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群英荟萃,太空门槛有多高

1959年,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在为“水星”计划选拔第一批航天员的时候,对候选者的要求是:具有工程方面的学士学位,40岁以下,身高不超过1.85米,身体健康,试飞员学校毕业,为合格的喷气式飞机驾驶员,并具有1500小时以上的飞行经验。对身高的限制是因为当时“水星”载人飞船座舱狭小,高个子装不下。当时全美国能满足这些选拔标准的人共有500名。NASA最后从这500人中选拔出7人,成为美国首批航天员。

在“水星”计划的7名航天员中,有一名叫约翰·格伦的航天员,他出生于1921年7月18日,1959年被选为航天员时年龄是38岁,3年后他驾驶“水星”飞船完成美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36年后,在格伦77岁高龄时他又被任命为“发现号”航天飞机航天员。1998年10月29日,他参加了航天飞机的9天飞行,同航天机组的其他乘员一起圆满地完成了这次航天任务。

格伦身上反映出40年来航天员选拔标准的变化。随着载人航天技术的发展,航天员选拔标准大幅度放宽,而且载人航天技术的发展永无止境,人人都可能成为航天员的日子不会太远。

也许有一天,普通人也可以买一张太空机票,乘坐舒适的载人航天器到太空去旅游,尝试一下当航天员的滋味!

俄罗斯

俄罗斯航天员的选拔与苏联时期的选拔工作一脉相承。苏联第一批航天员的选拔工作从1957年开始启动,科学家们首先对诸如飞行员、潜水员、医生、工程师和学者等各个职业的从业人员分别进行了反复的对比分析,最后不约而同地发现在空军飞行员中选拔航天员是一条捷径,并且一致认同最好是从喷气式飞机驾驶员中选拔。这是由于这些驾驶员经过长期高空、高速飞行环境的锻炼,能较快地适应恶劣的航天环境,并且,他们有驾驶飞行器的牢靠基础,遇事能迅速果断地决策,善于应付各种意外情况。同时,在部队服务的人员,人事、技术和健康档案齐全,便于进行全面审查。

此外还有一些规定,例如要求试飞学校毕业,有1500小时以上的飞行经验,年龄40岁以下,体重70千克以下,身高1.80米以下,有工程学或科学方面的学士或同等学位,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思想素质等。

图1.1 1960年的苏联航天员合影

选拔采用淘汰法,一轮比一轮严格。首先在苏联空军中确定约3000名飞行员作为候选对象,分三个方面进行选拔:技术及个人特性、健康状况和航天特殊环境因素的应急耐力。

前两项由医学专家和心理学家做一般的医学及心理素质检查,需要连续几天住院进行。第三项应急耐力检查要在低压舱、爆炸减压舱和离心机等特殊设备上完成。其中比较特殊的检查有:对在水平台上站立很久的候选者测验其定向能力和血管紧张程度;让候选者在短时间内从噪声中选出有用的信号和在高速运动中完成指定的一系列任务,以测试其记忆力和协调性;把单独一个人或几个陌生人关在密封舱内进行隔离试验,观察各组成员之间的行为及抗寂静、抗孤独的耐力等。

上述检查和选拔的淘汰率很高,约有50%的人没有通过前两项,通过航天耐力选拔的更少。当时苏联航天员在一年的时间内,要骑自行车1000千米,滑雪3000千米,越野跑步200多千米。

图1.2 苏联功绩卓著的航天员加加林和捷列什科娃

1959年10月,苏联从大量报名者中经过身体素质检查精挑细选出206人,然后经过医生大刀阔斧、毫不留情的复查淘汰180多人,留下20人进行第一批航天员培训,再经过严格的训练、筛选和淘汰,最后只剩下6人进入苏联首次航天飞行任务选拔。

图1.3 马来西亚航天员法伊兹·哈利德在莫斯科星城接受转椅训练

6选1难于上青天,因为这6个人都训练有素,不存在谁比谁有更多优势的问题。结果在发射载人宇宙飞船前4天选中加加林。这是因为,赫鲁晓夫作过如下指示:必须是纯俄罗斯人。而且谁最能代表国家的形象,谁的外表更耐看,谁的微笑更迷人等都成为考虑的因素。因而,帅小伙加加林被选中了,具备同等条件的乌克兰族的航天员季托夫成为首次航天的预备航天员。

此后,随着苏联航天技术的成熟,航天员的选拔标准也有所放宽,驾驶员可以从航空俱乐部成员、大学生和妇女中选拔,年龄放宽到40岁或以上,但仍要求飞行任务专家有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1960—1963年,苏联从3000多候选者中筛选出21人,其中有3位女性。

总的来说,苏联/俄罗斯的载人运载工具都是“联盟号”飞船,它的加速度大,起飞和回收时的舒适性不如美国的航天飞机,这也缩小了航天员的选拔范围。

链接:航天员的身高

在早期太空探险竞赛中相对领先的苏联,使用的飞行器则相对较小。由于这个原因,苏联在选拔宇航员时也考虑到了身高因素,例如1961年首位进入太空的尤里·加加林,身高就只有1.57米。

航天员的身高对于飞行任务的顺利完成有很大影响。在20世纪90年代,NASA资深航天员斯科特·帕拉金斯基和搭档温迪·劳伦斯,就曾经因为身高遇到麻烦。当时,俄罗斯“联盟号”飞船曾一度“禁止”他们进入:身高1.88米的帕拉金斯基在里面腿显得太长了,而只有1.60米的劳伦斯则够不着一些控制设备。虽然后来“联盟号”进行了一些改造,让他们登上了飞船,但帕拉金斯基和劳伦斯也从此分别得到了“太高”和“太矮”的绰号。

俄罗斯“联盟号”飞船的驾驶舱宽2.1米,能坐下3个人。每年都有一些美国航天员搭乘“联盟号”飞往太空。美国的航天飞机退役后,俄罗斯的“联盟号”将成为美国航天员进入太空的唯一方式。

从历史上来看,美国早期的航天员相对而言都是比较高的。比如在1947年成功突破音障的著名试飞员查克·耶格尔,身高就达到1.88米;在1961年第一位进入太空的美国航天员阿兰·谢泼德,身高也达到1.80米;8年之后,航天员尼尔·阿姆斯特朗成为第一位登上月球的人,他的身高为1.75米,和他一起登上月球的巴兹·奥尔德林身高则为1.78米。

美国

第一次选拔

一开始,美国的航天员选拔不打算走苏联的老路子,因此规定除了飞行员外,气球驾驶员、潜艇成员、潜水员、赛车驾驶员、登山运动员以及探险家都可以报名。兜了一大圈之后,美国人发现还是苏联人的办法好,于是美国也开始从空军飞行员中挑选航天员。

但是美国比苏联更进了一步,他们决定从空军试飞员中选拔航天员。空军试飞员更优秀,他们除了具备歼击机飞行员的素质外,在空中有更强的应付意外情况的能力,以及判断准确、胆大心细、决策迅速和动作灵活的优点。

1958年12月,美国有关部门制订发布了征召航天员职位的民政通告的计划,并决定在空军试飞员中征召全部所需航天员。选拔的基本要求有:试飞学校毕业,有1500小时以上的飞行经验,年龄40岁以下,体重70千克以下,身高1.80米以下(为适应当时有限的密封座舱容积),有工程学或科学方面的学士或同等学位,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思想素质等。

1959年,NASA从508名试飞员的档案中挑选出110人,经过进一步测试后,110人被缩减到69人,之后又减到32人。这32人随即开始紧张的身体测试——能承受多高的温度?能耐受多大的噪声?在累瘫了之前能吹起多少气球?脚能在冰水里待多长时间?骑脚踏车能跑多长距离?

图1.4 美国早期的7名穿着“水星”服的航天员

图1.5 1968年8月13日,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新闻节目主持人沃尔特在尝试低重力模拟器训练,这是早期的一种航天员训练模式

最后经过严格的体格检查和特殊应急试验检查,录取7人进行第一批航天员培训。他们是后来3年半的时间里全美国仅有的7名航天员,智商从130到145不等,平均为136。在尚未做任何事情的情况下,他们一转眼便成了全球少年和其他追星族们崇拜的英雄。

选拔航天员的健康素质要求,与选拔空军驾驶员差不多,此外还有特殊耐力要求,如最大体力负荷、抗超重、抗低气压、抗振动、抗热、抗隔绝环境和高位耐力等。

第一次选拔,美国从500名试飞员中挑出了7名航天员。但是由于美国的航天员需求量太大,到第二批选拔航天员时条件又宽松多了,候选者不局限于试飞员和飞行员,而是扩大到航空俱乐部的成员和飞行大专院校的学员等。年龄和民族也不再限制。再往后还挑选了非职业航天员,如载荷专家、军事任务家以及航天旅游者。

现在在美国,航天员的挑选和训练均由NASA负责。只要是美国公民,不管是军队还是社会人员均可报名,报名者直接写信给约翰逊航天中心航天员挑选办公室,或者通过网上下载报名表就行。美国人看重智力和体力性能,只要符合要求,40岁左右的科学家和工程师都有可能当上航天员,当然学历越高越好。总之,NASA要寻找的人是具有较深科学背景的、有所特长的人。

驾驶航天员、任务专家航天员和载荷专家

“航天员”这个词是比较笼统的称呼,其实现在的航天员可分为不同的类型,不同类型的航天员有不同的选拔标准和训练要求。以美国为例,美国航天飞机上的航天员分为驾驶航天员、任务专家航天员和载荷专家。

驾驶航天员中有一名是航天机组的组长,又称“指令长”,在飞行期间他要对航天飞机、机组成员、飞行安全和飞行任务的完成负全部责任。驾驶航天员的主要任务是协助指令长工作,具体负责航天飞机的操纵和控制,使用遥控机械臂对卫星进行部署和回收。

图1.6 美国有效载荷专家在水槽进行模拟太空操作训练

图1.7 在美国航天模型测试中心,一名操作工程师正在进行材料修复技术适配训练

任务专家航天员负责航天飞机各系统的管理和计划机组成员的活动,进行后勤保障和各种实验。任务专家航天员最重要的任务是进行太空行走,在航天飞机轨道器的货舱内(货舱与外面相通,不加压)完成各种操作。

载荷专家主要负责航天飞机上的有效载荷和科学实验。某些有效载荷是一些非常复杂的科学仪器和实验设备,需要专门的人来管理和控制。这些人不是职业航天员,而是一些在天上工作的科学家和工程师。

在航天飞机的三类航天员中,驾驶航天员的选拔标准最严,载荷专家的要求最宽。NASA的新规定中,对驾驶航天员申请人的基本要求与20世纪50年代末期选拔“水星”计划航天员时的标准相比,没有太多变化。当然,有些地方有所放宽,如:对年龄没有明确规定,不一定要从空军试飞员学校毕业,飞行时间从1500小时下降到1000小时,对身高的限制也明显放宽。

对任务专家航天员的基本要求是:必须是美国公民,除获得工程、生物学、物理学或数学方面的学士学位外,还必须有3年相关专业的实践经验(但如果有更高学历,则可替代部分或全部的实践年限:硕士学位可替代1年的实践经验,博士学位可替代3年的实践经验);身高条件要符合NASA的Ⅱ级体检标准;此外还要视力良好、血压正常、身高为1.46~1.90米。

对任务专家航天员与驾驶航天员申请人的要求有明显不同。首先,申请任务专家航天员更注重学历,特别是还要求有一定的专业实践经验;其次,申请任务专家航天员不要求有驾驶喷气式飞机的经验;最后,身体条件也被放宽,申请任务专家只需通过Ⅱ级体检标准即可。但是任务专家航天员执行的许多特殊任务代表了美国的国家利益,所以必须由美国公民担当,许多优秀的人选被拦在外面。

图1.8 NASA正在利用新的激光技术作为一种手段来收集航天员的身体测量数据

驾驶航天员和任务专家航天员都是职业航天员,载荷专家不是职业航天员,而是随同有效载荷上天的科学家或工程师。因此,每次航天飞机飞行是否需要上载荷专家不是由NASA决定,而是由有效载荷所属的单位或公司决定。例如有效载荷是一些特殊的研究设备或实验仪器,上天时一定要有人在上面操纵和维护,载荷的拥有单位必须向NASA提出申请,经同意后即可派一名对该设备或仪器非常熟悉和有经验的专家,同职业航天员一起上天,负责完成专门的研究和实验任务。

对载荷专家的选拔虽然没有驾驶航天员和任务专家航天员那样严格,但也有一定标准。首先,必须对所要进行的研究或实验工作非常熟悉;其次,身体健康,能通过航空航天局制定的Ⅲ级体检标准;最后还要能讲流利的英语。因此,载荷专家可以不是美国公民,但英语必须过关。

链接:日本的航天员选拔

目前已经上天的载荷专家中2/3不是美国人,他们分别来自20多个国家或地区,而且大部分国家都只有一名“代表”。

虽然其他国家的载荷专家也是按照NASA的标准进行选拔,但由于要选的人太少,而报名者太多,各个国家都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增加一些限制条件。例如日本对航天员申请人的条件和素质要求是:

①必须具有日本国籍;

②必须具有自然科学领域(如物理学、工学、医学、牙科学、药学和农学等)学士以上的学位;

③必须在自然科学领域研究、设计或开发方面有3年以上的实际工作经验,但如具有硕士学位,可以减去1年,如具有博士学位,可替代3年工作经验;

④能顺利完成航天员训练任务,具有载人航天所需的科学知识和技术;

⑤精通英语,能顺利地进行口头交流;

⑥必须符合相关生理和心理要求;

⑦必须具有日本航天员所应有的文化教养;

⑧必须能在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工作10年以上,并可长期在国外执行任务。

日本航天员的具体选拔过程分为初选、第一次选拔、第二次选拔和最后选拔,其中最后选拔先在日本筑波空间中心进行生理测试,再到NASA约翰逊航天中心进行体检。如果顺利通过,申请人就成为航天员候选人。根据目前NASA对航天飞机和国际空间站航天员的要求,航天员候选人要经过3年半的训练才能成为正式航天员。在这3年半的训练中,第一年为基础训练,第二年为高级训练,最后还有1年半的专门强化训练。

图1.9 3名日本航天员在美国接受失重飞机训练

中国

我们国家选拔航天员,虽然有国外的选拔条件作参照,但毕竟还要符合中国的国情。比如,航天员的个头多高算标准,要高个子好还是矮个子好?体型选什么样的?体重多少算标准?别以为这些是个小问题,在飞船上,吃喝拉撒睡甚至是比工作还重要的事情。为了解决航天员的标准问题,早在20世纪70年代初,在我国“航天之父”钱学森的直接关怀和协调下,代号为“曙光一号”的载人飞船科研计划方案开始形成,国防科工委某研究所专门抽出3个人到飞行部队摸底,研究什么身体情况合格,一条一条地定了上百条,初步确定了中国航天员的选拔标准。最初的航天员临床医学检查主要是借用航空飞行员的检查内容和标准,唯一的差别是略高一点,同时增加了航天适应性选拔。

20世纪70年代初,中国航天员的选拔标准规定航天员必须有飞行经验,这就把航天员的选拔局限在现役飞行员中。在同等条件下,首选歼击机飞行员。因为在所有的飞行员中,歼击机飞行员要求的条件最高。歼击机的优秀飞行员都有良好的学习和记忆能力,能够迅速牢记各种数字、符号和图像。如把技术难度分为10级,那么驾驶波音大型客机的水平仅属1~2级,而驾驶航天机就需要9级左右。

当时,中国从1000多名飞行员中选拔了19名,与美国和俄罗斯的挑选概率基本一致。我国的选拔标准为:年龄应在26~45岁,身高1.58~1.85米,体重50~80千克。这个标准,主要是考虑到飞船的空间极为有限,身材小一点,就能为飞船腾出更多空间,减少飞船不必要的载荷。而且,从人体生理学的角度讲,身材粗矮一些的人,其脊柱对抗飞船升空及着陆时冲击力的能力会更强一些。虽然后来“曙光一号”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发射,但是其前期工作为以后的“神舟”系列载人飞船遨游太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中国航天的科技水平已是今非昔比。红红火火的对外发射服务不仅让中国航天与世界接轨,更是产生了“长二捆”这样让载人上天成为可能的“天车”。世纪之交,中国人的登天激情再次熊熊燃烧起来。

1992年9月21日,江泽民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做出了实施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在这次会议上,江总书记明确指出,要下决心搞载人航天。中国载人航天由此又掀开了崭新的一页。代号为“921”的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正式上马。

1995年10月下旬,空军和国防科工委从空军飞行员中展开了预备航天员的选拔。对预备航天员的身体条件要求非常严苛,如必须无药瘾、酒瘾、烟瘾,不偏食、易入睡等,甚至连痤疮、腋臭乃至打呼噜这些在常人看来无关紧要的生理现象,也在考虑之内。而包括心理功能、特殊耐力和心理素质等几个方面在内的特殊功能检查更是一般人难以逾越的关口。

选拔初期的工作进展迅速,有1506名飞行员符合基本条件,进行详细调查后,确定出886名飞行员参加初选,半年之后,97人被确定初步合格,再经过专家分析评定,最后被选到北京空军总医院住院检查的飞行员只剩下60名。

60名飞行员被分为四批,每批15人,分别来到北京接受新一轮更为严格的选拔,一关一关筛选下来,最后只有20人确定入选,不过这依然不是最终的结果。还要对20人的家族病史等情况进行调查,包括谁家的爷爷奶奶、叔叔舅舅等亲属的健康状况,曾经得过什么病,因何原因去世,事无大小,一清二楚。他们的妻子和孩子也被接到北京,进行详尽而严格的临床体检。

最终,12名优秀的飞行员脱颖而出,和另两名航天员教练员一起成为预备航天员。选拔淘汰率达到了99%,真正的百里挑一,标准之高,常人难以想象。

1998年1月5日,由14名预备航天员组成的中国首支、世界上第三支航天员大队正式成立。2003年7月,经上一级航天员选评委员会评定,14名航天员全部获得三级航天员资格。从这一天起,14名航天员都具备了独立执行航天飞行任务的能力。到目前为止,这支英雄航天员大队已经有6名航天员飞上了太空,他们分别是:杨利伟、费俊龙、聂海胜、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

图1.10 中国首批选出来的14名航天员

图1.11 中国航天员中心标志

图1.12 航天员走出模拟器,从左至右依次是:吴杰、翟志刚、聂海胜、杨利伟、费俊龙、景海鹏、刘伯明

欧洲

最新一轮选拔

2008年4月10日,欧洲航天局(ESA)对外宣布,将在其17个成员国中选拔新一批航天员。5月19日,选拔活动正式启动,并开始接受网上报名。这是ESA的第三次航天员选拔,也是欧洲16年来进行的首次航天员选拔。欧洲航天局这次计划选拔4名预备航天员,但是报名人数远远超出了人们的预料。

从消息公布之日起,立刻引起广泛关注,报名参选者十分踊跃。截至报名结束时,已有8413人进行了网上报名,而1992年选拔收到的有效申请只有5494份。可以看出,同上次相比,这次的申请人数增加了约50%。

图1.13 1992年招募的6名航天员

ESA的上一次航天员选拔于1992年结束,当时公开选拔了6名航天员。因载人航天计划的不断调整,16年来ESA没有再进行新的航天员选拔。随着航天员年龄的增加以及其他多种因素的影响,先后有多名航天员退役。欧洲航天员队伍规模日趋萎缩,人数由最初的16人减少到现在的8人。这8名来自6个不同成员国的航天员年龄普遍偏大——最小的43岁,最大的56岁。随着国际空间站建设的逐步推进,特别是欧洲自主研制的哥伦布实验舱在太空的成功组装,现有航天员的数量已不能满足未来欧洲载人航天任务的需求,在这种背景下,ESA决定于2008年5月启动新一轮的航天员选拔。

图1.14 欧洲航天局最初的3名航天员,从左至右依次是:克劳德·尼克列(瑞士)、乌波·欧克斯(荷兰)和乌尔夫·迈尔伯德(德国)

早在1977年,作为国际合作计划的一部分,ESA开始了历史上首次航天员选拔,选出了欧洲首批航天员。从此,欧洲拥有了自己的航天员。首批航天员的主要任务是参与美国早期的“天空实验室”计划(Skylab)及航天飞机计划。但是,ESA当时并没有统一的航天员大队,航天员分别属于不同成员国,进行分散式管理。

欧洲航天员大队正式成立于1998年。ESA是国际空间站的重要合作伙伴,随着国际空间站的建设和投入使用,预计1998—2013年的15年间,欧洲航天员将执行44次载人飞行任务。由于航天员分属不同国家,按照旧的管理模式,至少需要26名航天员才能满足任务需求。但如果将欧洲各国航天员进行整合,编制成统一的航天员大队,则能大大提高航天员的使用效率——因为仅需16名航天员就能完全满足任务需要。ESA审慎地评估了其航天政策,最终做出了以ESA的核心航天员为主体、整合各成员国航天员并成立统一的航天员大队的决策。2002年,欧洲航天员大队整合工作全部完成。

选拔标准和条件

根据ESA公布的时间表,此次航天员选拔周期为1年左右:2008年5月19日至6月18日为网上报名阶段,2008年7—8月进行第一轮心理选拔,2008年9—12月进行第二轮心理选拔,2009年1—2月进行医学选拔,2009年4—5月确定人选,2009年7月,新选拔出的航天员开始基础训练。

报名参加欧洲航天员选拔必须首先符合一些基本条件,符合这些基本条件的人才能够有机会进入下一轮选拔,并最终有机会成为欧洲航天员。这些基本条件与16年前的条件十分相似:申请人可以是男性或女性,但必须是欧洲航天局17个成员国(奥地利、比利时、丹麦、芬兰、法国、德国、希腊、爱尔兰、意大利、卢森堡、荷兰、挪威、葡萄牙、西班牙、瑞士、瑞典和英国)的公民,年龄范围27~37岁,身高1.53~1.90米,具备良好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具有3年以上相关领域的工作经验。

图1.15 欧洲航天局原先的16名航天员

但是此次选拔,对申请人的学术背景或飞行背景有了更高的要求。申请人或者在自然科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球科学等)、医学、工程、信息科学或数学领域拥有硕士以上学位(最好是博士学位),或者至少拥有1000小时以上的各种高性能飞机飞行经验并同时具有本科以上学历(试飞员不做学历要求)。这比1992年的选拔条件更加严格——当时对申请人的要求是3年以上工作经验,有大学以上学历或者具有试飞员、军用飞机驾驶员或商业飞机驾驶员执照即可。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选拔没有对近视眼一律封杀。尽管视力有问题的人大部分可能会不合格,但视力不好的人仍然还有机会成为航天员,这给近视眼申请人带来了一线希望的曙光。对眼睛的测试主要包括视力测试、色彩感知测试和三维视觉测试。戴眼镜本身并不能成为取消候选人资格的理由,但要酌情而估。例如,如果一个人的视力缺陷明显处于迅速恶化的状态,就意味着不合格,但轻微的视力问题,哪怕是需要佩戴眼镜,都不会成为障碍,这些情况都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女性一直是航天员这个特殊群体中的稀有动物,到目前为止,欧洲航天员队伍中也仅出现过一位女性航天员的身影,她就是法国的克洛迪·埃涅尔女士,后来成了法国的科技部部长。无论如何,阳盛阴衰的状况在世界各国航天员队伍中是个不争的事实。专家认为,从身体角度来看,女性并没有天生的劣势。追求航天事业的女性并没有因此而遇到更多阻碍,因为载人飞船或是国际空间站的工作要的不是“力量或肌肉”,太空任务也“不需要超人”。

在航天员选拔的过程中,候选者将在载入离心机、转椅和低压舱等装置上接受各种艰苦的特殊环境因素耐力检查。女性申请者并不会因为是女性而得到优待、采用不同的标准,医学和心理检查对于男性和女性有着相同的要求。当然,也有个别与性别相关的医学检查是男女有别的。在这次选拔过程中,选拔标准将做到男女平等。与男性相比,女性并不是像某些人想象的那样“更难成为航天员”。

当然,具备某些条件会使申请人获得额外的加分,如具备航空航天知识背景;除英语外还会其他语言,特别是俄语,因为国际空间站上,俄语也是官方语言。乘坐俄罗斯“联盟号”飞船,必须要接受俄语培训。这些条件不是申请人必须具备的,但是能给申请人带来额外的加分。

图1.16 2002年2月,莫斯科附近的星城,ESA航天员正在进行救生训练培训,为前际空间站做准备

经过全面的心理、医学和专业筛选后,最终将有4名候选人在2009年被招为欧洲航天员。他们将接受基础和高级的任务培训,为2013年在国际空间站执行太空任务做准备。此外,鉴于未来月球和火星探索任务计划的需求,欧洲下一次航天员的选拔有可能在2014年进行。

链接:欧洲航天员薪水知多少

新选拔出来的航天员未来承担的主要任务包括:国际空间站长期飞行;在国际空间站开展科学实验并操作空间站系统;对空间站新的组件进行组装、开启和检查;开展生命科学实验,甚至担当生命科学实验的受试者。

此外,在航天飞行之余,航天员还要为航天计划提供技术支持,维持自身的飞行技能,并为公关作出贡献,例如向公众解释载人航天的重要意义。欧洲航天员是欧洲航天局的员工,因此,他们需要遵守欧洲航天局员工守则和指南。

航天员的薪水是一个大众非常感兴趣的话题。欧洲航天局航天员的职位被划定为薪级表的A2/A4级。新进入航天员大队的航天员薪水为A2级(约4280欧元/月)。完成基础训练后,航天员的薪水升至A3级。通常在完成首次航天任务后,他们薪水会升至A4级。其他补贴,则根据欧洲航天局的员工管理规定发放。

新选拔出来的航天员在德国科隆的欧洲航天员中心(EAC)上班。在训练期间,这些航天员可能会因任务需要到美国或俄罗斯进行训练,这个过程会长达数年。之后,航天员将主要在EAC上班。 aZdv8xBjTX2pXdaGpTyztuQ4IdN9A3Bu83CMXMqGmizq5Mt0nwRY4550e7KR4ep3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