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論變易、不易皆《易》之大義

治經者當先知此經之大義,以《易》而論,變易、不易 變與不變 ,皆大義所在,二者當并行不相悖。《周易正義·第一論易之三名》曰 唐太宗時期,國子祭酒孔穎達(574—648)奉敕主持編修《五經正義》,標誌着唐代經學的統一,其中《周易正義》乃由魏人王弼作注、孔穎達作疏 :“夫‘易’者,變化之總名,改换之殊稱 别稱 。自天地開辟,陰陽運行,寒暑迭來,日月更出,孚萌庶類 孚萌:孵育滋生。庶類:萬物,萬類 ,亭毒群品 亭毒:《老子》第五十一章云:“長之育之,亭之毒之,養之覆之。”有學者以“亭之毒之”當讀爲“成之熟之”,亭毒,引申指化育、養育。群品:義同“庶類” ,新新不停 新新:新之又新,不斷革新 ,生生相續,莫非資變化之力、换代之功 莫非:無不。資:具有,具備 。然變化運行,在陰陽二氣,故聖人初畫八卦 八卦相傳爲伏羲所作 ,設剛柔兩畫 八卦符號由陰(--)陽(—)兩種線形組成,陽爲剛,陰爲柔 ,象二氣也 象徵陰陽二氣 ;布以三位 上、中、下三個方位 ,象三才也 三才:指天、地、人 。謂之爲‘易’,取變化之義。既義總變化,而獨以‘易’爲名者,《易緯·乾鑿度》云 《易緯》是漢代緯書之一,鄭玄曾爲之作注,其中《乾鑿度》發明《周易》之旨爲最多。乾爲天,度爲路,意爲開辟通向天下之路 :‘易一名而含三義,所謂易也 平易,簡易 ,變易也 變化 ,不易也 不變 。’ 又云:‘易者,其德也。光明四通,簡易 立節 樹立節操 ,天以爛明,日月星辰,布設張列,通精 無門,藏神無穴 “穴”,一本作“内”。清人惠棟《周易述》卷二十二注云:“神在内,故藏神無内。有内不可言藏。”鄭玄注云:“俲易無爲,故天下之性莫不自得也。” ,不煩不擾,澹泊不失,此其易也。 鄭玄注云:“未始有得,夫何失哉。” 變易者,其氣也。天地不變,不能通氣;五行迭終 五行:水、火、木、金、土,古代稱構成物質的五種元素,常用其相互之間的相生相克來説明宇宙萬物的起源變化 ,四時更廢 四時:春、夏、秋、冬四季。鄭玄注云:“天道如之,而况於人乎。” ;君臣取象 取某事物之徵象 ,變節相移 變節:轉换時節 ;能消者息 消息:意爲消長,增減。鄭玄注云:“文王是也。” ,必專者敗 鄭玄注云:“殷紂是也。” ,此其變易也。不易者,其位也。天在上地在下,君南面臣北面,父坐子伏 乃就卦象在先天八卦圖中的位置而言。乾爲君,居於上,坐北朝南;坤爲臣,居於下,立南朝北。乾爲父,坐於上;震、坎、艮爲子,伏於下,所謂“父坐子伏”也 ,此其不易也。’ 惠栋《周易述》云:“天在上地在下,此陰陽之位也;君南面臣北面,父坐子伏,此貴賤之位也,皆不易之義。” 鄭玄依此義作《易贊》及《易論》云 鄭玄(127—200):字康成,北海高密(今山東濰坊高密)人。東漢經學大師,兼采今古文,遍注群經,以《三禮注》最爲著名。他整齊百家,融合今古文,在經學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易一名而含三義,易簡,一也;變易,二也;不易,三也。故《繫辭》云:“乾、坤,其《易》之蘊邪?”又云:“《易》之門戶邪?”又云:“夫乾,確然示人易矣 確然:剛健貌。示人易:以平易顯示於人 。夫坤,隤然示人簡矣 隤(tuí)然:柔順貌。示人簡:以簡約顯示於人 。”“易則易知,簡則易從。”此言其“易簡”之法則也。又云:“爲道也屢遷 體現的道理在於屢屢推遷 ,變動不居,周流六虚 周流:周遍流動。六虚:指六爻,《易》卦之畫曰爻,六十四卦中每卦六畫,故稱。宋人胡瑗《周易口義·繫辭下》云:“言一卦六爻,有陰有陽,上下周遍,互相更易,在於六位之間也。” ,上下無常,剛柔相易,不可爲典要,唯變所適 歸向,趨向 。”此言順時變易、出入移動者也 移動:變動 。又云:“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陳 一經陳列 ,貴賤位矣 位:各居其位 。動静有常,剛柔斷矣 斷:判然分明 。”此言其張設布列不易者也。’” 語出孔穎達《周易正義》卷首。

錫瑞案:孔穎達引證詳明。《乾鑿度》爲説《易》最古之書,鄭君兼通今古文之學,其解《易》之名義,皆兼“變易”“不易”之説。鄭引《易》尤切實,是《易》雖有“窮變通久”之義 《周易·繫辭下》:“《易》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 ,亦有不易者在。斯義也,非獨《易》言之,群經亦多言之,而莫著於《禮記》。《大傳》曰 《禮記》之第十六篇 :“改制度 《禮記》原文作“改正朔” ,易服色 改换車馬牲祭顔色,表示各代所尚不同 ,殊徽號 設置不同的旗幟名號 ,異器械,别衣服 穿不同于前朝的衣服 ,此其所得與民變革者也。其不可得變革者,則有矣:尊尊也,親親也,長長也,男女有别,此其不可得與民變革者也。”變革即變易也,不可變革即不易也。董仲舒漢初大儒 董仲舒(前179—前104):廣川(今屬河北衡水)人,西漢著名今文經學大師,專研《公羊春秋》,撰《春秋繁露》等。曾上《舉賢良對策》,提出著名的“大一統”“抑黜百家,表彰六經”等觀念,影響後世深遠 ,深得斯旨,其《對策》曰 即《舉賢良對策》,見《漢書·董仲舒傳》 :“道之大原出於天,天不變,道亦不變。”又曰:“爲政而不行 不得施行 ,甚者必變而更化之 更化:改革,改制 ,乃可理也 理:治理 。”後人讀之,議 其前後矛盾,不知董子《對策》之意,全在變法。以爲舜繼堯後,大治有道 大治:政治修明,天下安定 ,故可無爲而治 此指儒家一種政治主張,意謂以德化人,不重刑罰,而使天下治理,與道家順應自然、無所作爲而使天下治者有别 ;漢繼秦後,大亂無道,而漢多襲秦舊 秦朝舊制 ,故謂當變更化。不變者道也,當變者法也,亦即《易》以變易爲義,而有不變者在也。今之學者,不知“窮變通久”之義,一聞變法,群起而争,反其説者,又不知變易之中有不易者在,舉天地、君臣、父子不可變者亦欲變之,又豈可爲訓乎? ysbMuUxFJwcGXjVgshBaQlIz/JIooQ8v01Z5/jlWeFmDaAPPv9KJYzs9gtMG40f3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