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阳明洞天,世间始有王阳明

山阴古城,风景秀丽,河湖众多。四周山峦环绕,绿树成荫,就是著名的会稽山。王守仁想起在南昌铁柱宫遇到的无为道长,真可以说是鹤发童颜,拒绝衰老,让人没法不羡慕。他现在身体这么糟糕,怕是还得走在老道士前面,为什么自己不能修道呢?

王守仁不想待在家里,就在会稽山中转悠,想寻找一片适合修道之地。功夫不负有心人,还真让他找到了。古人把山的南面、水的北面称阳,而会稽山南就有一处洞穴,被称为阳明洞,里面曲径通幽,景致特别。王守仁就在洞里住了下来,修炼道家的引导术,并给自己起了一个别号——阳明子。

从此,王守仁就成了王阳明。据后来的弟子描述,修炼了几个月之后,他甚至就有了一些超自然的力量。

有一天,王阳明正在洞中打坐,突然把仆人叫了过来,让他去五云门接四位客人。并告诉他:

一个老者,五十来岁,背微驼,拄着羊头拐杖;

一个中年汉子,四十岁左右,手拿一把折扇,上面是唐寅画的梅花;

一个道士,身高七尺开外,留着长须,背着布袋;

一个小生,二十开外,相貌清秀,头戴方巾,手捧一坛黄酒。

仆人一听,根本不敢相信,这怎么可能啊。没有办法,主人发话了,只好奔出三里多地去迎接。站在太阳底下,仆人一边擦汗一边抱怨,但工夫不大,眼前的一幕就让他惊呆了。

前面信步走来了四个人,越走越近,仆人看清楚了,与王阳明所说的完全相同,一点都不带差的。他急忙上前施礼,把四人一路引入阳明洞中。

四人听仆人讲了王阳明让他出迎的事情,都非常好奇。他们一到阳明洞,寒暄两句,就忍不住问:“先生怎么知道我们四个要来,而且还知道我们带了什么东西?”王阳明微微一笑:“我不过是心情清静,自然看得明白,不值一提。”

王阳明越谦虚,四位客人就越发佩服。自然,他们把这次经历也讲给了更多人听。很快在绍兴城内,越来越多的人慕名前来拜访王阳明,咨询各种生活问题,有问儿子科举前程的,有问女儿婆媳关系的,有问自己能娶几个小老婆的。一时间,原本清静的阳明洞变得非常热闹,大有成为绍兴府心理咨询中心的趋势,让希望在这里潜心养病的王阳明痛苦不堪。

世界上是否真有未卜先知的法术,而王阳明是否在三十几岁时就掌握了呢?从王阳明日后的经历来看,这种可能性恐怕是不大的。不排除阳明弟子为了证明老师的伟大,故意编出了这个故事。反正老师已经不在人间,也不能再批评他们了。

但无论如何,王阳明当时迷恋道家思想,甚至有过出家的念头,却是实实在在的。在京城仕途不顺,前途不明;夫妻生活出现了“十年之痒”,失去了激情;肺结核一度威胁他的生命,让他对未来更加没有信心,期望靠修炼打坐渡过难关。

沉迷道术之中,让王阳明短期内获得了不小的成就感与满足感,很享受自己这种半仙身份。但是,真的要抛弃一切,修道成仙吗?长生不老是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有过的愿望,但古往今来,又有谁真正能够长生?从秦始皇到大明皇帝,热衷长生的可不少,但他们的寿命,却比生活条件恶劣的普通百姓还短。他们吃进的不惜血本研制的丹药,用今天的科学观点看,和毒药的区别微乎其微。

奶奶岑氏已经八十多岁,父亲王华已经年近花甲,妻子诸氏的脸上,早已没有了少女的光泽,也完全看不到大家小姐的矜持与娇柔,急速向不修边幅的中年妇女转变。他们都是他在这个世界上最亲的人,难道真的要永远离开他们,隐身大山,埋头修炼?

这样即使能够长生不老,又有多大价值呢?

没有亲情的长生,只能是永久的孤独。生命正是因为有限,才格外有价值、有意义,才格外值得人们珍惜。一旦知道自己可以长生不老了,你就没有了痛苦;但没有了痛苦,也就体会不到幸福感。在他的心里,还是丢不掉孝悌,也就无法真正修道。

王阳明身体有一些好转之后,就离开了阳明洞(长年住在山洞里肯定也有一些风险),在洞外盖了个茅屋,专心治学。读书之余,他也喜欢登山,让自己沐浴在美景之中。

不久之后,他又前往杭州,在西湖边上住了下来。西湖美景甲天下,在这样的环境中,人的心情自然也会好起来,忘记世间的钩心斗角,尔虞我诈。而西湖所在的杭州,也是吴越和南宋的都城,更是江南佛寺院道观高度集中之地。王阳明一向喜欢结交异人,到了杭州,怎么可能闲得住?

在杭州,他写下了著名的《西湖醉中漫书》二首。

十年尘海劳魂梦,

此日重来眼倍清。

好景恨无苏老笔,

乞归徒有贺公情。

白凫飞处青林晚,

翠壁明边返照晴。

烂醉湖云宿湖寺,

不知山月堕江城。

掩映红妆莫谩猜,

隔林知是藕花开。

共君醉卧不须到,

自有香风拂面来。

在阳明弟子眼里,老师杭州养病时最值得称道的一件事,无疑是虎跑寺中,一语惊醒梦中人。

王阳明听说虎跑寺有一个和尚,已经闭关三年,终日不发一语,不视一物。在别人看来,大师功力已经非常了得,但王阳明却有另外的理解。他想会会这个高僧,但寺院的人都好心地劝他:你还是哪凉快哪待着吧,人家高僧根本就不可能搭理你。

越是别人觉得不可能的事,王阳明越想挑战一下。他亮出自己六品官员的身份,坚持让寺中的小和尚带他去见高僧。

来到高僧住所,只见他一动不动地盘坐在蒲团上,如同一座雕像。王阳明上前,只说了一句话,高僧居然就睁开了眼,恶狠狠地盯着王阳明。

王阳明说的是:“喂!你这个老和尚,整天口吧吧说些什么,整天眼睁睁看些什么?”

老和尚一听,知道自己遇到专业人士了,一般人哪喊得出这个啊!很不情愿地睁开了双眼。没想到听了王阳明的一席话,又放声大哭起来。

王阳明平静地问:“你是哪里人,离家几年了?”

“我是河南人,离家十多年了。”

“那你家里还有什么亲人吗?”

“只有一老母亲……只是,不知道她是否还在人世。”

“那你还想她吗?”

“怎么可能不想呢?”高僧显然很不满。

“你既然不能不想念,虽然终日不言,心中却在默念着;虽然终日不见,心中却是能看得到。”

“说得好啊!”高僧合掌说:“请施主明示!”

“想念父母,是人的天性。怎么可能断灭。你既然说自己不能不想念,就是真性发现。你既然心里想着母亲,却整日呆坐,只给自己增加烦恼。常言道,爹娘就是灵山佛,不敬爹娘敬何人?”

和尚听不下去了,想起亲娘生死未卜,当场放声大哭起来。第二天,王阳明再来寺院时,发现高僧已经不见。据知情者透露,高僧已经连夜赶回家,探望母亲去了。可见即使能闭关三年,还是放不下世间的真情。

王阳明不禁感慨道:“人性本善,说的一点没错,从这个高僧身上,可以看得很清楚。”于是他更坚定了自己读圣贤之书、做圣贤之人的信念。读到朱熹上宋光宗疏时,上面有句话吸引了王阳明:“居敬持志,为读书之本;循序至精,为读书之法。”居敬就是注意力集中,持志就是树立远大理想,循序至精,就是按照顺序,由浅入深。

既然看清了自己的方向,那就回归官场,继续努力吧。 OAw6Qk4awOcCCnZ2mmZGeDjHSqX+23R5mPxCGZfRft/M9cBCvR70dmdA7Jc77te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