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三、西次三经

2.39 西次三经之首,曰崇吾之山 ,在河之南,北望冢(zhǒng)遂 ,南望䍃(yáo)之泽 ,西望帝 之搏兽之丘 ,东望䗡(yān)渊 。有木焉,员 叶而白柎(fū) ,赤华而黑理,其实如枳(zhǐ) ,食之宜子孙。有兽焉,其状如禺 而文臂 ,豹虎 而善投,名曰举父 。有鸟焉,其状如凫(fú) 而一翼一目,相得乃飞,名曰蛮蛮 ,见(xiàn)则天下大水。

【注释】

①崇吾之山:即崇吾(一作“丘”)山,山名,具体所指待考。一说在今青海茶卡盐湖附近;一说在今甘肃境内。②冢遂:山名,具体所指待考。③䍃之泽:水名,具体所指待考。④帝:一说指黄帝,见2.42注⑩;一说指天帝;一说指黄帝或炎帝,见3.65注⑥。⑤搏兽之丘:搏杀猛兽的丘陵。一说指山名,即搏兽丘,具体所指待考。⑥䗡渊:地名,一说即“盐渊”,指茶卡盐湖。⑦员:同“圆”。⑧柎:花萼(è),花瓣下部的一圈小片。⑨枳:见2.9注③。⑩禺:见1.1注⑪。⑪臂:动物的前肢。⑫虎:疑是“尾”字之误。⑬举父:兽名,一说即藏酋猴,又称四川猴、犹猴,是一种大型的猴类。⑭凫:水鸟名,俗称野鸭。⑮蛮蛮:即比翼鸟,是传说中的一种鸟。

【译文】

西次三经中的首座山叫崇吾山,在黄河的南面,北面可以看见冢遂山,南面可以看见䍃之泽,西面可以看见黄帝曾经搏杀猛兽的丘陵,东面可以看见䗡渊。山中有一种树,长着圆圆的叶子,白色的花萼,开红色的花,有黑色的纹理,所结的果实与枳相似,吃了能使子孙发达。山中有一种兽,它的形状像猕猴,上肢有花纹,长着豹一样的尾巴,擅长投掷,名字叫举父。山中有一种鸟,它的形状像野鸭,但只有一只翅膀和一只眼睛,必须与另一只与它一样的鸟合在一起才能飞,名字叫比翼鸟,只要它一出现,天下就会发大水。

2.40 西北三百里,曰长沙之山 ,泚(zǐ)水 出焉,北流注于泑(yōu)水 ,无草木,多青雄黄

【注释】

①长沙之山:即长沙山,山名,具体所指待考。一说可能在今新疆境内。②泚水:水名,具体所指待考。③泑水:水名,具体所指待考。④青雄黄:见2.34注②。

【译文】

向西北三百里是长沙山,泚水发源于长沙山,向北流入泑水,山中不长草木,有很多石青和雄黄。

2.41 又西北三百七十里,曰不周之山 ,北望诸 (pí) 之山,临彼岳崇之山 ,东望泑(yōu)泽 ,河水所潜也,其原 浑(gǔn)浑泡泡 。爰(yuán) 有嘉果,其实如桃,其叶如枣,黄华而赤柎(fū) ,食之不劳

【注释】

①不周之山:即不周山,山名,具体所指待考。一说在今内蒙古境内。②诸 :见1.11注④。③岳崇之山:即岳崇山,山名,具体所指待考。④泑泽:水名,具体所指待考。一说可能是汉代的居延海的古称,在今内蒙古境内。⑤原:一说同“源”,指源头;一说指原野。⑥浑浑泡泡:大水奔流时的喷涌之声。⑦爰:这里;那里。⑧柎:见2.39注⑧。⑨劳:疲劳。一说指忧愁。

【译文】

再向西北三百七十里是不周山,它的北面可以看见诸 山,面对着岳崇山,东面可以看见泑泽,是黄河水从地下潜流的地方,在水流出的地方发出巨大的喷涌声。这里有一种能结鲜美果实的果树,果实的形状像桃,叶子像枣树叶,开黄色的花,长着红色的花萼,吃了这种果实让人不会感到疲劳。

2.42 又西北四百二十里,曰峚(mì)山 ,其上多丹木 ,员 叶而赤茎,黄华而赤实,其味如饴(yí) ,食之不饥。丹水 出焉,西流注于稷泽 ,其中多白玉,是有玉膏 ,其原 沸沸汤汤 ,黄帝 是食是飨(xiǎng) 。是生玄 玉。玉膏所出,以灌丹木,丹木五岁,五色乃清,五味乃馨。黄帝乃取峚山之玉荣 ,而投之钟山 之阳。瑾(jǐn) 之玉为良,坚粟 精密,浊泽 有而 光。五色发作 ,以和柔刚 。天地鬼神,是食是飨;君子服 之,以御不祥。自峚山至于钟山,四百六十里,其间尽泽也,是多奇鸟、怪兽、奇鱼,皆异物焉。

【注释】

①峚山:山名,具体所指待考。一说在今青海境内;一说在今新疆或甘肃境内。②丹木:木名,一说即槭(qī)树,种类很多,木材坚韧,叶子入秋变红。③员:同“圆”。④饴:糖浆;糖稀。⑤丹水:水名,具体所指待考。⑥稷泽:水名,具体所指待考。⑦玉膏:呈膏状的玉,据传是一种仙药。⑧原:见2.41注⑤。⑨沸沸汤汤:形容玉膏涌出时仿佛沸腾的样子。⑩黄帝:传说中中原各族的共同祖先,姬姓,少典之子,号轩辕氏、有熊氏,曾打败炎帝和蚩(chī)尤。⑪飨:用酒食款待;也指祭祀。⑫玄:黑色。⑬玉荣:即玉华,指玉的精华。⑭钟山:见2.43注①。⑮瑾:美玉。⑯瑜:美玉。⑰坚粟:坚硬而状如粟米。一说应作“坚栗”。⑱浊泽:浑厚而润泽。⑲有而:应作“而有”。⑳发作:指焕发的光彩互相映衬。㉑柔刚:指事物阴柔和阳刚的性质。㉒服:佩带。

【译文】

再向西北四百二十里是峚山,山上长着很多丹木,圆圆的叶子,红色的茎干,开黄色的花,结红色的果实,味道甜如糖浆,吃了让人不感到饥饿。丹水发源于峚山,向西流入稷泽,水中有很多白玉,还有玉膏;玉膏涌出的地方一片沸腾,黄帝以玉膏为食并用它来招待宾客。由玉膏又生出黑玉。用出产玉膏之地的水来灌溉丹木,经过五年,丹木会呈现出五种清新的色彩,并发出五种芬芳的香味。黄帝于是取峚山之玉的精华,把它投到钟山的阳面。结果长出了优良的美玉,坚硬而状如粟米,极为精密细致,浑厚润泽而有光彩。它发出的五种颜色相互映衬,以调和阴柔与阳刚。天地间的鬼神都来享用这种美玉;君子把它佩带在身上,可以防御不祥。从峚山到钟山有四百六十里,其间都是池泽,那里有很多奇鸟、怪兽和奇鱼,都是怪异罕见的动物。

2.43 又西北四百二十里,曰钟山 。其子 曰鼓,其状如人面而龙身,是与钦 (pí) 杀葆江 于昆仑 之阳,帝 乃戮之钟山之东,曰 (yáo)崖 。钦 化为大鹗(è) ,其状如雕而黑文白首,赤喙(huì) 而虎爪,其音如晨鹄(hú) ,见(xiàn)则有大兵。鼓亦化为 (jùn)鸟 ,其状如鸱(chī) ,赤足而直喙,黄文而白首,其音如鹄,见即其邑(yì) 大旱。

【注释】

①钟山:山名,具体所指待考。一说在今青海境内;一说在今新疆境内。②其子:这里指钟山山神的儿子。③钦 :传说中的神名。④葆江:人名,一作“祖江”。⑤昆仑:山名。古今所谓昆仑山具体所指存在区别。古代所谓昆仑山在今甘肃境内,现代所指昆仑山横贯新疆、西藏之间,向东延伸入青海境内。⑥帝:指黄帝,见2.42注⑩。⑦ 崖:一作“瑶岸”,地名,具体所指待考。⑧鹗:鸟名,又名鱼鹰,背暗褐色,腹白色,常在水面上捕食鱼类。⑨喙:鸟兽的嘴。⑩鹄:鸟名,也叫天鹅,形状像鹅而较大,羽毛白色。⑪ 鸟:传说中的一种鸟。⑫鸱:见1.11注⑭。⑬邑:城镇;县。

【译文】

再向西北四百二十里是钟山。钟山山神之子的名字叫鼓,他的形状是人面龙身,他与钦 一起在昆仑山的阳坡杀死了葆江,黄帝便把他们杀死在钟山东面的 崖。钦 死后变成了一只大鱼鹰,形状像雕,黑色的斑纹,白色的脑袋,红色的嘴,长着虎一样的爪子,发出的声音与清晨天鹅的叫声相似,只要它一出现,就会发生大的战争。鼓死后也变成了一只 鸟,形状像鹞鹰,长着红色的脚,长而直的嘴,黄色的斑纹,白色的脑袋,发出的声音与天鹅的叫声相似,它在哪个地方出现,哪个地方就会发生大旱。

2.44 又西百八十里,曰泰器之山 。观水 出焉,西流注于流沙 。是多文鳐(yáo)鱼 ,状如鲤鱼,鱼身而鸟翼,苍文而白首,赤喙(huì) ,常行西海 ,游于东海 ,以夜飞。其音如鸾鸡 ,其味酸甘,食之已 狂,见(xiàn)则天下大穰(ráng)

【注释】

①泰器之山:即泰器山,山名,具体所指待考。一说在今甘肃境内;一说在今新疆境内。②观水:水名,具体所指待考。③流沙:古时指中国西北的沙漠地区,也指今新疆境内白龙堆沙漠一带。④文鳐鱼:鱼名。一说是一种生活在海中的飞鱼。⑤喙:鸟兽的嘴。⑥西海:水名,具体所指待考。⑦东海:水名,具体所指待考,不是现代所谓的东海。⑧鸾鸡:鸟名,具体所指待考。⑨已:治愈。⑩穰:丰收。

【译文】

再向西一百八十里是泰器山。观水发源于泰器山,向西流入流沙。水中有很多文鳐鱼,形状像鲤鱼,长着鱼的身子,鸟的翅膀,苍色的斑纹,白色的头,红色的嘴,常常在西海活动,并游向东海,夜里常跃出水面飞翔。它的叫声与鸾鸡相似,肉味酸甜,吃了以后可以医治癫狂症,只要它一出现,天下就会获得大丰收。

2.45 又西三百二十里,曰槐江之山 。丘时之水 出焉,而北流注于泑(yōu)水 。其中多蠃(luó)母 。其上多青雄黄 ,多藏 琅玕(lánggān) 、黄金、玉,其阳多丹粟 ,其阴多采 黄金、银。实惟帝 之平圃 ,神英招 之,其状马身而人面,虎文而鸟翼,徇(xùn) 于四海,其音如榴 。南望昆仑 ,其光熊熊,其气魂魂 ;西望大泽 ,后稷 所潜 也。其中多玉,其阴多榣(yáo)木 之有若 。北望诸 (pí) ,槐鬼离仑 居之,鹰鹯(zhān) 之所宅也。东望恒山四成 ,有穷鬼 居之,各在一搏 。爰(yuán) 有淫(yáo)水 ,其清洛洛 。有天神 焉,其状如牛而八足二首,马尾,其音如勃皇 ,见(xiàn)则其邑(yì) 有兵。

【注释】

①槐江之山:即槐江山,山名,具体所指待考。一说在今新疆境内;一说在今甘肃境内;一说在今新疆与青海交界处。②丘时之水:即丘时水,水名,具体所指待考。③泑水:见2.40注③。④蠃母:即䗱(pù)螺,指螺蛳、蜗牛等。蠃:同“螺”。⑤青雄黄:见2.34注②。⑥藏:一说指隐藏、埋藏;一说即“臧”,指善、好。⑦琅玕:美石。⑧丹粟:见1.11注⑧。⑨采:即符采,指纹理色彩等。⑩帝:黄帝,见2.42注⑩。一说指天帝。⑪平圃:即“玄圃”,传说中神仙的居处。⑫英招:传说中的神名。⑬司:管理;掌管。⑭徇:巡行。⑮榴:所指不详。可能为“骝”之误,骝指黑鬃黑尾的红马。⑯昆仑:见2.43注⑤。⑰魂魂:盛大的样子。⑱大泽:水名,具体所指待考。⑲后稷:传说中教民耕种的人,相传他的母亲曾想弃之不养,故名弃。是周族的始祖,尧舜时任农官。⑳潜:这里指埋葬。㉑榣木:大木。㉒若:指若木,神话传说中的树名,生于日落之处,青叶红花。㉓诸 :见1.11注④。㉔槐鬼离仑:传说中的神名。㉕鹯:鸟名,也叫晨风,与鹞相似,青黄色。㉖恒山四成:恒山是山名,非今北岳恒山,具体所指待考。指连在一起的四座山。一说“恒”应作“垣”,垣山四成指围成墙状的四座山(成:即“重”);一说“恒”应作“桓”,桓山是山名,具体所指待考。㉗有穷鬼:鬼的名称。一说指氏族的名称。㉘搏:通“膊”,指胳膊。这里指山的一边。㉙爰:这里;那里。㉚淫水:即瑶池,神话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㉛洛洛:同“落落”,指水清澈的样子。㉜天神:传说中的神名。㉝勃皇:动物名,具体所指待考。一说是拟声词。㉞邑:城镇;县。

【译文】

再向西三百二十里是槐江山。丘时水发源于槐江山,向北流入泑水。水中有很多螺。山上有很多石青和雄黄,还有很多上乘的美石、黄金和玉;山的阳面有很多丹砂,阴面有很多带纹理色彩的黄金和银。这里其实是黄帝成仙后的居处,由名叫英招的神负责管理,英招的形象是马身人面,身上有虎一样的斑纹,长着鸟翅,在四海巡行,发出的声音像骝嘶鸣一样。向南边可以望见昆仑山,只见那里光焰升腾,雾气缭绕;向西边可以望见大泽,后稷死后埋葬在那里。山中有很多玉,山的阴面有很多长在大树上的若木。向北可以望见诸 山,槐鬼离仑在那里居住,也是鹰和鹯栖息的地方。向东可以望见连在一起的名叫恒山的四座山,有穷鬼在那里居住,并各处在山的一边。这里有瑶池,里面的水极其清澈。有一位天神,他的形状像牛,长着八只脚,两个脑袋,马一样的尾巴,发出像勃皇一样的声音,他在哪里出现,哪里就会有战争。

2.46 西南四百里,曰昆仑之丘 ,是实惟帝 之下都 ,神陆吾 司之。其神状虎身而九尾,人面而虎爪。是神也,司天之九部 及帝之囿(yòu) 。有兽焉,其状如羊而四角,名曰土蝼(lóu) ,是食人。有鸟焉,其状如蜂,大如鸳鸯,名曰钦原 ,蠚(hè) 鸟兽则死,蠚木则枯。有鸟焉,其名曰鹑(chún)鸟 ,是司帝之百服。有木焉,其状如棠 ,黄华赤实,其味如李而无核,名曰沙棠 ,可以御水,食之使人不溺。有草焉,名曰 (pín)草 ,其状如葵,其味如葱,食之已 。河水出焉,而南流东注于无达 。赤水 出焉,而东南流注于汜(sì)天之水 。洋水 出焉,而西南流注于丑涂之水 。黑水 出焉,而西流于大杅(yú) 。是多怪鸟兽。

【注释】

①昆仑之丘:即昆仑丘,也叫昆仑山,见2.43注⑤。②帝:见2.45注⑩。③下都:在下界的都城。④陆吾:神名,即开明兽,见11.13注⑪。⑤天之九部:指天上的九个部界。⑥囿:养动物的园子。⑦时:时节。⑧土蝼:兽名,具体所指待考。一说是一种野生四角羊;一说指猞猁(shēlì),哺乳动物,外形像猫而比猫大,全身毛棕黄色,性凶猛。⑨钦原:鸟名,一说即蜂鸟。⑩蠚:虫类咬刺;蜇(zhē)。⑪鹑鸟:传说中的赤凤。⑫棠:见2.35注③。⑬沙棠:木名,具体所指待考。⑭ 草:即赖草,多年生草本植物,秆单生或成疏丛,叶片较厚硬。是良好的固沙植物。⑮已:治愈。⑯劳:忧愁。⑰无达:水名,一说是山名,具体所指待考。一说指巴颜喀拉山下的星宿海;一说指大海。⑱赤水:水名,具体所指待考。⑲汜天之水:即汜天水,水名,具体所指待考。⑳洋水:水名,具体所指待考。一说指今新疆的疏勒河。㉑丑涂之水:即丑涂水,水名,具体所指待考。㉒黑水:水名,具体所指待考。一说即今甘肃西北部的黑河。㉓大杅:山名,具体所指待考。

【译文】

向西南四百里是昆仑山,这里其实是天帝在下界的都城,由名叫陆吾的神负责管理。陆吾的形状像虎,有九条尾巴,长着人一样的脸和虎的爪子。这位神还掌管着天上的九个部界以及天帝之苑囿的时令节气。山中有一种兽,它的形状像羊,长着四只角,名字叫土蝼,会吃人。山中有一种鸟,形状像蜂,大小与鸳鸯一样,名字叫钦原,它蜇一下鸟兽,鸟兽就会死亡;蜇一下树木,树木就会枯萎。山中还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鹑鸟,专门掌管天帝的各种服饰。山中有一种树木,它的形状像棠梨,开黄色的花,结红色的果实,果实的味道像李子,没有核,名字叫沙棠,可以用来防水,吃了这种果实后人就不会溺水。山中有一种草,名字叫 草,它的形状像葵,味道与葱相似,人吃了它能治疗抑郁症。黄河发源于昆仑山,向南流后又折向东流,并流入无达。赤水发源于昆仑山,向东南流入汜天水。洋水发源于昆仑山,向西南流入丑涂水。黑水发源于昆仑山,向西流入大杅山附近的水体。昆仑山上有很多怪鸟和怪兽。

2.47 又西三百七十里,曰乐游之山 。桃水 出焉,西流注于稷泽 ,是多白玉,其中多 (huá)鱼 ,其状如蛇而四足,是食鱼。

【注释】

①乐游之山:即乐游山,山名,具体所指待考。一说在今青海境内。②桃水:水名,具体所指待考。③稷泽:见2.42注⑥。④ 鱼:传说中的一种鱼。今所谓 鱼也叫花 ,是一种常见的食用鱼,体侧扁,长达30厘米,银灰色。

【译文】

再向西三百七十里是乐游山。桃水发源于乐游山,向西流入稷泽,水里有很多白玉,还有很多 鱼,它的形状像蛇,长着四只脚,专门吃鱼。

2.48 西水行四百里,曰流沙 ,二百里至于蠃(luó)母之山 ,神长乘 司之,是天之九德 也。其神状如人而犳(zhuó) 尾。其上多玉,其下多青石而无水。

【注释】

①流沙:见2.44注③。②蠃母之山:即蠃母山,山名,具体所指待考。一说在今新疆且末附近。③长乘:传说中的神名。④天之九德:天所具有的九种德行。⑤犳:见2.32注⑥。

【译文】

向西走四百里水路就到了流沙,再走二百里就到了蠃母山,名叫长乘的神掌管着这座山,他禀有天所具有的九种德行。长乘神的外形像人,长着犳尾。山上有很多玉,山下有很多青石,但没有水。

2.49 又西三百五十里,曰玉山 ,是西王母 所居也。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 ,是司天之厉 及五残 。有兽焉,其状如犬而豹文,其角如牛,其名曰狡 ,其音如吠犬,见(xiàn)则其国大穰(ráng) 。有鸟焉,其状如翟(dí) 而赤,名曰胜遇 ,是食鱼,其音如录 ,见则其国大水。

【注释】

①玉山:山名,因山中多玉而得名,位置当在今新疆和田市产玉的山区。②西王母: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女神,也叫瑶池金母、王母娘娘。据传住在昆仑山上的瑶池中,园子里种有蟠桃,人吃了蟠桃能长生不老。③胜:古代人们戴在头上的一种饰物。④厉:灾疫。一说指星名。⑤五残:五刑残杀。一说指星名。⑥狡:传说中的一种兽。⑦穰:丰收。⑧翟:长尾的野鸡。⑨胜遇:鸟名,一说即翡翠鸟。⑩录:所指不明。一说疑为“鹿”。

【译文】

再向西三百五十里是玉山,这是西王母居住的地方。西王母的形状像人,长着豹一样的尾巴,虎一样的牙齿,善于长啸,蓬散着头发,头上戴着首饰,她掌管天上的灾疫及五刑残杀。山中有一种兽,形状像狗,身上有豹一样的斑纹,长着牛一样的角,它的名字叫狡,发出的声音像狗叫,它在哪个国家出现,哪个国家就会获大丰收。山中有一种鸟,形状像长尾的野鸡,红色,名字叫胜遇,专门吃鱼,叫声像录,它在哪个国家出现,哪个国家就会发大水。

2.50 又西四百八十里,曰轩辕之丘 ,无草木。洵(xún)水 出焉,南流注于黑水 ,其中多丹粟 ,多青雄黄

【注释】

①轩辕之丘:即轩辕丘,山名,是传说中黄帝娶嫘(léi)祖的地方,具体位置待考。一说位于帕米尔高原的山峰雪岭的东段;一说地属葱岭。②洵水:水名,具体所指待考。与1.23中的洵水不同。③黑水:见2.46注㉒。④丹粟:见1.11注⑧。⑤青雄黄:见2.34注②。

【译文】

再向西四百八十里是轩辕丘,山中不长草木。洵水发源于轩辕丘,向南流入黑水,水中有很多丹砂,还有很多石青和雄黄。

2.51 又西三百里,曰积石之山 ,其下有石门 ,河水冒 以西流。是山也,万物无不有焉。

【注释】

①积石之山:即积石山,山名,具体所指待考。一说在今青海、甘肃交界处。②石门:这里指大型的石洞。③冒:往外透。一说指覆盖。

【译文】

再向西三百里是积石山,山下有个巨大的石洞,黄河水从石洞中涌出后向西奔流。在这座山上,什么样的东西都有。

2.52 又西二百里,曰长留之山 ,其神白帝 少昊(shàohào) 居之。其兽皆文尾,其鸟皆文首。是多文玉石。实惟员神磈(kuǐ)氏 之宫。是神也,主司反景

【注释】

①长留之山:即长留山,山名,具体所指待考。一说在今新疆境内。②白帝:古代神话中的五位天帝之一,系西方之神。③少昊:一作少皞(hào),传说中远古东夷族的首领,名挚(一作“质”)。一说号金天氏。④员神磈氏:一说即少昊;一说员即“圆”,圆神即日神。⑤反景:指太阳西落时的景象,因与太阳东升时光照的方向相反,故称。

【译文】

再向西二百里是长留山,这座山的山神白帝少昊居住在这里。山中的兽尾巴上都有花纹,山中的鸟头上都有斑纹。山中还有很多带花纹的玉石。这里其实是员神磈氏的宫殿。这位神主管太阳西落时反照的景象。

2.53 又西二百八十里,曰章莪(é)之山 ,无草木,多瑶碧 。所为甚怪 。有兽焉,其状如赤豹,五尾一角,其音如击石,其名如 狰(zhēng) 。有鸟焉,其状如鹤,一足,赤文青质而白喙(huì) ,名曰毕方 ,其鸣自叫也,见(xiàn)则其邑(yì) 有讹火

【注释】

①章莪之山:即章莪山,山名,具体所指待考。一说在今甘肃境内。②瑶碧:美玉和青绿色的玉石。③所为甚怪:指山上的东西显得很怪异。④如:应作“日”。⑤狰:传说中的一种怪兽。⑥喙:鸟兽的嘴。⑦毕方:传说中的一种鸟。⑧邑:城镇;县。⑨讹火:野火。一说指怪火。

【译文】

再向西二百八十里是章莪山,山中不长草木,有很多美玉和青绿色的玉石。山上的东西显得很怪异。山中有一种兽,形状像红色的豹,长着五条尾巴,一只角,叫声像敲击石头,它的名字叫狰。山中有一种鸟,形状像鹤,只有一只脚,青色的羽毛上有红色的斑纹,长着白色的嘴,名字叫毕方,它的鸣叫声就像在呼自己的名字,它在哪个地方出现,哪个地方就会出现大片的野火。

2.54 又西三百里,曰阴山 。浊浴之水 出焉,而南流注于蕃泽 ,其中多文贝。有兽焉,其状如狸 而白首,名曰天狗 ,其音如榴榴 ,可以御凶。

【注释】

①阴山:山名,具体所指待考。一说在今新疆境内;一说在今甘肃境内。在今内蒙古中部及河北省北部有阴山,与此处所说的阴山不同。②浊浴之水:即浊浴水,水名,具体所指待考。③蕃泽:水名,具体所指待考。一说即今青海的巴嘎柴达木湖。④狸:见1.6注②。⑤天狗:兽名,具体所指待考。⑥榴榴:所指待考。一说应作“猫猫”,指猫叫声。

【译文】

再向西三百里是阴山。浊浴水发源于阴山,向南流入蕃泽,水中有很多带花纹的贝类。山中有一种兽,形状像山猫,头部白色,名字叫天狗,发出的声音像猫叫,可以用它来防御凶险。

2.55 又西二百里,曰符 (dàng)之山 ,其上多棕 ,下多金玉,神江疑 居之。是山也,多怪雨,风云之所出也。

【注释】

①符 之山:即符 山,山名,当为祁连山中的一山岭。 :一说读作yáng。②棕:见2.6注②。③楠:见1.24注③。④江疑:传说中的神名。

【译文】

再向西二百里是符 山,山上长着很多棕榈和楠木,山下有很多金和玉,有一位名叫江疑的神居住在这里。这座山中常常下怪雨,风和云就是从这里兴起的。

2.56 又西二百二十里,曰三危之山 ,三青鸟 居之。是山也,广员 百里。其上有兽焉,其状如牛,白身四角,其豪 如披蓑,其名曰傲 (àoyē) ,是食人。有鸟焉,一首而三身,其状如 (luò) ,其名曰鸱(chī)

【注释】

①三危之山:即三危山,山名,在今甘肃敦煌市。②三青鸟:传说中为西王母取食的鸟。③员:同“圆”。④豪:通“毫”,指细而尖的毛。⑤傲 :传说中的一种兽。⑥ :鸟名,形状像雕。⑦鸱:这里指传说中的一种鸟。

【译文】

再向西二百二十里是三危山,三青鸟就栖居在这座山中。这座山方圆有一百里。山上有一种兽,形状像牛,通身白色,长着四只角,身上的毛像披着的蓑衣一样,它的名字叫傲 ,会吃人。山中有一种鸟,长着一个脑袋,三个身子,形状像 ,它的名字叫鸱。

2.57 又西一百九十里,曰 (guī)山 ,其上多玉而无石。神耆(qí)童 居之,其音常如钟磬(qìng)。其下多积蛇

【注释】

山:山名,具体所指待考。一说在今新疆境内。②耆童:即老童,是颛顼(zhuānxū)的儿子。颛顼是传说中古代部族的首领,号高阳氏。③积蛇:堆积在一起的蛇。

【译文】

再向西一百九十里是 山,山上有很多玉,没有石头。名叫耆童的神居住在这座山上,他发出的声音像敲击钟磬一样。山下有很多堆积在一起的蛇。

2.58 又西三百五十里,曰天山 ,多金玉,有青雄黄 。英水 出焉,而西南流注于汤(yáng)谷 。有神焉,其状如黄囊,赤如丹火,六足四翼,浑敦 无面目,是识歌舞,实为帝江也。

【注释】

①天山:山名。一说即位于今甘肃张掖的祁连山;一说指今新疆天山山脉东端的博格罗山;一说指今昆仑山脉北面的帖尔斯克伊山。现在的天山指横贯新疆中部、西端伸入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的巨大山系。②青雄黄:见2.34注②。③英水:水名,具体所指待考。与1.8中的英水不同。④汤谷:水名,具体所指待考。一说指今吐鲁番盆地。⑤浑敦:即“混沌”,指模糊一团的样子。⑥帝江:传说中的神名。一说即帝鸿,也就是黄帝。

【译文】

再向西三百五十里是天山,山中有很多金和玉,还有石青和雄黄。英水发源于天山,向西南流入汤谷。山中有一位神,形状像黄色的皮囊,红如火焰,长着六只脚,四只翅膀,脑袋部位混沌一团,分不清面目,却能唱歌跳舞,他其实就是帝江。

2.59 又西二百九十里,曰泑(yōu)山 ,神蓐(rù)收 居之。其上多婴短 之玉,其阳多瑾(jǐn) 之玉,其阴多青雄黄 。是山也,西望日之所入,其气员 ,神红光 之所司也。

【注释】

①泑山:山名,具体所指待考。一说指今新疆的火焰山;一说可能指今新疆罗布泊附近的高山。②蓐收:传说中的神名,掌管秋天万物的收藏。③婴短:“短”似应作“脰”,参见2.10注⑦。④瑾:美玉。⑤瑜:美玉。⑥青雄黄:见2.34注②。⑦气员:指气象浑圆。员:同“圆”。⑧红光:传说中的神名。一说即蓐收。

【译文】

再向西二百九十里是泑山,名叫蓐收的神居住在这座山中。山上有很多婴短玉,山的阳面有很多美玉,阴面有很多石青和雄黄。从这座山上向西望,可以看见太阳落山时气象浑圆,这种景象正是由名叫红光的神掌管的。

2.60 西水行百里,至于翼望之山 ,无草木,多金玉。有兽焉,其状如狸 ,一目而三尾,名曰 (huān) ,其音如 (duó) 。百声,是可以御凶,服之己 瘅(dàn) 。有鸟焉,其状如乌,三首六尾而善笑,名曰 (qíyú) ,服之使人不厌 ,又可以御凶。

【注释】

①翼望之山:即翼望山,山名,具体所指待考。一说在天山山脉中。②狸:见1.6注②。③ :传说中的一种兽。④ :同“夺”,指胜过、压倒。⑤已:治愈。⑥瘅:通“疸”,指黄疸病。⑦ :传说中的一种鸟。⑧厌:指梦魇,即做恶梦。

【译文】

再向西走一百里水路,就到了翼望山,山中不长草木,有很多金和玉。山中有一种兽,形状像山猫,长着一只眼睛,三条尾巴,名字叫 ,它的叫声仿佛能盖过各种声音,可以用它来防御凶险,吃了它的肉可以治疗黄疸病。山中有一种鸟,形状像乌鸦,长着三个脑袋,六条尾巴,常常发出笑声,名字叫 ,吃了它的肉可以使人不做恶梦,还可以用来防御凶险。

2.61 凡西次三经之首,崇吾之山 至于翼望之山 ,凡二十三山,六千七百四十四里。其神 状皆羊身人面。其祠 之礼,用一吉玉 瘗(yì) ,糈(xǔ) 用稷 米。

【注释】

①崇吾之山:见2.39注①。前面应有“自”字。②翼望之山:见2.60注①。③神:指山神。④祠:祭祀。⑤吉玉:彩色的玉。⑥瘗:埋葬。⑦糈:见1.10注⑨。⑧稷:古代的一种粮食作物。一说是黍属;一说即粟。

【译文】

总计西次三经中的山,从首座崇吾山到翼望山,共二十三座山,距离为六千七百四十四里。这些山的山神的形状都是羊身人面。祭祀他们的方法是:把一块吉玉埋入地下,用稷米作祭祀用的精米。 tlLQvtxkwJ716MgVa31McjKfZIX8qxoFztQ4WuhYaHWWtI0xDmLgP7HxhH5MHME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