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让团队跨越文化,高效沟通

2017年5月14日至15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成功举行。此次盛会取得了丰硕成果,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高峰论坛上的系列讲话传向世界各地。人民网通过梳理习近平主席在开幕式上的演讲、欢迎宴会上的祝酒词,以及论坛圆桌峰会上的开幕词、闭幕词,得出了“合作”“发展”“建设”“共同”“文明”“开放”“金融”“人民”“贸易”“和平”这10大高频词,并进行了一一解读。

“合作”排在首位,共被提及了128次。习近平主席指出,在各国彼此依存、全球性挑战此起彼伏的今天,仅凭单个国家的力量难以独善其身,也无法解决世界面临的问题。只有对接各国彼此政策,在全球更大范围内整合经济要素和发展资源,才能形成合力,促进世界和平安宁和共同发展。

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四年来,中国同4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了合作协议,同30多个国家开展机制化产能合作。本次论坛又签署了32个双边、多边合作文件以及企业合作项目,进一步扩展了合作的范围和领域。在此期间,我受东盟-中国工商总会邀请,前往泰国参加东盟-中国企业家高端峰会暨“一带一路”论坛,并被聘任为东盟-中国工商总会谈判顾问。

跨文化沟通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说,中国企业在国家层面的引导下,正在加强与世界各地的商业往来,我们需要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或企业打交道。第二层意思是说,我们在组建谈判团队时,可能需要邀请不同文化背景的专业人员加入。就像吉利收购沃尔沃的谈判过程中,他们的谈判团队超过200人,包括中国人、美国人、欧洲人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如何在一个团队里高效工作?沟通就是一个大问题。

在本节,我们首先讨论如何解决同一个团队内部跨文化沟通的问题。采戴尔·尼利(Tsedal Neeley)在《哈佛商业评论》发表过一篇文章,阐述了她研发的可以辨别并缩短社交距离的理论体系——SPLIT。五个字母分别代表一部分:结构(Structure)、流程(Process)、语言(Language)、身份(Identity)和技术(Technology)。这五种因素都可能会拉远社交距离,阻碍团队合作。而尼利正是从这五个方面,让团队成员跨越文化障碍,有效沟通。

匹配结构和权力。 有一次,我实地调研一家学员企业,遇到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在他们公司的销售部门里,共有三名销售经理,但只有一名销售助理。通常情况下,销售经理有权力安排助理的日常工作。但在这个团队里,情况恰恰相反,助理难以应付三位经理的折磨,况且某位经理时常忘记曾经交代的事情。我们在设置团队结构和权力时,需要尽量避免职责与权限不对等的情况发生。

设计沟通流程时,不妨给同理心一些余地。 有一次课间,我捧着水杯到热水间接开水,遇到一位学员,就此情景聊了几句。她问我:“武老师,你会不会经常看到员工利用接水的机会,站在饮水机旁边聊天,话题甚至包括个人生活或私事?”我在接水的瞬间想了一下说:“的确,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她说:“我很反感这样的行为,提醒过几次后,员工见了我,就像老鼠见了猫。”我说:“换个角度看,这是好事,说明你的团队的凝聚力很好。他们愿意打开心门,聊一些私密话题,可以看出他们彼此产生了同理心。遇到正式场合,或者面对有挑战性的任务时,他们的沟通会更加有效,凝聚力更强,完成任务的概率也会更大。”

对于拥有同理心的谈判团队,更是如此。在正式谈判场合,双方的团队成员都不方便用言语交换看法时,一个眼神足以准确传递信息。这样的眼神交流自带“密码”,且对手根本无法破解。

因此,团队沟通流程可以明确划分为以下几个时段:日常反馈时段、轻松交流时段、讨论异议时段。

首先,在日常反馈时段里,成员及时把收集到的信息、新情况、新指示等内容分享给团队其他成员。会议是一种有效的反馈方式。即使大家没有在一个地方工作,也可以通过视频、电话等技术手段,完成会议反馈。我不建议通过微信群、QQ群等即时通讯软件的留言或语音方式反馈信息。实际经验告诉我,总有一些成员有意或无意忽略信息。

其次,在进行轻松交流的时段里,大家可以随意聊一些话题,比如彼此问候,关心或者询问一些生活方面的信息。此外,大家也可以讲一些有趣的事情,分享一些知识。在这个时段里,领导者最好不在场,或者不公开发言。

最后,在讨论异议时段,领导者就要鼓励持有不同意见的成员发表意见,听取另一方的意见。

了解成员的语言天赋。 三国时期,诸葛亮只身赴吴,舌战群儒,说服吴国联合蜀国抵抗魏国。试想一下,如果你的团队里出现了一位“诸葛亮”,他发挥自己的语言专长,说服其他成员接受自己的意见。这并不见得是好事。

在沟通过程中,领导者需要时常鼓励不善言辞的成员和内向型成员,他们通常不会主动发表意见,但思考问题却很缜密。

如果你的谈判团队由说中文、英语、日语、法语等不同语言的成员组建而成,那么,还要关注他们掌握语言的熟练程度。采戴尔·尼利及罗伯特·卡普兰在《哈佛商业评论》发表过一篇文章《你们公司有语言战略吗》。他们通过研究全球化团队,发现来自不同母语的成员对团队通用语言的流利程度不同,社交距离可能会因此拉大。在把英语作为工作语言的团队里,不擅长英语的成员通常会比较拘谨,甚至会退缩。对此,领导者需要有意限制强势方,鼓励弱势方。

认识成员的身份,寻找共鸣点。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我们可以通过很多种变量,寻找共鸣点,比如年龄、性别、祖籍、爱好、家庭成员等。我有两个可爱的女儿,所以,与朋友聊天时,特别容易在这方面“中招”。比如,有些朋友和学员了解到这一信息,就会以此拉近与我的社交距离,然后就一些疑难问题,征求我的建议。

技术手段是一把双刃剑。 微信、QQ、电子邮件的确方便成员及时表达意见,可以提升沟通效率,但抹杀了部分表情、语气、动作等情境要素。美国口语传播学者雷蒙德·罗斯(R. Rose)认为,在人际传播活动中,人们所得到的信息总量中,只有35%是通过语言符号传播的,而其余65%的信息是通过非语言符号传达的,其中仅仅面部表情就可以传递65%中的55%的信息。由此看来,文字能够传递的信息是十分有限的,并且容易产生异议。所以,我们在安排团队沟通时,尽量争取以面对面的会议形式沟通信息。如果无法组织现场会议,我也建议借助视频工具,召开视频会议。

首席谈判官在管理谈判部门或者谈判团队时,需要从上述五个方面出发,思考缩短跨界团队的管理方法,拉近成员之间的社交距离。

在本章中,我们讨论了如何依据企业实际需求,灵活组建谈判团队以及如何管理跨界团队。在接下来的第二部分里,我们将会介绍设立谈判目标、制订计划、规避风险等内容。 oC0GVrK8m4Qx1fDi0Z8BL3jJP2u7G9NvEWTihVmAXbeJa2ZcouqNlLMV9WCMPuX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