄皮者,三焦膀胱薄;疏腠理者,三焦膀胱缓;皮急而无毫毛者,三焦膀胱急;毫毛美而粗者,三焦膀胱直;稀毫毛者,三焦膀胱结也。

【语译】

肾的情况与骨骼相应,肾又与三焦、膀胱相表里。纹理致密、皮肤厚的,三焦、膀胱也就厚;纹理粗糙、皮肤薄的,三焦、膀胱也就薄;腠理疏松的,三焦、膀胱之气和缓;皮肤紧绷而没有毫毛的,三焦、膀胱之气急促紧缩;毫毛润泽而粗的,三焦、膀胱之气和利调畅;毫毛稀疏的,三焦、膀胱之气滞涩。

【解读】

本节说明了如何通过皮肤纹理及毫毛来观察三焦膀胱的形态。为什么三焦和膀胱的形态可以通过观察同一外候得知呢?杨上善说:“三焦之气,如雾沤沟渎,与膀胱水腑是同,故为一腑也。”“下焦如渎”,下焦的功能如同水渠排泄水液,这与膀胱排泄尿液的功能是吻合的,因此可以把它们看作一腑。

黄帝曰:厚薄美恶皆有形,愿闻其所病。岐伯答曰: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脏,则知所病矣。

【语译】

黄帝说:脏腑的厚薄、好坏等都有外在的形态表现,想听你说说怎样察知它们的病变。岐伯答:观察各脏腑在外对应的皮、肉、筋、骨、脉的状况,就可以了解内在脏腑的情形,就能够推断得知各脏腑发生的病变。

【解读】

五脏与五体相联系,又与六腑相表里,因此通过观察五体的情况就可以推断五脏六腑的情况。六腑的状况包括其厚薄、长短,腑气的急缓、滑利或者滞涩,高明的医家可以通过这些外在表现,推断出内里脏腑的形态和状况,并据此有针对性地预防和治疗疾病,达到养生的目的。

人都有气血、精神、经脉、卫气、志意、五脏、六腑,然而有些人不必刻意养生就能长寿,而有些人即使小心养生却仍不免得病。五脏的大、高、下、脆、偏,常常是造成疾病的原因,五脏若是小、坚、端正,则比较不容易得病。五脏六腑的各种情况都各有外候,显现在身体的各个部位上,包括胸骨、肩背、两胁、肋骨、口唇、双耳与皮肤、肌肉、筋络、经脉及腠理、毫毛上。通过揣摩这些外候,可以推知内在六腑的状况,从而预防疾病,保持身体健康。 xtL63V3wNtFJ29lff3KuXctZ4EtGpkibwWg5npT+q1pn8zOrnmjCyLd/BJ/CbTR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