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8.論《先天圖》不可信,朱子《答袁機仲書》乃未定之説

宋人圖書之學,近儒已摧陷廓清,學者可勿道矣。而朱子之説,猶有不得不辨者。《答袁機仲書》曰:“據邵氏説,先天者,伏羲所畫之《易》也;後天者,文王所演之《易》也。伏羲之《易》初無文字,只有一圖以寓其象數,而天地萬物之理、陰陽始終之變具焉。文王之《易》即今之《周易》,而孔子所爲作傳者也。孔子既因文王之《易》以作傳,則其所論固當專以文王之《易》爲主。然不推本伏羲作《易》畫卦之所由,則學者必將誤認文王所演之《易》,便爲伏羲始畫之《易》,只從中半説起,不識向上根原矣。故《十翼》之中,如八卦成列,因而重之,太極 又稱太初、太一,指天地陰陽未分時的混沌狀態 、兩儀 指天地或陰陽二氣 、四象 指春夏秋冬四時,對應於少陽、老陽、少陰、老陰四種爻象 、八卦 《易·繫辭上》云:“《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業。” ,與天、地、山、澤、雷、風、水、火之類,皆本伏羲畫卦之意。而今新書《原卦畫》一篇 見於朱熹《易學啓蒙》 ,亦分兩儀,伏羲在前,文王在後。必欲知聖人作《易》之本,則當考伏羲之畫;若只欲知今《易》書文義,則但求之文王之經、孔子之傳足矣。兩者初不相妨,而亦不可以相雜。來教乃謂專爲邵氏解釋 來教:來相教益,常用作對他人來信的敬稱 ,而於《易經》無所折衷,則恐考之有未詳也。” 語出《晦庵集》卷三十八。 《本義·圖説》曰:“右《易》之圖九,有天地自然之《易》,有伏羲之《易》,有文王、周公之《易》,有孔子之《易》。自伏羲以上,皆無文字,只有圖畫,最宜深玩,可見作《易》本原精微。文王以下,方有文字,即今之《周易》。然讀者亦宜各就本文消息 消長,增減 ,不可便以孔子之《易》爲文王之説也。” 語出《周易本義》卷首。

錫瑞案:朱子此説與經學大有關礙 妨礙,牽連 。《六經》皆出孔子,故漢初人以爲文王但重卦而無辭,卦辭、爻辭皆孔子作。其後乃謂文王作卦爻辭,又謂文王作卦辭、周公作爻辭,《孔疏》遂以文王、周公作者爲經,孔子作者爲傳,則已昧於經傳之别,而奪孔子之制作以歸之文王、周公矣。然《易》歷三聖,道原一揆 本原於同一道理 ,猶未始歧而二之也。自宋陳、邵之圖書出,乃有伏羲之《易》與文王之《易》、孔子之《易》,分而爲三。朱子此説,更增以天地自然之《易》判而爲四,謂不可便以孔子《易》爲文王之説,又謂不可誤認文王所演之《易》爲伏羲始畫之《易》。則是學《易》者,於孔子之明義理切人事者,可以姑置勿論,必先索之杳冥之際、混沌之初。即使真爲上古之傳,亦無裨於聖經之學,矧其所謂伏羲者非伏羲也 矧(shěn):況且 ,乃陳、邵之書也。且非儒家之言,乃道家之旨也。夫以道家之旨解《易》,固不始於宋人,虞翻明引《參同契》,是道家之旨也;王弼以老氏注《易》,亦道家之旨也。然二人但以道家之旨雜於儒家之中,宋人乃以道家之書加乎孔子之上。以圖書之學説《易》,亦不始於宋人,卦氣、爻辰出於讖緯,亦圖書之學也。然漢人以讖緯爲孔子所作,説雖近誣,尚不失爲尊聖;宋人乃以羲、文列孔子之上,説尤近誣,而聖更不尊矣。學如孔子,亦云至矣,不當更求之於孔子之上;時代如孔子,亦云古矣,不當更推之於孔子之前。世去孔子一二千年 去:距離 ,聖學之僅存不過什一千百,乃於其僅存者視爲未足,必遠求之荒渺無徵,飾僞欺人,迭相祖述 效法,闡揚 ,怪圖滿紙,迷誤後學。王鳴盛謂宋儒以虞廷十六字爲三聖傳心 王鳴盛(1722—1797):字風喈,一字禮堂,號西莊,嘉定(今屬上海)人。清代吴派考據學大師,著有《十七史商榷》等。虞廷十六字:指《尚書·大禹謨》所載“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十六字,是舜傳位給禹時告誡大禹的話,宋儒奉爲歷聖相傳的心法 ,此《風俗通》所云“鮑君神”之類 鮑君神:鮑,鹹乾魚。東漢應劭《風俗通》卷九載,有一汝南人野外沼澤地打得一麋鹿,拴於樹旁再去打獵。有一經商車隊路過,遂將麋鹿牽走,而放置一條大乾魚以示補償。獵人回來覺得奇怪,以爲澤地不當有乾魚,遂以爲神,且鄉人共捐資建廟供奉。後用以指不經思慮分辨而編造神話,盲目崇信 ,予謂《先天》諸圖乃真鮑君神之類也。《朱子語類》曰:“《先天圖》傳自希夷 陳摶,號希夷先生 ,即希夷又自有所傳,蓋方士技術,用以修煉。” 語出《朱子語類》卷一百。 則朱子非不知《先天圖》不可信。《答袁機仲》蓋未定之説,不可不辨。 FePqxy3caPH08YA2u2tRWBvyzNI28/IE+b1AoLO1mwSKS7IpCmzSeuHhIvxxfdV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