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0.論黄宗羲論《易》取《王注》與《程傳》,漢之焦、京,宋之陳、邵,皆所不取,説極平允,近人復理焦、京之緒又生一障

黄宗羲《象數論序》曰:“夫《易》者,範圍天地之書也,廣大無所不備,故九流百家之學,俱可竄入焉。自九流百家借之以行其説,而於《易》之本意反晦矣 晦:湮没 。《漢·儒林傳》孔子六傳至菑川田何,《易》道大興,吾不知田何之説何如也。降而焦、京 焦延壽、京房 ,世應、飛伏、動爻、互體、五行、納甲之變 動爻:指卦中的老陰爻(數六)、老陽爻(數九),因此二卦皆要變動,故名 ,無不具者。吾讀李鼎祚《易解》 ,一時諸儒之説,蕪穢康莊 謂使康莊正道遭受玷污 ,使觀象、玩占之理 觀象:觀察卦爻之象以測吉凶。玩占:研究卦象卜辭 ,盡入淫瞽方技之流 淫瞽:侈濫昏昧 ,可不悲夫!有魏王輔嗣出而注《易》,得意忘象,得象忘言,日時歲月,五氣相推,悉皆擯落,多所不關,庶幾潦水盡而寒潭清矣 潦(lǎo)水:雨後積水 。顧論者謂其以老莊解《易》,試讀其注,簡當而無浮義,何曾籠絡玄旨 籠絡:包羅,統括 ,故能遠歷於唐,發爲《正義》,其廓清之功,不可泯也。然而魏伯陽之《參同契》、陳希夷之《圖書》,遠有端緒。世之好奇者,卑《王注》之淡薄,未嘗不以‘别傳’私之 以之爲微賤 。逮伊川作《易傳》 逮:及,至 ,收其昆侖旁 薄者 昆:通“渾”。昆侖:廣大無垠貌。旁薄:廣大宏偉 ,散之於六十四卦中,理到語精,《易》道於是而大定矣。其時康節上接种放、穆修、李之才之傳 种放:字名逸,自稱退士,北宋河南洛陽人,有《蒙書》《嗣禹説》等。穆修(979—1032):字伯長,鄆州(今山東鄆城)人。北宋散文家,曾師事陳摶,傳其《易》學。李之才:字挺之,青州人,曾從穆修學《易》 ,而創爲《河圖》先天之説,是亦不過一家之學耳。晦庵作《本義》,加之於開卷,讀《易》者從之。後世頒之學官,初猶兼《易傳》并行,久而止行《本義》。於是經生學士,信以爲羲、文、周、孔其道不同。所謂象數者又語焉而不詳,將夫子之韋編三絶者,須求之賣醬箍桶之徒 指微賤之人 ,而《易》學之榛蕪,仍如焦、京之時矣。晦翁曰:‘談《易》者譬之燭籠,添得一條骨子,則障了一路光明。若能盡去其障,使之統體光明,豈不甚好!’ 語出《朱子語類》卷六十七。 斯言是也。奈何添入康節之學,使之統體皆障乎?世儒過視象數,以爲絶學,故爲所欺。余一一疏通之,知其於《易》本了無干涉,而後反求之《程傳》,或亦廓清之一端也。” 語出黄宗羲《南雷文定》三集卷一。

錫瑞案:黄氏此説,但取王弼《注》與《程傳》之説理者,而尤推重《程傳》,漢之焦、京,宋之陳、邵,皆所不取,説甚平允。焦、京之《易》,出陰陽家之占驗,雖應在事後,非學《易》之大義;陳、邵之《易》,出道家之修煉,雖數近巧合,非作《易》之本旨。故雖自成一家之學,而於聖人之《易》,實是别傳而非正傳。俞琰曰 琰字玉吾,號全陽子、林屋山人、石澗道人。宋末元初吴郡(今蘇州)人,著有《周易集説》《易圖纂要》《周易參同契發揮》《易外别傳》等 :“《先天圖》雖《易》道之緒餘,亦君子養生之切務。”又曰:“丹家之説,雖 出於《易》,不過依仿而託之者,初非《易》之本 義。” 語出俞氏《易外别傳序》。 因作《易外别傳》以明之。俞氏深於丹家,明言陳、邵之圖爲《易》外别傳,乃彼道家自認不諱。吾儒家猶據以説《易》,斯可謂大惑矣。近世學者於陳、邵之圖,闢之不遺餘力 闢:駁斥 ,而又重理焦、京之説,是去一障又生一障,曷若如黄氏言盡去其障之尤善乎?惟焦循《易圖略》,遍斥納甲、納音、卦氣、爻辰之失 納音:漢代《易》學術語,將十二地支、十二月、十二方位、八風及卦爻配納十二律,故名 ,曰:“納甲、卦氣,皆《易》之外道。趙宋儒者闢卦氣而用先天,近人知先天之非矣,而復理納甲、卦氣之説,不亦唯之與阿哉 唯:恭敬的答聲;阿:怠慢的答聲。唯之與阿,意謂相差無多 !” cjnBl/O1FHGfKcBrd/kSXEzEscsFAOHDUl72uZPCukmmFocikXuUgSgWuILNkj68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