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十一、无为,方能无所不为(今48章)

帛书版:

为学者日益 ,闻道者日损 。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也,恒无事。及其有事也,不足以取天下。

传世版: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版本差异:

① 为学者日益:传世版是“为学日益”,少的这个“者”字,即可以是无意义的助词,也可以是有所指的名词。结合下文,“为学者”当是指“为学”的群体,而不是指“治学、学习”的行为,所以“者”字不能删除。

② 闻道者日损:传世版是“为道日损”,把“闻道者”的群体变成了“为道”的行为,显然是为了配合前文的“为学日益”。

直译:

追求学问的人,掌握的知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追求大道的人,主观的成见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少。减损再减损,以至于到了“无为”的状态,无为便没有什么事是做不成的。持有天下一定不要妄为生事,如果妄为生事,也便不能够持有天下了。

解读:

“为学者日益,闻道者日损。” “为学者”,指的是学习知识、追求学问之人;“闻道者”,指的是体察明道、追求大道之人。

关于“为学者”群体,《庄子·外物》篇中也专门有提到,说:“夫尊古而卑今,学者之流也。”搞学问的一般都是“尊古而卑今”,因为他们学的是前人的东西,必定要抬高前人的地位,这叫“尊古”。为了让前人的见识通行于世,必定要贬低和排斥当下新生的认知,这叫“卑今”。所以《庄子》用了大量笔墨来说明,古人能用文字流传下来的东西都只是糟粕,真正的精华是不可言传的,让人不要拘泥法古而拒绝进步更新。

追求学问的人,掌握的知识随着日积月累,越积越多。一样知识便需花费一样心力来维系,知识越多,心神就会越分散,渐至于“数穷”。而追求大道的人,随着心神越来越凝聚,越来越回守于中,主观成见会越来越少,渐至于“混沌”。如第二十章所说“愚人之心”,“沌沌呵”,“若昏呵”,“闷闷呵”,呈现的便是无成见、无偏执的通达为一。

主观成见越少,便越能接近于“洞明”。如第二十三章所说“不自见,故明”,不使用自己的成见去认知,因而真相得以显明。洞明而又通达,就可以做到“无为”。

“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 不断地减损再减损,以至于损无可损,此时便是“无为”的状态。无为,是因为内守而不外施;无为,是因为通达而不偏执;无为,是因为混同为一,而不露、不耀、不割、不刺。

“无为”与“有为”相对。“有为”发于主观之心,想要有所施展,想要有所作为。而“无为”因主观之心减损至极弱,所以不会有施为的欲望,更不会强行作为。因此无为之为,从来都不是主观妄为,而是顺天应时而为,好像不得已而为之。顺而不逆寡,应而不雄成,用这样的方式行事,就没有什么事情是做不成的。

《庄子·大宗师》:“古之真人,不逆寡,不雄成,不谟士。若然者,过而弗悔,当而不自得也。”“不逆寡”,顺应形势,不做那逆流而上的少数派。“不雄成”,应物变化,不做那蛮横硬来的强行者。“不谟士”,自然而成,不做那机关算尽的聪明人。这样去行事,就算有什么过错也不会后悔,处事恰当也不会自得,这便是“无为”的境界。

“取天下也,恒无事。” 第二十九章说:“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弗得已。”两个“取天下”,都是“持有天下”的意思,而“为之”,指的便是“有为”。想要通过强行施为的方式来持有天下,我看他不可能成功。但“恒无事”可以成功持有天下,第五十七章说“以无事取天下”。

“及其有事也,不足以取天下。” 如果凭自己的主观意志强行作为,那么天下将被搅乱,一个混乱的天下,是谁也没办法持有的。第六十四章说,“其安也,易持也”,安稳的天下才容易持有。唯“无事”,方能安稳,而让天下“无事”,只有“无为”可以做到。 SWoziTUIrrl3HuF1iuTg6ScXYUmYORidrz6mNMGLU/tTF74cjS4lrJxkkcAMi0/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