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3.声之忍

【原典】

恶声不听,清矣伯夷;郑声之放,圣矣仲尼。

文侯不好古乐,而好郑卫;明皇不好奏琴,乃取羯鼓以解秽。虽二君之皆然,终贻笑于后世。

霓裳羽衣之舞,玉树后庭之曲,匪乐实悲,匪笑实哭。

身享富贵,无所用心;买妓教歌,日费万金;妖曲未终,死期已临。

噫,可不忍欤!

【译文】

孟子说:“伯夷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恶声。”伯夷是孤竹君的长子,因推让君位而逃隐到首阳山,在殷亡后拒绝吃周朝的饭,被饿死。他历来被赞颂为最清高的人。《论语》记载孔子回答颜渊询问关于治理国家问题时曾说:“要舍弃郑国音乐。”郑国音乐属于纵情的靡靡之音,在孔子看来,这种音乐是女人迷惑男人,使男人沉迷于美色诱惑的声音,会败坏人的性情和爱好。所以要治理好国家就必须舍弃郑国音乐。

《礼记·乐记》记载魏文侯不好古乐,正襟危坐也听不懂,而偏爱欢快的郑国和卫国音乐,躺在卧榻上听得兴趣盎然。唐玄宗不好琴声,而喜欢外族传进来的羯鼓,认为它的声音能除去自己心中的郁闷之气。以上两位君主不喜欢古代圣哲的雅乐,却喜欢世俗粗俗淫邪的音乐,成为后人的笑柄。

《天宝遗事》载唐明皇创作了《霓裳羽衣曲》后,训练宫女,让她们载歌载舞,用于娱乐,却疏于朝政,导致安史之乱。史载陈后主和群臣常在后庭饮酒取乐,让妃嫔们和客人共唱《玉树后庭花》曲子,他们如此沉溺于歌舞中,朝政松懈而导致亡国。以上两位君主沉醉于歌舞中时,是快乐、欢笑的,而在这份快乐中潜藏着悲伤和灾祸,那就是在国家大乱、国破家亡时,快乐就变成悲哀,欢笑就化为痛哭了。

晋朝的石崇受到晋武帝器重,担任荆州刺史的重任,却不恪尽职守,反而利用职权积敛财富,挥金如土,沉溺声色犬马、富贵荣华中,买女子教她们唱歌跳舞,挥霍无度,结果不仅惹祸被斩,而且殃及父母、兄弟、妻儿都被杀害,这正是“妖曲未尽,死期已到”。

唉,扰乱人心的声色是如此祸国殃民,对它的诱惑,怎么能够不加以拒绝呢?

事典

亡国之音,务必远离

声,指的是对于音乐的爱好。音乐依其曲调和内容可分为高雅和低俗。高雅的乐曲能够让人修身养性,不为世俗的恶浊之声所搅扰,当然这种阳春白雪和之者很少。而那些靡靡之音,听了让人沉溺其中,畏缩不前,贪玩丧志,以致败国亡家。

在我国历史上,有一首著名的亡国之音,这就是所谓的濮上之音。据《太平广记》记载,商朝的师延是一位非常有造诣的著名乐师,他“如果弹琴,则地下的神灵就会升上来;如果吹奏,天上的神灵就会降到地上”。纣王要他为自己演奏音乐,但师延不肯为他演奏那种淫乱的乐曲,就被纣王禁在阴宫之中,准备把他处死。师延在狱中演奏雅正的音乐,纣王听到后说:“这是远古醇正的乐章,虽然很好,但不能给我带来欢乐,我不愿解除对师延的刑罚。”师延在无奈之中只好为他演奏了一首“迷魂淫魄之曲”,纣王听了,这回觉得高兴了,乐不可支地说:“你再为我演奏一遍。”纣王听此乐终日不倦。因此师延免遭了炮烙之刑,但纣王却因为逼迫别人演奏这样的曲子,自己也喜欢听这样的曲子而亡国了。

后来,师延听到周武王起兵伐纣的消息,知道纣王必定要亡国,而自己又不愿意做亡国之臣,就抱着乐器投入濮水之中。

《史记》对这一事件也作了记载。到了春秋时期,有一次卫灵公在去晋国的途中,来到了濮水上。半夜听到一种奇妙的鼓乐声,而他周围的人都说没有听到。于是卫灵公感到十分奇怪,就将乐师师渭召来说:“我听到一种鼓乐之声,但我的从人却都没有听到。这里一定有鬼神在作祟,请你再倾听,为我记录下来。”师渭便按照君命正襟危坐,一面抚琴,一面仔细倾听,并且把它记录了下来。

第二天,师渭对卫灵公说:“我已经得到这首乐曲了,但是我不太熟悉,还需要练习一下,才能演奏。”又过了一天,师渭认为自己演奏熟练了,就对卫灵公说:“我已经演练好了,可以演奏了。”于是他们来到晋国,见到了晋平公。

晋平公在施惠坛上宴请他们。在喝酒的时候,卫灵公说:“我在来晋国的路上,听到了一首奇妙的乐曲,我已经让我的乐师把它记录并演奏熟练了,希望能在这里演奏一下。”晋平公同意了他的请求,说:“好吧。”于是,师渭坐在晋国乐师师旷的旁边演奏起来。师旷是春秋战国时期最著名的盲人乐师,他对音乐有超乎常人的辨别能力,他在听师渭的演奏时,早就听出了其中的不祥之音,一曲未终,师旷制止了师渭的演奏,并说道:“这是商朝的亡国之音啊!君王是一定不能听的。”晋平公十分不理解地问:“为什么是亡国之音呢?”师旷说:“这首乐曲是商代著名的乐师师延所作,是一首非常有名的靡靡之乐。武王伐纣时,师延不愿意做周朝的臣子,就投入濮水而死,所以你们一定是在濮水上听到这首乐曲的。首先听到这首乐曲的君王会给他的国家带来灾难。”

晋平公并不相信他的话,说:“我只是欣赏这首乐曲的旋律而已,请继续弹吧。”师渭便继续演奏完了这首乐曲。

曲终之后,晋平公问师旷说:“还有没有比这首乐曲更感人的乐曲了?”师旷说:“有。”平公十分高兴地说:“可以演奏一下吗?”师旷说:“音乐必须和人的德行相配才能有好的结果,君王还没有达到那样的德行和境界,不能听那个境界的乐曲。”平公只喜欢它的音律,就请师旷演奏。师旷不得已,只好演奏起来。乐声一起,天空中飞来了一群红色的仙鹤,聚集在宫门前;又过了一会儿,仙鹤延颈而鸣,舒翼而舞。

晋平公看到这些,非常高兴,以为这是吉祥的征兆,自己的德行可能也很不错了。便又问师旷:“还有没有比这更加感动人的乐曲呢?”师旷说:“有。那就是尧时候的乐曲了。但君王还没有达到那样高的道德境界,如果您听了,是会带来灾难的。”晋平公是个十分昏庸的人,他当然不肯相信,坚持要师旷演奏给他听。师旷无可奈何,只有演奏。当演奏了一节的时候,天空中忽然飘来一朵云彩,接着就狂风大作,飞沙走石,拔树摧屋。晋平公非常害怕,伏在地上浑身发抖。此后,晋国接连出现了三年的旱涝灾害。

的确,高雅的音乐,可以陶冶情操,激励人奋发向上。但是,低俗的音乐,却可以破坏人良好的情绪,使人沉沦。唐朝的时候,玄宗沉迷于靡靡之音,与杨玉环一唱一和,纵情享乐,最终导致亡国的命运,也是崇尚淫邪、世俗的音乐所带来的结果。

中国古代乐器

玄宗宠幸杨玉环,除了因为玉环有着出众的容貌,还因她具有高超的音乐舞蹈艺术修养。据历史记载,杨玉环是一位“善歌舞,通音律”的女子,这正好与多才多艺的玄宗相匹,结为艺术知音。玄宗自小在深宫中与乐工为伴,长大后“万知音律”。在作曲方面,他可以即事谱曲,达到随心所欲的境地,比一般的乐工还要技高一筹。他会弹奏多种乐器,尤其精通羯鼓。羯鼓本是从西域传入中原,鼓声雄健,能给许多乐种伴奏。玄宗曾多次在宫廷宴会或小范围的欢娱场合亲自击鼓尽欢,成为当时宫廷音乐界的一大盛景。唐玄宗曾经研习印度佛曲《婆罗门曲》,加上自己的想象和感受,创作了《霓裳羽衣曲》,用以咏唱众仙女翩翩起舞的意境。唐玄宗将此曲交给杨玉环,命她依韵而舞。玉环稍加浏览,便心领神会,当即载歌载舞地表演起来。歌声婉转如莺啼,舞姿翩跹如天女散花,使观者仿佛身临众仙齐舞、缥缈神奇的瑶池之会。她对乐曲领悟之深,表现力之强,令玄宗兴奋不已。玄宗亲自击鼓伴奏,两人都沉浸在灵犀贯通的音乐意境之中。

于是,玄宗懈怠于国家政事,致使“安史之乱”发生。那时候,中原纷扰,唐玄宗逃到四川,所以白居易《长恨歌》中写道:“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这难道不是“非乐实悲”吗?“歌舞教成心力尽,一朝身支不相随”说的不也是这个道理吗?所以说,享乐不是错,但若一味沉溺其中不能自拔,便会铸成大错,甚至败国亡家,由此可见,任何事都需要忍耐、克制。

智慧评语

善好低俗的乐曲,表面上看似乎只是个人爱好的问题,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也因此常常被忽视。然而,一个人是喜欢高雅的乐曲,还是沉迷于靡靡之音,首先反映的是一个人道德修养的问题,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一个人的心胸和志向。沉迷于低俗的音乐,个人的格调就不会太高,整天在靡靡之音中度日,只会给自己带来不好的结果。 RBsDo3vwwx8SDIe5UMcP3kBBxF0Q6+dQMHT2oazRNnYfpgBk+h4+Wj1jXmuKQCR2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