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别人的不幸,就是自己的机会

转眼又过了三年。弘治十二年(1499)正月,王守仁又一次来到北京,准备第三次参加会试,但这一年,没有多少人看好他。他虽然才华出众,小有名气,但就文章诗赋来说,他和当时另一个七零后相比还有明显的差距。我敢打赌说,各位读者也许不熟悉这人的生平事迹,但对他的名字一定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他的知名度绝对高于王守仁。

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的唐寅唐伯虎。

唐伯虎是江苏吴县人,老家山西晋昌,而他经常自称“晋昌唐寅”。他生于明宪宗成化六年(1470),和明孝宗同年出生。值得一提的是,他的出生时间,居然是庚寅年寅月寅日寅时,因此家人给他取名唐寅,字伯虎。

唐伯虎诗词歌赋样样精通,但他最拿手的还是作画,让人难以置信的是,他没有拜过什么名师,靠自学就跻身大明最优秀的画家行列。

十六岁时,唐伯虎去苏州参加童子试,就以第一名的成绩拿到了秀才资格,在这座名城里传为佳话。他的面前,似乎已经铺就了一条金光大道,只等这个才子来走过。

但天有不测风云,随后短短几年内,唐伯虎的父母、妻子和妹妹相继不幸去世,家境衰落,也严重干扰了他参加科举的热情。直到二十九岁时,在亲朋好友的资助下,他才去南京参加了江苏省乡试,并一举取得了全省第一——解元。

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有一个大脑,但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实在太大了,有些人可以轻松跑完一万米不出汗,有些人上个三层楼却累得上气不接下气。就科举来说,多少人日夜苦读,从青春年少考到满头白发,都无法取得举人身份,范进那样的已经算不错了;而唐伯虎获得解元荣誉,却显得那样驾轻就熟,甚至是漫不经心。

因为他的目标远远不是一个解元,而是连续获得会试与殿试第一(会元与状元),连中三元。

这一年的会试,王守仁与唐伯虎同时在北京参加。试卷一发下来王守仁很快就发现,有一道策论题目相当困难。一些学子只是看了题目,就当场两眼一黑,被抬了出去;一些学子瞪着绝望的双眼,抓耳挠腮想了半天依然无从下手;另一些人则干脆草草写完,就此放弃。王守仁尽管还是能有话可说,但也感觉相当吃力,对于能不能中进士,他已经不敢抱太大希望了。

而才子就是才子,在悲伤与烦恼气氛充斥的考场上,在别人的一张张愁眉苦脸映衬下,唐伯虎自信的表情显得是那样的格格不入。当自己已经做完全部科目,甚至还有时间回头检查有无错别字之时,看着满世界的其他人悲伤逆流成河,这种感觉是何等美妙。

出了考场,与其他考生一起喝酒时,唐伯虎也丝毫不掩饰得意之情,显得信心满满。但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他酒后一句多余的昏话,却断送了自己一生的前程。

曾经有一个机会摆在唐伯虎面前,他没有去珍惜,等事态无法收拾之后才后悔不已。如果上天允许他重来一次,他一定会告诫自己,要低调,如果给这个承诺加个期限的话,他一定希望是一辈子。

那他,到底说了什么呢?

他看着同学们那一张张苦瓜脸,轻描淡写地说:“本年的会元肯定是我,不可能是别人!”

第二天,所有的主考官都知道了唐伯虎的名言。随后,所有的试卷批阅完毕,第一名果然是唐伯虎,而第二名则是徐经。

很快,这两个先进分子就被锦衣卫请去了,当然不是喝茶聊天这么简单,而是让他们品尝一下各种自行研制和引进的刑具。两个书生哪经得住这个折腾啊,很快就被迫承认,自己事先得到了考题。是徐经从主考官程敏政那里买来的。

既然招供了,朝廷很快也就做了处理:这两人被贬为小吏,终生不得为官。主考官程敏政则被勒令退休。

唐伯虎到底事先有没有得到那份考题,是不是屈打成招,这已经成了千古之谜,难以考证了。按他的水平与能力,只要发挥不严重失常,中个进士肯定没有任何问题,但要连中三元,确实需要一些运气。冒着终生不得为官的风险去买考题,是徐经这样没有学习天分、不作弊肯定考不上的人才需要做的事情。

有人倒霉就有人受益,第三次参加会试的王守仁,取得了二甲第七名(总排名第十)的成绩,赐进士出身。因为取消了前面两个人的资格,王守仁的名次也提前了。虽然和老爸王华的当朝状元荣誉相距太远,但毕竟取得了入朝为官的资格。

明朝的进士和同进士出身,每三年大概有三百到四百个名额,这个排名已经非常高了。经常拿来与王守仁相提并论的曾国藩,也是二十八岁参加殿试,不过只是取得了三甲第四十二名的成绩,和王守仁有很大的差距。

十余年寒窗苦读后,终于金榜题名,王守仁未来的官场之路,会不会走得很平坦呢? tMA+WU+kisl0AjMcPDCfZ+7JuMd6zFuWmUmO52a8ITMP9j4wBIK7TnmLP/0+LzF5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