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9.論傳經之人惟《易》最詳,經義之亡惟《易》最早

孔子删定《六經》,傳授之人,惟《易》最詳;而所傳之義,惟《易》之亡最早。《史記·仲尼弟子列傳》曰:“孔子傳《易》於商瞿 字子木,春秋末魯國人,孔子弟子 ,瞿傳楚人馯臂子弘 馯臂,字子弘,一説字子弓,傳爲子夏門人 ,弘傳江東人矯子庸疵 矯疵,字子庸。一説爲魯人 ,疵傳燕人周子家豎 周豎,字子家 ,豎傳淳于人光子乘羽 淳于:縣名,屬北海郡(郡治在今山東青州、昌樂一帶)。光羽,字子乘 ,羽傳齊人田子莊何 田何,字子莊,菑川人 ,何傳東武人王子中同 東武:縣名,今山東諸城。王同,字子中 ,同傳菑川人楊何,何元朔中以治《易》 元朔:漢武帝年號(前128—前123) ,爲漢中大夫 官名,備顧問應對 。”《漢書·儒林傳》曰:“自魯商瞿子木受《易》孔子,以授魯橋庇子庸,子庸授江東馯臂子弓,子弓授燕周醜子家,子家授東武孫虞子乘,子乘授齊田何子裝,田何授東武王同子中。雒陽周王孫、丁寬 字子襄,梁人 、齊服生 即濟南伏生 ,同授淄川楊何, 字叔元。寬授同郡碭田王孫 碭:地名,今安徽碭山 ,王孫授施讎 字長卿,江蘇沛人 、孟喜 字長卿,東海蘭陵(今屬山東蒼山)人 、梁丘賀 字長翁,琅琊諸(今山東諸城)人 ,繇是《易》有施、孟、梁丘之學 繇:通“由”。繇是:於是 。” 引文與《漢書》原文稍異。 《史》《漢》載商瞿以下傳授名字,子弘即子弓,矯疵即橋庇,周醜即周豎,光羽即孫虞。《史記》以爲子弘傳子庸,《漢書》以爲子庸傳子弓,各有所據,而小異大同。孔門傳《易》之源流,在漢固甚明也。《史記》止於楊何,距商瞿八傳,《漢書》下及施、孟、梁丘,距商瞿九傳。《史記·儒林傳》云:“言《詩》於魯則申培公,於齊則轅固生,於燕則韓太傅 燕人韓嬰 ,言《尚書》自濟南伏生,言《禮》自魯高堂生,言《易》自菑川田生,言《春秋》於齊、魯自胡毋生 一作胡母生,字子都,西漢齊(今山東臨淄)人,專治《公羊春秋》。漢景帝時爲博士,曾與董仲舒同業 ,於趙自董仲舒。”是皆言漢初傳經諸人,而申公、轅固、韓嬰、伏生、高堂生等,皆不言其所授,蓋史公已不能明。惟於《易》云:“自魯商瞿受《易》孔子,孔子卒,商瞿傳《易》,六世至齊人田何,字子莊,而漢興。田何傳東武人王同子仲,子仲傳菑川人楊何。”史公父談受《易》於楊何,故於《易》之授受獨詳。史公能詳《易》家授受之人,豈不能知《易經》作卦爻辭之人?而《周本紀》但云文王重卦,《魯世家》不云周公作爻辭,則文王、周公無作卦爻辭之事。《孔子世家》云“序《彖》繫《象》”,即卦爻辭在其中矣。《史記》不及丁寬,《漢書》以爲寬授田王孫,王孫授施、孟、梁丘。又云:“至成帝時,劉向校書 劉向(前77—前7):原名更生,字子政,江蘇沛人。西漢經學家、文獻學家。漢成帝河平三年(前26),奉詔領銜校理皇室圖書,分典籍爲六藝、諸子、詩賦、兵書、術數、方技六部,撰成《别録》,是我國最早的綜合圖書目録 ,考《易》説,以爲諸《易》家説皆祖田何、楊叔 即楊何 、丁將軍 即丁寬 ,大誼略同 大誼:大義,要旨 ,唯京氏爲異黨。焦延壽獨得隱士之説,託 之孟氏,不相與同。”據《漢書》,則田何、丁寬、楊何之學本屬一家,傳之施、孟、梁丘,爲《易》之正傳;焦、京之學,明陰陽術數 以種種方術推測人的氣數和命運,亦稱“數術”,《漢書·藝文志》之“數術略”,分天文、曆譜、五行、蓍龜、雜占、形法六類 ,爲《易》之别傳。乃至於今,不特王同、周王孫、丁寬、服生之《易傳》數篇無一字存,即施、孟、梁丘,漢立博士,授生徒以千萬計,今其書亦無有存者,轉不如伏生《尚書》,齊、魯、韓《詩》,猶可稍窺大旨。豈非事理之可怪,而經學之大可惜者乎?後惟虞翻注《易》 虞翻(164—233):字仲翔,會稽餘姚(今浙江餘姚)人。三國吴經學家,有《周易注》十卷 ,自謂五世傳《孟氏易》,其注見李鼎祚《集解》稍詳 李鼎祚:資州磐石(今屬四川資中)人,唐代《易》學家,著有《周易集解》 ,近儒張惠言爲之發明 張惠言(1761—1802):字皋文,武進(今江蘇常州)人。清代詞人、經學家,有《周易虞氏義》等 。此則孟氏之學支與流裔 支:支脈。流裔:沿承之流派 ,猶有存者,而漢儒《易》學幸得存什一於千百也。 WfqicTjDO7FGZH2cImMqF/LUmTHS+7/1XTbLX5aycqrE7swuDB3dOBtI4E2Nrqb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