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8.礼之忍

【原典】

天理之节文,人心之检制。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当以敬为主,非一朝之可废。

鉏麂屈于宣子之恭敬,汉兵弭于鲁城之守礼。

郭泰识茅容于避雨之时,晋臣知冀缺于耕饁之际。

季路结缨于垂死,曾子易篑于将毙。

噫,可不忍欤!

【译文】

礼是根据上天意志、树立楷模、垂教世人的一种教育,也是人们行为的准则规范,没有东西比礼更大的了。《论语》载孔子曾说:“出门像迎见地位高的尊者,用民时像身临重要的祭祀。”这即是要求尊敬长者爱戴百姓,合乎于礼。礼的核心是敬,待人接物一定要恭敬有礼。同时,礼是治理国家的纲领,以礼治国,使上下和谐,国家安定。礼不可一刻远离,也不是一天就可以废除的。

《左传》载宣公二年,义士鉏麑受晋灵公之命前往刺杀谏臣赵宣子,可是当他看到赵宣子对灵公如此恭敬、对国家朝廷如此忠诚时,深受感动,于是触槐而死。汉高祖五年,派大兵围攻尚未归顺的鲁国,却因听到城里奏的音乐,认为鲁国是个遵守礼仪的国家,所以收兵不战。

东汉的茅容,年至四十,还在田里耕种。有天碰上大雨,其他人都去避雨,只有他端正地坐着,非常恭敬。郭泰看见后,心中诧异,于是上前和他说话,茅容就请他住到自己家中。次日早晨,茅容杀鸡做菜,郭泰以为是用来招呼自己的,但茅容做好菜后,将它送到母亲那儿,然后和郭泰只用蔬菜喝酒。郭泰相当感动,起身向他行礼说道:“你太贤德了,你能这样做,真是我的好朋友。”郭泰感于茅容的有礼,劝其学习,终成大器。《左传》载僖公三十三年,臼季奉使经过冀地,看见卻缺在锄苗,他的妻子给他送饭,两人相敬如宾,臼季就带卻缺回到晋国,向晋大夫推荐他做大夫。

《左传》载哀公十五年,孔子的弟子子路,为搭救孔悝,与卫太子的大将石乞、孟黡开战,被二人用戈击中,并被打断了冠缨。子路认为君子死了,但帽子不能掉下,于是在系好冠缨后才死去。《礼记·檀弓》载:曾子临死前,想起身下所躺的席子是季孙所赠,起来将它换掉后,才安心死去。这两人到死都不敢忘记礼教,他们对礼的恪守和施行可以垂教后世。

唉,恪守礼数是遵循天意和顺应民意,在一个讲究礼仪的泱泱大国,我们怎能不忍住无礼之心和无礼之行呢?

事典

天理节文,人心检制

刘邦称帝后,将太公安置在栎阳(今陕西临潼北渭水北岸)。公元前201年(汉高帝六年)三四月间,刘邦回到栎阳后,每隔五日就去看望太公一次,每次看望,一定要再拜问安。此事被太公一家令(管理家务的官员)看到了,觉得他们父子所守的仍是普通百姓之礼,极不合适。如今刘邦即位已久,太公尚无尊号,这样下去,不合朝仪,将会产生不良的后果,但又不好明言,只好寻机,设法点破。

一次,家令见太公在家无事,便向前说道:“皇帝虽是太公的儿子,毕竟是皇帝;太公虽是皇帝的父亲,毕竟是个人臣,怎能让人主拜人臣呢?”太公原本是个乡下人,对家令所言,闻所未闻,忙问道:“那将如何是好呢?”家令道:“下次陛下再来朝拜,您行大礼迎出门去,才算合乎君臣之礼。”待到刘邦再来朝拜,车马还未到,太公就迎到了门前。刘邦见后,大惊,急忙下车,扶住了太公,问道:“您何故如此呢?”太公道:“皇帝乃是人主,天下共仰,怎可为我一人而乱了天下礼法!”刘邦听后,猛然醒悟,心知有理,忙将太公扶入室内,婉言盘问。太公就将家令所劝的事说了一遍。

刘邦听了以后,没有说什么,辞别太公回宫后,派人取出黄金五百斤,赏给太公家令。一面使词臣拟诏,尊太公为太上皇,诏云:“人之至亲,莫过于父子,故父有天下传于子,子有天下尊归于父,此乃人道之理。以前,天下大乱,兵革四起,万民疾苦,朕亲自披坚执锐,迎难而上,平暴乱,立诸侯,偃兵息民,天下遂安,此皆太公之教训。诸王、通侯、将军、群卿、大夫已尊朕为皇帝,而太公未有号。今尊太公为太上皇。”自此,君臣理顺,太公也不用迎门了。

然而真正以礼治天下的还是大有人在的,东汉时期的贾琮在这方面也做得十分出色。贾琮,字孟坚,是东郡聊城县人,曾任京兆令,为人足智多谋,行事异乎常人,但颇有政绩。

交趾地处广西,其地特产多为珍奇宝物,如明玑、翠羽、犀角、象牙、异香、珍稀木材等。贾琮以前的各任刺史,大多为贪婪之徒,他们来此地任职,多是为了搜刮此地的珍奇。等到财宝积累得差不多了,便要求离任,将搜刮之物尽数带走。接着又换一个搜刮者,如此循环往复了好几任,弄得当地吏民怨声载道,所以举兵反叛。公元184年(汉灵帝中平元年),交趾有人揭竿而起,逮捕了州刺史及合浦郡的郡守,领导者自称“柱天将军”,许多人前往平剿都没有奏效。汉灵帝特别下令有关部门精选有才能的人治理交趾。于是,贾琮便被任命为交趾刺史。

贾琮到任后,没有像以往的官吏那样立即派兵镇压,而是实事求是地了解情况,询问当地为什么会发生反叛。百姓们都异口同声地说是因为赋敛过重,百姓被掠夺殆尽,又加上京师遥远,百姓告状无门,民不聊生,所以相聚起兵。

贾琮了解到了真实的情况后,不仅没有怪罪当地的百姓,反而立即发出安民告示,宣布废除百姓过重的徭役,号召逃散的居民回乡安业,又撤掉了郡县中的赃官,换上良吏。百姓因负担轻了,也就各安其资业,不再反叛了。不到一年,交趾郡就恢复了以往的平静。当地人十分感念他,街头巷尾到处传唱着这样一首歌谣:“贾父来晚,使我先反。今见清平,吏不敢叛。”数年之后,交趾郡便成为全国十三个州中治理得最好的一个。

《史记》在不少地方,常常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描绘,而且往往是细节的描绘,去反映一定时期的政治风气、政治问题。

公元前636年,晋公子回到了晋国,做了国君,他就是晋文公。

晋文公回国后,就开始训练他的百姓习武。

两年以后,晋文公便准备用其百姓称霸诸侯。

大臣子犯劝阻说:“百姓虽然经过训练身体已强健,但还不懂得义,还没能各居其位,不能用。”

晋文公觉得有理,他便想办法让百姓懂得义。

正在这时,周朝发生了“昭叔之难”。

昭叔是周惠王的儿子,他的母亲是惠后。昭叔的哥哥是太子。惠后想立昭叔为太子,但还没有得逞便死了。

昭叔便逃到齐国。太子即位后,将昭叔接回来。然而昭叔回国后,又和襄王之后狄隗乱搞。襄王知道后,便将狄隗废掉。

这件事触怒了狄隗的娘家,他们派重兵进攻周朝,周襄王便逃到了郑国。

周朝在当时名义上是各诸侯国的宗主,因为这个原因,晋文公决定帮助周襄王返回周朝,并用此事教育晋国的百姓什么是义。

他派出左右两军,右军攻打昭叔,左军往郑国迎接周襄王返国,事成后,周襄王为表彰晋文公的功劳,以天子的礼仪迎接文公。

晋文公却推辞说:“这是臣下分内之事。”

他帮助襄王返国后,又回国致力于便利百姓,使百姓安居乐业。

他认为这下可以使用其百姓了。

子犯出来阻拦说:“百姓虽然懂得了义,但还不知道信是什么,还不能用。”

晋文公听了,觉得有理。

他率领军队攻打原国,命令士兵携带三天的口粮。

军队围困原国城池整整三天,士兵们的粮食全部吃完了,而原国还坚守城池不出。

晋文公突然下令退兵。正当晋军刚退兵时,间谍从城里出来报告说:“原国已经准备投降了。”

有人主张再坚持一下,等待原国投降。

晋文公坚毅地说:“当初带三天军粮,就是准备攻打三天,如今已下令退兵,就应该说话算数。如果不退兵,虽得原国而失去信用,得失相比哪个多呢?”

由于晋文公利用义信教化百姓,所以国内民风大变,凡事以信为本,他们做买卖不求暴利,不贪不骗。

此后,晋文公问子犯:“这回行了吧?”

子犯回答:“百姓虽知信、义,还不知道礼。”

于是,晋文公又在让百姓学礼方面下苦功。

他举行盛大的阅兵仪式,每个环节都依照军法执行,使百姓看到礼。规定百官的等级及职责,使百姓知道对什么职官行什么礼,知道根据礼法来判断一件事的是非。这时,子犯笑着说:“这下可以用民了。”

于是,晋文公开始伐曹,攻卫,取得齐国之地,大败楚军于城濮(今山东范县境内),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智慧评语

千万不要小瞧礼,那可是帝王打天下的基本条件。帝王依靠的军队,要是不讲礼,成天杀人放火那算是军队吗?不就变成强盗了吗?其实,在现实生活中也走如此。如果做什么事情都毫无约束,无法想象那将会成什么样子。所以,懂得礼走必不可少的。天下人可能有许多都知道礼,然而能真正运用礼的人却不多。很显然,运用礼去行事,也是你获胜必不可少的法宝。 QOYBLq357PgS1Ot0JuDxcwlK92/xYugcyq2vTTpY90A/+KmP/le6ABBcN2PnRti6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