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制科

宾兴 《周礼·地官·大司徒》记载:用民间三类事物来教化万民举荐贤能,同时对贤才要敬以宾客之礼。这三类是:第一类是六德,就是智、仁、圣、义、忠、和;第二类是六行,就是孝、友、睦、姻、任、恤;第三类是六艺,就是礼、乐、射、御、书、数。槐花黄到了举行科举的那一年,考生们到八月都要赶赴考场。当时有俗语说:“槐花黄,举子忙。”

棘围 《通典》记载:主持考试的礼部在考试那天,严密地设置士兵来护卫,用棘刺把考场围起来,用来防止替考或随意进出。五代的和凝在主持科举考试的时候,进士们此前喜欢大声喧哗来吸引主考的注意。公布录取名单时也要用棘围起来,关闭官府的大门,禁止人员出入。和凝决定撤掉棘围,打开官府大门,而士子却肃然无人喧哗。当年考取的都是当时有才能的人,被称为“得人”。

乡贡进士 《新唐书·选举志》记载:唐代制定为国家选取官员的科目,大多因袭隋朝制度。这种制度大致有两点:由学校推荐的叫作生徒,由州县推荐的叫作乡贡,都由主管部门来决定录用与否;它的科目,有秀才,有明经,有进士。

观国之光 《易经·观卦》记载:六四爻,看到国家有仁德之光辉,就适合去成为君王的贵宾。《象传》说:观察到国家有仁德之光辉,是说此国这时正礼敬贤人。

试士沿革 汉文帝时,选取人才的标准是看写策问的水平,汉武帝增加了一项询问经书的疑义,左雄增加了奏章的撰写。

汉武帝开始选取人才看重诗词歌赋的水平,唐太宗增加了写判词和射箭。唐玄宗直接用诗赋来选择人才,唐德宗增加了论和诏诰文书的撰写。宋仁宗开始增加经义的考试,到王安石的时候才开始去除了声律对偶的内容。宋哲宗才开始下令只学习经义,并不再考诗赋的内容。唐太宗开始创制了乡试和会试。宋代开始规定秋天朝廷乡试,春天在礼部朝廷会试。唐玄宗开始把贡举转移到礼部来主持,唐初是由郎官来主持考试的,宋真宗开始下令礼部每三年主持一次贡试。唐中宗开始每次考试设置三场。汉文帝开始亲自考举子的对策。唐代武则天在洛城殿考贡士的策问,才开始了殿试。宋太祖开始在殿中进行复试。最初是武则天进行复试,崔沔后来偶尔进行。宋太宗开始不坐正殿,在临时居所听宰相大臣读试卷。宋仁宗开始在正殿考试贡士,但不除名。宋孝宗开始让进士也要拉弓射箭,还要穿铠甲。唐代武则天后开创制武举。宋代开始印刷试题给考生。唐高祖开始在贡院设置兵卫,兵卫是对考生搜查衣服、审察出入棘围的人。武则天开始规定把考卷封起来,开始把考生的姓名糊起来。宋真宗开始让考生住在考场。后唐开始禁止挟带东西。唐玄宗开始严查考生的乡里籍贯,禁止考生假冒籍贯去参加考试。萧何规定学童能诵读九千字以上的为小史。左雄奏请将十二岁通经的拜为童子郎开始创了童科。汉文帝开始交纳粟米而入太学。宋仁宗开始设置太学的三舍法。汉武帝开始制定补博士弟子,称为秀才。北魏开始有生员。唐高祖开始有秀才考试,州县同时进行。后魏命令公卿的子弟皆入学。唐睿宗命令举人考试落第后是否入学听其自便。宋代开宝六年(973年),因为徐士廉上诉称主考不公平,宋太祖亲自到讲武殿复试,天子御试自此开始。考中的人被赐给绿袍、靴、笏,并赐宴赐诗,自太平兴国二年(977年)吕蒙正状元及第开始。分出甲次,赐给同进士出身,自太平兴国八年(983年)宋白、王世则上榜开始。在金殿唱名,自雍熙二年(985年)梁灏上榜开始。把试卷密封并加盖印章,从咸平三年(1000年)开始。设置专人来誊录试卷、密封、复考、编排,都是从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开始。唐代的制度:礼部考试,夜里以三次敲鼓的时间为限。宋代则大都在白天举行,不在晚上举行了。

关节 考生向主考官行贿,叫作关节。明朝的杨士奇主持考试,在试院外大门上贴对联说:“场列东西,两道文光齐射斗;帘分内外,一毫关节不通风。”(意思是:考场各列东西,两道文光上冲牛斗;垂帘分出内外,一丝关节都不许通风。)

甲乙科 汉平帝的时候,每年从太学考试中选第一等甲科四十人做郎中,第二等乙科二十人做太子舍人,第三等丙科四十人做文学掌故。

通籍 举子考中进士后,宫门那里都有了其姓名、年龄等信息,从此他就可以随意出入宫门了。

正奏特奏 通过正常科举考上的叫正奏,通过国家庆典之类特别加开的科举考上的称为特奏。

金榜题名 崔绍暴亡后又活了,说看到阴间在列榜,将相用的是金榜,其次是银榜,州县的小官都是铁榜。所以现在有人考中进士,就称之为金榜题名。

银袍鹄立 隋唐两朝参加科举的考试人,都被称为“白衣卿相”,又叫“白袍子”。考试的那天,引导他们站立在试院中,称之为“银袍鹄立”。 057RK90I/KX6R/39tNk+fOQtpUvzouPaeiwV9O2KcQjw9PaLf9iF3P+3xeROFvw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