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三十四、最大的祸事,是不懂得节制(今69章)

帛书版:

用兵有言曰:吾不敢为主而为客,吾不敢进寸而退尺。是谓行无行,攘无臂,执无兵,乃无敌矣 。祸莫大于无适 ,无适近亡吾宝矣。故称兵相若 ,则哀者胜矣。

传世版:

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是谓行无行,攘无臂,扔无敌,执无兵。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加,哀者胜矣。

版本差异:

① 乃无敌矣:传世版为“扔无敌”。并且为了拼凑文义,还把“扔无敌”与“执无兵”调换了位置,放到“攘无臂”之后,凑成“攘臂而扔之”的句式。楼宇烈《王弼集校释》说:“三十八章‘攘臂而扔之’之‘扔’字,长沙马王堆三号墓出土帛书老子甲、乙本经文亦均作‘乃’。此‘乃’字为‘扔’字借字,而本章注‘乃无敌’,当以‘乃’本字用。”王弼注:“攘无臂,执无兵,扔无敌也,言无有与之抗也。”可见王弼注本原文便为“攘无臂,执无兵,乃无敌”,后人妄改。

② 祸莫大于无适:传世版为“祸莫大于轻敌”。王弼注解用的还是“无敌”,说:“无敌于天下也。不得已而卒至于无敌”,但注本经文已被改为“轻敌”。所以大致的演变流程如下:帛书甲本,“无适”;帛书乙本,“无敌”;敦煌辛本,“侮敌”;河上公本,“轻敌”。轻敌和无敌意义相差很远,而无敌和无适意义相差又很远。“适”,本义是走向目的地,到达目的地便要停止,方为合适。因此“适”又有节制的意思,如“适欲”、“适逸”,均表示适可而止。第四十六章讲战争的泛滥,说:“祸莫大于不知足”,“不知足”即为“无适”。“吾不敢为主而为客,吾不敢进寸而退尺”,讲的正是不敢“无适”,不敢得寸进尺。

③ 称兵相若:传世版为“抗兵相加”。“称”与“抗”均为举、兴的意思,但“若”与“加”意义相去甚远。王弼注:“抗,举也;加,当也。”而高明认为“加”字并无相当、相等之义,显然是“若”字之误。楼宇烈说:“按‘加’字无‘当’义,当作‘若’。”

直译:

用兵的人说过这样的话,我不敢主动进犯而是被动防守,我不敢前进一寸而是后退一尺。这就是说,行军不成阵列,士气不得提振,手中不拿兵器,这样便能天下无敌了。最大的祸患,是不知道节制,不知道节制,几乎让我丧失了“道”。所以当采取军事行动的双方兵力相当的时候,悲哀的一方获胜。

解读:

“用兵有言曰:吾不敢为主而为客,吾不敢进寸而退尺。” 用兵的人说过这样的话,我不敢主动进犯而是被动防守,我不敢前进一寸而是后退一尺。主动进犯与被动防守,一个是侵犯,一个是自卫。侵犯他人的人,不会有豁出性命的勇气,而保护他人不受侵犯,却往往会不顾性命。区别就在于慈,侵犯者无慈,守卫者有慈,慈而能勇,勇则战无不胜,守无不固。

“是谓行无行,攘无臂,执无兵,乃无敌矣。” “行”,前进,行军;“行(háng)”,队列,阵列。“行无行”,行军不成阵列。“攘臂”,捋起袖子,露出胳膊表示振奋。“攘无臂”,军心不振,士气消沉。“执无兵”,手上没拿着兵器。行军不成阵列,士气也不振奋,个个手上不拿兵器,这样的队伍才能天下无敌。为什么呢?

行军不成阵列,也就没有阵势可以依仗,这样将士们就会量力而行,而不会轻进犯险。

士气不得提振,也就不会情绪激奋,踊跃躁动,这样将士们就不会凭血气之勇上阵,而是沉着不怒,冷静对敌。

手中不拿兵器,也就不会生好战嗜杀之心,这样将士们心怀慈念,为自卫保家、守护亲人而战,方可战无不胜。

“祸莫大于无适。” 适,是节制的意思,一般用于节制欲望、节制躁动,也就是要有所收敛而不松弛逸放。最大的祸患,是不知道节制收敛,一味进取不止。“行无行,攘无臂,执无兵”,即有所节制的状态,处于这种状态的军队才是天下无敌。

“无适近亡吾宝矣。” “吾宝”,指代“道”。第六十九章说:“我恒有三宝,持而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没有节制,不懂收敛,就会失去这三宝。“执无兵”故而心中有慈,“攘无臂”故而行为有俭,“行无行”故而不敢为天下先。

“故称兵相若,则哀者胜矣。” “称兵”,兴兵、举兵,指采取军事行动。《礼记·月令》:“是月也,不可以称兵,称兵必天殃。”“相若”,相当、等同,这里表示兵力差不多。“哀者”,以杀人为悲哀的一方。

第三十一章说:“杀人众,以悲哀莅之。战胜,以丧礼处之。”面对杀伤众多,内心是悲哀的,这才是“哀兵”,因为心中有慈。而正是因为心中有慈,才能生莫大之勇,战无不胜,守无不固,故有“哀兵必胜”之说。所以当采取军事行动的双方兵力相当的时候,心中有慈的一方获胜。 +b0IP3xNIl1tB16x9g7ew/jg7BTVU+hAwWL0xy4tO8WobZ8velUYav1M6DHuYFR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