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是中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蒙学经典,作者通常被认为是宋末元初的王应麟。据《宋史·王应麟传》载,王应麟是庆元府(今浙江宁波)人,宋理宗时中进士,又中博学宏辞科,官至礼部尚书兼给事中。王应麟著作颇丰,代表作有《深宁集》《玉堂类稿》《玉海》等。他还写过不少儿童启蒙读物,如《小学绀(gàn)珠》《姓氏急就篇》《蒙训》《小学讽咏》等。但《宋史》中未称王应麟著有《三字经》,故关于《三字经》的作者究竟是谁,一直存在争议。不过人们大多倾向于认同王应麟为《三字经》的作者。
《三字经》采用三个字一句的形式,对自然、社会、历史、古代经典、学习的重要性等展开全面的介绍,意思通俗易懂,读来朗朗上口,且易于记忆背诵。其中有不少句子,诸如“人之初,性本善”“养不教,父之过”“玉不琢,不成器”“头悬梁,锥(zhuī)刺股”等等,即使没有读过《三字经》的现代人,也大多耳熟能详,由此可见《三字经》的巨大影响力。
《三字经》层次分明,主旨明确,虽然作者没有对《三字经》进行分段,但是纵观《三字经》全文,我们还是可以很清晰地把它分成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从“人之初,性本善”至“人不学,不知义”,强调了教育和学习的重要性。文中称,如果不对孩子进行教育,他就会不知礼义,他的先天的善性就会改变。并举孟母三迁和窦燕山教五子的例子来加以说明。
第二部分,从“为人子,方少时”至“此十义,人所同”,论述了教育和学习的主要内容及学生进行学习的顺序:“首孝弟(tì),次见闻”。“孝弟”即孝顺父母、尊敬兄长,“见闻”指自然和社会方面的知识。也就是说,《三字经》主张先对儿童进行伦理道德的教育,再进行文化知识的教育。
第三部分,从“凡训蒙,须讲究”至“考世系,知终始”,介绍了中国古代的著名经典和阅读这些经典的顺序。作者列举的主要经典有四书、六经、《小学》《孝经》以及荀子、扬雄、文中子、老子、庄子的著作等。至于如何阅读这些经典,作者也为我们明确地排出了先后顺序:先读《小学》,再读四书,再读六经,再读荀子、老子、庄子等诸子之书,最后读历史著作。应该说,作者所列的古代经典都是极具代表性的,其对阅读顺序的设定也是科学的,遵循了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
第四部分,从“自羲农,至黄帝”至“通古今,若亲目”,概括地介绍了从传说中的伏羲、神农、黄帝至清朝灭亡长达五千年的中国历史,不仅历史上的各个重要朝代毫无遗漏,而且用极简洁的字词揭示了不同历史时期的重要特点。如称“唐有虞”“相揖(yī)逊”,反映的是尧舜禅(shàn)让的传说;如“夏传子,家天下”,指出了封建王朝的特点是把天下看作帝王一家的私产;如说“周武王,始诛纣(zhòu)”“至孝平,王莽篡”,一个“诛”字和一个“篡”字,强调了武王灭商的正义性和王莽颠覆汉朝的卑鄙无耻。
第五部分,从“口而诵,心而惟”至“戒之哉,宜勉力”,主旨是勉励学生一定要好好学习。为了说明这一主旨,作者可谓煞费苦心。首先,作者列举了大量历史上勤学的事例,如孔子虽被尊为圣人,却仍虚心向项橐(tuó)请教;赵普贵为宰相,仍不断地阅读《论语》;公孙弘穷困潦倒,仍坚持把书抄写在竹简上来读;朱买臣以卖柴为生,却能坚持一边挑柴一边读书;孙敬头悬梁,苏秦锥刺股,都是为了使自己能集中精神学习……既然这些人都能勤奋学习,你们这些平平安安地坐在学堂里的孩子,为什么就不能好好学习呢?其次,自然界中的不少动物,如狗、鸡、蚕、蜜蜂等,都能通过守夜、报晓、吐丝、酿蜜等为人类服务,一个人如果不学无术,就会连这些动物都比不上。再次,一个人通过学习,掌握了丰富的知识技能,就能报效国家,光宗耀祖。既然如此,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学习呢?
由以上介绍可以看出,《三字经》从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开篇,以学习的内容、顺序为主体,最后以勉励学生要好好学习作结。因此,从这个角度看,《三字经》仿佛一篇极具说服力的劝学论文。而且,令人佩服的是,《三字经》在劝学的主旨下,把大量有关自然、社会、历史、人伦的知识贯穿其中,让人于不知不觉中,知识得以丰富,心智得以开启,境界得以提升。如此短小精悍、功能强大的优秀作品,又怎能不受到人们的热捧呢?所以,《三字经》被奉为中国古代蒙学经典之首,可谓实至名归。
《三字经》在其七百多年的流传历程中,屡经修订,其中修订最多的地方,就是关于宋朝以后历史的描述。因为作者系宋末元初时人,他只能写到南宋灭亡,即《三字经》中的“有宋世,一同灭”。关于此后历史的文字,不同时期的人有不同的描述,由此也产生了为数众多的《三字经》版本。即使是当今出版的诸多《三字经》读本,在内容上也并不统一,从而造成读者们无所适从。正是为了解决这种《三字经》版本混乱的状况,同时也为了让读者更好地掌握《三字经》的内涵,我们撰作了这本《华夏国学经典全本全注全译丛书·三字经》。概括地说,本书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本书的原文以清代李光明庄精刻本《三字经训诂》为底本,同时参阅了清代刊行的《三字经注解备要》、民国时期刊行的《重订〈三字经〉》及当今一些较具代表性的《三字经》出版物。
二、注释简洁、准确、客观、全面。目前出版的许多古代经典注译本有一个较为明显的通病,就是注译者作注较为随意,这种随意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哪些字词须注,哪些字词不用注,没有统一的标准,造成一些必须加注的疑难字词常常被有意无意地回避了,这必然会给读者阅读古代经典带来很大的困难;二是注释文字较为随意,注译者常常根据自己的理解来作注,而不是依据相关工具书上的解释,这就使注释文字缺乏权威性。本书则做到逢疑难必注,不回避问题,对于迄今仍存在分歧和争议的地方,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或明确表示存疑,或同时列举几种有代表性的观点,以提示读者此处内容并无确解。同时,注释文字一律采用《汉语大词典》《辞海》《辞源》《古代汉语词典》等权威工具书中的解释,以避免误导读者。
三、在白话翻译部分,尽量采用直译的做法,不作引申和发挥,并力求使译文精致、流畅。
衷心希望广大读者能在赏心悦目的阅读中,轻松把握《三字经》的内容和精髓。
冯国超
2016年9月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