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十五、掌握了道,也就掌握了万物(今52章)

帛书版:

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启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见小曰明,守柔曰强。用其光,复归其明。毋遗身殃,是谓袭常。

传世版:

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见小曰明,守柔曰强。用其光,复归其明,无遗身殃,是为习常。

版本差异:

直译:

天下万物都有一个共同的本始,它便是天下万物的母亲。得知了这个本始,就能知道天下万物运作的状态。知道了天下万物,再持守住它们的本源,这样终身都不会有危险。塞住向外视听的孔窍,关闭向外行走的门户,终身都不会被搅扰。开启视听的孔窍,处理纷杂的事务,终身都不得救治。能够察见到细微的本源,这就叫“明”。能持守住这个柔弱的本源,这就叫“强”。运用本源之光,辅助万物复归其明,这样就不会给自己留下灾殃,是承袭了道的做法。

解读:

“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 天下万物都有一个共同的本始,它是天下万物的母亲。这个本始,是“道”。第二十五章“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呵寥呵,独立而不改,可以为天地母。”说的也是这个“以为天下母”的“道”。

“既得其母,以知其子。” 得到了这个“道”,就能知道天下万物运作的状态。所以第四十七章说“不出于户,以知天下”,何以知天下?“以天下观天下”,前提是“有道”,即“得其母”。

“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 知道了天下万物的运作状态,再持守住它们的根源,这样终身都不会有危险。“知其子,守其母”,在第二十八章中得到了最直观的呈现,“知其雄,守其雌”、“知其荣,守其辱,“知其白,守其黑”,都是在讲知子守母的道理。

为何知子要守母?因为母生子,要想把握子的走向,就必须守住它们的母。打个比方,当下造就未来,要想得到自己要的未来,就必须牢牢守住现在。

“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 “兑”指“口”,引申为孔窍,如眼、耳、口、鼻,我们通过这些孔窍向外视听。“门”为“门户”,我们通过门户外出。“勤”指“频繁起作”,有“扰动”之意。塞住向外视听的孔窍,关闭向外行走的门户,说的正是第四十七章“不出于户”、“不窥于牖”。只有这样才可以内守于中,不离于道,故而终身不会被搅扰。

“启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 “济”指“有益、有用”,“济其事”指对事情有用,即发挥自己的能力处事、理事之意。开启视听的孔窍而向外追逐,发挥自己的能力而处理事务,那么终身都没有救了,因为背道而驰。

第四十七章说“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弗为而成”。如果要行走天下亲身体察才能知道天下的运作,如果要亲眼见到无所不晓才能明“道”,如果要亲力亲为事必躬亲才能成事,那么终身与“道”无缘。天下领域广阔而不可尽至,天下万物繁多而不可尽知,“无为”才能无所不为。

“见小曰明,守柔曰强。” “小”是“细微”的意思,第六十三章说“天下之大作于细”。能从大中见小,从当下查知到本源,这就叫“明”。能持守住这个本源,叫做“强”。万事万物初始的本源状态,是“柔”,所以“守柔曰强”。

“用其光,复归其明。” 第四十一章说:“弱也者,道之用也”,持守柔弱即为用道。运用道之光,普照万物为“明”,即匡扶万物复归于自然。正如第六十四章所说“辅万物之自然,而弗敢为”,守柔,便是“弗敢为”之道。

“毋遗身殃,是谓袭常。” “常”指“道之常”,有道的表现,即自然的状态;“袭”指“承袭、照样做”。让万物复归其自然的状态谓之“常”,依此去做,谓之“袭常”。如此,则不会给自己带来灾殃,因为行为遵循了“道”。 8Jc/QAsuwzVgwzbzkcy0/WcrLOuo4Gid8stYCUkvydCUNGOc7U4f4Lmtf5VzJiq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