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帝王

天皇开始称为“皇”,从伏羲始称为“帝”,夏、商、周三代开始称为“王”。神农的母亲安登感天而生神农。开始称为“天子”。到周文王开始称“世子”。秦始皇开始尊称其父秦庄襄王为“太上皇”。周朝的制度是称君王的妻子为“王后”;由于秦朝开始称“皇帝”,于是便改称“皇后”。汉武帝开始草称其祖母实氏为“太皇太后”。从魏开始称诸王的母亲为“太妃”。东晋元帝开始称母亲为“皇太妃”。

当宁 《礼记》记载:天子站在“宁”这个地方,公卿东向,诸侯西向:这叫作“朝”。宁,是指宫室门内屏外这块地方。当宁的意思就是皇帝临朝听政。

皇帝 古代或者称为“皇”或者称为“帝”。秦始皇自以为德行超过了燧人、伏羲、神农三位贤皇,功劳高过了少昊、颛顼、高辛、唐尧、虞舜五帝,于是便改称号叫“皇帝”。皇帝定的规矩叫作“制”,皇帝的命令叫作“诏”,皇帝自称叫“联”。在此之前的人都可称“朕”,是上层和下层都可以用的。咎繇(皋陶)与皇帝说话就自称朕;屈原在《离骚》里说朕皇考。到了秦朝就只能皇帝一人使用了。

山呼 汉武帝登上嵩山,武帝和左右的大臣及手下的人都听到有人喊了三次“万岁”。后人袭用这个称呼,于是便叫作“山呼”。

大宝 圣人最可宝贵的东西是帝位。用什么来守住帝位呢,用仁爱。

神器 所谓天下,是神明交于帝王守护的重器。《王命论》说:天下有它归属的命数,不可以用手段和力量来谋求。

龙飞 皇帝刚登上皇位叫“龙飞”,取《易经》乾卦“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句。因为乾卦九五被看作是“君位”,所以这样说。《华林集》说:“位以龙飞,文以虎变。”

虎拜 众臣觐见君王称为虎拜,《诗经》有“虎拜稽首,天子万寿”的句子,描写的是召穆公(召虎)下拜,接受周宣王的封赐,并祝天子万寿无疆。

如丝如纶 《礼记》有“王言如丝,其出如纶”的句子。注解:纶,就是绶带。意即君王哪怕说出如丝线一样的小事儿,但群臣执行起来,就会看作如绶带一样大。所以皇帝的话叫“纶音”。皇后的命令叫“懿旨”,懿,就是美的意思。

元首 《书经》有“元首明哉,股肱良哉”的句子。意思是说君王是臣下的头领,臣子是君王的胳膊和大腿,君王贤明则臣子自然忠良。

麟趾龙种 《诗经》上说:“麟之趾,振振公子。”(意思是那些奋发的诸侯之子啊,就像飞奔的神兽麒麟。)杜甫的诗说:“元帅归龙种”(意思是兵马大元帅还是要龙种担任。)这都是赞誉皇室及诸侯的话。

玉牒 皇帝后代的家谱叫作“玉牒”。韩愈的文章说“明德镂白玉之牒”(意思是将陛下的贤明之德镂刻在文书中)。另外,主管皇室家事务的宗人府叫玉牒所。

邦贞国贰 《尚书》载:“一个人(天子)有大善之德,就是天下诸侯的幸运。”这是在说太子。北魏大臣高允曾说:“太子,是国家的储贰。”

日重光 崔豹《古今注》记载:东汉明帝还是太子的时候,乐师们唱了四篇诗来赞美他,第一篇是日重光,第二篇是月重轮,第三篇是星重辉。第四篇是海重润。

逍遥晚岁 《唐书》记载:唐高祖李渊对宰相裴寂说:“你是世人所敬仰的名臣,我为太上皇,逍遥地度过晚年,不也是很好的吗?”

女中尧舜 北宋大将高琼称赞宣仁太后(宋英宗皇后)说:“圣明的皇后生下来就得天独厚,是女子中的尧和舜。”

仪宾 汉朝的制度:皇帝的女儿都封为县公主,各诸侯王的女儿都封为乡亭公主,娶的诸侯和宗室之女都封为仪宾、郡马。

官家 李仲容任侍郎时曾陪宋真宗赵恒喝酒,真宗命他喝一大杯。李仲容说:“请官家免除我这一大杯吧。”真宗问:“你为什么称我为官家?”李仲农回答说:“五帝是天下的官,三王以天下为家,陛下兼有三皇五帝之德,所以称您为‘官家’。”

县官 《史记·霍光传》中称天子为县官。

华祝 尧帝到华地视察,华地的长官说:“啊!请允许我祝福圣人多富、多寿、多儿子。”

陛下 陛,是指台阶。天子一定有近卫之臣,手执兵器列阵于台阶旁边,用来戒备那些不测之事。称皇帝为陛下,是群臣与天子说话,不能直接指点天子,所以让在台阶下的臣子转告天子,这是让下人传达信息给地位尊崇的人的意思。给皇帝上书也是这个意思,不能直接交与。

秉箓握符 班固的《东都赋》说:“圣明的君王手握乾符,阐明坤珍,披览皇图,稽查帝文。”乾符,是指帝王受命于天的祥瑞;坤珍是指,洛水所出的神书;皇图,是指预示运势的图谱;帝文,是指上天所给的文字。

行在 蔡邕所著《独断》中称:天子应该以天下为家,车驾所到之处,都叫作“行在”,意即“帝王行幸之所在”的意思。

天潢 《曹固表》中说:“王孙公子,那都是帝王后裔,应该亲近宗室,强壮树干而削弱侧枝。”(有成语天潢贵胄)

警跸(bì) 唐太宗即位的时候,常常去骑马射箭,孙伏伽 进谏说:“天子有九重禁卫,出宫要有‘警’,入宫也有‘跸’。”警,就是戒严的意思;跸,就是清道的意思。

璇宫椒房 少昊皇帝的母亲星娥(嫘祖)住在璇宫,用花椒涂饰墙壁,因为花椒性温和,可以辟除恶气。也有人说是因为花椒籽寓意繁衍昌盛。

黄帝有四个妃;夏朝增设了九个嫔;殷商增设了二十七个世妇;周代又增设了八十一个御妻。魏明帝又增设了淑妃,宋武帝增设了贵妃,隋炀帝增设了德妃,唐增设了贤妃,汉武帝设置婕妤,汉元帝设置昭仪,汉光武设置贵人,晋武帝设置才人。

前星 《晋书·天文志》记载:心宿有三颗星,是天王的正位。中间的星叫明堂,是天子之位;前面的星为太子位,后面的星为庶子位。

少海 《山海经》记载:“元皋之上,南望幼海。”注释说,幼海,就是“少海”。把天子比作大海,把太子比作少海。

青宫 东明山有宫殿,用青石垒成墙,门上有银匾,用青石镂刻“天地长男之宫”。所以太子名叫青宫,又叫东宫。

公主 天子嫁女儿,不亲自主婚,让同姓的诸侯来主婚,所以称天子的女儿为“公主”。如果是诸侯的女儿结婚,就自己(家翁)主持,所以称为“翁主”。娶公主叫“尚”。娶翁主叫“承”。周代才开始叫公主,汉代开始称皇帝的姊妹为长公主,汉武帝开始称他的姑姑为大长公主,唐宪宗开始称诸王之女为县主,唐睿宗开始封给女儿代国。秦朝以后才开始叫尚主,公公婆婆都要下堂来拜见公主,北宋宰相王珪制定了让公婆坐着接受儿媳拜见的礼仪。魏国时给娶公主的人一个驸马的官衔,而驸马都尉这个官本来是汉武帝设置的,是掌管御马的。

女官 周代开始有女官,来辅佐治理内宫。汉代规定女官有十四等,数百人。唐代开设六局、二十四司,有女官九十人,女史五十多人。

宗室 周公开始设置中士这一官阶,来设定世代的谱系。唐玄宗开始诏李衢、林宝撰玉牒百十卷。宋真宗开始尊崇皇家的属籍。周代开始建立同宗之盟,选同宗中年长者为宗正。唐代宗室开始把已过数代的同宗的人也算作皇家血统,外任的地方官不用皇室之姓。宋神宗开始酌才能而任宗室为官职,外任官也加皇室之姓,开始诏皇家宗室参加科举考试。

五行迭王 太昊氏配木,以木德而得天下,所以尊崇青色;炎帝配火,以火德而得天下,所以尊崇红色;黄帝配土,以土德而得天下,所以尊崇黄色;少昊氏配金,以金德而得天下,所以尊崇白色;颛顼帝配水,以水德而得天下,所以尊崇黑色。

建元 古代只有纪年没有年号,汉武帝建元元年(前140年)开始设年号。说帝王改年号从未有过,其实早在秦惠文王十四年时就曾改为元年。黄帝开始在国号前加一个“有”字,汉代加一个“大”字。汉文帝开始年号用一个字,汉武帝开始用两个字。

国祚 五帝:伏羲一百一十五年;神农一百四十年,传了七世,共三百七十五年;黄帝一百年;少昊八十四年,颛顼七十八年;帝喾七十年;帝挚九年;帝尧七十二年;帝舜六十一年。三王:夏禹传了十七世,共四百五十八年;商汤传了二十八世,共六百四十四年;周代传了三十七世,共八百七十三年。秦代传了三世,共三十九年。西汉传了十一世,共二百三十一年;东汉传了十四世,共一百九十六年;蜀汉传了二世,共四十四年。晋代传了四世,共五十二年;东晋传了十一世,共一百〇五年。前五代共一百六十九年。唐代传了二十世,共二百九十年。后五代共五十六年。北宋传了九世,共一百六十八年;南宋传了九世,共一百五十五年。元代传了十世,共八十九年。

皇明国祚 明洪武共有三十一年,建文四年,永乐二十二年,洪熙一年,宣德十年,正统十四年,景泰八年,天顺八年,成化二十二年,弘治十八年,正德十六年,嘉靖四十五年,隆庆六年,万历四十八年,天启七年,崇祯十七年,共二百七十七年。明代历朝皇帝庙号名讳:明太祖朱元璋,明惠宗朱允炆,明成祖朱棣,明仁宗朱高炽,明宣宗朱瞻基,明英宗朱祁镇,明景帝朱祁钰,明宪宗朱见深,明孝宗朱祐樘,明武宗朱厚照,明世宗朱厚熜,明穆宗朱载垕,明神宗朱翊钧,明光宗朱常洛,明熹宗朱由校,明思宗朱由检。

前五代 南朝:宋刘裕传了八世,共六十年;齐萧道成传了七世,共二十三年;梁萧衍传了四世,共五十七年;后梁萧詧(chá)(昭明太子的儿子)传了三世,共三十三年;隋代杨坚传了四世,共三十九。北朝:元魏的拓跋珪传十二世,共一百四十九年;西魏的拓跋修传了四世,共十二十四年,东魏的排拓跋善见只有一世,共十七年;北齐高洋(魏国丞相高欢的儿子)传五世,共二十九年;后周宇文觉(魏宰相宇文泰的儿子)传了五世,共二十六年。

后五代 梁朱温传了二世共十七年;后唐李存勖(本姓朱邪氏,沙陀人,其先人在唐为官被赐李姓)传了四世共十四年。后晋石敬瑭传二世共十一年。后汉的刘暠(hào)开始的名字叫刘知远,传了三世,共四年。北汉刘崇,是高祖(刘知远)的弟弟,传了四世共三十年。后周郭威是邢州人,传给内侄柴荣,传三世共十年。

五胡乱华 后汉刘渊,是匈奴人;后赵石勒,是山西武乡羯人;后秦的姚弋仲,是赤亭羌人;前秦的符洪,是氐人,后燕的慕容垂,是鲜卑人:这五人总称为“五胡乱华”。

蜀汉继承东汉,不只是名义上继承,更是以火德而得天下的大汉的正统。据《异苑》记载:蜀地有火井,汉室兴盛就火势很旺,汉桓帝、汉灵帝的时候火势开始衰微,诸葛亮辅佐蜀汉后又重新开始旺。到景曜元年(258年),有人把蜡烛扔进井中,井里的火就灭了,这一年蜀国也被魏国所灭,这也是一个征兆吧。

年号 西汉:

武帝(刘彻):建元、元光、元朔、元狩、元鼎、太初、征和、后元;昭帝(刘弗陵):始元、元凤、元平;宣帝(刘询):本始、地节、元康、神爵、五凤、甘露、黄龙;元帝(刘奭shì):初元、永光、建昭、竟宁;成帝(刘骜):建始、河平、阳朔、鸿嘉、永始、元延、绥和;哀帝(刘欣):建平、元寿;平帝(刘衎kàn):元始;孺子婴(刘婴):居摄、初始。

东汉:

光武(刘秀):建武、中元;明帝(刘庄):永平;章帝(刘炟):建初、元和、章和;和帝(刘肇):永元、元兴;殇帝(刘隆):延平;安帝(刘祜):永初、元初、永宁、建光、延光;顺帝(刘保):永建、阳嘉、永和、汉安、建康;冲帝(刘炳):永嘉;质帝(刘缵zuǎn):本初;桓帝(刘志):建和、和平、元嘉、永兴、永寿、延熹、永康;灵帝(刘宏):建宁、熹平、光和、中平;献帝(刘协):初平、兴平、建安;后汉昭烈帝(刘备):章武;后帝(刘禅):建兴、延熙、景曜、炎兴。

西晋:

武帝(司马炎):泰始、咸宁、泰康;惠帝(司马衷):永熙、元康、永康、永宁、太安、永兴、光熙;怀帝(司马炽):永嘉;愍帝(司马邺):建兴。

东晋:

元帝(司马睿):建武、大兴、永昌;明帝(司马绍):太宁;成帝(司马衍):咸和、咸康。康帝(司马岳):建元;穆帝(司马聃dān):永和、升平;哀帝(司马丕):隆和、兴宁;帝奕(司马奕):太和;简文帝(司马昱):咸安;孝武帝(司马曜):宁康、太元;安帝(司马德宗):隆安、元兴、义熙;恭帝(司马德文):元熙。

北朝:

宋:武帝(刘裕):永初;少帝(刘义符):景平;文帝(刘义隆)元嘉;孝武帝(刘骏):孝建、大明;废帝(刘子业):景和;明帝(刘彧):泰始、泰豫;苍梧王(刘昱):元徽;顺帝(刘凖zhǔn):昇明。齐:高帝(萧道成):建元;武帝(萧赜zé)永明;明帝(萧鸾):建武;东昏侯(萧宝卷):中兴。梁:武帝(萧衍):天监、普通、大通、中大通、大同、中大同、太清;简文帝(萧纲):大宝;元帝(萧绎):承圣;敬帝(萧方智):绍泰、太平。陈∶武帝(陈霸先):永定;文帝(陈蒨):天嘉、天康;临海王(陈伯宗):光大;宣帝(陈顼):太建;后主(陈叔宝):至德、祯明。

隋:

文帝(杨坚):开皇、仁寿;炀帝(杨广):大业;恭帝(杨侑):义宁。

唐:

高祖(李渊):武德;太宗(李世民):贞观;高宗(李治):永徽、显庆、龙朔、麟德、乾封、总章、咸亨、上元、仪凤、调露、永隆、开曜、永淳、弘道;中宗(李显):嗣圣、神龙、景龙;睿宗(李旦):景云、太极;玄宗(李隆基):开元、天宝;肃宗(李亨):至德、乾元、上元、宝应;宪宗(李纯):元和;穆宗(李恒):长庆;敬宗(李湛):宝历;文宗(李昂):太和、开成;武宗(李炎)会昌;宣宗(李怡):太中;懿宗(李漼):咸通;僖宗(李儇):乾符、广明、中和、光启、文德;昭宗(李晔):龙纪、大顺、景福、乾宁、光化、天复、天祐;昭宣帝(李柷zhù):天祐。

五代:

梁: 太祖(朱温):开平、轮化;均王(朱友圭):贞明、龙德。

唐: 庄宗(李存勖):同光;明宗(李嗣源):天成、长兴;闵帝(李从厚):应顺;潞王(李从珂):清泰。

晋: 高祖(石敬瑭):天福;齐王(杨光远):开运。

汉: 高祖(刘知远):乾祐:隐帝(刘承祐):乾祐。

周: 太祖(郭威):广顺;世宗(柴荣):显德;恭帝(柴宗训):显德。

宋:

太祖(赵匡胤):乾德、开宝;太宗(赵光义):太平兴国、雍熙、端拱、淳化、至道;真宗(赵恒):咸平、景德、大中祥符、天禧、乾兴;仁宗(赵祯):天圣、明道、景祐、宝元、康定、庆历;英宗(赵曙):治平;神宗(赵顼):熙宁;哲宗(赵煦):元祐、绍圣、元符;徽宗(赵佶):建中靖国、崇宁、大观、政和、重和、宣和;钦宗(赵桓):靖康。

南宋:

高宗(赵构):建炎、绍兴;孝宗(赵昚shèn):隆兴、乾道、淳熙;光宗(赵惇):绍熙;宁宗(赵扩):庆元、嘉泰、开禧、嘉定;理宗(赵昀):宝庆、绍定、端平、嘉熙、淳祐、开庆、景定;度宗(赵禥qí):成淳;恭宗(赵㬎xiǎn)德祐;端宗(赵昰shì):景炎;帝昺(赵昺bǐng):祥兴。

元:

世祖(忽必烈):至元;成宗(铁穆尔):元贞、大德;武宗(海山):至大;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皇庆、延祐;英宗(硕德八剌):至治;泰定帝(也孙铁木尔):泰定、致和;明宗(和世㻋lèi):天历;文宗(图帖睦尔):天历、至顺;顺帝(妥懽huān铁木尔):元统、至元、至正。

陵寝 盘古在青县。女娲在阌乡。伏羲在陈州。神农在曲阜。黄帝在中都。少昊在曲阜。颛顼在离阳。帝喾在滑县。高阳氏在东昌。华胥氏在蓝田。帝尧在东平。常舜在永州。大禹在会稽。夏:太康在太师;成汤在偃师;太甲在济南。殷:中宗在内黄;商高宗在西华。周:文王、武王、成康在咸阳;威烈王在河南;昭王在少室。秦始皇在骊山。汉:高祖在长陵、咸阳;文帝在西安;武帝在兴平;景帝在咸阳;宣帝在长安;光武帝在原陵、孟津;明帝在洛阳;昭烈帝在成那。隋文帝在武功。晋元帝在江宁。晋十一帝陵在上元。吴大帝在钟山;吴景帝在太平。齐:高帝、武帝、明帝在丹阳。梁:武书、简文中在丹阳。武帝、简文帝在丹阳。陈文帝在武功;陈高祖在高要。隋炀帝在扬州。唐:高祖在三原;太宗在九嵕(zōng)山;宪宗在满城;宣宗在景阳;中宗在偃师。西魏武帝在富平;石勒在顺德。宋:太祖昌陵;太宗熙陵;真宗定陵;仁宗昭陵,都在巩县(今河南巩义市)。南宋:高宗、孝宗、光宗、宁宗、理宗、度宗在会稽;宋三陵钦陵、庆陵、安陵、保定;宋端宗在崖山;徽宗在五国城。辽太祖宁远卫。

明: 洪武皇帝孝陵在江宁;永乐在长陵;洪熙在献陵;宣德在景陵;正统在裕陵;成化在茂陵;弘治在泰附;正德在康陵;嘉靖在永陵;隆庆在昭陵;万历在庆陵;泰昌在定陵;天启在德陵;崇祯在思陵。都在顺天(北京)天寿山;建文帝从云南回来,迎接进了皇需内的小南城,尊为“老佛”,死后葬在西山,碑上刻着“天下大师之墓”六个字。 D10YxjKOfO5/iLwpQRjowJmcnst/Qi1pM4gow4QEFe55+RhJx6979fE7D1M63iT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