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北次二经

3.27 北次二经之首,在河之东,其首枕汾 ,其名曰管涔(cén)之山 。其上无木而多草,其下多玉。汾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河。

【注释】

①汾:指汾河,水名,在今山西中部,是黄河第二大支流。源出宁武县管涔山,在河津市西入黄河。②管涔之山:即管涔山,山名,在今山西宁武县境内。

【译文】

北次二经中的首座山位于黄河的东面,起始于汾河边上,名字叫管涔山。山上不长树木,长着很多草,山下有很多玉。汾水发源于管涔山,向西流入黄河。

3.28 又西 二百五十里,曰少阳之山 ,其上多玉,其下多赤银。酸水 出焉,而东流注于汾水 ,其中多美赭(zhě)

【注释】

①西:一作“北”。一说应作“南”。②少阳之山:即少阳山,山名,一说即今山西古交市、静乐县界上的关帝山,又名南阳山。③酸水:水名,即今山西的文峪河。④汾水:见3.27注①。⑤赭:红土。

【译文】

再向西二百五十里是少阳山,山上有很多玉,山下有很多红色的银。酸水发源于少阳山,向东流入汾河,水中有很多优质红土。

3.29 又北五十里,曰县雍之山 ,其上多玉,其下多铜,其兽多闾(lǘ) 麋(mǐ) ,其鸟多白翟(dí) 、白 (yǒu) 。晋水 出焉,而东南流注于汾水 。其中多 (iì)鱼 ,其状如鯈(tiáo) 而赤麟 ,其音如叱 ,食之不骄

【注释】

①县雍之山:即县雍山,山名,即今山西太原市西南晋祠西山,一名龙山。②闾:兽名,一说即羭(yú),指黑色的母羊。③麋:即麋鹿,见2.36注②。④翟:长尾的野鸡。⑤白 :鸟名,即白翰,见2.14注⑩。⑥晋水:水名,在今山西境内。⑦汾水:见3.27注①。⑧ 鱼:见1.17注⑥。⑨鯈:通“ (tiáo)”,鱼名,又称白鲦(tiáo)或 (cān)鲦,体延长,侧扁,长达16厘米,银白色。⑩麟:同“鳞”,指鱼鳞。⑪叱:大声呵斥。⑫骄:一作“骚”,指狐臭。

【译文】

再向北五十里是县雍山,山上有很多玉,山下有很多铜,山中的兽多为闾和麋鹿,鸟多为白色的长尾野鸡和白鹇。晋水发源于县雍山,向东南流入汾河。水中有很多 鱼,形状像 鱼,长着红色的鱼鳞,发出的声音像在大声呵斥,吃了它的肉可以消除狐臭。

3.30 又北二百里,曰狐岐之山 ,无草木,多青碧 。胜水 出焉,而东北流注于汾水 ,其中多苍玉

【注释】

①狐岐之山:即狐岐山,山名,在今山西孝义市西南。②青碧:青色的玉石。③胜水:水名,在今山西境内。④汾水:见3.27注①。⑤苍玉:灰白色的玉。

【译文】

再向北二百里是狐岐山,山中不长草木,有很多青色的玉石。胜水发源于狐岐山,向东北流入汾河,水中有很多灰白色的玉。

3.31 又北三百五十里,曰白沙山 ,广员 三百里,尽沙也,无草木鸟兽。鲔(wěi)水 出于其上,潜于其下,是多白玉。

【注释】

①白沙山:山名,具体所指待考。一说在今山西境内;一说在今河北境内;一说在今内蒙古境内。②员:同“圆”。③鲔水:水名,具体所指待考。

【译文】

再向北三百五十里是白沙山,这座山方圆达三百里,到处都是沙子,没有草木和鸟兽。鲔水发源于白沙山的山上,在山下潜流,水中有很多白玉。

3.32 又北四百里,曰尔是之山 ,无草木,无水。

【注释】

①尔是之山:即尔是山,山名,一说指今山西阳高县的老爷岭。

【译文】

再向北四百里是尔是山,山中不长草木,也没有水。

3.33 又北三百八十里,曰狂山 ,无草木。是山也,冬夏有雪。狂水 出焉,而西流注于浮水 ,其中多美玉。

【注释】

①狂山:山名,具体所指待考。一说在今内蒙古境内;一说在今蒙古境内。②狂水:水名,具体所指待考。③浮水:水名,具体所指待考。

【译文】

再向北三百八十里是狂山,山中不长草木。山中无论冬天还是夏天都会下雪。狂水发源于狂山,向西流入浮水,水中有很多美玉。

3.34 又北三百八十里,曰诸余之山 ,其上多铜玉,其下多松柏。诸余之水 出焉,而东流注于旄(máo)水

【注释】

①诸余之山:即诸余山,山名,具体所指待考。一说在今内蒙古境内。②诸余之水:即诸余水,水名,具体所指待考。③旄水:水名,具体所指待考。

【译文】

再向北三百八十里是诸余山,山上有很多铜和玉,山下长着很多松树和柏树。诸余水发源于诸余山,向东流入旄水。

3.35 又北三百五十里,曰敦头之山 ,其上多金玉,无草木。旄(máo)水 出焉,而东流注于印泽 。其中多 (bó)马 ,牛尾而白身,一角,其音如呼。

【注释】

①敦头之山:即敦头山,山名,具体所指待考。一说在今内蒙古境内;一说在今山西境内。②旄水:见3.34注③。③印泽:水名,一作“邛(qióng)泽”,具体所指待考。④ 马:水兽名,具体所指待考。

【译文】

再向北三百五十里是敦头山,山上有很多金和玉,不长草木。旄水发源于敦头山,向东流入印泽。水中有很多 马,长着牛一样的尾巴,全身白色,一只角,发出的声音像人在呼叫。

3.36 又北三百五十里,曰钩吾之山 ,其上多玉,其下多铜。有兽焉,其状如 羊身人面,其目在腋下,虎齿人爪 ,其音如婴儿,名曰狍鸮(páoxiāo) ,是食人。

【注释】

①钩吾之山:即钩吾山,山名,具体所指待考。一说在今山西境内。②如:疑为衍文。③爪:人的指甲或趾甲。④狍鸮:传说中的一种兽。

【译文】

再向北三百五十里是钩吾山,山上有很多玉,山下有很多铜。山中有一种兽,形状是羊身人面,眼睛长在腋下,长着虎一样的牙齿,人一样的趾甲,叫声像婴儿啼哭,名字叫狍鸮,会吃人。

3.37 又北三百里,曰北嚣之山 ,无石,其阳多碧 ,其阴多玉。有兽焉,其状如虎,而白身犬首,马尾彘(zhì) 鬣(liè) ,名曰独 (yù) 。有鸟焉,其状如乌,人面,名曰 (pánmào) ,宵飞而昼伏,食之已 暍(yē) 。涔(cén)水 出焉,而东流注于邛(qióng)泽

【注释】

①北嚣之山:即北嚣山,山名,具体所指待考。一说在今山西境内。②碧:青绿色的玉石。③彘:猪。④鬣:兽类颈上的长毛。⑤独 :传说中的一种兽。一说是东北虎的亚种。⑥ :传说中的一种鸟。一说属鸺 (xiūliú)类。鸺 的外形与猫头鹰相似,羽毛棕褐色,尾巴黑褐色,有横斑。⑦已:治愈。⑧暍:中暑。⑨涔水:水名,一说应作“涻水”,具体所指待考。⑩邛泽:水名,一说即“印泽”或“卬泽”,具体所指待考。

【译文】

再向北三百里是北嚣山,山中没有石头,山的阳面有很多青绿色的玉石,阴面有很多玉。山中有一种兽,形状像虎,全身白色,长着狗一样的头,马一样的尾巴,猪一样的鬃毛,名字叫独 。山中有一种鸟,形状像乌鸦,长着人一样的脸,名字叫 ,它晚上飞行,白天隐伏,吃了它的肉可以治疗中暑。涔水发源于北嚣山,向东流入邛泽。

3.38 又北三百五十里,曰梁渠之山 ,无草木,多金玉。修水 出焉,而东流注于雁门 。其兽多居暨 ,其状如猬而赤毛,其音如豚(tún) 。有鸟焉,其状如夸父 ,四翼、一目、犬尾,名曰嚣 ,其音如鹊,食之已 腹痛,可以止 (dòng)

【注释】

①梁渠之山:即梁渠山,山名,在今内蒙古兴和县。②修水:水名,即今内蒙古的东洋河。③雁门:水名,即今南洋河,源出山西雁门山。④居暨:兽名。一说即短棘猬,又名长耳刺猬,属刺猬的一种。⑤豚:小猪;也泛指猪。⑥夸父:一说即“举父”,见2.39注⑬。⑦嚣:传说中的一种鸟。与2.10中的嚣不同。⑧已:治愈。⑨ :腹泻。

【译文】

再向北三百五十里是梁渠山,山中不长草木,有很多金和玉。修水发源于梁渠山,向东流入雁门。山中的兽多为居暨,形状像刺猬,长着红色的毛,发出的声音像猪叫。山中有一种鸟,形状像夸父,长着四只翅膀,一只眼睛,狗一样的尾巴,名字叫作嚣,叫声像喜鹊,吃了它的肉可以治疗腹痛,还可以止腹泻。

3.39 又北四百里,曰姑灌之山 ,无草木。是山也,冬夏有雪。

【注释】

①姑灌之山:即姑灌山,山名,具体所指待考。一说在今河北境内。

【译文】

再向北四百里是姑灌山,山中不长草木。这座山上无论冬夏都会下雪。

3.40 又北三百八十里,曰湖灌之山 ,其阳多玉,其阴多碧 ,多马。湖灌之水 出焉,而东流注于海 ,其中多 (shàn) 。有木焉,其叶如柳而赤理。

【注释】

①湖灌之山:即湖灌山,山名,即今河北沽源县境内的大马群山。②碧:青绿色的玉石。③湖灌之水:即湖灌水,水名,又名沽河、沽水,上游即今白河,下游称北运河。④海:这里指渤海。⑤ :同“鳝”,指鳝鱼。

【译文】

再向北三百八十里是湖灌山,山的阳面有很多玉,阴面有很多青绿色的玉石,还有很多马。湖灌水发源于湖灌山,向东流入渤海,水中有很多鳝鱼。山中有一种树,叶子像柳叶,有红色的纹理。

3.41 又北水行五百里,流沙三百里,至于洹(huán)山 ,其上多金玉。三桑 生之,其树皆无枝,其高百仞(rèn) 。百果树生之。其下多怪蛇。

【注释】

①洹山:山名,具体所指待考。一说在今蒙古境内。②三桑:传说中的一种树。一说指三棵桑树。③仞:古时以八尺或七尺为一仞。

【译文】

再向北走五百里水路,经过三百里流沙,就到了洹山,山上有很多金和玉。山中长着三棵桑树,树干上都没有分杈,高达百仞。山中还生长着各种果树。山下有很多怪蛇。

3.42 又北三百里,曰敦题之山 ,无草木,多金玉。是 (chún) 于北海

【注释】

①敦题之山:即敦题山,山名,具体所指待考。一说在今俄罗斯境内。② :这里相当于“蹲”,指蹲踞。③北海:水名,一说这里指贝加尔湖。

【译文】

再向北三百里是敦题山,山中不长草木,有很多金和玉。敦题山蹲踞于北海岸边。

3.43 凡北次二经之首,自管涔(cén)之山 至于敦题之山 ,凡十七山,五千六百九十里。其神 皆蛇身人面。其祠 :毛 用一雄鸡、彘(zhì) 瘗(yì) ;用一璧一珪(guī) ,投而不糈(xǔ)

【注释】

①管涔之山:见3.27注②。②敦题之山:见3.42注①。③神:指山神。④祠:祭祀。⑤毛:见1.10注⑥。⑥彘:猪。⑦瘗:埋葬。⑧珪:见2.20注⑯。⑨糈:见1.10注⑨。

【译文】

总计北次二经中的山,从首座管涔山到敦题山,共十七座山,距离为五千六百九十里。这些山的山神都是蛇身人面。祭祀这些山神的方法是:带毛的动物用一只雄鸡和一头猪,把它们埋入地下;用一块璧和一块圭,把它们投入山中,祭祀时不用精米。 Vhw83vJMkAAa605fdN7b3Zanf+bBstTSbfHMkQ51i/MyrLPaDOlCEtfnFBW87g5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