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文帝纪第二

文皇帝讳丕,字子桓。武帝太子也。中平四年冬 〔1〕 ,生于谯。 〔一〕 建安十六年 〔2〕 ,为五官中郎将,副丞相 〔3〕 。二十二年 〔4〕 ,立为魏太子。 〔二〕

太祖崩,嗣位为丞相,魏王。 〔三〕 尊王后曰王太后 〔5〕 。改建安二十五年为延康元年。

【注释】

〔1〕中平四年:公元 187 年。

〔2〕建安十六年:公元 211 年。

〔3〕副丞相:做丞相的副手之意,不是正式的官名。

〔4〕二十二年:建安二十二年(公元 217)。

〔5〕王后:即曹丕的生母卞氏。

【裴注】

〔一〕《魏书》曰:“帝生时,有云气,青色,而圜如车盖,当其上,终日。望气者以为‘至贵之证,非人臣之气’。年八岁,能属文。有逸才,遂博贯古今经传、诸子百家之书。善骑射,好击剑。举茂才,不行。”

《献帝起居注》曰:“建安十(五)〔三〕年,为司徒赵温所辟。太祖表‘温辟臣子弟,选举故不以实’。使侍中、守光禄勋郗虑,持节奉策免温官。”

〔二〕《魏略》曰:“太祖不时立太子。太子自疑。是时有高元吕者,善相人。乃呼问之,对曰:‘其贵乃不可言!’问:‘寿几何?’元吕曰:‘其寿至四十,当有小苦;过是无忧也。’后无几而立为王太子,至年四十而薨。”

〔三〕袁宏《汉纪》载汉帝诏曰:“魏太子丕:昔皇天授乃显考以翼我皇家,遂攘除群凶,拓定九州。弘功茂绩,光于宇宙;朕用垂拱负扆,二十有余载。天不慭遗一老,永保余一人;早世潜神,哀悼伤切。丕奕世宣明,宜秉文武,绍熙前绪。今使使持节、御史大夫华歆,奉策诏,授丕丞相印绶、魏王玺绂,领冀州牧。方今外有遗虏,遐夷未宾;旗鼓犹在边境,干戈不得韬刃。斯乃播扬洪烈,立功垂名之秋也;岂得修谅*之礼,究曾、闵之志哉?其敬服朕命,抑弭忧怀;旁祗厥绪,时亮庶功,以称朕意。於戏,可不勉与!”

元年二月, 〔一〕 壬戌 〔1〕 ,以太中大夫贾诩为太尉 〔2〕 ,御史大夫华歆为相国,大理王朗为御史大夫 〔3〕 。置散骑常侍、侍郎各四人 〔4〕 。其宦人为官者,不得过诸署令 〔5〕 ;为金策著令 〔6〕 ,藏之石室 〔7〕

初,汉熹平五年 〔8〕 ,黄龙现谯 〔9〕 。光禄大夫桥玄问太史令单飏 〔10〕 :“此何祥也 〔11〕 ?”飏曰:“其国,后当有王者兴。不及五十年 〔12〕 ,亦当复现。天事恒象 〔13〕 ,此其应也。”内黄殷登默而记之。至四十五年,登尚在。三月,黄龙现谯,登闻之曰:“单飏之言,其验兹乎!” 〔二〕

己卯 〔14〕 ,以前将军夏侯惇为大将军 〔15〕 。濊貊、扶余单于,焉耆、于阗王皆各遣使奉献 〔16〕 〔三〕

【注释】

〔1〕壬戌:旧历十六日。

〔2〕太中大夫:官名。侍从皇帝,随时回答皇帝的各类问题。

〔3〕大理:官名。是朝廷的司法长官,负责重大案件的审理判决。王朗(?—公元 228):传见本书卷十三。此处贾诩、华歆、王朗三人所任的官职中,太中大夫是汉皇朝的官职,而太尉、御史大夫、相国和大理则是魏王国的官职。当时,任职者既可由汉官调任魏官,也可由魏官调任汉官。

〔4〕散骑常侍:官名。随从皇帝出入,参与处理尚书台呈送给皇帝的机要公事,并且负责起草皇帝诏命之类的重要文件。侍郎:官名。即散骑侍郎。主要职责是参与处理尚书台呈送给皇帝的机要公事。

〔5〕署:指当时宫廷之中为魏王制作并收藏食品、衣服和各种杂物的生活服务性机构,如太官、御府、尚方、中藏府之类。令:官名。这里指上述各署的负责官员,当时用被阉割的宦者担任。

〔6〕金策著令:把这一命令的文字铸造在金属板上。

〔7〕石室:以石料建造的房屋。是保存朝廷文书、档案和图册的地方,取其坚固而防火。曹丕对宦者任职作出严格的限制,是吸取东汉后期宦官专权乱政的教训。

〔8〕熹平五年:公元 176 年。

〔9〕龙: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奇动物,有须、鳞、爪,能兴云作雨,并且是皇帝的象征。曹丕继承魏王位后,立即准备代汉称帝。在这种情况下,一批投机者争着向朝廷报告“祥瑞”,为曹丕代汉称帝制造舆论。曹丕家乡所在的谯县说有黄龙出现,即是第一例。

〔10〕光禄大夫:官名。皇帝的政事顾问之一,当宗室亲王有丧事时,则代表皇帝前往吊唁。太史令:官名。负责观察天文,记录祥瑞灾异,制定历法。每逢朝廷有祭祀和嫁娶,则负责选定吉日良辰。单飏:字武宣,山阳郡湖陆(县治在今江苏沛县西北)人。善天文历算。传见《后汉书》卷八十二下《方术列传》。

〔11〕何祥:什么征兆。

〔12〕不及:不到。

〔13〕恒象:总是有具体的现象来向人们作预示。

〔14〕己卯:旧历初三日。

〔15〕前将军:官名。领兵征伐。

〔16〕濊貊(huì mò)、扶余:均为古代东北方少数族名。二族情况详见本书卷三十《东夷传》。焉耆、于阗(tián):均为西域古国名。焉耆故地在今新疆焉耆县一带。于阗故地在今新疆和田县一带。

【裴注】

〔一〕《魏书》载:“庚戌令曰:‘关津所以通商旅,池苑所以御灾荒;设禁重税,非所以便民。其除池籞之禁;轻关津之税,皆复什一。’辛亥,赐诸侯王、将相以下大将,粟万斛,帛千匹,金银各有差等。遣使者循行郡国,有违理掊克暴虐者,举其罪。”

〔二〕《魏书》曰:“王召见登,谓之曰:‘昔成风闻楚丘之繇,而敬事季友;邓晨信少公之言,而自纳光武。登以笃老,服膺占术;记识天道,岂有是乎!’赐登谷三百斛,遣归家。”

〔三〕《魏书》曰:“丙戌,令史官奏修重、黎、羲、和之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以奉天时。”臣松之按:《魏书》有是言而不闻其职也。

丁亥令曰:“故尚书仆射毛玠,奉常王修、凉茂,郎中令袁涣,少府谢奂、万潜,中尉徐奕、国渊等,皆忠直在朝,履蹈仁义;并早即世,而子孙陵迟,恻然愍之。其皆拜子男为郎中。”

夏四月,丁巳 〔1〕 ,饶安县言白雉见 〔2〕 〔一〕 庚午 〔3〕 ,大将军夏侯惇薨。 〔二〕

五月戊寅 〔4〕 ,天子命王追尊皇祖太尉曰“太王” 〔5〕 ,夫人丁氏曰“太王后” 〔6〕 ;封王子叡为武德侯 〔7〕 〔三〕 是月,冯翊山贼郑甘、王照率众降 〔8〕 ,皆封列侯。 〔四〕 酒泉黄华、张掖张进等各执太守以叛 〔9〕 。金城太守苏则讨进,斩之 〔10〕 。华降。 〔五〕

六月辛亥 〔11〕 ,治兵于东郊 〔12〕 〔六〕 庚午 〔13〕 ,遂南征 〔14〕 〔七〕

【注释】

〔1〕丁巳:旧历十二日。

〔2〕饶安:县名。县治在今山东乐陵市西北。雉:野鸡。古代认为白色的飞禽也是祥瑞之物。

〔3〕庚午:旧历二十五日。

〔4〕戊寅:旧历初三日。

〔5〕皇祖太尉:指曹嵩。

〔6〕丁氏:曹嵩的正妻。

〔7〕叡:即曹叡(公元 206—239)。后来继曹丕的皇位,为魏明帝。事详本书卷三。武德:县名。县治在今河南武陟县东。

〔8〕冯(píng)翊:即左冯翊。曹丕代汉称帝之后,对地方行政区划及其名称作了很多改动。汉代“三辅”中,京兆尹改为京兆郡,左冯翊改为冯翊,右扶风改为扶风。这里史文是使用后来更改了的名称。

〔9〕酒泉:郡名。治所在今甘肃酒泉市。张掖:郡名。治所在今甘肃张掖市西北。

〔10〕金城:郡名。治所在今甘肃永靖县西北。 苏则(?—公元 223 ):传见本书卷十六。

〔11〕辛亥:旧历初七日。

〔12〕治兵:魏王国制度,在立秋的前后选择吉日检阅军队,称为治兵。东郊:指魏王国首都邺县的东郊。

〔13〕庚午:旧历二十六日。

〔14〕南征:所谓“南征”其实是曹丕出动大军的借口。他从邺县出发后,并未与南方的孙权作战,而是绕了一圈,最后在距许昌不到 50 公里的颍阴县境内停留下来。这实际上是以武力逼迫汉献帝让位。于是,汉魏王朝之间的禅代就此开始。

【裴注】

〔一〕《魏书》曰:“赐饶安田租,勃海郡百户牛酒,大酺三日;(太常)〔奉常〕以太牢祠宗庙。”

〔二〕《魏书》曰:“王素服幸邺东城门,发哀。”

孙盛曰:“在礼,‘天子哭同姓于宗庙门之外’。哭于城门,失其所也。”

〔三〕《魏略》曰:“以侍中郑称,为武德侯傅,令曰:‘龙渊、太阿,出昆吾之金;和氏之璧,由井里之田。砻之以砥励,错之以他山;故能致连城之价,为命世之宝。学亦人之砥砺也。称,笃学大儒,勉以经学辅侯;宜旦夕入侍,曜明其志。’”

〔四〕《魏书》曰:“初,郑甘、王照及卢水胡率其属来降。王得降书以示朝曰:‘前欲有令吾讨鲜卑者,吾不从而降;又有欲使吾及今秋讨卢水胡者,吾不听,今又降。昔魏武侯一谋而当,有自得之色,见讥李悝。吾今说此,非自是也;徒以为坐而降之,其功大于动兵革也。’”

〔五〕华,后为兖州刺史,见《王凌传》。

〔六〕《魏书》曰:“公卿相仪;王御华盖,(视)〔亲令〕金鼓之节。”

〔七〕《魏略》曰:“王将出征,度支中郎将新平霍性上疏谏曰:‘臣闻文王与纣之事,是时天下括囊无咎,凡百君子,莫肯用讯。今大王体则乾坤,广开四聪,使贤愚各建所规。伏惟先王功无与比,而今能言之类,不称为德。故圣人曰“得百姓之欢心”。兵书曰“战,危事也”。是以六国力战,强秦承弊;豳王不争,周道用兴。愚谓大王且当委重本朝而守其雌,抗威虎卧,功业可成。而今创基,便复起兵;兵者凶器,必有凶扰;扰则思乱,乱出不意。臣谓此危,危于累卵。昔夏启隐神三年,《易》有“不远而复”,《论》有“不惮改”。诚愿大王揆古察今,深谋远虑,与三事大夫算其长短。臣沐浴先王之遇,又初改政,复受重任;虽知言触龙鳞,阿谀近福,窃感所诵,危而不持。’奏通,帝怒,遣刺奸,就考竟,杀之。既而悔之,追原,不及。”

秋七月,庚辰 〔1〕 ,令曰:“轩辕有明台之议 〔2〕 ,放勋有衢室之问 〔3〕 ;皆所以广询于下也。 〔一〕 百官有司,其务以职尽规谏:将率陈军法 〔4〕 ,朝士明制度 〔5〕 ,牧守申政事 〔6〕 ,缙绅考六艺 〔7〕 。吾将兼览焉。”

孙权遣使奉献。蜀将孟达率众降 〔8〕 。武都氐王杨仆率种人内附 〔9〕 ,居汉阳郡 〔10〕 〔二〕

甲午 〔11〕 ,军次于谯 〔12〕 。大飨六军及谯父老百姓于邑东 〔13〕 〔三〕 八月,石邑县言凤凰集 〔14〕

【注释】

〔1〕庚辰:旧历初六日。

〔2〕轩辕:即黄帝。传说为中原各族的共同祖先。姬姓,号轩辕氏,又号有熊氏。相传他曾打败姜姓部落首领炎帝,又击杀九黎族首领蚩尤,成为中原部落联盟的领袖。事见《史记》卷一。明台:古代议论政事的地方。相传黄帝曾在明台征询下属的意见。

〔3〕放勋:即唐尧。传说为父系氏族社会后期的部落联盟领袖。号陶唐氏,名放勋。相传他曾设官掌管时令,制定历法,并挑选舜为继承人。事见《史记》卷一。衢室:相传是唐尧听取民众意见的地方。

〔4〕将率:将领。陈:陈述。

〔5〕朝士:朝廷的士大夫。这里着重指中央行政机构中的文职官员。明:阐明。

〔6〕牧守:州牧和郡太守。

〔7〕缙:插笏在腰间。绅:用大带束在外衣的腰部。缙绅是古代官员的装束,这里代称官员,特别是那些负责议论政事得失的顾问。考六艺:从六经中考求治国之道。汉代以后的六艺又可指儒家的六经,即《周易》、《尚书》、《诗经》、《礼》、《乐》和《春秋》。

〔8〕孟达(?—公元 228):字子度。扶风(治所在今陕西兴平市东南)人。事见本书卷三《明帝纪》裴注引《魏略》、卷四十《刘封传》。

〔9〕武都氐王杨仆:武都郡是氐人聚居区,氐族杨氏世代为当地氐人的首领,从汉代一直延续到南北朝时期。杨氏的根据地在仇池山(今甘肃成县西、西汉水北岸)。仇池山也叫百顷山。因此,当地氐族又名仇池氐,杨氏也被称为百顷氐王。

〔10〕汉阳:郡名。治所在今甘肃甘谷县东南。

〔11〕甲午:旧历二十日。

〔12〕次:旅途中停留。

〔13〕飨(xiǎng):用酒食慰劳。六军:朝廷军队的泛称。《周礼·夏官·司马》:“王六军。大国三军。次国二军。小国一军。”

〔14〕石邑:县名。县治在今河北石家庄市西南。凤凰: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鸟。雄鸟叫凤,雌鸟叫凰。外形是“鸡头、蛇颈、燕颔、龟背、鱼尾,五采色,高六尺许”(《尔雅》郭璞注)。凤凰出现也被认为是特别的祥瑞。

【裴注】

〔一〕《管子》曰:“黄帝立明台之议者,上观于兵也;尧有衢室之问者,下听于民也;舜有告善之旌,而主不蔽也;禹立建鼓于朝,而备诉讼也;汤有总街之廷,以观民非也;武王有灵台之囿,而贤者进也。此古圣帝明王,所以有而勿失,得而勿忘也。”

〔二〕《魏略》载王自手笔令曰:“吾前遣使,宣国威灵,而达即来。吾惟《春秋》褒仪父,即封拜达,使还领新城太守。近复有扶老携幼首向王化者。吾闻夙沙之民,自缚其君以归神农;豳国之众,襁负其子而入丰、镐。斯岂驱略迫胁之所致哉?乃风化动其情而仁义感其衷,欢心内发使之然也。以此而推,西南将万里无外;权、备,将与谁守死乎?”

〔三〕《魏书》曰:“设伎乐百戏,令曰:‘先王皆乐其所生,礼不忘其本。谯,霸王之邦,真人本出。其复谯租税二年。’三老吏民上寿,日夕而罢。丙申,亲祠谯陵。”

孙盛曰:“昔者先王之以孝治天下也,内节天性,外施四海;存尽其敬,亡极其哀;思慕谅闇,寄政冢宰,故曰‘三年之丧,自天子达于庶人’。夫然,故在三之义惇,臣子之恩笃;雍熙之化隆,经国之道固。圣人之所以通天地,厚人伦;显至教,敦风俗:斯万世不易之典,百王服膺之制也。是故丧礼素冠,郐人著庶见之讥;宰予降期,仲尼发不仁之叹;子颓忘戚,君子以为乐祸;鲁侯易服,《春秋》知其不终。岂不以坠至痛之诚心,丧哀乐之大节者哉?故虽三季之末,七雄之弊;犹未有废缞斩于旬朔之间,释麻杖于反哭之日者也。逮于汉文,变易古制;人道之纪,一旦而废。缞素夺于至尊,四海散其遏密;义感阙于群后,大化坠于君亲。虽心存贬约,虑在经纶;至于树德垂声,崇化变俗:固以道薄于当年,风颓于百代矣。且武王载主而牧野不阵,晋襄墨缞而三帅为俘;应务济功,服其焉害?魏王既追汉制,替其大礼;处莫重之哀而设飨宴之乐,居贻厥之始而坠王化之基。及至受禅,显纳二女,忘其至恤以诬先圣之典。天心丧矣,将何以终!是以知王龄之不遐,卜世之期促也。”

冬十(一)月癸卯 〔1〕 ,下令曰:“诸将征伐,士卒死亡者或未收敛。吾甚哀之。其告郡国:给槥椟殡殓 〔2〕 ,送致其家;官为设祭。” 〔一〕 丙午 〔3〕 ,行至曲蠡 〔4〕

【注释】

〔1〕癸卯:旧历初一日。

〔2〕槥(huì)椟:小而薄的棺材。

〔3〕丙午:旧历初四日。

〔4〕曲蠡:地名。在今河南许昌市南。当时属颍川郡颍阴县(治所在今河南许昌市),在许都西南不到 50 公里。

【裴注】

〔一〕槥,音卫。《汉书》高祖(八月)〔八年十一月〕令曰:“士卒从军死,为槥。”应劭曰:“槥,小棺也,今谓之椟。”应璩《百一诗》曰:“槥车在道路,征夫不得休。”陆机《大墓赋》曰:“观细木而闷迟,睹洪椟而念槥。”

汉帝以众望在魏,乃召群公卿士 〔1〕 〔一〕 告祠高庙 〔2〕 。使兼御史大夫张音,持节奉玺绶禅位 〔3〕 ,册曰 〔4〕 :“咨!尔魏王 〔5〕 :昔者,帝尧禅位于虞舜 〔6〕 ;舜亦以命禹 〔7〕 。天命不于常 〔8〕 ,惟归有德 〔9〕 。汉道陵迟 〔10〕 ,世失其序。降及朕躬,大乱兹昏 〔11〕 。群凶肆逆,宇内颠覆。赖武王神武,拯兹难于四方;惟清区夏 〔12〕 ,以保绥我宗庙 〔13〕 ;岂予一人获乂 〔14〕 ,俾九服实受其赐 〔15〕 。今王钦承前绪,光于乃德;恢文武之大业,昭尔考之弘烈 〔16〕 ;皇灵降瑞 〔17〕 ,人神告征 〔18〕 ;诞惟亮采 〔19〕 ,师锡朕命 〔20〕 。佥曰:‘尔度克协于虞舜 〔21〕 ,用率我唐典 〔22〕 ,敬逊尔位。’於戏 〔23〕 !‘天之历数在尔躬 〔24〕 ,允执其中 〔25〕 ,天禄永终 〔26〕 ’。君其祗顺大礼 〔27〕 ,飨兹万国 〔28〕 ,以肃承天命 〔29〕 。” 〔二〕 乃为坛于繁阳 〔30〕

庚午 〔31〕 ,王升坛,即阼 〔32〕 ;百官陪位。事讫,降坛,视燎成礼而反 〔33〕 。改延康为黄初,大赦。 〔三〕

【注释】

〔1〕群公卿士:即朝廷百官。

〔2〕告祠:祭祀并且禀告祖先自己将要禅位的事。高庙:祭祀两汉开国皇帝刘邦的神庙。刘邦的尊号为高皇帝,故名。在今河南许昌市东南蒋官池乡,曾有一座被称为“高庙”的宏大建筑,现今尚有遗迹留存。后世有人误以为是魏文帝曹丕的神庙。但是,依据历史文献来考察,应当是当时许都东汉王朝的高庙所在。

〔3〕奉玺绶:向曹丕奉送皇帝的印绶。

〔4〕册:古代皇帝对臣下封爵授官的诏书。也叫“策”。据下文裴注所引资料,当时百官向曹丕劝进共 17 次,献帝下诏禅位 4 次,曹丕谦让推辞 19 次。繁文缛节,在此有充分的体现。

〔5〕咨:感叹词。相当于“啧啧”。《论语·尧曰》记载尧禅位于舜时的话,第一句是“咨!尔舜!”此处的册文即仿照这种句式。

〔6〕虞舜:传说中父系氏族社会后期的部落联盟领袖。姚姓,号有虞氏,名重华。相传他受尧的禅让继位,后又禅位给治水有功的禹。事见《史记》卷一。

〔7〕禹:即夏禹,传说中古代部落联盟的领袖。又称大禹。原为夏后氏部落首领,受虞舜之命治理洪水,十三年中三过家门而不入。后被舜选为继承人。他传位给自己的儿子启。启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即夏朝。事见《史记》卷二。

〔8〕天命:上天的旨意。这里指秉承天命为君主。 常:固定不变。

〔9〕有德:有德的人。

〔10〕陵迟:衰颓。

〔11〕兹:更加。昏:混乱。

〔12〕区夏:华夏地区,指中国。

〔13〕保绥:保护、安定。

〔14〕获乂(yì):得到安宁。

〔15〕俾:使。九服:京畿以外的九等地区,即侯服、甸服、男服、采服、卫服、蛮服、夷服、镇服、藩服。这里指京都以外的全国各地。

〔16〕考:父亲。指曹操。弘烈:大业。

〔17〕皇灵:皇天的神灵。

〔18〕告征:显示征兆。

〔19〕诞惟亮采:慎重考虑继承人选问题。《尚书·尧典》记载,虞舜挑选继承人时,标准是“使宅百揆,亮采惠畴”,即能够领导百官,很好地处理政事。这里使用句中的“亮采”一词来指代禅让。

〔20〕师锡:众人议论。这里的众人指王公大臣。

〔21〕佥:都。克协于虞舜:能够和虞舜融合无间。意思是要汉献帝效法传位给舜的尧,让位给曹丕。

〔22〕率:遵从。唐典:唐尧定下的制度和准则。指用禅让的形式传位。汉代的皇族刘氏,据说是唐尧的后裔,所以册文有“率我唐典”的措辞。

〔23〕於戏(wū hū):感叹词。这里表示赞叹。

〔24〕历数:帝王继承的次序。自此以下三句,均出自《论语·尧曰》。

〔25〕允:确实,实实在在。执其中:处事时保持正确。

〔26〕天禄永终:上天赐给的禄位永远终结。句出《论语·尧曰》。

〔27〕祗顺:恭敬地举行。大礼:指受禅即帝位的仪式。

〔28〕飨:享有,保有。万国:本意为各方诸侯,此指全国各地。

〔29〕肃:恭敬。

〔30〕繁阳:亭名。属颍阴县,在今河南临颍县西北繁城镇。现有曹丕受禅台遗址。留存的坛台残高约20 米,顶部直径约 30 米,底部长宽各约 75 米。另外,附近尚有魏文帝受禅当时所草拟、书写和镌刻的受禅碑两通遗存,列为国家重要文物受到保护。此二碑一称《公卿将军上尊号奏》,另一称《受禅表》。二者不仅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而且均为中国书法艺术史上的瑰宝,一直享有极高的美誉。

〔31〕庚午:旧历二十八日。据后文裴注引《献帝传》、《隶释》卷十九载《魏受禅碑》,均记曹丕受禅仪式在十月辛未举行,即旧历二十九日。与此处记载不同。

〔32〕即阼:即帝位。

〔33〕视燎:观看祭祀的柴火。当时礼制,新朝皇帝即位时要祭祀天地、五岳(泰山、华山、衡山、恒山和嵩山)和四渎(长江、黄河、淮河和济水)。祭祀时点燃堆放的木柴,称为燎柴或燎祭。关于当时禅让帝位的具体经过,陈寿的史文写得比较简略,而下文裴松之则引录了上万字的史料。裴氏注《三国志》,是出自刘宋文帝的诏书指令,属于官方行为。而刘宋政权,正是从东晋的禅让得来。因此,裴氏此举,具有美化刘宋的深层政治背景。

【裴注】

〔一〕袁宏《汉纪》载汉帝诏曰:“朕在位三十有二载,遭天下荡覆;幸赖祖宗之灵,危而复存。然仰瞻天文,俯察民心;炎精之数既终,行运在乎曹氏。是以前王既树神武之绩,今王又光曜明德以应其期,是历数昭明,信可知矣。夫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故唐尧不私于厥子,而名播于无穷。朕羡而慕焉。今其追踵尧典,禅位于魏王。”

〔二〕《献帝传》载禅代众事曰:

左中郎将李伏表魏王曰:“昔先王初建魏国,在境外者闻之未审,皆以为拜王。武都李庶姜合,羁旅汉中,谓臣曰:‘必为魏公,未便王也。定天下者,魏公子桓。神之所命,当合符谶,以应天人之位。’臣以合辞语镇南将军张鲁,鲁亦问合:‘知书所出?’合曰:‘孔子《玉版》也。天子历数,虽百世可知。’是后月余,有亡人来,写得册文,卒如合辞。合长于内学,关右知名。鲁虽有怀国之心,沈溺异道变化,不果悟合之言。后密与臣议策质,国人不协,或欲西通。鲁即怒曰:‘宁为魏公奴,不为刘备上客也!’言发恻痛,诚有由然。合先迎王师,往岁病亡于邺。自臣在朝,每为所亲宣说此意;时未有宜,弗敢显言。殿下即位初年,祯祥众瑞,日月而至;有命自天,昭然著见。然圣德洞达,符表预明,实乾坤挺庆,万国作孚。臣每庆贺,欲言合验;事君尽礼,人以为谄。况臣名行秽贱,入朝日浅;言为罪尤,自抑而已。今洪泽被四表,灵恩格天地;海内翕习,殊方归服;兆应并集,以扬休命,始终允臧。臣不胜喜舞,谨具表通。”

王令曰:“以示外。薄德之人,何能致此,未敢当也。斯诚先王至德通于神明,固非人力也。”

魏王侍中刘廙、辛毗、刘晔,尚书令桓阶,尚书陈矫、陈群,给事黄门侍郎王毖、董遇等言:“臣伏读左中郎将李伏上事。考图纬之言,以效神明之应;稽之古代,未有不然者也。故尧称历数在躬,璇玑以明天道;周武未战,而赤乌衔书;汉祖未兆,而神母告符;孝宣仄微,字成木叶;光武布衣,名已勒谶。是天之所命以著圣哲,非有言语之声、芬芳之臭可得而知也;徒悬象以示人,微物以效意耳。自汉德之衰,渐染数世;桓、灵之末,皇极不建;暨于大乱,二十余年。天之不泯,诞生明圣,以济其难;是以符谶先著,以彰至德。殿下践阼未期,而灵象变于上,群瑞应于下;四方不羁之民,归心向义,唯惧在后:虽典籍所传,未若今之盛也。臣妾远近,莫不凫藻。”

王令曰:“犁牛之,似虎,莠之幼似禾;事有似是而非者,今日是已。睹斯言事,良重吾不德。”于是尚书仆射宣告官僚,咸使闻知。

辛亥,太史丞许芝,条魏代汉见谶纬于魏王曰:“《易传》曰:‘圣人受命而王,黄龙以戊己日现。’七月四日戊寅,黄龙现;此帝王受命之符瑞最著明者也。又曰:‘初六,履霜,阴始凝也。又有积虫大穴天子之宫,厥咎然。’今蝗虫现,应之也。又曰:‘圣人以德亲比天下,仁恩洽普,厥应麒麟以戊己日至,厥应圣人受命。’又曰:‘圣人清净行中正,贤人福至民从命,厥应麒麟来。’《春秋汉含孳》曰:‘汉以魏,魏以征。’《春秋玉版谶》曰:‘代赤者魏公子。’《春秋佐助期》曰:‘汉以许昌失天下。’故白马令李云上事曰:‘许昌气见于当涂高;当涂高者,当昌于许。’当涂高者,魏也;象魏者,两观阙是也;当道而高大者魏,魏当代汉。今魏基昌于许,汉征绝于许;乃今效见,如李云之言,许昌相应也。《佐助期》又曰:‘汉以蒙孙亡。’说者以蒙孙,汉二十四帝,童蒙愚昏,以弱亡。或以杂文为‘蒙其孙当失天下’,以为汉帝非正嗣,少时为董侯,名不正;蒙乱之荒惑,其子孙以弱亡。《孝经中黄谶》曰:‘日载东,绝火光。不横一,圣聪明。四百之外,易姓而王。天下归功,致太平;居八甲,共礼乐;正万民,嘉乐家和杂。’此魏王之姓讳,著见图谶。《易运期谶》曰:“言居东,西有午,两日并光日居下。其为主,反为辅。五八四十,黄气受,真人出。’言午,‘许’字。两日,‘昌’字。汉当以许亡,魏当以许昌。今际会之期在许,是其大效也。《易运期》又曰:‘鬼在山,禾女连,王天下。’臣闻帝王者,五行之精;易姓之符,代兴之会,以七百二十年为一轨。有德者过之,至于八百;无德者不及,至四百载。是以周家八百六十七年,夏家四百数十年;汉行夏正,迄今四百二十六岁。又高祖受命,数虽起‘乙未’,然其兆征始于获麟。获麟以来七百余年,天之历数将以尽终。帝王之兴,不常一姓。太微中,黄帝坐常明,而赤帝坐常不见;以为黄家兴而赤家衰,凶亡之渐。自是以来四十余年,又荧惑失色不明十有余年。建安十年,彗星先除紫微;二十三年,复扫太微。新天子气见东南以来,二十三年;白虹贯日,月蚀荧惑;比年己亥、壬子、丙午日蚀,皆水灭火之象也。殿下即位,初践阼,德配天地,行合神明;恩泽盈溢,广被四表,格于上下。是以黄龙数现,凤凰仍翔,麒麟皆臻,白虎效仁,前后献见于郊甸;甘露醴泉,奇兽神物,众瑞并出:斯皆帝王受命易姓之符也。昔黄帝受命,风后受《河图》;舜、禹有天下,凤凰翔,洛出《书》;汤之王,白鸟为符;文王为西伯,赤鸟衔丹书;武王伐殷,白鱼升舟;高祖始起,白蛇为征。巨迹瑞应,皆为圣人兴。观汉前后之大灾,今兹之符瑞;察图谶之期运,揆河洛之所甄,未若今大魏之最美也。夫得岁星者,道始兴。昔武王伐殷,岁在鹑火;有周之分野也。高祖入秦,五星聚东井;有汉之分野也。今兹岁星在大梁;有魏之分野也。而天之瑞应,并集来臻;四方归附,襁负而至;兆民欣戴,咸乐嘉庆。《春秋大传》曰:‘周公何以不之鲁?盖以为虽有继体守文之君,不害圣人受命而王。’周公反政,《尸子》以为孔子非之,以为周公不圣,不为兆民也。京房作《易传》曰:‘凡为王者,恶者去之,弱者夺之。易姓改代,天命应常;人谋鬼谋,百姓与能。’伏惟殿下体尧舜之盛明,膺七百之禅代;当汤武之期运,值天命之移授。河洛所表,图谶所载,昭然明白,天下学士所共见也。臣职在史官,考符察征,图谶效见,际会之期,谨以上闻。”

王令曰:“昔周文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仲尼叹其至德。公旦履天子之籍,听天下之断,终然复子明辟;《书》美其人。吾虽德不及二圣,敢忘高山景行之义哉?若夫唐尧、舜、禹之迹,皆以圣质茂德处之,故能上和灵祇,下宁万姓,流称今日。今吾德至薄也,人至鄙也;遭遇际会,幸承先王余业;恩未被四海,泽未及天下;虽倾仓竭府以赈魏国百姓,犹寒者未尽暖,饥者未尽饱。夙夜忧惧,弗敢遑宁;庶欲保全发齿,长守今日;以没于地,以全魏国;下见先王,以塞负荷之责。望狭志局,守此而已;虽屡蒙祥瑞,当之战惶,五色无主。若芝之言,岂所闻乎?心栗手悼,书不成字,辞不宣心。吾间作诗曰:‘丧乱悠悠过纪,白骨纵横万里。哀哀下民靡恃,吾将佐时整理。复子明辟致仕。’庶欲守此辞以自终,卒不虚言也。宜宣示远近,使昭赤心。”

于是侍中辛毗、刘晔,散骑常侍傅巽、卫臻,尚书令桓阶,尚书陈矫、陈群,给事中、博士、骑都尉苏林、董巴等奏曰:“伏见太史丞许芝上魏国受命之符;令书恳切,允执谦让,虽舜、禹、汤、文,义无以过。然古先哲王所以受天命而不辞者,诚急遵皇天之意,副兆民之望,弗得已也。且《易》曰:‘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又曰:‘天垂象,见吉凶,圣人则之;河出《图》,洛出《书》,圣人效之。’以为天文因人而变;至于河洛之《书》,著于《洪范》,则殷、周效而用之矣。斯言,诚帝王之明符,天道之大要也。是以由德应录者,代兴于前;失道数尽者,迭废于后。《传》讥苌弘欲支天之所坏,而说蔡墨‘雷乘乾’之说;明神器之存亡,非人力所能建也。今汉室衰替,帝纲堕坠;天子之诏,歇灭无闻;皇天将舍旧而命新,百姓既去汉而为魏;昭然著明,是可知也。先王拨乱平世,将建洪基;至于殿下,以至德当历数之运。即位以来,天应人事,粲然大备;神灵图籍,兼仍往古;休征嘉兆,跨越前代。是芝所取《中黄》、《运期》姓(纬)〔讳〕之谶,斯文乃著于前世,与汉并见。由是言之,天命久矣,非殿下所得而拒之也。神明之意,候望禋享;兆民颙颙,咸注嘉愿。惟殿下览图籍之明文,急天下之公义;辄宣令外内,布告州郡,使知符命著明而殿下谦虚之意。”

令曰:“下四方以明孤款心,是也。至于览余辞,岂余所谓哉?宁所堪哉?诸卿指论,未若孤自料之审也。夫虚谈谬称,鄙薄所弗当也。且闻比来东征,经郡县,历屯田;百姓面有饥色,衣或裋褐不完。罪皆在孤,是以上惭众瑞,下愧士民。由斯言之,德尚未堪偏王,何言帝者也!宜止息此议,无重吾不德。使逝之后,不愧后之君子。”

癸丑,宣告群僚。督军御史中丞司马懿,侍御史郑浑、羊祕、鲍勋、武周等言:“令如左。伏读太史丞许芝上符命事。臣等闻有唐世衰,天命在虞;虞氏世衰,天命在夏。然则天地之灵,历数之运,去就之符,惟德所在。故孔子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今汉室衰,自安、和、冲、质以来,国统屡绝;桓、灵荒淫,禄去公室。此乃天命去就,非一朝一夕,其所由来久矣。殿下践阼,至德广被,格于上下;天人感应,符瑞并臻。考之旧史,未有若今日之盛。夫大人者,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天时已至而犹谦让者,舜、禹所不为也;故生民蒙救济之惠,群类受育长之施。今八方颙颙,大小注望;皇天乃眷,神人同谋;十分而九以委质,义过周文,所谓过恭也。臣妾上下,伏所不安。”

令曰:“世之所不足者,道义也;所有余者,苟妄也。常人之性,贱所不足,贵所有余;故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孤虽寡德,庶自免于常人之贵。夫‘石可破而不可夺坚,丹可磨而不可夺赤’。丹石微物,尚保斯质;况吾托士人之末列,曾受教于君子哉?且于陵仲子以仁当富,柏成子高以义为贵;鲍焦感子贡之言,弃其蔬而槁死;薪者讥季札失辞,皆委重而弗视。吾独何人?昔周武,大圣也,使叔旦盟胶鬲于四内,使召公约微子于共头。故伯夷、叔齐相与笑之曰:‘昔神农氏之有天下,不以人之坏自成,不以人之卑自高。’以为周之伐殷以暴也。吾德非周武而义惭夷、齐,庶欲远苟妄之失道,立丹石之不夺;迈于陵之所富,蹈柏成之所贵;执鲍焦之贞至,遵薪者之清节。故曰:‘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吾之斯志,岂可夺哉!”

乙卯,册诏魏王禅代天下曰:“惟延康元年十月乙卯,皇帝曰:咨!尔魏王:夫命运否泰,依德升降;三代卜年,著于《春秋》。是以天命不于常,帝王不一姓,由来尚矣。汉道陵迟,为日已久;安、顺已降,世失其序;冲、质短祚,三世无嗣;皇纲肇亏,帝典颓沮。暨于朕躬,天降之灾;遭无妄厄运之会,值炎精幽昧之期;变兴辇毂,祸由阉宦。董卓乘衅,恶甚浇、豷;劫迁省御,(太仆)〔火焚〕宫庙;遂使九州幅裂,强敌虎争;华夏鼎沸,蝮蛇塞路。当斯之时,尺土非复汉有,一夫岂复朕民?幸赖武王德膺符运,奋扬神武;芟夷凶暴,清定区夏,保乂皇家。今王缵承前绪,至德光昭;御衡不迷,布德优远;声教被四海,仁风扇鬼区;是以四方效珍,人神响应。天之历数,实在尔躬。昔虞舜有大功二十,而放勋禅以天下;大禹有疏导之绩,而重华禅以帝位。汉承尧运,有传圣之义;加顺灵祇,绍天明命;禧降二女,以嫔于魏。使使持节、行御史大夫事、太常音,奉皇帝玺绶。王其永君万国,敬御天威;允执其中,天禄永终。敬之哉!”

于是尚书令桓阶等奏曰:“汉氏以天子位禅之陛下。陛下以圣明之德,历数之序;承汉之禅,允当天心。夫天命弗可得辞,兆民之望弗可得违;臣请会列侯、诸将、群臣陪隶,发玺书,顺天命。具礼仪列奏。”

令曰:“当议孤终不当承之意而已。犹猎,还方有令。”

尚书令等又奏曰:“昔尧、舜禅于文祖。至汉氏,以师征受命,畏天之威,不敢怠遑,便即位行在所之地。今当受禅代之命,宜会百僚群司,六军之士,皆在行位,使咸睹天命。营中促狭,可于平敞之处设坛场,奉答休命。臣辄与侍中、常侍会议礼仪,太史官择吉日讫,复奏。”

令曰:“吾殊不敢当之,外亦何豫事也!”

侍中刘廙、常侍卫臻等奏议曰:“汉氏遵唐尧公天下之议,陛下以圣德膺历数之运;天人同欢,靡不得所;宜顺灵符,速践皇阼。问太史丞许芝,今月十七日己未直成,可受禅命;辄治坛场之处,所当施行别奏。”

令曰:“属出,见外便设坛场,斯何谓乎?今当辞让不受诏也。但于帐前发玺书,威仪如常;且天寒,罢作坛士,使归。”

既发玺书,王令曰:“当奉还玺绶为让章。吾岂奉此诏承此贶邪?昔尧让天下于许由、子州支甫;舜亦让于善卷、石户之农、北人无择。或退而耕颍之阳;或辞以幽忧之疾;或远入山林,莫知其处;或携子入海,终身不返;或以为辱,自投深渊。且颜斶惧太朴之不完,守知足之明分;王子搜乐丹穴之潜处,被熏而不出;柳下惠不以三公之贵易其介;曾参不以晋、楚之富易其仁。斯九士者,咸高节而尚义,轻富而贱贵;故书名千载,于今称焉。求仁得仁,仁岂在远?孤独何为不如哉!义有蹈东海而逝,不奉汉朝之诏也。亟为上章还玺绶,宣之天下,使咸闻焉。”

己未,宣告群僚;下魏,又下天下。

辅国将军、清苑〔乡〕侯刘若等百二十人,上书曰:“伏读令书,深执克让;圣意恳恻,至诚外昭。臣等有所不安,何者?石户、北人,匹夫狂狷,行不合义,事不经见者;是以史迁谓之不然,诚非圣明所当希慕。且有虞不逆放勋之禅,夏禹亦无辞位之语。故《传》曰:‘舜陟帝位,若固有之。’斯诚圣人知天命不可逆,历数弗可辞也。伏惟陛下应乾符运,至德发闻;升昭于天,是三灵降瑞,人神以和;休征杂沓,万国响应。虽欲勿用,将焉避之?而固执谦虚,违天逆众;慕匹夫之微分,背上圣之所蹈;违经谶之明文,信百氏之穿凿。非所以奉答天命,光慰众望也。臣等昧死以请。辄整顿坛场,至吉日受命,如前奏,分别写令宣下。”

王令曰:“昔柏成子高辞夏禹而匿野,颜阖辞鲁币而远迹。夫以王者之重,诸侯之贵,而二子忽之,何则?其节高也!故烈士徇荣名,义夫高贞介;虽蔬食瓢饮,乐在其中。是以仲尼师王骀,而子产嘉申徒。今诸卿皆孤股肱腹心,足以明孤,而今咸若斯;则诸卿游于形骸之内,而孤求为形骸之外:其不相知,未足多怪。亟为上章还玺绶,勿复纷纷也。”

辅国将军等一百二十人,又奏曰:“臣闻符命不虚见,众心不可违。故孔子曰:‘周公其为不圣乎?以天下让。是天地日月轻去万物也。’是以舜享天下,不拜而受命。今火德气尽,炎上数终;帝迁明德,祚隆大魏。符瑞昭晰,受命既固;光天之下,神人同应。虽有虞仪凤,成周跃鱼;方今之事,未足以喻。而陛下违天命以饰小行,逆人心以守私志;上忤皇穹眷命之旨,中忘圣人达节之数,下孤人臣翘首之望;非所以扬圣道之高衢,乘无穷之懿勋也。臣等闻事君有献可替否之道,奉上有逆鳞固争之义。臣等敢以死请。”

令曰:“夫古圣王之治也,至德合乾坤,惠泽均造化;礼教优乎昆虫,仁恩洽乎草木;日月所照,戴天履地,含气有生之类,靡不被服清风,沐浴玄德。是以金革不起,苛慝不作;风雨应节,祯祥触类而见。今百姓寒者未暖,饥者未饱;鳏者未室,寡者未嫁;权、备尚存,未可舞以干戚,方将整以齐斧;戎役未息于外,士民未安于内;耳未闻康哉之歌,目未睹击壤之戏;婴儿未可托于高巢,余粮未可以宿于田亩:人事未备,至于此也!夜未曜景星,治未通真人;河未出龙马,山未出象车;蓂荚未植阶庭,萐莆未生庖厨;王母未献白环,渠搜未见珍裘:灵瑞未效,又如彼也!昔东户季子、容成、大庭、轩辕、赫胥之君,咸得以此,就功勒名。今诸卿独不可少假孤精心竭虑,以和天人,以格至理;使彼众事备,群瑞效,然后安乃议此乎?何遽相愧相迫之如是也?速为让章,上还玺绶,无重吾不德也。”

侍中刘廙等奏曰:“伏惟陛下以大圣之纯懿,当天命之历数;观天象则符瑞著明,考图纬则文义焕炳;察人事则四海齐心,稽前代则异世同归。而固拒禅命,未践尊位。圣意恳恻,臣等敢不奉诏?辄具章遣使者。”

奉令曰:“泰伯三以天下让,人无得而称焉,仲尼叹其至德;孤独何人?”

庚申,魏王上书曰:“皇帝陛下:奉被今月乙卯玺书,伏听册命,五内惊震;精爽散越,不知所处。臣前上还相位,退守藩国,圣恩听许。臣虽无古人量德度身自定之志,保己存性实其私愿。不悟陛下猥损过谬之命,发不世之诏,以加无德之臣。且闻尧禅重华,举其克谐之德;舜授文命,采其齐圣之美;犹下咨四岳,上观璇玑。今臣德非虞、夏,行非二君;而承历数之谘,应选授之命;内自揆抚,无德以称。且许由匹夫,犹拒帝位;善卷布衣,而逆虞诏。臣虽鄙蔽,敢忘守节以当大命?不胜至愿,谨拜章陈情。使行相国、永寿少府粪土臣毛宗奏,并上玺绶。”

辛酉,给事中、博士苏林、董巴上表曰:“天有十二次,以为分野,王公之国,各有所属;周在鹑火,魏在大梁。岁星行历十二次,〔所在〕国天子受命,诸侯以封。周文王始受命,岁在鹑火;至武王伐纣十三年,岁星复在鹑火。故《春秋传》曰‘武王伐纣,岁在鹑火’;又曰‘岁之所在,即我有周之分野也’。昔光和七年,岁在大梁,武王始受命(为时将讨黄巾)〔为将,讨黄巾〕。是岁改年为中平元年。建安元年,岁复在大梁,始拜大将军。十三年复在大梁,始拜丞相。今二十五年,岁复在大梁,陛下受命。此魏得岁与周文(王)〔武〕受命相应。今年青龙在庚子,《诗推度灾》曰:‘庚者更也,子者滋也,圣(命)〔人制法〕天下治。’又曰:‘王者布德于子,治成于丑。’此言今年天更命圣人,制治天下,布德于民也。魏以改制天下,与(时)《〔诗〕》协矣。颛顼受命,岁在豕韦;卫居其地,亦在豕韦。故《春秋传》曰:‘卫,颛顼之墟也。’今十月,斗之建,则颛顼受命之分也;始魏以十月受禅,此同符始祖受命之验也。魏之氏族,出自颛顼,与舜同祖。见于《春秋》世家。舜以土德承尧之火,今魏亦以土德承汉之火,于行运,(会)〔合〕于尧舜授受之次。臣闻天之去就,固有常分;圣人当之,昭然不疑。故尧捐骨肉而禅有虞,终无恡色;舜发陇亩而君天下,若固有之。其相授受,间不替漏,天下已传矣;所以急天命,天下不可一日无君也。今汉期运已终,妖异绝之已审。陛下受天之命,符瑞告征,叮咛详悉,反复备至;虽言语相喻,无以代此。今既发诏书,玺绶未御,固执谦让;上逆天命,下违民望。臣谨案古之典籍,参以图纬:魏之行运及天道所在,即尊之验,在于今年此月,昭晰分明。唯陛下迁思易虑,以时即位,显告天帝而告天下;然后改正朔,易服色,正大号。天下幸甚!”

令曰:“凡斯皆宜圣德,故曰:‘苟非其人,道不虚行。’天瑞虽彰,须德而光;吾德薄之人,胡足以当之?今让,冀见听许。外内咸使闻知。”

壬戌,册诏曰:“皇帝问魏王言:遣宗奉庚申书到,所称引,闻之。朕惟汉家世逾二十,年过四百;运周数终,行祚已讫;天心已移,兆民望绝;天之所废,有自来矣。今大命有所厎止,神器当归圣德;违众不顺,逆天不祥。王其体有虞之盛德,应历数之嘉会;是以祯祥告符,图谶表录,神人同应,受命咸宜。朕畏上帝,致位于王;天不可违,众不可拂。且重华不逆尧命,大禹不辞舜位。若夫由、卷匹夫,不载圣籍;固非皇材帝器,所当称慕。今使音,奉皇帝玺绶,王其陟帝位;无逆朕命,以祗奉天心焉。”

于是尚书令桓阶等奏曰:“今汉使音奉玺书到,臣等以为天命不可稽,神器不可渎。周武中流有白鱼之应,不待师期而大号已建;舜受大麓,桑荫未移而已陟帝位。皆所以祗承天命,若此之速也。故无固让之义,不以守节为贵,必道信于神灵,符合于天地而已。《易》曰:‘其受命如响,无有远近幽深,遂知来物,非天下之至精,其孰能与于此?’今陛下应期运之数,为皇天所子;而复稽滞于辞让,低回于大号;非所以则天地之道,副万国之望。臣等敢以死请。辄敕有司修治坛场,择吉日,受禅命,发玺绶。”

令曰:“冀三让而不见听,何汲汲于斯乎?”

甲子,魏王上书曰:“奉今月壬戌玺书,重被圣命;伏听册告,肝胆战悸,不知所措。天下,神器;禅代,重事。故尧将禅舜,纳于大麓;舜之命禹,玄圭告功;烈风不迷,九州攸平;询事考言,然后乃命,而犹执谦让于德不嗣。况臣顽固,质非二圣;乃应天统,受终明诏?敢守微节,归志箕山,不胜大愿。谨拜表陈情。使并奉上玺绶。”

侍中刘廙等奏曰:“臣等闻圣帝不违时,明主不逆人;故《易》称‘通天下之志,断天下之疑’。伏惟陛下体有虞之上圣,承土德之行运;当亢阳明夷之会,应汉氏祚终之数;合契皇极,同符两仪。是以圣瑞表征,天下同应;历运去就,深切著明。论之天命,无所与议;比之时宜,无所与争。故受命之期,时清日晏,曜灵施光,休气云蒸。是乃天道悦怿,民心欣戴;而仍见闭拒,于礼何居?且群生不可一日无主,神器不可以斯须无统;故臣有违君以成业,下有矫上以立事。臣等敢不重以死请。”

王令曰:“天下,重器;王者,正统。以圣德当之,犹有惧心;吾何人哉?且公卿未至乏主,斯岂小事;且宜以待固让之后,乃当更议其可耳。”

丁卯,册诏魏王曰:“天讫汉祚,辰象著明;朕祗天命,致位于王;仍陈历数于诏册,喻符运于翰墨;神器不可以辞拒,皇位不可以谦让;稽于天命,至于再三。且四海不可以一日旷主,万机不可以斯须无统;故建大业者不拘小节,知天命者不系细物;是以舜受大业之命,而无逊让之辞;圣人达节,不亦远乎!今使音,奉皇帝玺绶。王其钦承,以答天下响应之望焉。”

相国华歆、太尉贾诩、御史大夫王朗及九卿上言曰:“臣等被召,到,伏见太史丞许芝、左中郎将李伏所上图谶、符命,侍中刘廙等宣叙众心,人灵同谋。又汉朝知陛下圣化通于神明,圣德参于虞、夏;因瑞应之备至,听历数之所在;遂献玺绶,固让尊号。能言之伦,莫不抃舞!《河图》、《洛书》,天命瑞应;人事协于天时,民言协于天叙。而陛下性秉劳谦,体尚克让;明诏恳切,未肯听许;臣妾小人,莫不伊邑。臣等闻自古及今,有天下者不常在乎一姓:考以德势,则盛衰在乎强弱;论以终始,则废兴在乎期运。唐、虞历数,不在厥子而在舜、禹。舜、禹虽怀克让之意迫,群后执玉帛而朝之,兆民怀欣戴而归之,率土扬歌谣而咏之。故其守节之拘,不可得而常处;达节之权,不可得而久避;是以或逊位而不吝,或受禅而不辞;不吝者未必厌皇宠,不辞者未必渴帝祚:各迫天命而不得以已。既禅之后,则唐氏之子为宾于有虞,虞氏之胄为客于夏代;然则禅代之义,非独受之者实应天福,授之者亦与有余庆焉。汉自章、和之后,世多变故,稍以陵迟。洎乎孝灵,不恒其心;虐贤害仁,聚敛无度;政在嬖竖,视民如仇;遂令上天震怒,百姓从风如归;当时则四海鼎沸,既没则祸发宫廷;宠势并竭,帝室遂卑。若在帝舜之末节,犹择圣代而授之;荆人抱玉璞,犹思良工而刊之;况汉国既往,莫之能匡?推器移君,委之圣哲,固其宜也。汉朝委质,既愿礼禅之速定也。天祚率土,必将有主;主率土者,非陛下其孰能任之?所谓论德无与为比,考功无推让矣。天命不可久稽,民望不可久违。臣等"",不胜大愿。伏请陛下割#谦之志,修受禅之礼;副人神之意,慰外内之愿。”

令曰:“以德则孤不足,以时则戎虏未灭。若以群贤之灵,得保首领;终君魏国,于孤足矣。若孤者,胡足以辱四海?至乎天瑞人事,皆先王圣德遗庆,孤何有焉?是以未敢闻命。”

己巳,魏王上书曰:“臣闻舜有宾于四门之勋,乃受禅于陶唐;禹有存国七百之功,乃承禄于有虞。臣以蒙蔽,德非二圣;猥当天统,不敢闻命。敢屡抗疏,略陈私愿;庶章通紫庭,得全微节;情达宸极,永守本志。而音重复衔命,申制诏臣;臣实战惕,不发玺书。而音迫于严诏,不敢复命;愿陛下驰传骋驿,召音还台。不胜至诚,谨使宗奉书。”

相国歆、太尉诩、御史大夫朗及九卿奏曰:“臣等伏读诏书,于邑益甚!臣等闻《易》称圣人‘奉天时’,《论语》云君子‘畏天命’;天命有去就,然后帝者有禅代。是以唐之禅虞,命在尔躬;虞之顺唐,谓之受终;尧知天命去已,故不得不禅舜;舜知历数在躬,故不敢不受。不得不禅,奉天时也;不敢不受,畏天命也。汉朝虽承季末陵迟之余,犹务奉天命以则尧之道,是以愿禅帝位而归二女。而陛下正于大魏受命之初,抑虞、夏之达节,尚延陵之让退;而所枉者大,所直者小;所详者轻,所略者重。中人凡士,犹为陛下陋之!没者有灵,则重华必忿愤于苍梧之神墓,大禹必郁悒于会稽之山阴,武王必不悦于(商)〔高〕陵之玄宫矣。是以臣等敢以死请!且汉政在阉宦,禄去帝室七世矣;遂集矢石于其宫殿,而二京为之丘墟。当是之时,四海荡覆,天下分崩;武王亲衣甲而冠胄,沐雨而栉风。为民请命,则活万国;为世拨乱,则致升平。鸠民而立长,筑宫而置吏;元元无过,罔于前业,而始有造于华夏。陛下即位,光昭文德,以翊武功;勤恤民隐,视之如伤;惧者宁之,劳者息之;寒者以暖,饥者以充;远人以(恩復)〔德服〕,寇敌以恩降;迈恩种德,光被四表。稽古笃睦,茂于放勋;纲漏吞舟,弘乎周文。是以布政未期,人神并和;皇天则降甘露而臻四灵,后土则挺芝草而吐醴泉。虎豹鹿兔,皆素其色;雉鸠燕雀,亦白其羽。连理之木,同心之瓜,五采之鱼,珍祥瑞物,杂沓于其间者,无不毕备。古人有言:‘微禹,吾其鱼乎!’微大魏,则臣等之白骨,交横于旷野矣。伏省群臣外内前后章奏,所以陈叙陛下之符命者,莫不条河洛之《图》、《书》,据天地之瑞应;因汉朝之款诚,宣万方之景附。可谓信矣(省)〔著〕矣!三王无以及,五帝无以加;民命之悬于魏〔邦,民心之系于魏〕政,三十有余年矣!此乃千世时至之会,万载一遇之秋。达节广度,宜昭于斯际;拘牵小节,不施于此时。久稽天命,罪在臣等。辄营坛场,具礼仪,择吉日,昭告昊天上帝,秩群神之礼;须禋祭毕,会群僚于朝堂,议年号、正朔、服色当施行,上。”

复令曰:“昔者大舜饭糗茹草,将终身焉,斯则孤之前志也。及至承尧禅,被珍裘,妻二女,若固有之,斯则顺天命也。群公卿士诚以天命不可拒,民望不可违,孤亦曷以辞焉?”

庚午,册诏魏王曰:“昔尧以配天之德,秉六合之重;犹睹历运之数,移于有虞,委让帝位,忽如遗迹。今天既讫我汉命,乃眷北顾;帝皇之业,实在大魏。朕守空名,以窃古义;顾视前事,犹有惭德。而王逊让,至于三四,朕用惧焉。夫不辞万乘之位者,知命达节之数也;虞、夏之君,处之不疑。故勋烈垂于万载,美名传于无穷。今遣守尚书令、侍中(顗)〔觊〕喻,王其速陟帝位,以顺天人之心,副朕之大愿!”

于是尚书令桓阶等奏曰:“今汉氏之命已四至,而陛下前后固辞。臣等伏以为上帝之临圣德,期运之隆大魏,斯岂数载?《传》称周之有天下,非甲子之朝;殷之去帝位,非牧野之日也。故《诗》序商汤,追本玄王之至;述姬周,上录后稷之生。是以受命既固,厥德不回。汉氏衰废,行次已绝;三辰垂其征,史官著其验;耆老记先古之占,百姓协歌谣之声。陛下应天受禅,当速即坛场,柴燎上帝;诚不宜久停神器,拒亿兆之愿。臣辄下太史令择元辰:今月二十九日,可登坛受命。请诏三公、群卿,具条礼仪别奏。”

令曰:“可。”

〔三〕《献帝传》曰:“辛未,魏王登坛,受禅。公卿、列侯、诸将、匈奴单于、四夷朝者数万人,陪位。燎祭天地、五岳、四渎,曰:‘皇帝臣丕,敢用玄牡,昭告于皇皇后帝:汉历世二十有四,践年四百二十有六;四海困穷,三纲不立;五纬错行,灵祥并见。推术数者,虑之古道,咸以为天之历数,运终兹世;凡诸嘉祥民神之意,比昭有汉数终之极、魏家受命之符。汉主以神器宜授于臣,宪章有虞,致位于丕。丕震畏天命,虽休勿休。群公庶尹六事之人,外及将士,洎于蛮夷君长,佥曰:“天命不可以辞拒,神器不可以久旷;群臣不可以无主,万机不可以无统。”丕祗承皇象,敢不钦承。卜之守龟,兆有大横;筮之三易,兆有革兆。谨择元日,与群僚登坛受帝玺绶,告类于尔大神;唯尔有神,尚飨!永吉兆民之望,祚于有魏世享。’遂制诏三公:‘上古之始有君也,必崇恩化以美风俗,然百姓顺教而刑辟措焉。今朕承帝王之绪,其以延康元年为黄初元年;议改正朔,易服色,殊徽号,同律度量。承土行,大赦天下:自殊死以下,诸不当得赦,皆赦除之。’”

《魏氏春秋》曰:“帝升坛,礼毕,顾谓群臣曰:‘舜、禹之事,吾知之矣!’”

干宝《搜神记》曰:“宋大夫邢史子臣,明于天道。周敬王之三十七年,景公问曰:‘天道其何祥?’对曰:‘后五(十)年五月丁亥,臣将死;死后五年五月丁卯,吴将亡;亡后五年,君将终;终后四百年,邾,王天下。’俄而皆如其言。所云‘邾,王天下’者,谓魏之兴也。邾,曹姓;魏亦曹姓,皆邾之后。其年数则错,未知邢史失其数邪,将年代久远,注记者传而谬也?”

黄初元年十一月,癸酉 〔1〕 ,以河内之山阳,邑万户,奉汉帝为山阳公 〔2〕 ;行汉正朔 〔3〕 ;以天子之礼郊祭 〔4〕 ;上书不称“臣” 〔5〕 ;京都有事于太庙 〔6〕 ,致胙 〔7〕 ;封公之四子为列侯。追尊皇祖太王曰太皇帝,考武王曰武皇帝,尊王太后曰皇太后。赐男子爵人一级 〔8〕 ;为父后及孝悌、力田人二级 〔9〕 。以汉诸侯王为崇德侯 〔10〕 ,列侯为关中侯。以颍阴之繁阳亭为繁昌县。封爵、增位各有差。

改相国为司徒,御史大夫为司空,奉常为太常 〔11〕 ,郎中令为光禄勋 〔12〕 ,大理为廷尉,大农为大司农 〔13〕 。郡国、县邑,多所改易。更授匈奴南单于呼厨泉魏玺绶,赐青盖车、乘舆、宝剑、玉玦 〔14〕

十二月,初营洛阳宫。戊午幸洛阳 〔15〕 〔一〕

是岁,长水校尉戴陵谏不宜数行弋猎 〔16〕 。帝大怒,陵减死罪一等 〔17〕

【注释】

〔1〕癸酉:旧历初一日。曹丕称帝,年号定为“黄初”:孙权称王,年号定为“黄武”,称帝之后又改“黄龙”。魏、吴二国的初定年号,均含有一个“黄”字,与汉代流行的“五德终始”政治理论密切相关。

〔2〕山阳:县名。县治在今河南焦作市东。据《后汉书》卷 9 《孝献帝纪》记载,献帝被降为山阳公之后,其都城在山阳县境内的浊鹿城。浊鹿城又名浊城,在今河南修武县西,尚有遗迹留存。

〔3〕正(zhēng)朔:一年第一天开始的时候。我国古代的夏历以冬至之后二月为正月,天明为朔;殷历以冬至之后一月为正月,鸡鸣为朔;周历以冬至所在的月份为正月,夜半为朔。汉代自西汉武帝时起行太初历,使用的是夏历的正朔,简称夏正。所谓“行汉正朔”,就是允许退位的山阳公在自己的封地内继续使用汉朝的历法。

〔4〕郊祭:汉代制度,皇帝要定时在京城的南郊和北郊祭祀天地、日月、星辰、风雷、山川诸神,祈求福佑,这叫做郊祭。

〔5〕上书:指山阳公向魏帝上奏章。

〔6〕有事:有祭祀活动。

〔7〕致胙:进献祭祀用的肉。这是允许山阳公继续参与重大的宗庙祭祀活动。

〔8〕爵:古时候朝廷赐给臣民的荣誉性称号。秦代的爵位有二十级,最低的是第一级公士,最高的是第二十级列侯。西汉和东汉沿袭秦代爵制。东汉献帝建安二十年(公元 215),曹操对秦汉爵名加以改动。新爵制共有六种二十级,最高的第二十级仍为列侯,以下五种是第十九级关内侯、第十八级名号侯、第十七级关中侯、第十六级关外侯、第十五级五大夫。爵位通常赏给建立军功者,但是在有大吉庆或是大灾害时,朝廷也普遍赏赐成年男子以示恩典。爵位积累上升到一定等级,可以享受某种特权。人一级:每人一级。

〔9〕后:即继承人。孝悌:孝敬父母和爱护兄弟的男子。力田:努力从事农业生产的男子。

〔10〕诸侯王:皇族的亲王。

〔11〕太常:官名。主管国家礼仪制度和祭祀活动,为朝廷九卿之首。

〔12〕光禄勋:官名。主管皇宫警卫,指挥并且考察三署郎官。在郊祀时还负责礼品进献。为九卿之一。曹丕称帝,出于政治动机多改官名。建安十八年曹操封为魏公后,形成两套职官系统。一是东汉献帝之下的汉官系统,中心在许县;另一是曹操之下的魏官系统,中心在邺县。曹丕取代东汉,两套系统实施合并,不仅恢复东汉旧制,重设三公,而且多采东汉职官的旧名。以此表明曹魏是由东汉禅代而来。

〔13〕大司农:官名。主管国家钱、粮、绢、布的铸造、生产、贮藏和调运。为九卿之一。

〔14〕青盖车:皇太子和已经封王的皇子所乘坐的礼仪车。因车上装有青色车盖,故名。乘舆:皇帝的专用车队。玦(jué):一种有缺口的圆环形玉器。古代作为显贵者的佩饰。曹魏的玉器制作,已经达到很高的工艺水平。现今河南洛阳市博物馆内,保存了曹魏的白玉杯一件,造型典雅庄重,雕刻精美圆润,是该馆镇馆珍宝之一。

〔15〕戊午:旧历十七日。幸:皇帝到达某地称幸。

〔16〕长水校尉:官名。京城有特种兵北军五营,每营设校尉一人,长水校尉是其中之一。负责统领乌丸族骑兵七百余人,警卫京城。弋猎:猎取飞禽走兽。

〔17〕减死罪一等:处以比死刑只轻一等的刑罚。这种刑罚即本卷后文所说的“五岁刑”。

【裴注】

〔一〕臣松之按:诸书记是时,帝居北宫,以建始殿朝群臣,门曰“承明”。陈思王植诗曰“谒帝承明庐”是也。至明帝时,始于汉南宫崇德殿处,起太极、昭阳诸殿。

《魏书》曰:“以夏数为得天,故即用夏正,而服色尚黄。”

《魏略》曰:“诏以汉火行也;火忌水,故‘洛’去‘水’而加‘隹’。魏于行次为土;土,水之牡也,水得土而乃流,土得水而柔,故除‘隹’加‘水’,变‘雒’为‘洛’。”

二年春正月 〔1〕 ,郊祀天地、明堂 〔2〕 。甲戌 〔3〕 ,校猎至原陵 〔4〕 。遣使者,以太牢祠汉世祖 〔5〕 。乙亥 〔6〕 ,朝日于东郊 〔7〕 〔一〕 初令郡国口满十万者 〔8〕 ,岁察孝廉一人;其有秀异 〔9〕 ,无拘户口。辛巳 〔10〕 ,分三公户邑,封子弟各一人为列侯。壬午 〔11〕 ,复颍川郡一年田租 〔12〕 〔二〕 改许县为许昌县。以魏郡东部为阳平郡 〔13〕 ,西部为广平郡 〔14〕 〔三〕

【注释】

〔1〕二年:黄初二年(公元 221)。

〔2〕明堂:皇帝祭祀五帝并同时宣布政教的地方。这里的五帝,指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五方天帝,即东方青帝灵威仰、南方赤帝赤熛(biāo)怒、中央黄帝含枢纽、西方白帝白招拒、北方黑帝汁光纪。

〔3〕甲戌:旧历初三日。

〔4〕校猎:打猎。原陵:东汉皇帝刘秀的陵墓。在今河南洛阳市北郊。

〔5〕祠:祭祀。世祖:即刘秀(前 6—公元 57)。东汉王朝的建立者。字文叔,南阳郡蔡阳(今湖北枣阳市西南)人。西汉皇族。公元 25—57 年在位。事详《后汉书》卷一上、下。

〔6〕乙亥:旧历初四日。

〔7〕朝(cháo)日:皇帝祭祀太阳的礼仪。

〔8〕口:人口。

〔9〕秀异:优秀不凡的人才。

〔10〕辛巳:旧历初十日。

〔11〕壬午:旧历十一日。

〔12〕复:免除。

〔13〕阳平:郡名。治所在今河北大名县东北。

〔14〕广平:郡名。治所在今河北邯郸县东北。以上阳平、广平二郡是从魏郡分出,分出之后魏郡仍然存在,但辖地大为减小。当初曹操扩大魏郡辖地,意在削弱汉室加强自身力量。现在曹丕已经代汉称帝,再无保持大魏郡的必要,故有此举。

【裴注】

〔一〕臣松之以为:礼,天子以春分朝日,秋分夕月。寻此年正月郊祀,有月无日;乙亥朝日,则有日无月:盖文之脱也。按明帝朝日、夕月,皆如礼文,故知此纪为误者也。

〔二〕《魏书》载诏曰:“颍川,先帝所由起兵征伐也。官渡之役,四方瓦解,远近顾望;而此郡守义,丁壮荷戈,老弱负粮。昔汉祖以秦中为国本,光武恃河内为王基。今朕复于此,登坛受禅,天以此郡翼成大魏。”

〔三〕《魏略》曰:“改长安、谯、许昌、邺、洛阳为五都;立石表:西界宜阳,北循太行,东北界阳平,南循鲁阳,东界郯,为中都之地。令天下听内徒,复五年;后又增其复。”

诏曰:“昔仲尼资大圣之才 〔1〕 ,怀帝王之器;当衰周之末,无受命之运 〔2〕 。在鲁、卫之朝 〔3〕 ,教化乎洙、泗之上 〔4〕 。凄凄焉 〔5〕 ,遑遑焉,欲屈己以存道,贬身以救世。于时王公,终莫能用之;乃退考五代之礼 〔6〕 ,修素王之事 〔7〕 :因鲁史而制《春秋》 〔8〕 ,就太师而正《雅》、《颂》 〔9〕 。俾千载之后,莫不宗其文以述作 〔10〕 ,仰其圣以成谋。咨!可谓命世之大圣,亿载之师表者也!遭天下大乱,百祀堕坏 〔11〕 。旧居之庙 〔12〕 ,毁而不修;褒成之后 〔13〕 ,绝而莫继。阙里不闻讲颂之声 〔14〕 ;四时不睹蒸、尝之位 〔15〕 。斯岂所谓崇礼报功,盛德百世必祀者哉!其以议郎孔羡为宗圣侯 〔16〕 ,邑百户,奉孔子祀。令鲁郡修起旧庙 〔17〕 ,置百户吏卒以守卫之 〔18〕 ;又于其外广为室屋以居学者。”

(春)三月,加辽东太守公孙恭为车骑将军 〔19〕 。初复五铢钱 〔20〕

夏四月,以车骑将军曹仁为大将军。五月,郑甘复叛,遣曹仁讨斩之。

六月庚子 〔21〕 ,初祀五岳、四渎,咸秩群祀 〔22〕 〔一〕 丁卯 〔23〕 ,夫人甄氏卒 〔24〕 。戊辰晦 〔25〕 ,日有食之;有司奏免太尉 〔26〕 ,诏曰:“灾异之作,以谴元首 〔27〕 ;而归过股肱 〔28〕 ,岂禹、汤罪己之义乎 〔29〕 ?其令百官,各虔厥职。后有天地之眚 〔30〕 ,勿复劾三公。”

【注释】

〔1〕仲尼:即孔子(前 551—前 479)。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儒家的创始者。孔氏,名丘,字仲尼,后世尊称为孔子。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东南)人。五十岁时任鲁国司寇,实施抑制家臣势力的政策,结果失败。随后周游宋、卫、陈、蔡、齐、楚等国,未受重用。晚年致力于教育和古代文献整理。相传他曾整理《诗经》、《尚书》,又删定鲁史官所记的《春秋》。其弟子先后有三千人,当中著名的有七十余人。孔子的学说以“仁”为中心,两千年间一直在封建文化中占据正统地位,对后世影响巨大。传见《史记》卷四十七。以下这段诏书,魏文帝将其刊刻在《鲁孔子庙之碑》的碑文中,立在孔子庙内。此碑现存于曲阜孔庙之内,在文物、文献和书法艺术上具有很高的价值。

〔2〕受命:承受天命。指成为君主。

〔3〕鲁:先秦国名。公元前 11 世纪周分封的诸侯国。开国君主是周公旦的儿子伯禽,都城在曲阜(今山东曲阜市)。前 256 年灭于楚。卫:先秦国名。公元前 11 世纪周分封的诸侯国。开国君主是周武王的弟弟康叔,都城在朝(zhāo)歌(今河南淇县)。前 209 年灭于秦。

〔4〕洙、泗:均河流名。古时二水在今山东泗水县北合流西下,至曲阜城北又分二水,洙水在北,泗水在南。而洙、泗之间,就是孔子聚徒讲学的地方。

〔5〕凄凄:同“栖栖”,忙碌不安的样子。《论语·宪问》记载微生亩问孔子:“丘何为是栖栖者与?”

〔6〕五代:指唐、虞、夏、商、周五个朝代。《史记》卷四十七《孔子世家》记载孔子整理古代文献时“上纪唐、虞之际,下至秦缪”。

〔7〕素王:有王者之道而无王者名位的人,特指孔子。

〔8〕因:依据。春秋:书名。儒家经典之一。为编年体春秋史。相传是孔子依据鲁史官所记加以整理修订而成。后来解释《春秋》的有《左氏》、《公羊》、《穀梁》三传。

〔9〕太师:官名。周代主管音乐的官员。又称“师”。雅、颂:均为《诗经》诗歌的类别名。雅是周王朝直接统治区域即“王畿”的诗歌。颂是周天子和鲁、宋国君用于祭祀或其他大典礼的乐歌。《论语·子罕》记载孔子自言:“吾自卫返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 〔10 〕述:复述前人的说法。作:创造自己的理论。

〔11〕百祀:各种祭祀。

〔12〕旧居:指孔子故居。

〔13〕褒成:两汉朝廷封给孔子后嗣的封号名。西汉平帝时封孔均为褒成侯,追谥孔子为“褒成宣尼”。东汉光武帝又封孔均之子孔志为褒成侯,以后世代相传爵位不绝,到东汉献帝初年中断。事见《后汉书》卷七十九上《儒林孔僖传》。

〔14〕阙里:地名。在今山东曲阜市内阙里街。春秋时孔子在这里居住讲学。现存有规模巨大的孔庙。

〔15〕蒸、尝:均祭祀名。冬祭叫蒸,又作“烝”。秋祭叫尝。

〔16〕孔羡:孔子的第二十一代孙。

〔17〕修起:修复。

〔18〕百户吏卒:一百户专门承担兵役的家庭。东汉末年曹操执政之后,由于战争需要,出现了一种专门承担兵役的家庭,当时称为士家或兵家。这里吏卒以户为单位,就是士家。

〔19〕公孙恭:传附本书卷八《公孙度传》。

〔20〕五铢:钱币名。西汉武帝元狩五年(前 118)开始铸用,东汉继续发行。东汉献帝初平元年(公元 190)董卓废五铢钱。铢:古代重量单位,为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

〔21〕庚子:旧历初一日。

〔22〕秩群祀:比照诸侯爵位的次序,给予山川群神以相应礼仪规格的祭祀。如五岳相当于三公,四渎相当于侯,见《礼记·王制》。

〔23〕丁卯:旧历二十八日。

〔24〕甄氏(公元182—221):传见本书卷五《后妃传》。

〔25〕戊辰:旧历二十九日。晦:阴历的月终。

〔26〕奏免太尉:东汉制度,当天上出现如日食之类的反常天象,地上出现洪水之类的严重灾害时,要罢免三公,另选他人任职。

〔27〕元首:指君主。

〔28〕归过:归罪于。

〔29〕汤:商王朝的创立者。又称武汤、成汤、商汤、武王,甲骨文称唐、大乙、高祖乙。原为商族领袖,任用伊尹执政,国力渐强。后灭夏,建立商朝。事见《史记》卷三。罪己:归罪于自己。《左传·庄公十一年》:“禹、汤罪己,其兴也勃焉。”

〔30〕眚(shěng):日食之类的灾异。

【裴注】

〔一〕《魏书》:“甲辰,以京师宗庙未成,帝亲祠武皇帝于建始殿。躬执馈奠,如家人之礼。”

秋八月,孙权遣使奉章,并遣于禁等还 〔1〕 。丁巳 〔2〕 ,使太常邢贞,持节拜权为大将军,封吴王,加九锡。

冬十月,授杨彪光禄大夫 〔3〕 〔一〕 以谷贵,罢五铢钱。 〔二〕 己卯 〔4〕 ,以大将军曹仁为大司马 〔5〕

十二月,行东巡。

是岁,筑陵云台 〔6〕

【注释】

〔1〕遣于禁等:于禁被关羽擒获。孙权派吕蒙取荆州袭杀关羽,于禁又被俘虏到江东。

〔2〕丁巳:旧历十九日。

〔3〕杨彪(公元 142—225):字文先,弘农郡华阴(今陕西华阴市)人。出自东汉著名的世家大族,官至太尉。传附《后汉书》卷五十四《杨震列传》。

〔4〕己卯:十月戊戌朔,无己卯。己卯是旧历十一月十三日。此处史文疑有误。

〔5〕大司马:官名。领兵将军中特别尊崇的名号,地位在大将军之上,但不常置。负责领兵征伐。

〔6〕陵云台:楼台名。在当时洛阳魏宫明光殿的西面。另一种流传的说法,是在今河南漯河市郾城区西北新店乡,现今尚有遗迹留存。

【裴注】

〔一〕《魏书》曰:“己亥,公卿朝朔旦;并引故汉太尉杨彪,待以客礼。诏曰:‘夫先王制几杖之赐,所以宾礼黄耇,褒崇元老也。昔孔光、卓茂,皆以淑德高年,受兹嘉锡。公故汉宰臣,乃祖以来,世著名节;年过七十,行不逾矩。可谓老成人矣,所宜宠异以章旧德。其赐公延年杖及凭几;谒请之日,便使杖入;又可使著鹿皮冠。’彪辞让,不听;竟著布单衣、皮弁以见。”

《续汉书》曰:“彪见汉祚将终,自以累世为三公,耻为魏臣。遂称足挛,不复行,积十余年。帝即王位,欲以为太尉,令近臣宣旨。彪辞曰:‘尝以汉朝为三公,值世衰乱,不能立尺寸之益;若复为魏臣,于国之选,亦不为荣也。’帝不夺其意。黄初四年,诏拜光禄大夫,秩中二千石,朝见位次三公,如孔光故事。彪上章固让,帝不听。又为门施行马,致吏卒,以优崇之。年八十四,以六年薨。”

子修,事见《陈思王传》。

〔二〕《魏书》曰:“十一月辛未,镇西将军曹真命众将及州郡兵,讨破叛胡治元多、卢水封赏等。斩首五万余级,获生口十万,羊一百一十一万口,牛八万,河西遂平。帝初闻胡决水灌显美,谓左右诸将曰:‘昔隗嚣灌略阳,而光武因其疲弊,进兵灭之。今胡决水灌显美,其事正相似。破胡事,今至不久。’旬日,破胡告檄到,上大笑曰:‘吾策之于帷幕之内,诸将奋击于万里之外,其相应若合符节。前后战克获虏,未有如此也!’”

三年春正月 〔1〕 ,丙寅朔,日有食之。庚午 〔2〕 ,行幸许昌宫。诏曰:“今之计、(考)〔孝〕 〔3〕 ,古之贡士也。十室之邑,必有忠信。若限年然后取士 〔4〕 ,是吕尚、周晋不显于前世也 〔5〕 。其令郡国所选,勿拘老幼;儒通经术,吏达文法 〔6〕 ,到,皆试用。有司纠故不以实者 〔7〕 。” 〔一〕

二月,鄯善、龟兹、于阗王各遣使奉献 〔8〕 。诏曰:“西戎即叙 〔9〕 ,氐、羌来王 〔10〕 ,《诗》、《书》美之 〔11〕 。顷者西域外夷并款塞内附 〔12〕 〔二〕 其遣使者抚劳之。”是后西域遂通,置戊己校尉 〔13〕

三月,乙丑 〔14〕 ,立齐公叡,为平原王;帝弟鄢陵公彰等十一人,皆为王。初制封王之庶子为乡公 〔15〕 ;嗣王之庶子为亭侯 〔16〕 ;公之庶子为亭伯。甲戌 〔17〕 ,立皇子霖为河东王 〔18〕 。甲午 〔19〕 ,行幸襄邑。

夏四月,戊申 〔20〕 ,立鄄城侯植为鄄城王 〔21〕 。癸亥 〔22〕 ,行还许昌宫。五月,以荆、扬江表八郡为荆州 〔23〕 ,孙权领牧故也 〔24〕 ;荆州江北诸郡,为郢州 〔25〕

闰月 〔26〕 ,孙权破刘备于夷陵 〔27〕 。初,帝闻备兵东下,与权交战,树栅连营七百余里。谓群臣曰:“备不晓兵 〔28〕 ,岂有七百里营可以拒敌者乎?苞原隰险阻而为军者为敌所擒 〔29〕 ,此兵忌也!孙权上事今至矣 〔30〕 。”后七日,破备书到。

【注释】

〔1 〕三年:黄初三年(公元 222 )。

〔2〕庚午:旧历初五日。

〔3〕计:上计吏。当时制度,每年郡国的守相要派出专人到京城的司徒府,呈交本年度有关人口、垦田面积等方面的统计表,并回答司徒的询问,这种专人称为上计吏。上计吏多选干练而有口才的办事吏员,所以朝廷常留上计吏在京城充任郎官,成为人才选举的一条路径。孝:即孝廉。

〔4〕限年:限制在一定的年龄。

〔5〕周晋:东周灵王的太子,名晋。据说八岁时就精通音乐,令人惊异,与吕尚八十多岁才受人注意形成对比。

〔6〕文法:文书法令。

〔7〕故不以实:故意弄虚作假。

〔8〕鄯善、龟兹(qiū cí):均西域古国名。鄯善故地在今新疆若羌县一带。龟兹故地在今新疆库车县一带。

〔9〕戎:古代对西方少数族的泛称。即叙:就序。意思是服从中原王朝的统治。“西戎即叙”句出《尚书·禹贡》。

〔10〕羌:西方少数族名。来王:前来朝见中原王朝的君主。《诗经·殷武》有“自彼氐羌……莫敢不来王”句。

〔11〕美:赞美。

〔12〕西域:地区名。汉代以后对玉门关、阳关以西地区的总称。有两种含义:狭义西域的西界只到葱岭为止;广义西域则指凡通过狭义西域所能到达的地区,包括中亚、西亚、东欧、北非和印度半岛。这里的史文指狭义西域。

〔13〕戊己校尉:官名,西域屯田区的最高长官,负责屯田事务。西汉元帝时开始设置。曹魏时治所在高昌(今新疆吐鲁番市东 20 多公里)。高昌古城遗址大部分残存,现今在这里有大量文物出土。

〔14〕乙丑:旧历初一日。

〔15〕封王:始封开国的宗室亲王。庶子:正妻以外小妾所生的儿子。乡公:封地为一乡的公爵。

〔16〕嗣王:继承父亲王爵的宗王。这是相对于封王而言。

〔17〕甲戌:旧历初十日。

〔18〕霖:即曹霖(?—公元 249),曹丕的庶子。传见本书卷二十《武文世王公传》。

〔19〕甲午:旧历三十日。

〔20〕戊申:旧历十四日。

〔21〕植:即曹植(公元 192—232)。字子建,曹丕的胞弟。文学家和文学批评家。传见本书卷十九。

〔22〕癸亥:旧历二十九日。

〔23〕江表:江南。荆、扬二州在江南有八郡,即荆州的长沙、武陵、零陵、桂阳,扬州的丹杨、吴、会稽、豫章。

〔24〕领牧:兼任荆州牧。上年曹丕封孙权为吴王,兼任荆州牧。

〔25〕郢州:州名。治所在今河南新野县。后来也改称荆州,与孙吴的荆州同名而异地。

〔26〕闰月:据陈垣《二十史朔闰表》,当年闰六月。这里史文接在“五月”之后,疑有误。

〔27〕夷陵:县名。县治在今湖北宜昌市东南。

〔28〕晓兵:懂得兵法。

〔29〕苞:包裹。这里指处于不利地形的包围中。原隰(xí):平坦低湿的地方。

〔30〕上事:上呈的文书。

【裴注】

〔一〕《魏书》曰:“癸亥,孙权上书说:‘刘备支党四万人,马二三千匹,出秭归。请往扫扑,以克捷为效。’帝报曰:‘昔隗嚣之弊,祸发栒邑;子阳之擒,变起扞关。将军其亢厉威武,勉蹈奇功,以称吾意。’”

〔二〕应劭《汉书注》曰:“款,叩也;皆叩塞门来服从。”

秋七月,冀州大蝗。民饥,使尚书杜畿持节开仓廪以赈之 〔1〕 。八月,蜀大将黄权率众降 〔2〕 〔一〕

九月,甲午 〔3〕 ,诏曰:“夫妇人与政 〔4〕 ,乱之本也。自今以后,群臣不得奏事太后;后族之家不得当辅政之任 〔5〕 ;又不得横受茅土之爵 〔6〕 。以此诏传后世:若有背违,天下共诛之!” 〔二〕 庚子 〔7〕 ,立皇后郭氏 〔8〕 。赐天下男子爵,人二级;鳏、寡、笃癃及贫不能自存者赐谷 〔9〕

【注释】

〔1〕杜畿:传见本书卷十六。

〔2〕黄权(?—公元 239):传见本书卷四十三。

〔3〕甲午:旧历初三日。

〔4〕与(yù):干预。

〔5〕家:家属。

〔6〕横(hèng):无缘无故。茅土之爵:即封爵。曹丕对后妃及其家属作出上述严格规定,是吸取东汉外戚专权乱政的教训。

〔7〕庚子:旧历初九日。

〔8〕郭氏(公元 184—235):传见本书卷五。

〔9〕笃癃(lóng):严重病残。自存:养活自己。

【裴注】

〔一〕《魏书》曰:“权及领南郡太守史郃等三百一十八人,诣荆州刺史,奉上所假印绶、棨戟、幢麾、牙门、鼓车。权等诣行在所,帝置酒设乐,引见于承光殿。权、郃等,人人前自陈;帝为论说军旅成败去就之分,诸将无不喜悦。赐权金帛、车马、衣裘、帷帐、妻妾;下及偏裨,皆有差。拜权为侍中,镇南将军,封列侯;即日召使骖乘。及封史邻等四十二人皆为列侯,为将军、郎将百余人。”

〔二〕孙盛曰:“夫经国营治,必凭俊哲之辅;贤达令德,必居参乱之任。故虽周室之盛,有妇人与焉。然则坤道承天,南面罔二;三从之礼,谓之至顺。至于号令自天子出,奏事专行,非古义也。昔在申、吕,实匡有周。苟以天下为心,惟德是杖;则亲疏之授,至公一也,何至后族而必斥远之哉?二汉之季世,王道陵迟;故令外戚凭宠,职为乱阶。于此自时昏道丧,运祚将移;纵无王、吕之难,岂乏田、赵之祸乎?而后世观其若此,深怀鸩毒之戒也;至于魏文,遂发一概之诏:可谓有识之爽言,非帝者之宏议。”

冬十月,甲子 〔1〕 ,表首阳山东为寿陵 〔2〕 。作终制曰 〔3〕 :“礼,国君即位为椑 〔4〕 :存不忘亡也。 〔一〕 昔尧葬穀林 〔5〕 ,通树之 〔6〕 ;禹葬会稽 〔7〕 ,农不易亩 〔8〕 〔二〕 故葬于山林,则合乎山林;封树之制,非上古也 〔9〕 ,吾无取焉。寿陵因山为体,无为封树;无立寝殿、造园邑、通神道 〔10〕 。夫葬也者,藏也,欲人之不得见也。骨无痛痒之知 〔11〕 ,冢非栖神之宅 〔12〕 。礼不墓祭 〔13〕 ,欲存亡之不黩也 〔14〕 。为棺椁足以朽骨,衣衾足以朽肉而已。故吾营此丘墟不食之地 〔15〕 ,欲使易代之后不知其处 〔16〕 。无施苇炭 〔17〕 ;无藏金银铜铁 〔18〕 ,一以瓦器 〔19〕 :合古涂车、刍灵之义 〔20〕 。棺但漆际会三过 〔21〕 。饭含无以珠玉 〔22〕 ,无施珠襦玉匣 〔23〕 :诸愚俗所为也。季孙以玙璠敛 〔24〕 ,孔子历级而救之,譬之‘暴骸中原’。宋公厚葬,君子谓华元、乐莒不臣 〔25〕 ,以为弃君于恶。汉文帝之不发 〔26〕 ,霸陵无求也 〔27〕 ;光武之掘,原陵封树也。霸陵之完,功在释之 〔28〕 ;原陵之掘,罪在明帝 〔29〕 。是释之忠以利君,明帝爱以害亲也。忠臣孝子 〔30〕 ,宜思仲尼、丘明、释之之言,鉴华元、乐莒、明帝之戒;存于所以安君定亲 〔31〕 ,使魂灵万载无危:斯则贤圣之忠孝矣 〔32〕 。自古及今,未有不亡之国,亦无不掘之墓也。丧乱以来,汉氏诸陵无不发掘;至乃烧取玉匣金缕 〔33〕 ,骸骨并尽,是焚如之刑 〔34〕 :岂不重痛哉!祸由乎厚葬封树。‘桑、霍为我戒’ 〔35〕 ,不亦明乎?其皇后及贵人以下 〔36〕 ,不随王之国者 〔37〕 ,有终没皆葬涧西 〔38〕 ;前又以表其处矣。盖舜葬苍梧 〔39〕 ,二妃不从 〔40〕 ;延陵葬子 〔41〕 ,远在嬴、博 〔42〕 。魂而有灵,无不之也 〔43〕 ;一涧之间,不足为远。若违今诏,妄有所变改造施;吾为戮尸地下,戮而重戮,死而重死。臣子为蔑死君父 〔44〕 ,不忠不孝;使死者有知,将不福汝 〔45〕 !其以此诏藏之宗庙,副在尚书、秘书、三府 〔46〕 。”

是月,孙权复叛。复郢州为荆州。帝自许昌南征,诸军兵并进。权临江拒守。十一月,辛丑 〔47〕 ,行幸宛。庚申晦 〔48〕 ,日有食之。

是岁,穿灵芝池 〔49〕

【注释】

〔1〕甲子:旧历初三日。

〔2〕表:用标志标明。首阳山:山名。在今河南偃师市西北约五公里。

〔3〕终制:遗嘱。

〔4〕椑(bì):内棺。古代尊贵人物的棺材不止一重,椑是贴身的内棺。《礼记·檀弓》上:“君即位而为椑,岁一漆之。”意在应付突然死亡。

〔5〕穀林:地名。在今山东菏泽市东北。传说尧葬在此。

〔6〕通树:入葬之后填平墓穴,然后连同周围地域种植树木。

〔7〕会(kuài)稽:山名。在今浙江绍兴市南。相传夏禹葬在这里。现今绍兴市南约三公里有禹王陵。陵旁有神庙,规模雄伟。

〔8〕易亩:移到其他地方耕种。

〔9〕非上古:不是上古时有的。

〔10〕寝殿:帝后陵园中放置死者生前用品以供祭祀的殿堂也称寝庙。园邑:陵墓周围用高墙圈起来的园林区域。神道:陵园前方两旁立有石柱、石兽之类标志的大道。

〔11〕知:知觉。

〔12〕神:精神。此句意思是指人死后精神不再存在。

〔13〕墓祭:到墓前祭祀死者。《后汉书》卷二《明帝纪》李贤注引《汉官仪》:“古不墓祭。秦始皇起寝于墓侧,汉因而不改。” 〔14〕存亡之不黩:生者不要轻慢死者。古代认为祭祀次数过多,就是对被祭祀者的轻慢和不敬。

〔15〕丘墟不食之地:不能耕种的荒山。

〔16〕易代:改朝换代。

〔17〕苇:芦苇。炭:用蚌、蛤蜊之类软体动物外壳烧成的炭灰。下葬棺材之前,先用这两种东西铺在葬穴底部,以防潮湿。

〔18〕金银铜铁:指用这些金属做成的殉葬品。

〔19〕一:一律。

〔20〕涂车:用泥做的车。刍灵:用草捆扎成的人、马。涂车和刍灵是简朴的殉葬品。

〔21〕际会:合缝的地方。三过:三次。

〔22〕饭含(hàn):殡殓时放在死者口中的珠玉和生米。

〔23〕珠襦玉匣:即金缕玉衣。是用黄金细线串连宝珠、玉片而制成的外衣。1968 年在河北满城发掘的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和其妻窦绾墓,就有两件完整的金缕玉衣出土。

〔24〕季孙:这里指季平子(?—前 505)。出自春秋后期掌握鲁国政权的贵族季孙氏,名意如。自前 519 年起,执鲁国国政十五年。事见《史记》卷三十三《鲁周公世家》。玙璠(yú fán):鲁国的美玉。季平子死,季孙氏的家臣阳虎要用玙璠做殉葬品。孔子登上殿堂的台阶去阻止,认为这等于是把尸体露在原野上。见《吕氏春秋·安死》。

〔25〕宋公:指宋文公(?—前 588)。名鲍革。春秋时宋国国君,前 610 至前 588 年在位。事见《史记》卷三十八《宋微子世家》。华元:春秋时宋国大夫。乐莒:宋国官员。宋文公死,华元与乐莒主办丧事,实行厚葬,受到《左传》作者的严厉批评,认为他们“不臣”(不尽臣职),是“弃君于恶”(把国君置于作恶的境地)。事见《左传》成公二年。

〔26〕汉文帝(前202—前 157):即刘恒。西汉皇帝。前 180 至前 157 年在位。在位时实行“与民休息”的政策,发展农业生产。又削弱诸侯王势力,加强中央集权。平时生活俭朴,临死下遗诏禁厚葬。事详《汉书》卷四《文帝纪》。不发:陵墓未被发掘。

〔27〕霸陵:汉文帝陵墓名。在今陕西西安市东北二十公里。

〔28〕释之:即张释之。字季,西汉南阳郡堵阳(今河南方城县东)人。文帝时官至廷尉。曾随文帝到霸陵,文帝说将来要用北山石头做自己的墓室,以免后世被人盗墓。张释之回答说:“如果墓中藏有人们一心想要的宝物,哪怕把整座山的缝隙都用金属熔液填塞,也挡不住盗墓者;如果墓中没有人们想要的东西,即使不用石头造墓室,也用不着担心。”文帝非常赞赏他的话。事见《汉书》卷五十《张释之传》。

〔29〕明帝:即刘庄(公元 28—75)。东汉皇帝。公元 57 至 75 年在位。事详《后汉书》卷二。刘庄的父亲刘秀临死前,也曾下遗诏要仿效汉文帝实行薄葬,即不用珍宝做殉葬品,也不垒土起坟。但刘庄并未遵照执行,动工修陵“方三百二十步,高六丈”。分见《后汉书》卷一下《光武帝纪》下、同书卷二《明帝纪》注引《帝王纪》。

〔30〕忠臣:针对朝臣而言。孝子:针对自己的家属而言。

〔31〕存于所以:关心怎么样才能够。

〔32〕贤圣之忠孝:意指真正的忠孝,不是“诸愚俗所为”的忠孝。

〔33〕玉匣金缕:即金缕玉衣。

〔34〕焚如:用火烧死犯人的酷刑名称。

〔35〕桑:指桑弘羊(前 152—前 80)。洛阳人。西汉昭帝时任御史大夫,与大将军霍光共同执政。后受霍光指控参与谋反,被杀。霍:指霍禹(?—前 66)。河东郡平阳(今山西临汾市西南)人。霍光之子。西汉宣帝时任大司马。后以谋反罪名被宣帝诛杀。为我戒:对我的告诫。这是张临的话。张临,西汉杜陵(今陕西西安市东南)人,出自显赫的功臣之家。为人谦虚俭朴,常常担心家族过于贵盛,说:“桑、霍为我戒,岂不厚哉!”事见《汉书》卷五十九《张汤传》。

〔36〕贵人:据本书卷五《后妃传》,魏宫后妃的名称,在曹操时有后、夫人、昭仪、倢伃、容华、美人六种,曹丕时增加贵嫔、淑媛、修容、顺成、良人五种,都没有贵人。此处史文疑有误。

〔37〕随王之国:跟随自己封王的儿子到封国去居住。曹魏制度,皇子封王公者一律到各自的封国,不能住在京城。他们的母亲可以不同去。

〔38〕终没:死亡。

〔39〕苍梧:山名。又名九嶷山。在今湖南宁远县南。相传虞舜葬在这里。

〔40〕二妃:指娥皇、女英。不从:没有和舜葬在一起。传说娥皇、女英葬在苍梧以北的衡山。

〔41〕延陵:指季札。春秋时吴国贵族,吴王诸樊的弟弟。封于延陵(今江苏常州市),称延陵季子。事附《史记》卷三十一《吴太伯世家》。

〔42〕嬴:县名。县治在今山东济南市莱芜区西北。博:县名。县治在今山东泰安市东南。《礼记·檀弓》记载,季札出使齐国回来,途中长子死亡,他把儿子葬在嬴、博交界处,没有运回吴国。

〔43〕无不之:无处不到。

〔44〕蔑:背弃。

〔45〕福汝:保佑你们。

〔46〕副在:副本放在。秘书:官署名。又称内阁。负责收藏国家文件、档案、图书。其长官是秘书监。三府:三公的官署。

〔47〕辛丑:旧历十一日。

〔48〕庚申:旧历三十日。

〔49〕灵芝池:池名。在洛阳魏宫内。

【裴注】

〔一〕椑,音扶历反。臣松之按:礼,天子诸侯之棺,各有重数;棺之亲身者,曰椑。

〔二〕《吕氏春秋》:“尧葬于穀林,通树之;舜葬于纪,市廛不变其肆;禹葬会稽,不变人徒。”

四年春正月 〔1〕 ,诏曰:“丧乱以来,兵革未戢 〔2〕 。天下之人,互相残杀。今海内初定,敢有私复仇者,皆族之 〔3〕 !”筑南巡台于宛。

三月,丙申 〔4〕 ,行自宛还洛阳宫。癸卯 〔5〕 ,月犯心中央大星 〔6〕 〔一〕 丁未 〔7〕 ,大司马曹仁薨。是月,大疫 〔8〕

【注释】

〔1〕四年:黄初四年(公元 223)。

〔2〕兵革:兵器与甲胄。戢(jí):收藏。兵革未戢指战争没有停止。

〔3〕族之:对他们处以诛杀其三族的刑罚。

〔4〕丙申:旧历初八日。

〔5〕癸卯:旧历十五日。

〔6〕犯:古代天文学术语。指从地面看到的一个移动星体与另一个不动星体的接触。心:星座名。二十八宿之一,东方苍龙七宿的第五宿。共有三星,接近成一条直线,中央为大星,两侧为小星。

〔7〕丁未:旧历十九日。

〔8〕大疫:出现严重的流行性疾病。当时的疫区主要在南阳郡,死亡上万人,见《宋书》卷三十四《五行志》五。

【裴注】

〔一〕《魏书》载丙午诏曰:“孙权残害民物,朕以寇不可长,故分命猛将三道并征。今征东诸军与权党吕范等水战,则斩首四万,获船万艘。大司马据守濡须,其所擒获亦以万数。中军、征南,攻围江陵;左将军张郃等舳舻直渡,击其南渚,贼赴水溺死者数千人;又为地道攻城,城中外,雀鼠不得出入,此几上肉耳!而贼中疠气疾病,夹江涂地,恐相染污。昔周武伐殷,旋师孟津;汉祖征隗嚣,还军高平:皆知天时而度贼情也。且成汤解三面之网,天下归仁;今开江陵之围,以缓成死之擒。且休力役,罢省徭戍;蓄养士民,咸使安息。”

夏五月,有鹈鹕鸟集灵芝池 〔1〕 。诏曰:“此诗人所谓‘污泽’也 〔2〕 。曹诗‘刺恭公远君子而近小人 〔3〕 ’,今岂有贤智之士处于下位乎?否则斯鸟何为而至?其博举天下俊德茂才、独行君子 〔4〕 ,以答曹人之刺。” 〔一〕

六月,甲戌 〔5〕 ,任城王彰,薨于京都。甲申 〔6〕 ,太尉贾诩薨。太白昼现 〔7〕 。是月大雨,伊、洛溢流 〔8〕 ,杀人民,坏庐宅。 〔二〕

秋八月,丁卯 〔9〕 ,以廷尉钟繇为太尉。 〔三〕 辛未 〔10〕 ,校猎于荥阳,遂东巡。论征孙权功,诸将以下进爵、增户各有差。九月,甲辰 〔11〕 ,行幸许昌宫。 〔四〕

【注释】

〔1〕鹈鹕(tí hú):一种捕鱼的水鸟。

〔2〕污泽:即洿泽,鹈鹕的别名。

〔3〕曹诗:指《诗经·候人》,这首诗属于《曹风》,即曹国(今山东西部)的民歌。诗中以鹈鹕作比喻,揭露贵族官僚毫无才能却坐享利益。《毛诗序》认为这首诗是讽刺曹国君主共公“远君子而好近小人焉”。恭公:即曹共公(?—前 618)。名襄。前 652 至前 618 年在位。事附《史记》卷三十五《管蔡世家》。

〔4〕独行(xìng):突出的高尚品行。

〔5〕甲戌:旧历十七日。

〔6〕甲申:旧历二十七日。

〔7〕太白:星名。即金星。金星通常出现在黎明或黄昏。黎明时出现在东方,称为启明。如黄昏出现则在西方,称为太白。偶尔出现于白昼,古代认为是异常天象,国君应及时自我反省实施德政。

〔8〕伊:河流名。是洛水南岸的大支流,在当时的洛阳正南合洛水。这次大暴雨,使伊水的水位陡涨“四丈五尺”,洛水也淹到洛阳城门,冲毁房屋数千家,分见《水经注·伊水》、《晋书》卷二十七《五行志》上。

〔9〕丁卯:旧历十一日。

〔10〕辛未:旧历十五日。

〔11〕甲辰:旧历十九日。

【裴注】

〔一〕《魏书》曰:“辛酉,有司奏造二庙:立太皇帝庙,大长秋特进侯与高祖合祭,亲尽以次毁;特立武皇帝庙,四时享祀,为魏太祖,万载不毁也。”

〔二〕《魏书》曰:“七月,乙未,大军当出;使太常以特牛一,祠于郊。”

臣松之按:魏郊祀奏中,尚书卢毓议祀厉(殊)〔殃〕事云:“具牺牲祭器,如前后师出告郊之礼。”如此,则魏氏出师,皆告郊也。

〔三〕《魏书》曰:“有司奏改汉氏宗庙安世乐曰正世乐,嘉至乐曰迎灵乐,武德乐曰武颂乐,昭容乐曰昭业乐;云(翻)〔翘〕舞曰凤翔舞,育命舞曰灵应舞,武德舞曰武颂舞,文(昭)〔始〕舞曰大(昭)〔韶〕舞,五行舞曰大武舞。”

〔四〕《魏书》曰:“十二月,丙寅,赐山阳公夫人汤沐邑;公女曼,为长乐郡公主:食邑各五百户。是冬,甘露降芳林园。”

臣松之按:芳林园,即今华林园;齐王芳即位,改为“华林”。

五年春正月 〔1〕 ,初令“谋反大逆乃得相告 〔2〕 ;其余,皆勿听治。敢妄相告,以其罪罪之”。三月,行自许昌还洛阳宫。

夏四月,立太学 〔3〕 ;制五经课试之法 〔4〕 ,置《春秋穀梁》博士 〔5〕 。五月,有司以公卿朝朔望日 〔6〕 。因奏疑事;听断大政,论辩得失。

秋七月,行东巡,幸许昌宫。八月,为水军,亲御龙舟。循蔡、颍 〔7〕 ,浮淮 〔8〕 ,幸寿春 〔9〕 。扬州界将吏士民 〔10〕 ,犯五岁刑以下 〔11〕 ,皆原除之。九月,遂至广陵 〔12〕 。赦青、徐二州 〔13〕 ,改易诸将守。

冬十月,乙卯 〔14〕 ,太白昼现。行还许昌宫。 〔一〕 十一月,庚寅 〔15〕 ,以冀州饥 〔16〕 ,遣使者开仓廪赈之。戊申晦 〔17〕 ,日有食之。

十二月,诏曰:“先王制礼,所以昭孝事祖 〔18〕 :大则郊社 〔19〕 ,其次宗庙,三辰、五行,名山、水川 〔20〕 。非此族也 〔21〕 ,不在祀典。叔世衰乱 〔22〕 ,崇信巫史;至乃宫殿之内,户牖之间,无不沃酹 〔23〕 。甚矣其惑也!自今,其敢设非(祀)〔礼〕之祭、巫祝之言,皆以执左道论 〔24〕 。著于令典 〔25〕 。”

是岁,穿天渊池 〔26〕

【注释】

〔1〕五年:黄初五年(公元 224)。

〔2〕相告:相互告发。

〔3〕太学:中央王朝在京城设的大学。为全国最高学府。

〔4〕五经:指《周易》、《尚书》、《诗经》、《礼》、《春秋》。课试:考试。

〔5〕《春秋穀梁》:书名。即《春秋穀梁传》。相传为孔子删定的《春秋》,文字简短,被称之为“经”。解释经文的有《左氏》、《公羊》和《穀梁》三传。《穀梁传》起于前 722 年,止于前 481 年,旧题穀梁赤撰。博士:官名。西汉武帝之后选择专精儒家经典的人充任,负责经学传授。

〔6〕朝(cháo)朔望日:在每月的朔日和望日入朝。朔为初一日。望为十五日(小月)或十六日(大月)。

〔7〕蔡:河流名。战国至秦汉时的鸿沟,在今河南荥阳市北引黄河水东流,经中牟、开封折向南流,再经通许、太康,至淮阳汇入颍水。这是当时连通黄河与淮河的中原水道交通干线。魏、晋以后,自开封以下改称蔡水,开封以上改称汴水,总称狼汤(làng tàng)渠或渠水。颍:河流名。淮河北岸的大支流之一。发源于今河南登封市西,东南流至今安徽颍上县东南入淮河。

〔8〕淮:河流名。古代与长江、黄河、济水合称“四渎”。发源于今河南桐柏县西桐柏山,东流经安徽、江苏入海。

〔9〕寿春:县名。县治在今安徽寿县。

〔10〕扬州:州名。治所在寿春。孙吴与曹魏断绝臣属关系后,曹魏在原东汉扬州的江北地区置扬州,与位于江南的孙吴扬州同名而异地。

〔11〕五岁刑:刑罚名。曹魏的刑律,在魏文帝曹丕时大体袭用汉代旧法。魏明帝曹叡时开始制定实行新刑律。此处的五岁刑就是髡(kūn)刑。被判髡刑者,男子剃光头发,颈带铁钳,从事苦力劳动,女子在家为政府舂米,时间均为五年。以下:指完刑(四岁刑)、作刑(三岁刑、二岁刑、一岁刑)等。

〔12〕广陵:郡名。曹魏时治所在今江苏淮安市西南。

〔13〕徐州:州名。曹魏时治所移在今江苏睢宁县西北。

〔14〕乙卯:旧历初六日。

〔15〕庚寅:旧历十一日。

〔16〕冀州:州名。曹魏时治所移在今河北衡水市冀州区。

〔17〕戊申:旧历二十九日。

〔18〕昭:显示。事:尊奉。

〔19〕郊:指郊祀天地。社:指祭祀社稷。

〔20〕三辰:日月星。五行:本为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这里指在明堂祭祀的五方天帝。因为古代以东、南、中、西、北五方加青、赤、黄、白、黑五色与上述五行相配。

〔21〕此族:这一类。

〔22〕叔世:末世,指王朝衰亡的时期。

〔23〕沃酹(lèi):把酒浇在地上。祭祀鬼神或立誓、抒情时的一种表示。

〔24〕左道:邪道。论:论处。

〔25〕令典:国家的法令规章。

〔26〕天渊池:池名。在洛阳魏宫内,引穀水注入而成。

【裴注】

〔一〕《魏书》载癸酉诏曰:“近之不绥,何远之怀?今事多而民少,上下相弊以文法,百姓无所措其手足。昔太山之哭者,以为苛政甚于猛虎。吾(备)〔被〕儒者之风,服圣人之遗教;岂可以目玩其辞,行违其诫者哉?广议轻刑,以惠百姓。”

六年春二月 〔1〕 ,遣使者循行许昌以东,尽沛郡 〔2〕 。问民所疾苦,贫者赈贷之。 〔一〕 三月,行幸召陵 〔3〕 ,通讨虏渠 〔4〕 。乙巳 〔5〕 ,还许昌宫。并州刺史梁习讨鲜卑轲比能 〔6〕 ,大破之。辛未 〔7〕 ,帝为舟师,东征。

五月戊申 〔8〕 ,幸谯。壬戌 〔9〕 ,荧惑入太微 〔10〕

六月,利城郡兵蔡方等以郡反,杀太守徐质。遣屯骑校尉任福、步兵校尉段昭与青州刺史讨平之 〔11〕 ;其见胁略及亡命者 〔12〕 ,皆赦其罪。

秋七月,立皇子鉴为东武阳王 〔13〕 。八月,帝遂以舟师自谯循涡入淮。从陆道幸徐 〔14〕 。九月,筑东巡台。

冬十月,行幸广陵故城 〔15〕 ,临江观兵 〔16〕 。戎卒十余万,旌旗数百里。 〔二〕 是岁,大寒,水道冰,舟不得入江;乃引还。十一月,东武阳王鉴薨。十二月,行自谯过梁 〔17〕 ,遣使以太牢祀故汉太尉桥玄。

【注释】

〔1〕六年:黄初六年(公元 225)。

〔2〕循行:巡视。尽沛郡:到沛郡为止。曹魏的沛郡即东汉的沛国,治所不变但辖地大为减小。划出的地域新立谯郡,治所在谯县。

〔3〕召(shào)陵:县名。县治在今河南漯河市郾城区东。

〔4〕讨虏渠:渠水名。在今河南漯河市郾城区东。西在郾城区接汝水,东在周口市西通颍水。

〔5〕乙巳:旧历二十八日。

〔6〕梁习(?—公元 230):传见本书卷十五。轲比能(?—公元 235):鲜卑部落首领。在魏文帝、明帝时雄据幽、并二州边境,强盛时有骑兵十余万。后被幽州刺史王雄派遣的刺客杀死。事见本书卷三十《鲜卑传》。

〔7〕辛未:三月戊寅朔,无辛未。据陈垣《二十史朔闰表》,当年闰三月,辛未是旧历闰三月二十四日。此处史文疑有误。

〔8〕戊申:旧历初二日。

〔9〕壬戌:旧历十四日。

〔10〕荧惑:星名。即火星。太微:星座名。在北斗七星的南面。分太微左、右垣,各有星五颗。《史记》卷二十七《天官书》认为:荧惑进入太微垣,君主将逢恶运。

〔11〕步兵校尉:官名。为京城北军五校尉之一,负责京城警卫。

〔12〕见胁略:被胁迫参加。

〔13〕鉴:即曹鉴(?—公元 225)。曹丕的庶子。传见本书卷二十《武文世王公传》。

〔14〕徐:徐州。

〔15〕广陵故城:地名。汉代为县,三国时废。在今江苏扬州市西北。

〔16〕观兵:检阅军队以显示武力。

〔17〕梁:王国名。治所在今河南商丘市南。

【裴注】

〔一〕《魏略》载诏曰:“昔轩辕建四面之号,周武称‘予有乱臣十人’;斯盖先圣所以体国君民,亮成天工,多贤为贵也。今内有公卿以镇京师,外设牧伯以监四方。至于元戎出征,则军中宜有柱石之贤帅;辎重所在,又宜有镇守之重臣。然后车驾可以周行天下,无内外之虑。吾今当征贼,欲守之积年。其以尚书令、颍乡侯陈群为镇军大将军,尚书仆射、西乡侯司马懿为抚军大将军。若吾临江授诸将方略,则抚军当留许昌,督后诸军,录后台文书事;镇军随车驾,当董督众军,录行尚书事;皆假节鼓吹,给中军兵骑六百人。吾欲去江数里,筑宫室,往来其中;见贼可击之形,便出奇兵击之。若或未可,则当舒六军以游猎,飨赐军士。”

〔二〕《魏书》载帝于马上为诗曰:“观兵临江水,水流何汤汤!戈矛成山林,玄甲耀日光。猛将怀暴怒,胆气正纵横。谁云江水广?一苇可以航!不战屈敌虏,戢兵称贤良。古公宅岐邑,实始剪殷商。孟献营虎牢,郑人惧稽颡。充国务耕植,先零自破亡。兴农淮、泗间,筑室都徐方。量宜运权略,六军咸悦康!岂如《东山》诗,悠悠多忧伤?”

七年春正月,将幸许昌。许昌城南门,无故自崩;帝心恶之,遂不入。壬子 〔1〕 ,行还洛阳宫。三月,筑九华台 〔2〕

夏五月,丙辰 〔3〕 ,帝疾笃 〔4〕 。召中军大将军曹真、镇军大将军陈群、征东大将军曹休、抚军大将军司马宣王 〔5〕 ,并受遗诏,辅嗣主。遣后宫淑媛、昭仪以下归其家。丁巳 〔6〕 ,帝崩于嘉福殿。时年四十。 〔一〕

六月,戊寅 〔7〕 ,葬首阳陵。自殡及葬,皆以终制从事 〔8〕 〔二〕

【注释】

〔1〕壬子:旧历初十日。

〔2〕九华台:楼台名。位于天渊池中。

〔3〕丙辰:旧历十六日。

〔4〕疾笃:病重。

〔5〕中军大将军:官名。职责与大将军相同。曹丕称帝之后,有意提拔与自己关系亲密的宗族将领曹真来主持朝廷军务。但因曹真年资不高,当时只是镇西将军,不好一下给以大将军的高位,因而特别为他设立上军大将军、中军大将军两个过渡名号。黄初三年曹真升任上军大将军,进京主持全国军务。同年又转中军大将军。四年后出任大将军。在曹真之后,无人再担任上军大将军和中军大将军的官职。曹真(?—公元 231):传见本书卷九。镇军大将军:官名。曹丕称帝之后,经常率领大军外出。他授给一直随行的尚书令陈群以镇军大将军的名号,让他在处理尚书台公务的同时,协助自己处理行军事务并监督各军。陈群(?—公元 236):传见本书卷二十二。征东大将军:官名。负责领兵征伐。当时领兵将领有征东、征南、征西、征北四将军,合称“四征”,官位在“四镇”之上。如果出任者资望高,则在“将军”之前加“大”字。征东将军通常驻防淮南。曹休(?—公元 228):传见本书卷九。 抚军大将军:官名。职责是在魏文帝曹丕率军外出时,镇守后方,征调后备军和供应军用物资。司马宣王:即司马懿(公元 179—251)。字仲达,河内郡温县(今河南温县西)人。出身于世家大族,历仕曹操、曹丕、曹叡和曹芳四代,官至太傅。嘉平元年(公元 249),他发动政变,杀死执政的曹爽(曹真之子),控制朝政大权,为西晋王朝的建立奠定基础。公元 266 年,他的孙子司马炎代魏称帝,建立晋朝。司马懿死后,先被追谥为宣王,后又追谥为宣帝。事见《晋书》卷一《宣帝纪》。陈寿的《三国志》写于西晋,所以用谥号尊称司马懿。此处所列魏文帝病危时所召见的辅政大臣,共有曹真、陈群、曹休和司马懿四人。然而事实上,文帝临死时真正入宫觐见的只有三人,曹休并没有能够当面参与接受遗命。这一情况的出现有复杂的原因,并曾导致曹魏政治上的不良后果。

〔6〕丁巳:旧历十七日。

〔7〕戊寅:旧历初九日。

〔8〕从事:办理。埋葬魏文帝的首阳陵,在今河南洛阳市北郊的北邙山。

【裴注】

〔一〕《魏书》曰:“殡于崇华前殿。”

〔二〕《魏氏春秋》曰:“明帝将送葬,曹真、陈群、王朗等以暑热固谏;乃止。”

孙盛曰:“夫窀穸之事,孝子之极痛也!人伦之道,于斯莫重。故天子七月而葬,同轨毕至。夫以义感之情,犹尽临隧之哀;况乎天性发中,敦礼者重之哉!魏氏之德,仍世不基矣。昔华元厚葬,君子以为弃君于恶;群等之谏,弃孰甚焉!”

鄄城侯植为诔曰:

“惟黄初七年五月〔十〕七日,大行皇帝崩,呜呼哀哉!于时天震地骇,崩山陨霜;阳精薄景,五纬错行;百姓呼嗟,万国悲伤;若丧考妣,(恩过慕)〔思慕过〕唐;擗踊郊野,仰想穹苍;佥曰何辜,早世殒丧。呜呼哀哉!悲夫大行,忽焉光灭;永弃万国,云往雨绝。承问荒忽,惛懵哽咽;袖锋抽刃,叹自僵毙;追慕三良,甘心同穴。感惟南风,惟以郁滞;终于偕没,指景自誓。考诸先记,寻之哲言;生若浮寄,唯德可论;朝闻夕逝,孔志所存。皇虽一没,天禄永延;何以述德?表之素旃。何以咏功?宣之管弦。乃作诔曰:

皓皓太素,两仪始分;中和产物,肇有人伦。爰暨三皇,实秉道真;降逮五帝,继以懿纯;三代制作,踵武立勋。季嗣不维,网漏于秦;崩乐灭学,儒坑礼焚;二世而歼,汉氏乃因;弗求古训,嬴政是遵;王纲帝典,阒尔无闻。末光幽昧,道究运迁;乾坤回历,简圣授贤;乃眷大行,属以黎元;龙飞启祚,合契上玄;五行定纪,改号革年;明明赫赫,受命于天;仁风偃物,德以礼宣。详惟圣质,嶷在幼妍;庶几六典,学不过庭;潜心无罔,抗志青冥;才秀藻朗,如玉之莹;听察无响,瞻睹未形;其刚如金,其贞如琼;如冰之洁,如砥之平。爵公无私,戮违无轻;心镜万机,揽照下情。思良股肱,嘉昔伊、吕;搜扬侧陋,举汤代禹;拔才岩穴,取士蓬户;唯德是萦,弗拘祢祖。宅土之表,道义是图;弗营厥险,六合是虞。齐契共遵,下以纯民;恢拓规矩,克绍前人;科条品制,褒贬以因。乘殷之辂,行夏之辰;金根黄屋,翠葆龙鳞;绋冕崇丽,衡-维新;尊肃礼容,瞩之若神。方牧妙举,钦于恤民;虎将荷节,镇彼四邻;朱旗所剿,九壤被震;畴克不若?孰敢不臣?悬旌海表,万里无尘。虏备凶彻,鸟殪江岷;权若涸鱼,乾腊矫鳞;肃慎纳贡,越裳效珍;条支绝域,侍子内宾。德侪先皇,功侔太古;上灵降瑞,黄初叔祜;河龙洛龟,凌波游下;平钧应绳,神鸾翔舞;数荚阶除,系风扇暑;皓兽素禽,飞走郊野;神钟宝鼎,形自旧土;云英甘露,瀸涂被宇;灵芝冒沼,朱华荫渚;回回凯风,祁祁甘雨;稼穑丰登,我稷我黍:家佩惠君,户蒙慈父。图致太和,洽德全义;将登介山,先皇作俪;镌石纪勋,兼录众瑞;方隆封禅,归功天地;宾礼百灵,勋命视规;望祭四岳,燎封奉柴;肃于南郊,宗祀上帝;三牲既供,夏禘秋尝;元侯佐祭,献璧奉璋;鸾舆幽蔼,龙旂大常。爰迄太庙,钟鼓锽锽;颂德咏功,八佾锵锵;皇祖既飨,烈考来享;神具醉止,降兹福祥。天地震荡,大行康之;三辰暗昧,大行光之;皇纮绝维,大行纲之;神器莫统,大行当之;礼乐废弛,大行张之;仁义陆沉,大行扬之;潜龙隐凤,大行翔之;疏狄遐康,大行匡之。在位七载,〔元〕〔九〕功仍举;将永太和,绝迹三五;宜作物师,长为神主;寿终金石,等算东父;如何奄忽,摧身后土?俾我茕茕,靡瞻靡顾!嗟嗟皇穹,胡宁忍(务)〔予〕?呜呼哀哉!明监吉凶,体远存亡;深垂典制,申之嗣皇。圣上虔奉,是顺是将;乃创玄宇,基为首阳;拟迹穀林,追尧慕唐;合山同陵,不树不疆,涂车刍灵,珠玉靡藏。百神警侍,来宾幽堂;耕禽田兽,望魂之翔。

于是,俟大隧之致功兮,练元辰之淑祯,潜华体于梓宫兮,凭正殿以居灵;顾望嗣之号咷兮,存临者之悲声;悼晏驾之既修兮,感容车之速征;浮飞魂于轻霄兮,就黄墟以灭形;背三光之昭晰兮,归玄宅之冥冥;嗟一往之不返兮,痛.闼之长扃!咨远臣之眇眇兮,感凶讳以怛惊;心孤绝而靡告兮,纷流涕而交颈;思恩荣以横奔兮,阂阙塞之晓峥;顾衰绖以轻举兮,迫关防之我婴;欲高飞而遥憩兮,惮天网之远经;遥投骨于山足兮,报恩养于下庭;慨拊心而自悼兮,惧施重而命轻;嗟微躯之是效兮,甘九死而忘生;几司命之役籍兮,先黄发而陨零;天盖高而察卑兮,冀神明之我听;独郁伊而莫诉兮,追顾景而怜形;奏斯文以写思兮,结翰墨以敷诚。呜呼哀哉!”

初,帝好文学,以著述为务。自所勒成垂百篇 〔1〕 ;又使诸儒撰集经传,随类相从,凡千余篇,号曰《皇览》 〔2〕 〔一〕

【注释】

〔1〕勒成:编定。 垂:将近。

〔2〕《皇览》:书名。我国第一部分类编纂的大型类书。具有大百科全书的性质和规模。参加编纂者已知有王象、刘劭、桓范、韦诞、缪袭等人。自延康元年(公元 220)开始,至黄初三年(公元 222)完成。全书分四十余部,每部数十篇。共有一千余篇,八百多万字。现今全书不存,仅有佚文一卷。

【裴注】

〔一〕《魏书》曰:“帝初在东宫,疫疠大起,时人凋伤。帝深感叹,与素所敬者大理王朗书曰:‘生有七尺之形,死唯一棺之土;唯立德扬名,可以不朽;其次莫如著篇籍。疫疠数起,士人凋落;余独何人,能全其寿?’故论撰所著《典论》、诗赋,盖百余篇。集诸儒于肃(城)〔成〕门内,讲论大义,侃侃无倦。常嘉汉文帝之为君,宽仁玄默;务欲以德化民,有贤圣之风。时文学诸儒,或以为‘孝文虽贤,其于聪明,通达国体,不如贾谊’。帝由是著《太宗论》曰:‘昔有苗不宾,重华舞以于戚;尉佗称帝,孝文抚以恩德;吴王不朝,锡之几杖以抚其意。而天下赖安,乃弘三章之教,恺悌之化;欲使曩时累息之民,得阔步高谈,无危惧之心。若贾谊之才敏,筹画国政;特贤臣之器,管、晏之姿;岂若孝文,大人之量哉?’三年之中,以孙权不服,复颁《太宗论》于天下,明示不愿征伐也。他日又从容言曰:‘顾我亦有所不取于汉文帝者三:杀薄昭;幸邓通;慎夫人衣不曳地,集上书囊为帐帷。以为汉文俭而无法;舅后之家,但当养育以恩而不当假借以权,既触罪法,又不得不害矣。’其欲秉持中道,以为帝王仪表者如此。”

胡冲《吴历》曰:“帝以素书所著《典论》及诗赋饷孙权;又以纸写一通,与张昭。”

评曰:文帝天资文藻 〔1〕 ,下笔成章;博闻强识,才艺兼该 〔2〕 〔一〕 若加之旷大之度,励以公平之诚;迈志存道 〔3〕 ,克广德心 〔4〕 :则古之贤主,何远之有哉!

【注释】

〔1〕天资:先天赋予。 文藻:文采。指出色的文才。

〔2〕艺:指体育、艺术等方面的技能。

〔3〕迈志:立志高远。存道:留心于正道。

〔4〕克:能够。

【裴注】

〔一〕《典论》帝《自叙》曰:“初平之元,董卓杀主鸩后,荡覆王室。是时四海既困中平之政,兼恶卓之凶逆;家家思乱,人人自危。山东牧守,咸以《春秋》之义,‘卫人讨州吁于濮’,言人人皆得讨贼。于是大兴义兵,名豪大侠,富室强族;飘扬云会,万里相赴。兖、豫之师战于荥阳,河内之甲军于孟津。卓遂迁大驾,西都长安。而山东大者连郡国,中者婴城邑,小者聚阡陌,以还相吞灭。会黄巾盛于海岱,山寇暴于并、冀;乘胜转攻,席卷而南,乡邑望烟而奔,城郭睹尘而溃;百姓死亡,暴骨如莽。余时年五岁,上以世方扰乱,教余学射,六岁而知射,又教余骑马;八岁而能骑射矣。以时之多(故)〔难〕,每征〔伐〕,余〔乘马〕常从。建安初,上南征荆州,至宛,张绣降,旬日而反;亡兄孝廉子修、从兄安民遇害。时余年十一岁,乘马得脱。夫文武之道,各随时而用;生于中平之季,长于戎旅之间;是以少好弓马,于今不衰;逐禽辄十里,驰射常百步;日多体健,心每不厌。建安十年,始定冀州;濊、貊贡良弓,燕、代献名马。时岁之暮春,勾芒司节,和风扇物;弓燥手柔,草浅兽肥。与族兄子丹,猎于邺西,终日手获獐鹿九,雉兔三十。后军南征次曲蠡,尚书令荀彧奉使犒军。见余,谈论之末,彧言:‘闻君善左右射,此实难能。’余言:‘执事未睹夫项发口纵,俯马蹄而仰月支也。’彧喜笑曰:‘乃尔!’余曰:‘埒有常径,的有常所;虽每发辄中,非至妙也!若驰平原,赴丰草,要狡兽,截轻禽;使弓不虚弯,所中必洞,斯则妙矣!’时军祭酒张京在坐,顾彧拊手曰:“善!”余又学击剑,阅师多矣;四方之法各异,唯京师为善。桓、灵之间,有虎贲王越,善斯术,称于京师。河南史阿,言昔与越游,具得其法;余从阿学之精熟。尝与平虏将军刘勋、奋威将军邓展等共饮。宿闻展善有手臂,晓五兵,又称其能空手入白刃。余与论剑良久,谓言:‘将军法非也!余顾尝好之,又得善术。’因求与余对。时酒酣耳热,方食甘蔗,便以为杖;下殿数交,三中其臂,左右大笑。展意不平,求更为之。余言:‘吾法急属,难相中面,故齐臂耳!’展言‘愿复一交’。余知其欲突以取交中也,因伪深进;展果寻前,余却脚鄛,正截其颡,坐中惊视。余还坐,笑曰:‘昔阳庆使淳于意去其故方,更授以秘术。今余亦愿邓将军捐弃故伎,更受要道也!’一坐尽欢。夫事不可自谓己长。余少晓持复,自谓无对;俗名双戟为‘坐铁室’,镶盾为‘蔽木户’。后从陈国袁敏学,以单攻复,每为若神,对家不知所出。先日若逢敏于狭路,直决耳!余于他戏弄之事少所喜,唯弹棋略尽其巧,少为之赋。昔京师先工有马合乡侯、东方安世、张公子,常恨不得与彼数子者对。上雅好诗书文籍,虽在军旅,手不释卷。每每定省从容,常言:‘人少好学则思专,长则善忘;长大而能勤学者,唯吾与袁伯业耳!’余是以少诵诗、论,及长而备历五经、四部,《史》、《汉》、诸子百家之言,靡不毕览。”

《博物志》曰:“帝善弹棋,能用手巾角。时有一书生,又能低头以所冠著葛巾角撇棋。”

【译文】

文皇帝名丕,字子桓。是武帝曹操的太子。东汉灵帝中平四年(公元 187)冬天,出生在谯县。东汉献帝建安十六年(公元211),被任命为五官中郎将,充当丞相的副手。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被确立为魏王太子。

太祖去世,他继位为丞相、魏王。尊称生母王后卞氏为王太后。改建安二十五年为延康元年。

延康元年(公元 220)二月十六日壬戌,魏王任命太中大夫贾诩为魏国的太尉,御史大夫华歆为魏国的相国,大理王朗为魏国的御史大夫。又在魏国设置散骑常侍、散骑侍郎各四人。魏王还下达指令:宦官在宫廷当官,不准超过少府卿下属各署的负责官职;并把这一指令铸在金属板上,收藏在石头建造的档案馆中。

起初,在东汉灵帝熹平五年(公元 176),有黄龙出现在谯县。光禄大夫桥玄问太史令单飏:“这是什么征兆呢?”单飏回答说:“这个地方,以后会有帝王兴起。不到五十年,黄龙还要在谯县出现。上天安排好的事总会用具体的现象来向人们预示,这里黄龙出现就是一个证明。”内黄县人殷登默默记住了他的话。过了四十五年,殷登还健在。延康元年这一年的三月,黄龙又出现在谯县,殷登听到后说:“单飏的话,大概这时应验了!”

三月初三日己卯,魏王任命前将军夏侯惇为魏国的大将军。濊貊、扶余的单于,焉耆、于阗的国王都各自派遣使者来向魏国进贡。

夏四月十二日丁巳,饶安县报告说有白色的野鸡出现。二十五日庚午,大将军夏侯惇去世。

五月初三日戊寅,献帝指示魏王追尊祖父太尉曹嵩为太王,曹嵩的夫人丁氏为太王后;又封魏王的儿子曹叡为武德侯。这一月,左冯翊山区的叛乱者郑甘、王照率领部下来投降,都封为列侯。酒泉郡人黄华、张掖郡人张进各自抓了本郡的太守造反;金城郡太守苏则讨伐张进,将他斩首,黄华投降。

六月初七日辛亥,魏王在邺城东郊训练军队。二十六日庚午,魏王率领大兵南征。

秋七月初六日庚辰,魏王下达指令说:“轩辕黄帝曾设有议政的明台,唐尧也曾设有问政的衢室;这都是用来广泛征询下面的意见。各级官员,务必要根据本职情况尽量给我提出规劝:将领要陈述军队法规,朝廷士大夫要阐明政治制度,州牧和郡太守要报告行政事务,议论政事的顾问要从儒家的六经中考求治国之道。我将广为阅览。”

孙权派遣使者前来进贡。刘备的部将孟达率领人马投降。武都郡的氏族首领杨仆率领本部落的人进入内地归附朝廷,居住在汉阳郡。

这一月二十日甲午,魏王率大军在谯县停留。在县城东面大摆宴席犒劳军队和谯县的父老乡亲。八月,石邑县报告说有凤凰飞来聚集。

冬十月初一日癸卯,魏王下达指令说:“将领们出征,士兵死亡后有的还没有收尸。我对此很觉得伤心。要通告各个郡国:提供棺材安放死者的遗体,然后运到他们的家中;公家还要为他们安排祭奠活动。”初四日丙午,魏王来到许都东南的曲蠡。

汉献帝因为看到大众的心都归向魏国,就召集公卿百官,到高祖的神庙祭祀并禀告自己将要把帝位禅让给魏王。然后派遣兼任御史大夫张音,手持节杖奉送皇帝的印绶与魏王正式让位,并向魏王宣读册文说:“啊!魏王:从前唐尧让位于虞舜,虞舜也让位于夏禹;禀承天命为君主的事情不会固定不变,君主的位置只属于有德的人。汉朝政治衰颓,社会丧失了秩序。到了我在位的时候,大乱更加严重。群凶放肆作恶,国家动荡不宁。依赖魏武王非凡的军事才能,在四方拯救危难;使华夏逐渐清静,我的宗庙也得到保护和安定;岂止我一个人获得平安,就是全国远近地区的人民也都受到了他的恩赐。现今魏王您恭恭敬敬继承了先人的事业,表现出自己光辉的品德;要发展文治武功的大业,显扬您父亲的丰功伟绩;上天已经降下了祥瑞,人民和神灵也来告知吉祥的征兆。我现在慎重考虑禅让帝位给您,大家讨论了我的决定,都说:‘您的决定能够使您和魏王亲密无间,是遵从唐尧定下的制度和准则,应该恭恭敬敬退位。’哎呀!上天所安排的帝王继承次序已经轮到了您,我如果实实在在保持正确处世态度的话,就应当看出上天赐给汉朝的禄位已经永远终结了。您要恭恭敬敬举行受禅即位的盛大仪式,享有统治全国各地的权利,以严肃地承受天命。”

于是在繁阳亭建筑一座举行受禅仪式的土坛。这一月二十八日庚午,魏王登坛就皇帝位,百官在旁边陪同。仪式的各个具体事项结束之后,皇帝下坛,观看燎祭的火焰,完成最后的礼仪才回去。宣布改年号延康为黄初,大赦天下。

魏文帝黄初元年(公元 220)十一月初一日癸酉,以河内郡山阳县一万民户供养汉献帝,称之为山阳公;山阳公依旧使用汉朝的历法;可以用天子的礼仪举行郊祭;向魏帝上书时不必称臣;还能够参加京城的宗庙祭祀活动,亲自进献祭祖的肉食;又封山阳公的四个儿子为列侯。魏文帝宣布追尊皇祖太王曹嵩为太皇帝,父亲武王曹操为武皇帝,尊称王太后卞氏为皇太后。赐天下男子每人爵位一级;充当父亲继承人的和孝敬父母爱护兄弟努力从事农业生产的,每个男子赐爵位两级。原来汉朝的皇族亲王都改封为崇德侯,皇族列侯都改封为关中侯。把颍阴县的繁阳亭升格为繁昌县。其他人员封爵升官奖赏各有差别。

改相国为司徒、御史大夫为司空、奉常为太常、郎中令为光禄勋、大理为廷尉、大农为大司农。郡、国、县的名称,也作了很多改变。重新授予匈奴族南部单于呼厨泉以魏朝刻制的印章连同绶带,赐给他青盖车、皇帝的专用车队、宝剑、玉玦。

十二月,开始营建洛阳皇宫。这一月十七日戊午,文帝驾临洛阳。

这一年,长水校尉戴陵劝告文帝不应当多次外出打猎。文帝大怒,结果戴陵被处以仅比死刑轻一等的刑罚。

黄初二年(公元 221)春正月,文帝在郊外祭祀天地,在明堂祭祀五方上帝。初三日甲戌,文帝打猎到达原陵,派遣使者以牛、羊、猪三牲在原陵祭祀东汉光武帝刘秀。初四日乙亥,文帝在京城东郊祭祀太阳。开始要求郡国人口满十万的,每年推举孝廉一人;如果有优秀不凡的人才,则不受户口数量的限制。初十日辛巳,允许太尉、司徒、司空这三公可以从自己封地中分出一部分民户,转封给自己的子弟一人为列侯。十一日壬午,免除颍川郡民户一年的田租。改许县为许昌县。改魏郡东部为阳平郡,魏郡西部为广平郡。

文帝下诏说:“从前孔子具备大圣的才能,怀有帝王的气质;可惜生在周朝衰落的末年,没有禀受天命担当君主的运气,身在鲁国、卫国的朝廷,教育感化推行于洙水、泗水之滨;忙忙碌碌,惶惶不安,总想委屈自己以保存正道,降低身份来拯救世人。当时的王公终究没有人任用他;他就隐退民间,考察以往唐、虞、夏、商、周五代的礼制,建立后代帝王所遵循的治国之道。他依据鲁国史书而编定《春秋》,访问周朝乐官而修正《雅》、《颂》的音乐篇章。使得千年之后,人们在复述前人的学说或创造自己的理论时,没有谁不以他的著作为标准;在治理社会时,没有谁不仰仗他的圣明来完成自己的计划。哎,他可以说是世间著名的大圣,亿万年人们学习的楷模啊!由于碰到了天下大乱,各种祭祀全都受到破坏。孔子故居的神庙,也遭到毁损而未能重修;褒成侯这一爵位的继承,在汉末断绝之后也没有能接上。孔子故里听不到讲课读书的声音;一年四季看不到祭祀孔子的神位。这难道就是所谓的尊崇礼教酬报功勋吗?就是所谓的凡有大德者世代都要祭祀吗?我现在封议郎孔羡为宗圣侯,食邑一百户,负责承当对孔子的祭祀。命令鲁郡修复孔子的神庙,派遣一百户专门承担兵役的家庭充任神庙的守卫;又在神庙外围建造大批房屋,供给求学的儒生居住。”

三月,加授辽东郡太守公孙渊为车骑将军。开始恢复使用五铢钱。

夏四月,任命车骑将军曹仁为大将军。五月,郑甘再度反叛,派遣曹仁去讨伐,将其斩首。

六月初一日庚子,初次祭祀泰山、华山、衡山、恒山、嵩山五岳,以及长江、黄河、淮河、济水四渎,比照人间官爵的等级给予山川群神以相应礼仪规格的祭祀。这一月二十八日丁卯,夫人甄氏去世。二十九日戊辰是月终,发生了日食;有关官员按惯例呈上奏章请求罢免太尉。文帝下诏说:“灾害和异常现象的发生,是上天用来谴责君主的;君主反而归罪于辅政大臣,这难道合乎夏禹、商汤归罪于自己的道理吗?我命令:百官各自尽忠职守,今后天上地下再有灾害或异常现象发生,不要再弹劾三公。”

秋八月,孙权派遣使者呈送奏章,并且把于禁等人放回。这一月十九日丁巳,文帝派遣太常邢贞手持节杖前去任命孙权为大将军,封吴王,加赐车马、衣服、乐器、红色大门、登殿阶梯、侍卫勇士、斧钺、弓箭、香酒等九种礼物。

冬十月,任命杨彪为光禄大夫。由于粮食价格昂贵,停止使用五铢钱。十一月十三日己卯,任命大将军曹仁为大司马。

十二月,文帝到东方巡察。这一年,在皇宫中修建陵云台。

黄初三年(公元 222)春正月初一日丙子,发生日食。这一月初五日庚午,文帝驾临许昌皇宫。下诏说:“现今的上计吏、孝廉,就相当于古代地方向中央进贡的人才。一个只有十户人家的小城,也一定会有忠贞诚实的人。如果先限定年龄再选取人才,那么年老的吕尚、年幼的周太子晋,都不会在从前的时代出名。我命令:郡国行政长官举荐人才时,不受年龄大小的限制;儒生只要通晓经学,办事人员只要熟悉文书法令,来了都可以试用。有关官员要检举故意弄虚作假的人。”

二月,西域的鄯善、龟兹、于阗国王各自派遣使者前来进贡。文帝下诏说:“西方的少数族服从统治,氐族、羌族都来朝见中原王朝的君主,这是《诗经》、《尚书》都赞美的事情。近来西域的境外少数族一齐来到边塞归附,要派遣使者去安抚慰劳他们。”从这以后与西域的来往开始畅通,魏朝在西域设置了戊己都尉。

三月初一日乙丑,宣布立齐公曹叡,为平原王;文帝弟弟鄢陵公曹彰等皇族近亲十一人,也都封王。开始规定:始封开国的皇族亲王,其小妾所生的儿子封为乡公;继承父亲王爵的皇族亲王,其小妾所生的儿子封为亭侯;皇族公爵,其小妾所生的儿子封为亭伯。初十日甲戌,立皇子曹霖为河东王。三十日甲午,文帝巡察到达襄邑县。

夏四月十四日戊申,立鄄城侯曹植为鄄城王。二十九日癸亥,文帝巡察回到许昌皇宫。五月,以荆、扬二州在长江以南的八个郡为荆州,这是由于占据着这八个郡的孙权兼任了荆州牧的缘故;荆州在长江以北的郡,改立为郢州。

闰六月,孙权在夷陵县击溃刘备的大军。起初,文帝听说刘备领兵东下,与孙权交战,树立栅栏连接军营长达七百多里。就对群臣说:“刘备不懂得用兵,哪里有七百里长营能够抗拒敌人的呢?‘在四周被低湿平地或险阻山丘所包围的地域驻军的,将被敌人擒获’,这是兵家所说的大忌啊!孙权报捷的文书现在要到了。”七天之后,孙权击溃刘备的报告果然送到。

秋七月,冀州发生大蝗灾。百姓遭受饥荒,文帝派尚书杜畿手持节杖前去,打开仓库赈济人民。八月,蜀国大将黄权率领部下前来投降。

九月初三日甲午,文帝下诏说:“妇人参与政事,是祸乱产生的根源。从今以后,群臣不准向太后上奏政事;皇后家的亲属不能担任辅佐朝政的官职;也不准无缘无故接受封地和爵位。要把这道诏书传给后世:如果有人违背,天下的人都要起来诛灭他!”初九日庚子,立郭氏为皇后。赐天下男子每人爵位二级;孤寡老人、严重病残和贫困得不能养活自己的人,都赐给粮食。

冬十月初三日甲子,用标志标出首阳山东面的地域作为文帝的陵园。文帝还预先留下遗嘱说:“按照礼制,国君即位之后就要制作自己的棺材:表示活着不忘记死亡。从前唐尧埋葬在穀林,入葬之后填平墓穴,连同周围地域一并栽上树木;夏禹埋葬在会稽,当地农民不受任何影响甚至不必迁移到其他地方耕种。所以埋葬在山林,就要和山林合为一体;在墓穴上面垒起土堆,又在土堆上面栽上树木,这种制度不是上古时候有的,我不会采取。我的墓穴要利用自然的山形构成,墓穴上面不垒土堆,更不在土堆上栽树;不要在旁边修祭祀的殿堂,不要在周围建高墙围起来的园林,也不要在前方修筑两旁立着石人、石兽的大路。葬,意思就是藏,是想别人看不见。枯骨没有痛痒的知觉,墓穴也不是精神居住的房屋。礼仪上规定不到墓前祭奠,就是想使生者不要去打扰死者。做我的棺椁时厚度只要能保持到骨头腐朽就够了,穿衣盖被时件数只要能保持到肌肉腐朽也就够了。我之所以要选这块不能耕种的荒山营建墓地,就是想将来改朝换代之后没有人知道埋葬我的地点。墓穴里面不要放置防潮的芦苇、炭灰,也不要藏入金、银、铜、铁制成的殉葬物品;一律用陶器殉葬,以符合古代只用泥车、草人草马之类简朴物品殉葬的风俗。装我遗体的棺材,只需在合缝的地方漆上三遍。遗体口中含的东西不要用珍珠玉器,也不要给遗体穿上金缕玉衣:这些都是无知的俗人才干的事。季平子死后用美玉做殉葬品,孔子跑步登上殿堂的台阶去阻止,把这比喻为在原野上暴露尸体。宋文公死,华元、乐莒为他举行厚葬,《左传》作者左丘明说他们不尽臣职,把国君置于作恶的境地。汉文帝的霸陵一直保存完好,是因为他死后不追求厚葬的缘故;汉光武帝的原陵后来被人发掘,是因为他的墓穴上面既垒土堆又种树木的缘故。霸陵的完好,功劳归于奉劝汉文帝实行薄葬的张释之;原陵的被盗,罪过归于违背光武帝遗嘱实行厚葬的汉明帝。由此可见张释之忠于君主,使君主得到利益;汉明帝热爱父亲,却使父亲遭到损害。凡是忠臣孝子,应当好生思考孔子、左丘明、张释之的话语,认真以华元、乐莒、汉明帝为鉴戒;关心怎么样才能够让君主父亲死后得到安宁,使他的魂灵经过一万年也没有危险:这就是真正的忠孝了。从古到今,没有不灭亡的国家,也没有不被发掘的陵墓啊。自从汉末天下动乱以来,汉朝皇室的各个陵墓都遭到了发掘;盗墓者为了取下金缕玉衣,甚至放火烧光尸骨。这简直是在受火刑,岂不是在死亡之后又遭受一次痛苦吗!祸害都起源于厚葬,起源于在墓穴上面垒土堆又种树。‘桑家、霍家就是我的鉴戒’,张临说的这句话道理不是很明白吗?皇后和贵人以下的妃子,凡是不跟随封王的儿子到封国去的,死了都埋在这片陵园的溪涧西边;此前已经把这处地点标明了。从前虞舜葬在苍梧,他的两个妃子都没有和他埋在一起;吴国的季札埋葬儿子,也远在北方的嬴县、博县之间。魂魄真的有灵,没有不能去的地方;那么隔着一条溪涧,也不能算远。如果以后违反今天这道诏书,妄加改变内容;建造陵墓实施厚葬,那就相当于使我在地下的尸体遭到残害,残害又加残害,死亡又再死亡。真是这样,臣僚、儿子就背弃了你们死去的君主、父亲,属于不忠不孝;假使死者有知觉,将不会保佑你们!要把这道诏书收藏在宗庙,副本分放在尚书台、秘书署和太尉、司徒、司空三公的官府。”

这一月,孙权再次反叛。恢复郢州为荆州。文帝从许昌南征孙权,各路大军齐头并进,孙权赶到长江一线抵抗防守。十一月十一日辛丑,文帝到达宛县。三十日庚申月终,发生日食。

这一年,在皇宫内开挖灵芝池。

黄初四年(公元 223)春正月,文帝下诏说:“汉末大乱以来,战争一直没有停止。天下的人,相互残杀。现今国家开始安定,胆敢有私自复仇杀人的,都将处以诛灭父母、妻室儿女、同胞兄弟姐妹的刑罚。”在宛城修筑南巡台。

三月初八日丙申,文帝从宛城回到洛阳皇宫。十五日癸卯,月亮接触到心宿三星中间那颗大星。十九日丁未,大司马曹仁去世。这一月,发生了大瘟疫。

夏五月,有鹈鹕鸟聚集在灵芝池。文帝下诏说:“这就是过去诗人叫做污泽的鸟啊。《诗经》的《曹风》中有《候鸟》一诗,《毛诗序》说这首诗是‘讽刺曹恭公疏远君子而亲近小人’,现今难道说有贤才智士处在低下的地位吗?否则这种鸟为什么飞来呢?要广泛举荐天下有优秀道德杰出才能的人和不合流俗的君子,以消除像曹国人那样的讽刺。”

六月十七日甲戌,任城王曹彰,在京城去世。二十七日甲申,太尉贾诩去世。金星在白天出现。这一月天降大雨,伊水、洛水泛滥,淹死百姓,冲坏房屋。

秋八月十一日丁卯,任命廷尉钟繇为太尉。十五日辛未,文帝在荥阳县境内打猎,然后到东方巡察。评定参加征讨孙权者的功劳,将领们以下晋升爵位、增加食邑户数各有差别。九月十九日甲辰,文帝驾临许昌宫。

黄初五年(公元224)春正月,开始规定:“只有谋反的大逆不道行为才允许到官府检举告发;其他情况的检举告发一律不予受理。胆敢诬告他人的,诬告他人有什么罪行,就用这种罪行惩处诬告者。”三月,文帝从许昌回到洛阳皇宫。

夏四月,在京城建立太学;制定儒家五经的考试办法,设置《春秋穀梁传》的博士。五月,有关官员在每月的朔日和望日公卿入朝聚会时,借机会上奏疑难公务;共同听取和决断重大政事,议论政治得失。

秋七月,文帝到东方巡察,驾临许昌宫。八月,组成水军,文帝亲自登上龙船。沿着蔡水、颍水,进入淮河,直抵寿春县城。他下令:“扬州境内的将领、官员、士兵、百姓,凡是犯法被处以做苦工五年以下刑罚的,都给予赦免。”九月,文帝抵达广陵郡。对青、徐二州宣布大赦,更换各处将领、太守。

冬十月初六日乙卯,金星在白天出现。文帝回到许昌皇宫。十一月十一日庚寅,因为冀州发生饥荒,派遣使者打开仓库赈济百姓。二十九日戊申月终,发生日食。

十二月,文帝下诏说:“早先的君王制定出祭祀的礼仪,是用来显示孝心尊奉祖先的:大的是祭天地,祭土神谷神,其次是祭祖宗,祭日月星,祭五方天帝,祭名山大川。不属于这一类的祭祀对象,祭祀的礼仪制度就不予列入。末落时期社会衰败混乱,人们崇拜相信巫师;以至于宫殿之内,门窗之间,无论何处都把酒浇在地上祭神祭鬼。受到的迷惑真是太深了!从今以后,胆敢再进行不属于礼仪规定的祭祀和迷信巫师的话的,都以宣扬邪道论处。这一条要记载在国家的法令规章里。”

这一年,在皇宫里开挖天渊池。

黄初六年(公元225)春二月,文帝派使者巡视许昌以东地区,直到沛郡为止。了解百姓的疾苦,对穷人进行赈济。三月,文帝出行驾临召陵县,开通讨虏渠。二十八日乙巳,文帝回到许昌皇宫。并州刺史梁习讨伐鲜卑族首领轲比能,把他打得大败。闰三月二十四日辛未,文帝组织水军东征孙权。

五月初二日戊申,文帝率军到达谯县。十四日壬戌,火星进入太微垣星区。

六月,利城郡士兵蔡方等人占领该郡造反,杀死太守徐质。文帝派屯骑校尉任福、步兵校尉段昭会同青州刺史讨伐平定了这场叛乱;在叛乱中被强迫参加和事后畏罪逃亡的,都被赦免。

秋七月,立皇子曹鉴为东武阳王。八月,文帝派遣水军从谯县沿着涡水进入淮河。自己则从陆路亲临徐州。九月,修筑东巡台。

冬十月,文帝驾临广陵过去的县城,在长江北岸检阅军队以显示武力。兵将十多万人,旌旗沿江蔓延数百里长。这一年冬天特别寒冷,河道结了厚冰,水军的舟船进不了长江;于是率领大军回还。十一月,东武阳王曹鉴去世。十二月,从谯县经过梁国,派遣使者以牛、羊、猪三牲祭祀已故的汉朝太尉桥玄。

黄初七年(公元 226)春正月,文帝大驾将临许昌。许昌城南门,无缘无故自己崩塌;文帝心里不痛快,就不进许昌城。初十日壬子,文帝回到洛阳皇宫。三月,在皇宫里修筑九华台。

夏五月十六日丙辰,文帝病重。召集中军大将军曹真、镇军大将军陈群、征东大将军曹休、抚军大将军司马懿,一齐接受遗诏,辅佐继位的君主。下令遣散后宫淑媛、昭仪以下的妃子们回家。这一月十七日丁巳,文帝在皇宫内嘉福殿去世。终年四十岁。

六月初九日戊寅,他被埋葬在首阳陵。从遗体装棺材到安葬,都按照文帝生前预先留下的遗嘱办理。

当初,文帝喜好文学,专心从事著述。自己亲手编定的作品将近有一百篇;又召集学者让他们从经传当中抄写收集资料,分类排列,编成一千多篇,书名叫做《皇览》。

评论说:文帝先天具有出色的文才,提起笔来就能写出文章;知识面广,记忆力强,才能和技艺兼而有之。如果能够具有宽宏的度量,用公平的诚心来勉励自己;立志高远,留心正道,广施德泽:那么他与古代的贤明君主相比,差距又会有多远呢? KZSRkiBDGKrlP/QR3Vjm4eW2NjDmfhBQmplwpQaNbdGQIYVQvZWGVjki9hs+DFA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